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乐器 大作用——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4课程建设┆学科案例
小乐器 大作用
——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漕湖学校 杨建芳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是小学阶段的必学科目,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艺术情操,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综合素养。
乐器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小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歌唱教学效率。
因此,教师应在音乐教学中合理应用小乐器,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水平,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力求打造高质量课堂。
关键词:小学音乐;小乐器;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1)02-0104-02 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1.02.05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过去的吃得饱和
穿得暖,进一步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文化素养方面。
因此,乐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教师和学生慢慢意识到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小乐器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学工具不足、教学资料缺乏、教师的乐器教学水平过低等。
要想让小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发挥大作用,首先要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基础保障,最终让孩子们掌握基础的音乐文化知识,
并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和谐发展。
一、小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小学生浓厚的音乐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性格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且难以长时间维持的时期,此时,任何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会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课堂时间利用率降低、教学质量和效果不佳。
因此,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来避免不良现象的出现。
小乐器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有利于辅助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和高效进行。
最主要的是,小乐器在某种程度上符合小学生喜欢生活和周围环境中新鲜事物的年龄特点,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新鲜感和新颖性,有利于促使孩子们自己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且动手操作小乐器,最终在激发浓厚音乐兴
趣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音乐综合素养。
(二)提高歌唱教学效率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把歌唱作为唯一的内容,而应该适当加入其他因素,比如引入乐器这一工具,将乐器和歌唱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这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歌唱教学的枯燥乏味感,是提高歌唱教学趣味性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除此之外,针
对没有乐器的情况,教师还可以借助木棍、饮料瓶、瓷碗、铁
器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模拟乐器声,并鼓励和组织孩子们利用敲打发出的声音组成一段旋律,初步感受乐器的美妙之处。
将常见的物品所模拟的乐器加入歌唱教学,有利于
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的多样性。
二、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一)借助小乐器创作节奏和旋律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创造活动中,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基础和前提。
模仿过程也应遵循由易到难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在使用小乐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从初步认识到学会运用,再到创造运用。
比如在使用竖笛这一小乐器时,教师首先应该教会孩子们如何正确使用竖笛,教给他们正确的指法。
然后不断在同一个地方吹出不同的节奏,让学生进行模仿。
接着让同学们在不同的音上模仿相同的节奏,通过这样的训练,让他们进行模仿和变化练习。
最后,鼓励孩子们进行旋律创作。
通过从模仿到创作的有效教学,一步一步促使孩子们产生创作灵感,并激发浓厚的创作兴趣。
比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小鞋匠》歌唱课时,利用打击乐器双响筒、三角铁等小乐器模仿鞋匠铺发出的各种声音,如钉鞋、穿针、擦鞋,使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习
兴趣的同时,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
(二)探索音响
探索音响是属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各种声音现象的教学活动。
在音乐中,大多数声音都来源于大自然,或者改编于大自然。
可见,我们的生活周围以及大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的场景都是音乐创造的良好素材,当人们接触到某种场面之后,他们就能调动已有的经验,进而联想到各种
105学科案例┆课程建设
或轻松活泼、或庄严雄壮、或悠扬悦耳的声响。
而教师要不
断提高自己充分利用这样的素材来引导学生创造音乐和演奏音乐的能力,最终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大自然中,下雨、刮风和打雷都有各自不同的音色,而且每一次的声响也是不一样的,都有各自的特点。
为了使教学更加生活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小乐器将不同场景中的音响恰当地表现出来,比如借助三角铁、沙球来表现雨景中的丝丝细雨,用小鼓表现轰隆的雷声。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听到各种各样的音响,比如妈妈在厨房忙碌时发出的各种碰撞声、油烟机等机器发出的声音等,这些都可以用相应的小乐器进行表现,比如用双响筒模仿切菜的声音。
通过借助小乐器来探索周围生活和大自然中的声响,学生联想音乐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能积累丰富的音乐素材。
这样的教学模式,为孩子们营造了轻松、愉悦和自由活泼的学习氛围,起到对于浓厚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作用。
与此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最终实现在快乐中学习和在学习中体验乐趣的目的。
(三)借助小乐器即兴创造
即兴创造是指学生根据当时的短暂感受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创造行为,这种行为最大的特点是不用临时准备,常常会与即兴表演联合起来。
创作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根据孩子们的实际年龄而确定难度,在小学阶段,创作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融入生活中孩子们比较熟悉的生活题材。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而且是即兴创造,那么制作出来的作品会比较粗糙和稚嫩,自然是没有深思熟虑之后创作的作品完善,但这是学生内心深处的灵感,其价值是非常大的。
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音乐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创作成果,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指导他们一步一步完善即兴创作作品。
那么在即兴创作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灵感,教师要有效利用小乐器,比如利用小钟琴来表
演轻柔飘落的雪花,学生在声音的刺激下,灵感更容易产生。
(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融入乐器教学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有效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拓展音乐知识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以及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充分集中和长时间维持下去,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大大调动孩子们参与欣赏活动的积极主动性,真正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将乐器演奏教学与音乐欣赏教学相结合是良好的途径,既照顾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又实现了欣赏教学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娃哈哈》这一欣
赏课时,运用手串玲和响板为歌曲伴奏,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培养学生爱唱爱跳、活泼开朗的性格,感受生活的美好。
(五)借助小乐器辅助歌曲演唱
歌曲演唱是音乐艺术实践中的重要环节,是音乐得以表现出来的重要手段,有感情的演唱才能让孩子们感受音乐之美,并受到音乐美的熏陶,进而从小产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
但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声器官正处于细小嫩弱的时期,不能长时间或过强力度发音,否则会损伤声带。
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小乐器辅助歌曲演唱教学,进而达到适当减轻和改变用嗓过度现状的目的,同时也使得音乐教学形式多样化,大大提高教学趣味性。
比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大鹿》这一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利用乐器进行辅助教学,如第一乐句加入碰铃奏“X –”节奏,引导表现大鹿在窗口张望时怡然自得的心情;第二乐句用双响筒奏“X X X X”节奏,表现大鹿看到小兔时略微吃惊的情绪变化;第四乐句用小鼓奏“X X”节奏,表现大鹿坚定、勇敢、必胜的信心。
通过乐器的加入、不同音响效果的引导,学生很好地体会了音乐速度的变化,避免了“喊唱”与速度失控等不良情况。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适当融入课堂乐器教学,为孩子们提供广阔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平台,进而感受音乐带来的巨大魅力,以从小培养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爱好。
乐器教学的有效开展,也推动了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姜宝君.小学音乐个性化教学研究——基于S小学个性
化教学改革[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2]袁田.小学音乐课堂教唱环节师生互动对策[J].北方音乐,
2016,36(20):86-87.
[3]程征.论中国近代学制变革下的音乐教科书本土化演
进——以上海近代新学制音乐教科书为例[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9.
[4]李妙.小学音乐即兴编创教学现状研究——以连云区小
学为例[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7.
[5]周硕洁.论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材与教学
方法——以人音版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6]白思敏.奥尔夫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以交城县城北小学为例[D].太原:中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