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四章 叙事作品课后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
1)叙事:是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2)叙述时间
指的是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所谓的”故事时间”是故事中时事件持续的长短和前后顺序,”文本时间”是叙述文本中叙述语言的长短和前后顺序。

3)叙述视角
也称”叙述聚焦”,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4)叙述标记:是文本中出现的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

5)故事
是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组成故事要素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由这些事件组织成的因果线索完整的情节、发生这些事件的具体场景。

6)事件:就是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及其后果,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7)情节
是按照因果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也就是把表面上看来偶然地沿着时间先后顺序出现的事件用因果关系加以解释和重组。

8)情景
是由人物的行为和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就是用于塑造生动形象的事件组织成的具体情境。

9)扁平人物
是具有单一或简单性格特征的人物。

当这种单一的性格特征反复出现并在人们的印象中成为某一类人物的特征时,这种扁平人物就称成为类型人物。

10)表意型人物
是不具有性格内涵而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

这种人物可以划入扁平人物一类。

11)圆形人物:是指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

12)性格人物
是特指中国古代叙事理论中所说的”性格”,即表现出真实生动的性情气质,给人以感觉上的亲切逼真的人物。

13)行动:是人物的有目的的行为,它是事件发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

14)叙述功能
是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

15)叙述逻辑
是根据人物在逻辑上的可能性而总结的人物行为模式。

16)叙述动作
是指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这个概念包括了叙述者、接受者以及讲故事时的声音情态这样三个方面。

17)真实的作者和隐含的作者
真实的作者就是创作作品的作者本人。

隐含的作者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是作者的”第二自我”。

18)隐含的作者和叙述者
隐含的作者则是叙述者背后使叙述者和他的讲述行为得以存在的一种意识。

叙述者是讲述出作品中语言的人。

19)叙述声音
是指那种能体现叙述者的叙述动作的口气或情感态度。

20)显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文本中明确地倾听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

21)隐在叙述者: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

22)接受者与真实读者
接受者是指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事读动作中的倾听故事者,而真实读者是指现实中存在的阅读作品的人。

问题
1.什么是现代叙事学?
是20世纪初从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开始的,普洛普《民间故事形态》。

列维-施特劳斯推广。

20世纪60年代,格雷马斯的神话分析、布雷蒙德的民间故事分析、巴特-托多罗夫、热奈特的小说研究。

出现”叙事学”。

20世纪90年代”新叙事学”。

23)如何对叙事层面进行划分?
法国热奈特提出”叙述”包含了三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讲述的故事内容一个是讲述故事的语言组织,还有一个是叙述行为,有学者把这三方面命名为:故事、文本、叙述。

24)什么是叙事时间?参照以上概念。

25)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故事时间是虚构的,只存在于作品中世界的时间关系;文本时间是与叙述行为直接相关的、存在于现实世界、现实文本写作与阅读活动中的时间关系。

但在叙述语言中,这两个时间却形成了互相对照的关系,由这两种互相对照的时间关系构成了叙述时间。

26)叙述人称与视角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叙述视角的特征是由叙述者决定的。

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叙述三种情形。

1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的角度叙述。

特点是无视角限制。

这种叙述方式使作者获得充分的自由。

缺点是读者只能被动地等待叙述者讲述一切。

2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同时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叙述视角移入作品内部成为内在式焦点叙述,特点是一是在参与故事的同时可以离开作品向读者评价和描述,二是视角受到角色限制不能叙述角色不知的内容。

这种叙述的主观性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觉。

3第二人称叙述:故事主人公以”你”的称谓进行叙述。

这里的第二人称(你)只是叙述者设定的一个听众与叙述视角无关。

叙述人称可以自由转换。

如普希金《驿站长》从第一人称变换成第三人称。

27)叙述标记在作品中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重要的标记方式?
作用一:用来提示写作意图或宗旨。

标题,《红楼梦》中的”梦”表达这座想表达的幻灭之感。

醒目句段,一般房放在故事文本之外的序跋、题记之类。

有点故事在文本之后加入与故事进展无关的议论来表达作者的意见。

《史记》篇末的”太史公曰”。

作用二: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征的得以凸显出来。

人物绰号:及时雨、智多星。

人物描写段落。

存在于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中的间接暗示的引导标志:李逵”杀去东京,夺了鸟位”。

偶发的语言和动作。

外貌、服饰、环境等能成为人物性格的标志。

28)叙事作品中人物的二重特性是什么?
故事中的人物是故事中事件、情节发展的动因,也是使一个故事真正具有意义的根据。

从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物的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进展;从人物自身的审美价值来看,人物则应当是具体生动的形象。

这两方面的意义构成了故事中人物的二重性:从推动故事进展的作用来看,人物是行动主体,格雷马
斯称为”行动素”;从构造形象的意义上讲,人物就是性格(也称为”角色”),每一个人物应当上一个性格,否则就没了个性和生气。

29)举例区分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1扁平人物是具有单一活或者简单性格特征的人物。

比如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米考伯夫人说”我永远也不会放弃米考伯先生”,这句话就可以把人物形象表达出来。

因为这个人物的性格是单一的。

当这种单一的性格特征反复出现并在人们的印象中成为某一类人物的特征时,这种扁平人物就成了类型人物。

2圆形人物是指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像《水浒传》中的西门庆就是一个标准的扁平人物-他的性格全是通过偷情表现的,荒淫、霸道、无赖就是他的性格。

而《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偷鸡摸狗、强取豪夺,但也会有彬彬有礼的君子风度。

有时豪爽义气、慷慨周济请客朋友。

会因妻妾之争而一筹莫展。

会因李瓶儿死后多愁善感等。

展示出来的性格特征丰富而复杂。

30)如何运用行动研究的两种方式进行研究?
叙述功能研究:普洛普列举三十一种功能,七个行动范围:反面角色、捐献者(施主)、助手、公主(被寻找的人)和她的父亲、送信人、英雄、假英雄。

格雷马斯的行动素:主体对客体。

送信者和受信者。

助手和敌手。

叙述逻辑研究:布雷蒙德三段式序列:可能性、变为现实、取得结果。

31)怎样区分作者、隐含作者与叙述者?
从叙述者的角度,首先要区分真实的作者和隐含的作者。

真实的作者就是创作作品的作者本人。

当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中,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叫”第二自我”,也就是作品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隐含的作者不同于真实作者和叙述者。

叙述者是讲出作品中语言的人。

一般情况下,叙述者所说出的语言往往体现了隐含的作者的态度或认识。

隐含的作者自己从来不在作品中露面,只能通过对整个作品的意图来把握来间接地意识到。

作品文本中实际存在的是叙述者。

32)怎样区分不同的叙述声音?显在/隐在叙述者。

参照上面概念。

33)接受者与真实读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参照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