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大潮的来临使得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手段被应用于公共管理,信息技术开始影响公共管理的各个方面,并将改变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
本文就所能掌握的信息粗略的谈谈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关于公共管理的定义一般认为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公共管理即公共行政管理,亦即政府事务的管理;广义的公共管理除了政府事务的管理外,还应包括社会事务的管理.即广义的公共管理不仅包括政府事务管理,还包括第三方非政府组织乃至企业的涉及到公共事务的管理。
而信息技术是指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对象的技术,其两大支柱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现代社会需要掌握和管理大量、多样的信息及其技术,使其有效地适用于社会公共事务,公共管理信息化就是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公共管理过程,并使其管理模式发生根本的变革和创新。
20 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信息化的趋势下,信息和网络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对社会结构、管理模式、价值观念等产生了全面冲击和深层震荡,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该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正成为全球公共行政产生变革的重要原因。
在这样的影响下,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正在被新型的公共管理模式所取代。
如何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改进政府组织,重
组公共管理,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迎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挑战,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政府机构普遍关心的问题。
信息技术对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理的模式已经产生了很大影响,首先,能够以很低的成本、大范围的进行信息传播,使公众以很低的成本了解信息,影响他们的认知、判断及情感体验方式。
由于网络的普及和相对自由,公众可以很容易的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到大量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进而又影响到其他人,所以信息在网络上可以以
极快的速度传播并造成广泛的影响力。
尤其是“微博时代”的到来,各类社会热点均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迅速传播。
当然这会产生利弊影响,需加强监管,网民需提高辨别力。
其次,信息技术强调了对企业和公众的服务,公务员必须完成角色转换,从领导者变成为为大众服务的服务者,其相应的行政模式也要改变,变被动为主动,把服务建立在社会所需上。
职能的转变要求公务员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当然在很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度里,可能会使公务员失去部分特权,自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通过网络大众的不断曝光显有效果。
众多高管的纷纷落马便是信息的巨大威力.再次,信息技术推动了网络上一些虚拟组织的发展。
虚拟组织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参与政治的方式和热情。
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虚拟组织正以惊人的速度出现,通过多种多样的电子方式把公民连
接在一起。
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网络参与国家政治,我国最近许多社会事件都是先在网络上被曝光才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加以解决.如“小悦悦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各大高管落马等”。
这种全新的政治参与方式提高了人们参与政治的兴趣,可以让民众更广泛的监督政府,但也可能
超越虚拟空间,对国家政治系统带来冲击。
如因钓鱼岛问题出现的抵制日本商品的浪潮,就实际地影响了我国与该国的贸易乃至双边关系。
最后,信息技术对传统的行政组织结构造成冲击。
传统的行政组织结构模式即政府自上而下地统一划分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该组织模式的弊端在于对外界变化反应较慢.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组织必须快速处理得到的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层级制的组织形式造成了冲击,要求组织形式减少中间层级,向能够更快作出反应的职能制形式转变,使组织结构变得较为扁平。
实现公共管理信息化,需要信息技术的改良,以实现预期目标.主要有:
1.达到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增强政府服务能力,增进政府与公众之间互动性的目标.目前的政府职能正在由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向提供服务的方式转化,政府能否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成为考核一个政府非常重要的指标。
通过实施公共管理信息化具体到政府组织就是推动电子政务建设,为企业和公众在网上优质的服务,同时建立适当的服务反馈机制.网上服务可以使服务流程更规范,减少政府的办事时间,提高政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
服务反馈制度作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一种互动,提供了民众监督政府的一种渠道,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政府与公众之间不平等的关系,有利于找出问题,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是民众对政府服务质量的反映,也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体现.
2.要达到提高公共管理组织决策科学性、民主性、有效性的目标。
过去由于传统行政模式的体制相对僵化,决策难以做到科学民主,存在大量
的决策失误造成损失和国家财政资金的浪费。
通过实施公共管理信息化,可以使公众能更多的参与进来,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可以听取更多的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以增强公众对决策过程的监督,提高实施的有效性,避免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
推动公共管理信息化,为公共管理机构构建一个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有效的降低决策者的风险,提高决策的科学有效性,增强公众对行政决策的信任度,减少财政资金浪费,这对于提高政府管理能力意义重大。
3。
要达到塑造政府形象,提升公众对政府信任的目标。
良好的政府治理模式需要在政府、公众、企业和社会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因此现代公共管理组织,尤其是政府,应建立一种良好的同外界的双向信息沟通机制,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这些可以通过实施电子政务,政府可以使用信息化手段将行政信息资源共享,及时、快捷、权威地发布信息,建立起有公信力的网上形象; 对于民众关心的问题,也要在网上及时予以反馈,避免一些不真实信息或小道消息流传对政府造成的负面影响。
权威、公开的信息发布和反馈是增加政府公信力,增加公众对政府信任程度的保障,而实施信息化,是实现信息发布和反馈的重要手段,因此,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必须实施公共管理信息化。
信息技术在实现公共管理现代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技术只是一种手段, 其根本目的还是要改变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使公共管理组织能够为公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公共服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