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古诗两首——敕勒歌
教课目的:
1.知识与能力:认识乐府;会认“似” 、“笼”、“庐”“茫” “盖”“苍” 6 个字。
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联合图画认识古诗的大概意思,感觉诗中描绘草原的非常壮阔及游
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莽的情景。
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情与价值观: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课重难点:
朗诵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理解。
教课过程:
一、讲话导入
师:同学们必定去过许多地方,看过许多的美景。
什么样的
风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许多。
你们去过漂亮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漂亮风景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听了歌曲看
了画面,你有什么感觉。
今日,我们就一同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
27 个字归纳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
就让我们来读读
古诗《敕勒歌》吧!
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
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一试。
师:(请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同来读读
吧!
二、初读古诗
1.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
把诗句读通畅。
2.检查生字 , 出示:敕勒笼盖苍莽见(xiàn)牛羊
3.这些字谁会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4.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必定会读
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听他的字音
读准了没有。
(指名读)
5.师:谁来评一评?
6.师:分组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畅。
三、背景资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
集》中。
乐府,是汉代建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
乐、收集歌辞和训练乐员。
所收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
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量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期间居住
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
这个民族在北
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能够
挪动的“穹庐” (今俗称“蒙古包” )。
四、品读诗文
联合文中说明,同桌间自己理解诗中含义。
看你读懂了多
少?(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过来,草低
下了头,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
(一)前四句
1.师(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很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
2.师:你们说得真好!诗中哪句是描绘图中的内容?(敕勒
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
3.生说含义:(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像圆
圆的大屋顶,笼盖在旷野上。
)这就是阴山,多么宏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遮住了草原的四周八方。
想读读
吗?大家赶忙试一试吧!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
还有谁想读?
5.师:谈谈他读得怎么样?(他读得又流畅又有感情。
听了
他的朗诵,我感觉草原很大!)
6.师:“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7.师:你们读得真棒,老师真快乐!下边我们进行男女生赛
读这两行诗句,好吗?(男女生赛读)
师:男生把阴山的宏伟高大读出来了,女生把草原的辽阔无边读出来了,男女生都得第一!
(二)后三句
1.师: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诗人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辽阔无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并且草长得很高,很旺盛。
风一吹把草吹弯了,露出了成群的牛羊。
)
2.师:你们把这个画面描述得真美!必定有好多的感觉。
想
想,从图中,你领会到了什么?先在四人小组里沟通一下。
(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沟通。
)
生 1:我领会到这儿特别美。
生 2:我感觉这儿的牛羊必定长得很肥,由于这儿的草长得
很旺盛,牛羊吃得好就长得壮!
3.师:牛羊长得这么壮,这儿牧民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 2:他们每日能看到怎么美的风景,必定很幸福!
生 3:我感觉牧民的生活很富裕,他们养的牛羊这么壮,必
定能够卖好多钱。
4.师:对呀,能生活在这么美的大草原上是多么幸福的事呀!谁愿意把最后三行诗句读一读?
(生抢着举手,请一名学生读)
5.‘‘风吹草低见牛羊’ ’是千古名句,特别为人称道,请你
剖析这句诗的境界?
6.师: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爱大草原。
诗中只写了风景,没
有提到敕勒人,你猜那些人在哪里?(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
的地方就有人,或许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此
刻诗里。
)
7.赏识着自己漂亮的家园,看着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那心情
老好了!还有谁来读读?读出活力感、愉悦感;牧民的悠然自得,逍遥自在。
(指名读)
(三)写法指导:
看全诗,看板书:光景描绘中有动向和静态描绘,天空、草地
是什么状态的光景描绘?(静态描绘)风吹草低见牛羊呢?
(动向描绘)动静联合的写法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联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此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
用这类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四、朗读古诗
1. 这首古诗还有一个奇特的传说呢!听说,在公元646 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迸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
军心松散,主帅高欢为平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
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
2.听范读录音
3.看节奏,朗诵时应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
强弱、速度的快慢: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 茫茫,
风吹草低/ 见牛羊。
)
4.学生先自己频频练习朗诵,再指名朗诵,集体评论能否读
出诗中天地旷远弘大的气概。
5.师:谁先来试一试?读得好,你们就把掌声送给他!(请3
—4 名学生配乐读)
6.师:看到你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想读一下。
7.师:我们来齐背这首诗,希望大家都能背出自己的感觉,这
样你们会比老师背得还要棒。
假如不会背的同学能够看着书读。
(学生配乐齐背。
)
五、画中展现:
1.师:“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一望无际地延
长开去,只有那相同辽阔的天宇,好像蒙古包一般从四周低垂下
来,罩住浩大的草原。
在苍苍莽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
草原。
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边,露出遍地分布的牛群和羊群。
” 沟通:看到这样的风景,你有什么感觉?
2.师:大草原就是一幅漂亮画卷,赶忙取出你的纸和笔把它
画下来吧!
(学生作画,师巡视。
)(展现绘画作品)
3. 师:今日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已经有1500 年的历史了。
我们有 56 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广博精湛,是我们
国家的骄傲。
我们此后要多关注古典文化、少量民族文化,只有
民族的才是最真切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书:
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
(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动
(旺盛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