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学案:1.3地球的运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概论
(一)、地球基础知识
1、形状:两极稍扁,中间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
2、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4、地轴:________
5、两极:地轴两端同地球表面的交点(北极N,南极S)
6、北极星规律在北半球任意纬度处看北极星的仰角=当地纬度
北极上空:在正上方90°(南半球看不到)
赤道上空:0°(地平线)
(二)经线、经度、纬线、纬度
1、经线、纬线
2、经度、纬度
1、同一纬线和同一经线上的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
①纬度相差:同经线的两点间距离=纬度差X 111千米
②经度相差:同纬线的两点间距离=经度差X 111千米X cos a (a为此纬线的纬度)
2、球面两点间最短航线的方向的判断
①两地所在经线是相对的两条经线时,最短航程为过两极点(三种情况)
②两地所在经线不是相对的两条经线时,最短航程为过此两点间大圆的劣弧。

【例1】如图1 .从A到B再到C,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
【例2】从甲地(700N 800E)到乙地(70°N, 150O 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 )
A、一直向正东方向走 B 、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C 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走
3、利用经度判断东西方向
①两点同是东经度时,度数大的在东,度数小的在西
②两点同是西经度时,度数大的在西,度数小的在东
③一个东经度,一个西经度时
、地球的自转
①定义:地球绕其自转轴的运动
① 定义:不同经度的地点时间不同,相同经度的地点时间相同。

② 差异:15°/小时、1°/4分钟、15//分钟
③ 计算:"东加西减''先辨东西位置,再求时间或经度差, 用经度差X 4分钟或
用时间差十4分钟,所得值再用“东加西减”
②自转中心:地轴 ③自转方向:
1、自转概况
l l 个太阳日:24小时(转3600
59/)以太阳为参照
「 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均相等,为 / 小 ⑤速度时
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交替:①地球是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面向太阳的一侧为昼,背向太阳的一侧
为夜。

②意义:使地球昼夜温度变化不至过分剧烈,保证地球上生物生存和发 展。

③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线:由黑夜变为白昼的半圆弧 昏线:由白昼变为黑夜的半圆弧
位置变化:晨昏线不断西移(因地球自西向东转)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
晨昏线把所有的经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夜弧
昼弧+夜弧=纬线圈=24小时(可用所对的圆心角度数十 同纬度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夜长短相同
④昼夜交替的周期:24小时
2)时差
(1)地方时的计算
④周期「1个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自转3600)为真正周期
★经差的计算:

时区:每隔150为1个时区,全球共分 24个时区
:意东、西十二区合为一区,注意平面图中东、西十二区的左右位置
计算时区数:经度数值十15 (余数大于7.5。

时区数加1,余数小于7.5°则舍去,东 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
相邻两个时区之间相差 1小时
⑤ 区时:每个时区都采用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做为全区的统一时间。

a 、中央经线:每个时区中间的经线,都是 15的倍数
b 、区时的计算:“东加西减”(先辨东西方位,求时区差或时间差,再用东加西
减)
c 、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X 15°

朝鲜(东9区),即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
地方时,
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光
照。

(3)日界线
1、日界线:地球上新的一天起点(0:00 )和终点(24:00 ),即“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2、 位置
理论日界线(人为):180°经线-----国际日界线地球仪上为折线,不完
全与1800经线重合) 实际日界线(自然):0:00所在的经线
3

日界线两侧的时间0:00向东到1800为新一天
0: 00向西到1800为旧一天
4 、理解新旧两天的交替
180 0
172.5 w 0
37.5 w 0
22.5 w
0 0 0
7.5 w 0 7.5 E 0 0 22.5 E 37.5 E 0 0
172.5 E 180 E
(2)不同国家采用的区时不同
① 我国采用“北京时间"
② 印度采用半时区,即东
东八区的区时
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1200E 的地方时
5.5区(82.5 °E )的地方时
0:00所在经线为00时,新=旧
5、区分两条日界线的要领
① 看极点定自转方向或看自转方向定极点 ② 沿自转方向由小日子变为大日子的界线为 0: 00
丿
所在的经线,另一条为
1800经线
[③ 延长1800经线,其对面为00经线,用00经线和自 转方向确定0: 00
所在经线的度数。


用0: 00所在经线的度数求北京时间或任意一条
经线的时间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①原因: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② 大小: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两极点最大。

③ 规律北半球向右偏;赤道不偏转;南半球向左偏(南左北右)
「 建港(侵蚀岸)、淘金(堆积岸) 根据河流截面判断南北半球
D 应用丄
% 风的偏向(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及热带季风的形成)
炮弹的落点和击中目标
三、地球的公转
① 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② 公转中心:太阳
(太阳在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③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④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不同厂快 远日点(7月初) --------------- -- ---------- 慢 ⑤周期:
1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⑥ 速度 角速度:每日向东推进
-线速度:30千米/秒
2、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关系 (地球运动是自转与公转的叠 方向
加)(1)黄赤交角:地球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
23026
/
远日点 (7月初)
10,即即 10/ 日
近日点
B ( 1月初)
黄道面:
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面
(2)意义:产生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期性 往返运动,使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
带获得不
②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轨迹
(4) 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二分二至日及光照图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 动(黄赤①周的存在个回归年:
同的太阳辐射能量。

365日5时48分46秒
北极星
春分3月21日 直射赤道
夏至6月22日 冬至12月22日 直射最南界南回 归线
1
月初,近日点
C
秋分9月23日 直射赤道
直射最北界北回 归线
7月初,远日点
【如何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上辨别二分二至日】
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冬至日光照图:
侧视图
俯视图
A 标出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
标出二分二至日及时间近日点、远日点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6:00日出,18:00日落,昼夜变化幅度为零
②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6:00日出,18:00日落。

〈a〉、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或夜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例】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局部经纬网图,
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图中 A 点的地方时是(
A . 6时
B . 4时30分 C. 7时 D . 5时30分
余各弧为昼弧,回答。

(1).下列有关地球上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 在B 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 A 在B 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 A 在B 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长=白昼跨弧度数十15
夜长=黑夜跨弧度数
* 15 【例】假设图9表示纬线圈, A B C D 四点将纬线圈平分为四段弧,其中 AB 为夜弧,其
)
图9
D. A 在B 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2).图中C 处日出时间为 ( )
A. 2时 B . 3时 C . 6时 D . 9时
〈b 〉利用已知的日出、日落的地方时来求算
昼长=2X ( 12—日出)=2X (日落一12)
日出=12-昼长/2 =夜长/2 ; 日落=12 +昼长/2
〈c 〉相同纬度的地区昼长相同,夜长相同 ,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 1 — 1 “ 1 - ■111---. - - 1 - ■ - _ 1 i- - - -------- I -、 - - ".-Ill 1.. i _ 1 — 1 -11-—……■"- ----- ■,” ■ ■11-1-.- - - — - - -- -- ■ - -1--
..... 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但纬度数相同的两地,…二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 。

【例】:北纬40°的地区昼长是15小时,那么南纬 40°的地区的夜长为15小时。

〈d 〉极昼区、极夜区的昼长分别是
24小时和0小时
〈e 〉赤道地区的昼长永远是 12小时 ⑤熟悉不同类型的日照图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 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平面的倾角
② 正午太阳高度角(H
★定义:某地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不管这个地方能不能被太阳直射,都把地方时 中午12点的太阳高度称为
正午太阳高度。


H 表示。

★计算公式:H = 90-丨当地纬度土直射点纬度I
★正午太阳高度的全球变化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白天〉0 ..黑夜v 0 晨昏线=0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H的最大值为900(如图A)★回归线上,全年有一次太阳直射,H最大值为900,(如图B)
★回归线至极点之间,全年无太阳直射,H最大值小于90°,(如图C)
④ 正午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每年夏至日( 6月22 日) H 达最大值,冬至日(12月22
日) H 达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每年夏至日(
6月22 日) H 达最小值,冬 至日(12月22 日) H 达最大值。

★极点在极昼期间,太阳高度在一日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 的纬度。

即 日=直射点的
纬度。

(如图D )
★非极点地区一日内太阳高度是有变化的,一日内有一个最大值在地方时
12:00 (如图
E )
S
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①四季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 戈U分夏季:一年内白昼时间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高的季节
冬季:一年内白昼时间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低的季节
< 春秋: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欧美国家:按二分二至日划分
3 我国:3、4、5 6 、7、8、9、10、11 12 、1、2
春夏秋冬
② 五带的划分(以黄赤交角为基础)
热带:有太阳直射的地区(南北回归线之间)
温带(南北):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地区(南北回归线至南北极圈之间)
寒带(南北):有极昼极夜产生的地区(南北极圈至南北极点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