浅谈“互联网+”背景下儿童文学阅读的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儿童文学阅读的策略研究
一、阅读可以温暖孩子的童年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小学阶段要求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因此课外阅读必不可少。

如果要加强儿童的课外阅读,我们必须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促其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让阅读内化成为一种日常的行为。

对于儿童来说,阅读是他们感知社会,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

儿童文学作家彭懿曾说过:“因为有了童年阅读,当我们回道童年的时候,在我们朦胧的记忆中,就有一片明明暗暗的萤火虫,闪烁着诱人的光芒。

”我们知道:阅读可以温暖孩子的童年,有了书的陪伴,可以让孩子的童年生活增添一份奇异的色彩。

二、“互联网+”背景下新型的儿童阅读方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儿童文学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开展有趣的阅读活动,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的资源整合,人们可以通过电子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论坛等形式,不受时空的限制,将文学作品展示给儿童读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扩大了文学阅读的空间。

在互联网时代下,衍生了以下几种新型的阅读形式:
(一)有声阅读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学生能随时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随着人们对阅读的需求与满足,儿童文学的网络电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现在有声读物渐渐兴起,在喜马拉雅FM、荔枝FM、爱阅公益电台等,儿童可以随时点击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收听。

即使是已经看过的书籍,把它转换成有声的书籍,孩子们也能“听到”书中的乐趣, 更充分体会到故事的精彩。

这种有声读物能够丰富和发展儿童的想象力,非常适合于低年级的学生。

因为低年级学生对文字认识不多,阅读长篇的文字,理解语句含义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

通过有声绘本的形式,能启发他们的阅读萌芽。

(二)班级电子书库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实操方法。

针对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结合纸质图书角的基础上, 可以建立电子书库,由学生或家长推荐、上传电子书籍,丰富班级书库。

这种“线下+线上”的阅读形式,不必受时空的限制,更能满足学生随时阅读的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逐步推动学生形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

对儿童而言,不同的阅读方式,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但只要能带来心灵的愉悦,满足他们的需求,这种阅读方式就是适合的。

(三)翻转课堂
在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以“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
的形式进行了儿童文学阅读的推广。

这种阅读模式是“线下阅读+线上闯关检测”的形式。

在师生共读一本书籍后,教师在翻转课堂上利用动画、图片等形式回顾书中的内容,学生通过平台的“一起阅读” 的闯关题目现场完成检测。

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以便引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

三、基于“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的策略研究
(一)创建良好的“互联网+阅读”的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儿童自觉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

互联网时代,网上海量的信息良莠不齐,网络阅读视野的无限性使得儿童有机会接触一些不良的信息。

由于儿童的思想尚不成熟,模仿的意识也较强烈,容易引起部分儿童思想认识上的混乱,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导致阅读向快餐化、低俗化倾向。

教育部门应重视提升网络阅读的质量,严控把关儿童文学阅读的平台,可以将一些纸质出版领域的经典著作准确完整地放到网上,以推荐给儿童阅读,使他们能在良好的网络阅读环境中汲取知识的营养。

(二)弓I导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许多儿童在选择书籍上存在着疑惑,不知道哪一本书适合自己阅读,也不知怎么去读一本书?教师是推广儿童阅读的第一人,也是引导儿童走进文学世界的启蒙者。

学生要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必须掌握各种文体阅读的基本方法。

教师应立足于儿童文学的文体知识基础,深入把握儿童文学与语
文教育的关系,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语文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和阅读、鉴赏方法。

在掌握方法后,学生可以根据学到的鉴赏方法,在网络阅读平台上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

不同的年龄段,教师指导的阅读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1、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指导。

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亲子共读可以慢慢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每当阅读一本书籍,学生在家长或老师的陪同下可以上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一起阅读”闯关,这种“线下阅读+线上闯关”的模式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享受阅读的乐趣。

2、中年级学生的阅读指导。

中年级的小学生思维非常活跃,阅读量和阅读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和增长。

他们对作品的兴趣渐渐开始分化,能对作品进行自我选择,表现出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趣味。

老师可以组织一些能够发挥学生自我能动性的活动,例如:读书分享会、小组合作阅读活动、“书香班级”、“阅读之星”的评选活动等。

3、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指导。

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文学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认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作品的需求有了自己的个性倾向。

在继续巩固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欣赏语言艺术的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组织阅读分享群,在喜马拉雅FM、微信等网络交流平台,以录音、视频等形式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增强他们的阅读自信。

(三)完善阅读评价平台和激励机制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孩子们更是如此。


子们能坚持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离不开家长和老师们的鼓励。

及时评价是儿童阅读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激励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针对“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这一重要课题,我们必须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完善阅读评价平台和激励机制。

1、利用现用的网络阅读平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教师通过“一起阅读”平台、“人人通”平台等发布阅读计划,学
生在平台登记读书情况、写阅读心得、闯关答题,平台会根据学生的
登录情况、闯关答题进行排名;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与学生互动交
流, 通过点赞、评论等方式鼓励学生多阅读。

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
动的交流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表达的自信心。

2、评价要全面,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

对于儿童阅读评价,在结合现有的网络平台指数的基础上,还要从儿童阅读的态度、习惯、数量、效果四个层面进行。

家长和学生要共同填写“文学阅读反馈卡”,在写反馈卡时学生要填写书中的相关问题,家长也要根据学生阅读这一本书的态度作出评价。

随后,教师根据平台阅读指数、反馈卡等做出全面的评价,及时表扬阅读积极、有效果的同学。

3、定期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增强孩子阅读的信心。

阅读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期待,鼓励学生表达对于作品的阅读经验和体会,鼓励学生对作品的自我发现和探索。

为了让学生增强表达的信心,教师可在班中举行“亲子共读读书分享会”、“故事大
王演讲赛”、“阅读展示会”,鼓励家长参与这些阅读活动,家校合力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让学生爱上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学校定期表彰阅读积极者,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学校定期根据网络平台的数据、班级阅读活动的成果,每月评选出“书香班级”、“阅读之星”,表彰积极阅读的集体和个人。

这样班级之间、同学之间已经形成了良性的竞争,学校能形成良好的书香氛围。

四、结语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整合儿童文学阅读资源已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途径。

“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的推广,需要一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运用互联网思维对儿童文学阅读的推广进行深入的研究。

儿童文学阅读的推广,还需要家校合力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敢于表达,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