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农学(农情)知识讲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喇叭口期
玉米棒三叶开始甩出的日 期,以月/日表示。
抽雄期
玉米雄穗尖端露出顶叶的 日期,以月/日表示。
散粉期
玉米雄穗开始散粉的日期, 以月/日表示。
玉米生育期划分
抽丝期
玉米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的 日期,以月/日表示。
成熟期
玉米籽粒乳线消失的日期,以月/ 日表示。
玉米生长阶段特点
幼苗期
从出苗到拔节,以营养生长为 主,根系发育较快,地上部分
传播路径
从墨西哥起源后,玉米逐渐向北传播 至北美洲各地,随后被欧洲人带回欧 洲并传播至亚洲、非洲等其他大洲。
玉米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玉米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4 米不等,茎秆粗壮,叶片宽大, 呈长椭圆形,互生排列。
生长环境
玉米适应性广,既可在肥沃的土壤 上生长,也能在贫瘠的土地上存活。 生长温度范围较大,但需要充足的 阳光和水分。
05
玉米营养与施肥
玉米对养分的需求
氮(N)
玉米生长的主要养分,参与蛋白质、叶绿素等的 合成,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磷(P)
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旱、抗寒能力,加速成熟 过程。
钾(K)
增强玉米抗逆性,如抗旱、抗倒伏等,提高产量 和品质。
合理施肥原则与方法
基肥施用
01
播种前深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提供玉米生
长所需的基础养分。
种肥施用
02
播种时施用种肥,以速效化肥为主,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追肥施用
03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适时追肥,以满足不同生育期的养分需求。
施肥注意事项
施肥量控制
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需肥 规律,合理控制施肥量, 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施肥时期选择
掌握玉米需肥关键期,如 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等,
• 灌溉与排水: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合理进行灌溉和排水。在干旱时期,要及 时灌溉补充水分;在雨季或多雨地区,要注意排水防涝。
04
玉米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识别与防治
1 2
玉米大斑病
叶片出现长梭形病斑,灰褐色,严重时病斑融合, 叶片枯死。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 植、增施有机肥等。
玉米小斑病
叶片出现椭圆形或长方形病斑,黄褐色,病斑周 围有黄色晕圈。防治方法同大斑病。
确保养分供应及时。
施肥方法改进
采用深施、分层施等施 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
率,减少养分流失。
肥料种类选择
选用优质、高效的肥料品 种,如控释肥、生物有机 肥等,提高施肥效果。
06
玉米收获与贮藏
收获时期与方法
收获时期
玉米的收获时期通常在完熟期,此时玉米籽粒饱满、色泽金黄,含水量适中, 易于脱粒和贮藏。过早或过晚收获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生长缓慢。
拔节期
从拔节到大喇叭口,营养生长 和生殖生长并进,生长速度加 快,干物质积累增多。
孕穗期
从大喇叭口到抽雄,是营养生长 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 决定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
花粒期
从抽雄到成熟,生殖生长为主 ,是决定粒重和产量的重要时期。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因素
温度
光照
水分
养分
玉米是喜温作物,全生育期要 求较高的温度。播种期温度低 会影响出苗速度和质量;拔节 期温度低会延迟生育期;抽雄 开花期温度不适宜会影响授粉 结实。
要点二
黏虫
幼虫咬食叶片,造成缺刻或孔洞,严 重时吃光叶片,仅留叶脉。防治方法 包括农业防治(如清除田间杂草、减 少虫源基数等)、物理防治(如设置 黑光灯诱杀成虫)和化学防治(如喷 洒高效氯氰菊酯等农药)。
要点三
地下害虫
如地老虎、蛴螬等,咬食玉米幼苗根 茎部,造成缺苗断垄。防治方法包括 农业防治(如深耕细耙、水旱轮作等 )、物理防治(如设置糖醋液诱杀成 虫)和化学防治(如用辛硫磷等农药 拌种或灌根)。
3
玉米锈病
叶片正反面产生黄褐色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铁 锈色粉末。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 肥、清除田间病残体等。
常见虫害识别与防治
要点一
玉米螟
幼虫蛀食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造 成花叶、折蓼、折雄和雌穗发育不良 。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如处理越 冬寄主、诱杀成虫等)、生物防治( 如释放赤眼蜂等天敌)和化学防治( 如喷洒Bt乳剂等生物农药)。
生育周期
玉米的生长周期包括播种、出苗、 拔节、抽雄、开花、灌浆和成熟等 阶段,一般生育期为90-150天。
玉米的分类与品种
分类
根据形态特征和遗传背景,玉米可分为多个类型,如硬粒 型、马齿型、半马齿型、蜡质型、甜质型、爆裂型等。
品种
世界各地培育出了大量适应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玉米品 种,如黄玉米、白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等。这些品种在 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
杂交种
通过不同品种间的杂交,可以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杂交 种,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目前,杂交种在玉米生产中 占据主导地位。
02
玉米生长发育
玉米生育期划分
01
02
03
播种期
玉米播种的日期,以月/日 表示。
出苗期
玉米出苗的日期,以月/日 表示。
拔节期
玉米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的 日期,以月/日表示。
玉米生育期划分
到5月初。
播种方法
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播种做到深 浅一致,覆土均匀,随播随镇压 (坐滤水种的隔天镇压),镇压 后播深达到3~4cm,镇压做到
不漏压,不拖堆。
育苗
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 现粉种、烂芽,要准备好补种用 种或预备苗;出苗后如缺苗,要 利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苗及时坐
水补栽。
田间管理
• 中耕除草: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2~3次中耕除草,以保持土壤疏松, 去除杂草,促进玉米生长。
收获方法
玉米的收获方法主要有机械收获和人工收获两种。机械收获效率高、成本低, 适用于大面积种植;人工收获则适用于小面积或地形复杂的地区。在收获过程 中,应注意避免机械损伤和混杂。
干燥与贮藏技术
干燥技术
玉米收获后,应及时进行干燥处理,以降低水分含量,防止霉变和发芽。干燥方 法主要有自然干燥和机械干燥两种。自然干燥成本低,但受天气影响较大;机械 干燥效率高,但成本相对较高。
玉米农学(农情)知识 讲座
目录
• 玉米种植基础 • 玉米生长发育 • 玉米栽培技术 • 玉米病虫害防治 • 玉米营养与施肥 • 玉米收获与贮藏
01
玉米种植基础
玉米的起源与传播
起源地
传播意义
玉米起源于中美洲的墨西哥地区,是 古代印第安人驯化的重要作物之一。
玉米的传播对世界农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别是在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方面,玉米 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贮藏技术
玉米贮藏时应选择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以防止霉变和虫害。贮藏设施可以 是地上仓库、地下仓库或露天堆场等。在贮藏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温度和湿度, 及时处理发热、霉变等问题。
贮藏期间的管理措施
温度管理
玉米贮藏期间应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5℃以下。温度过高会加速玉米陈化,降低品 质;温度过低则可能导致冻害。
玉米是短日照作物,在短日照 条件下可以开花结实。长日照 条件下会延迟开花或不能开花 。
玉米需水量较多,拔节期、孕 穗期和花粒期是需水关键期。 水分不足会影响玉米正常生长 和产量形成。
玉米对养分的需求较高,尤其 是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缺 乏养分会导致植株矮小、叶片 发黄、产量降低等问题。
03
玉米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地,避免重茬。
整地
秋翻秋起垄,耕深20~23cm,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 翻后及时起垄或夹肥起垄和镇压后达到播种状态;春整地要顶 浆起垄,及时镇压,做到翻、耙、起垄、镇压连续作业。
播种与育苗
播种时间
当土壤5~10cm地温稳定在10~ 12℃时即可播种,一般在4月末
湿度管理
玉米贮藏期间应保持适宜的湿度,一般控制在13%以下。湿度过高会导致霉变和发芽;湿 度过低则会使玉米失水干瘪。
病虫害防治
在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查玉米是否有病虫害发生。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 防治,如熏蒸、晾晒等。同时,要保持贮藏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感染。
THANKS
感谢观看
• 施肥:根据玉米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一般每亩施用尿素20~ 25kg、磷酸二铵10~15kg、氯化钾5~10kg。同时,可结合中耕进行追肥。
• 病虫害防治:定期观察玉米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对于常见的玉 米螟、黏虫等害虫,可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对于玉米大 斑病、小斑病等病害,可选用抗病品种和药剂防治等措施进行防治。
综合防治策略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合理密植和施肥,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玉米植株 的抗逆性。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积极推广生物农药和天敌昆虫的释放技术,减 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等特性,设置黑光灯、糖醋液等诱杀装置, 降低害虫种群数量。
化学防治
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应急防治, 注意交替使用和合理混配农药,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