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案
-修辞手法的辨识与分析:识别并分析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在诗句中的具体运用,对初一学生而言存在一定难度。
-诗歌情感的理解与表达:学生需要透过文字表面,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并能够通过朗读、写作等方式表达出来。
举例:诗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的“萧瑟”不仅指秋天的风声,还隐含了诗人的悲凉情绪,学生需通过教师的引导理解这一情感层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观沧海》的基本内容、诗歌的韵律和意境,以及诗人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象。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代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歌。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全文的准确理解和背诵:学生需掌握《观沧海》的全文内容,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并能熟练背诵。
-诗歌韵律与节奏感:通过学习,学生应能辨识并模仿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其音乐性。
-诗人情感与创作背景:学生需要了解曹操的生平背景,理解诗中所表达的豪迈情感及其历史背景。
-诗歌表现手法的运用:分析并掌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提高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演示、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观沧海》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曾看过大海的壮阔景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诗人如何描绘自然景观的奥秘。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
此外,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创作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也展示了自己的创作才能。这让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设置这样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过于依赖同伴,自己思考不足。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计划在下次课堂上增加一些个人发言和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次北固山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曾经被某个景色深深吸引?”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王湾是如何通过诗歌表达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思念之情。
4.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仿写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诗句。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歌中的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结构分析和修辞手法的识别。对于难点部分,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的象征意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表达情感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鉴赏:识别并理解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比喻等,以及这些手法对诗歌表达效果的影思想感情,以及这种感情如何与诗歌的背景相结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代诗歌四首》是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本课包括《观书有感》、《春晓》、《登鹳雀楼》、《鹿柴》四首诗歌。

这些诗歌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

但大部分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很难体会到诗歌所传达的内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世界,感受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四首诗歌;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四首诗歌;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难点: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感受诗歌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世界。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四首诗歌为例,分析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歌原文、译文、图片等。

2.音频:准备四首诗歌的朗读音频,以便学生跟读、欣赏。

3.视频:准备与诗歌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文件,让学生聆听四首诗歌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然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呈现四首诗歌的原文,让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同时,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探讨,分析四首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及知识点一、教学目标1.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如诗歌的格律、韵脚等。

2.了解古诗四大家的代表作品,并能运用基本的文学鉴赏方法进行理解和欣赏。

3.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其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

2.理解古诗四大家的代表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辨析古代诗歌中的格律、韵脚等。

2.如何进行文学鉴赏,理解古诗四大家的代表作品。

四、教学方法1.讲授+分组朗读,通过学生分组朗读来逐渐达到对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掌握。

2.听课式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神韵和意境,增强文学鉴赏力。

五、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古代诗歌背景音乐,让学生进入古代诗歌的意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中授课(40分钟)(1)授课一: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15分钟)1.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如诗歌的格律、韵脚等。

2.古代诗歌的写作方法:如从事物本质上的感悟、间接表达等。

(2)授课二:古诗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25分钟)1.李白:《将进酒》2.杜甫:《登高》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王之涣:《登鹳雀楼》(3)授课三:文学鉴赏方法(1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方法,如借助生活和文化背景进行解读,以及把握诗歌表现手法。

3.课后练习(10分钟)1.要求学生自己朗读一首古代诗歌,并进行鉴赏。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文学鉴赏方法,了解古诗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辨析古代诗歌中的格律、韵脚等,以及如何进行文学鉴赏,理解古诗四大家的代表作品。

七、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以学生的表现为主,评价学生在诗歌朗读、鉴赏和讨论方面的表现。

同时,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八、相关知识点1.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如格律、韵脚等。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
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2.《天净沙·秋思》全诗的朗读与背诵。
3.词语解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4.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押韵、平仄、节奏。
5.探讨“悲秋”主题在诗中的体现,感受作者孤独、忧伤的情感。
6.课堂讨论:如何运用景物描绘来表达情感?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诗歌韵律感的培养: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平仄、押韵等概念较为抽象,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朗读中感受到韵律美是教学的难点。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学生需要学会在诗歌中识别修辞手法,并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这些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情感的共鸣与表达: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孤独、忧伤,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种情感。
举例:在分析“枯藤老树昏鸦”时,学生需要理解这些意象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述,还代表着岁月的流逝、生命的衰老等深层含义。教师需要通过具体例证、对比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意象背后的情感。
另外,小组讨论的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活跃,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不少思维的火花。但我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对讨论的内容感到困惑。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给予他们个性化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实践活动中还是有些力不从心。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代诗歌接触得不够多,缺乏足够的感知和体验。我考虑在后续的教学中,增加一些诗歌朗读和欣赏的环节,让学生们有更多机会去感受和模仿,以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诗歌韵律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朗读练习。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美。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选自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诗歌背景介绍:介绍《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及其创作背景。2.诗歌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净沙·秋思》,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7.拓展阅读:推荐与《天净沙·秋思》主题相近的其他古代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课后作业:布置与《天净沙·秋思》相关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天净沙·秋思》,使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意象运用和抒情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代诗歌和生活中的实际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抒情技巧。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天净沙·秋思》情感表达相关的问题,如“你是如何理解‘断肠人在天涯’的?”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各小组将进行诗歌朗读体验,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代诗歌中的思乡情感及其现实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并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深入分析诗歌情感,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促进全班范围内的交流和学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教案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内容】教材:《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 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声韵之美。

2. 积累词语,熟读成诵,能够准确默写。

3. 赏析优美语言,把握诗人思想感情。

4. 想象诗歌景致,体悟情景交融之妙。

【学习重点】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声韵之美【学习难点】赏析优美语言,把握诗人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

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美的诗歌灿若繁星,诗歌也成为中国文化长廊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节课,我们一起诵读诗歌,泛舟诗海。

二、借助资料,了解诗歌有关知识1. 了解诗歌体裁《观沧海》是四言诗,盛行于先秦时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绝句。

《次北固山下》是五律。

《天净沙·秋思》是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这篇作品的具体名称。

2. 结合写作背景,感受作者情怀《观沧海》写作背景:《观沧海》是诗人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登碣石山所作。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上征伐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

大战之后,身为主帅的曹操怀着难以平静的心情登上了当年秦皇、汉武曾登临过的碣石山,并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作背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时写的一首诗。

王昌龄被贬并非由于什么重大问题,只是由于不拘小节。

李白在听到这一不幸的消息后,特意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寄给好友,聊表慰藉。

《次北固山下》写作背景:《次北固山下》写的是乡愁。

诗人行于客途,在沿长江往东游吴中的路上泊舟北固山下,见到潮平岸阔、残夜归雁之景,触发了心中的乡愁,由此写下该诗。

《天净沙·秋思》写作背景:《天净沙·秋思》表现了游子思乡的愁绪。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因此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

三、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助读资料:古诗节奏划分四言诗歌,主要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对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师可以着重分析李白如何通过“寄”字将友情和对远方朋友的思念融入诗中,同时讲解“左迁”这一历史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
-在学习《次北固山下》时,教师应重点讲解王湾如何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识别诗中的拟人和对比等修辞手法。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应用诗歌的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观沧海》中曹操的豪情壮志和开阔的视野,通过诗歌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理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的深情厚谊和流畅的抒情手法,把握诗歌中的友情主题和艺术特色。
-《次北固山下》王湾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哲理思考,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深层意义。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的意境创造和寓情于景的技巧,理解诗歌中的孤独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1.《观沧海》——曹操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3.《次北固山下》——王湾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四首诗歌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古代诗歌是一种以抒情、叙事、描写为主的文学形式,它通过韵律、节奏、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它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蕴。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1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1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代诗歌在现代社会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如:“古代诗歌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何启示?”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美,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追求。
2.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学习古代诗歌,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对四首诗歌的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提高文学素养
五、激发民族自豪感
六、传承中华文化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代诗歌四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被美景所感动的时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诗歌的美。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1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1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包括以下四首诗歌:《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江南逢李龟年》。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首诗歌的朗读、解析、鉴赏和创作背景的了解。通过对这四首诗歌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味,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此外,在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自己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总结过程中来。这样不仅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诗歌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情境,最终能够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品析诗歌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素养要求《古代诗歌四首》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分别是曹操的《观沧海》,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一景一物总关情,本单元所选的篇目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作者把自己的情志与身外的世界互动,从而呈现出了独特的生活姿态。

本单元的诗文,就是要训练学生感受美景品味语言以及朗读美文的能力。

本课选录的四首古诗,体现了景物之美,声韵之美,语言之美,长于吟诵、激发想象、陶冶情操,是非常好的训练素材。

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是:语言的建构与应用、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前三个维度,古诗文教学有独到的优势。

本课四首古诗放在一起,这四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特质?我们可以利用本课的资源,进行初步整合,渗透思维训练。

本课是初一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课古诗,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歌,其学习方法较为简单,以朗读和背诵为主,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认知,而对作品的艺术特点缺乏了解。

所以本课的教学要有别于小学教学,在诵读为主要手段使学生感知诗歌大意的层面基础上,要更进一步,使学生对诗的情境有所体认,对诗的思想内容有所感悟,对艺术手法有所领悟。

从而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情,浸润于古典作品中,收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学习《观沧海》一、新课导入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创作背景。

2.学习四首古代诗歌,并理解其意境和艺术价值。

3.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将学习以下四首古代诗歌:1.《登高》(唐代杜甫)2.《悯农》(唐代李绅)3.《泊船瓜洲》(唐代王之涣)4.《赤壁》(唐代杜甫)三、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示范诵读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诗歌”这一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课文学习(30分钟)(1)《登高》(唐代杜甫)1.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简述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2.引导学生朗读这首诗,分析诗歌的抒情风格和意境,理解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考。

3.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悯农》(唐代李绅)1.介绍李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简述其诗歌特点和主题。

2.引导学生朗读这首诗,理解其中所表达的农民苦难和诗人的同情心。

3.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排比和夸张修辞手法。

(3)《泊船瓜洲》(唐代王之涣)1.介绍王之涣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本诗所描绘的景象和意境,并找出其中的比喻和拟人表达。

3.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在措辞和句式上的巧妙运用。

(4)《赤壁》(唐代杜甫)1.介绍《赤壁》的背景和历史故事。

2.引导学生理解《赤壁》表达的主题和意义,理解史诗的特点和语言魅力。

3.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对仗和借代修辞手法。

3. 课文鉴赏(20分钟)通过学生的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意义和艺术价值,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这些优秀的古代诗歌。

4. 课后拓展(15分钟)1.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的知识,写出一篇关于古代诗歌的文章或作文。

2.制作一本古代诗歌朗读集,让学生自行选择诗歌,进行朗读和表演。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和特点,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培养了阅读和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诗歌背景介绍:介绍《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以及该诗的写作背景。
2.诗词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天净沙·秋思》,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诗歌意象理解:掌握诗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典型意象,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意象传达情感。
-修辞手法分析:识别并理解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
-诗歌情感体会:深入体会诗人马致远的思乡之情,理解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
-诗词创作实践:学会仿写古体诗,运用所学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个人情感。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代诗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8.课后作业:布置与《天净沙·秋思》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朗读、背诵、仿写等语文实践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词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词中的美,分析其艺术特色,并尝试创作。
在诗词创作环节,我观察到学生们在尝试仿写时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体诗的格式和修辞手法还不够熟悉。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地提供示范和指导,让学生们逐步掌握创作技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6.诗歌鉴赏:学习如何鉴赏古代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7.课后拓展:布置与四首诗歌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搜集其他作品、创作诗歌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古代诗歌,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语言建构与应用:掌握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词语解释和诗句解析,提高学生准确理解和使用古诗文的能力。
-诗句解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
-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拟人修辞手法,以及其表达的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
-诗歌主题与意境:把握四首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例如:《天净沙·秋思》通过描绘秋日的萧索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古代诗歌四首》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有所提高,但也遇到了一些挑战。让我来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
首先,我发现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学生们能更好地将生活实际与诗歌内容联系起来。他们在回答问题时,能够主动联想到自己的经历,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然而,我也意识到在引导过程中,需要更加具体和生动地描绘问题情境,以便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诗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代诗歌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歌的价值、分析其艺术特色并探讨其在现代的应用。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采用理论介绍、案例分析以及重点难点解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逐步深入理解诗歌。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他们系统地掌握诗歌知识。但同时,我也发现对于某些难点,如诗歌的韵律和意象运用,仅仅依靠讲解和举例还不够,需要更多实际操作和互动来加深理解。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上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上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表达情感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王湾是如何通过自然景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2.诗歌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小诗,模仿《次北固山下》的风格,表达自己对某处景色的感受。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小诗。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诗的朗读和体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我们强调了朗读的韵律和节奏,但部分学生在朗读时仍然显得生硬,缺乏感情。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汉语的语音节奏不够熟悉,以后我需要在朗读训练上多下功夫,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其次,关于词语解析和诗句翻译,学生们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时普遍做得不错,但在翻译诗句时,有些学生还是会出现语意不通顺或者遗漏重要信息的情况。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技巧,帮助他们准确把握诗句的意思。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次北固山下》的基本背景和作者王湾的创作风格。这首诗是王湾在北固山下触景生情所作,它体现了诗人对旅途见闻的深刻感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细读这首诗,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精妙的语言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象,以及他内心的情感波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朗读技巧和词语的精确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诗句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上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上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王湾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次北固山下》的成诗背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5篇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诗。

2、体会诗中有画,画中含情,理解曹操的抱负。

3、体会、学习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此诗。

2、了解诗的内容,理解作者的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教学难点 1、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会诗人博大的胸怀。

2、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轼在他的《赤壁赋》中写道:“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古一世之雄也。

”大家知道苏轼在文中称赞的是谁吗?(由此引出曹操及其诗作《观沧海》)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分别请几位同学介绍作者及作品,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明确: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善诗歌,代表作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以慷慨悲壮见称。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诗作融会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三、朗读《观沧海》,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

2、指导诗歌朗读方法:停顿、重读、语调、延缓。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请几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四、合作探究,理解诗歌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写想象的? (3)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4)诗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2、小组在全班展示,其他同学评价。

(1)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纠正并评价。

(2)明确:以“观”统领此诗。

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以“观”统领此诗。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其次,在诗歌朗读环节,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节奏朗读,但仍有一些学生在节奏和韵律上把握不够准确。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多花一些时间,让学生多加练习,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对诗歌理解不够深入。针对这个问题,我会尝试设计更多有趣、贴近生活的讨论主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中的意象分析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例如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拟人手法和时代感慨。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意象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你是如何理解‘潮平两岸阔’中的意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次北固山下》的背景和基本概念。这是一首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它描绘了作者在北固山下所见景色及其内心的感慨。这首诗是古代山水诗的代表作,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国的思念。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诗人如何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创作出这首千古传诵的佳作。
- 教师应设计相关的写作练习,如仿写、改写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 文化背景的感知:学生对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影响对诗歌的理解。
- 教师应适时补充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如唐代的社会背景、诗人的生活经历等,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次北固山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行或远足时,有没有遇到过壮丽的自然景色,让你产生过诗意的联想?”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他们对自然的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请说一说如果让你给这首诗谱曲,或唱一唱这首诗,你觉得它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激昂、高亢、雄壮……
慷慨激昂,雄浑苍凉是曹操诗歌的风格。诗人站在碣石山上,望着苍茫的大海,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诗人感到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美好的图画啊!看到太阳、月亮的运行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问题探究1:体悟情感
文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用原文中的一个字回答。
明确:愁
(二)问题探究2:把握基调
愁是无形无味的,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来寄托情感。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选取“杨花”“子规”来写奠定了什么样基调
明确: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三)问题探究3:品析名句
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生”和“入”的选用的第一妙处,在于诗人把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生”和“入”二字的第二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关联,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换的人生感悟。“生”和“入”二字的第三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生”和“入”二字的第四妙处,还在于诗人借物言志:“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堑奋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好春光中有所作为,只有如此,思归盼归乡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价值。这两句找到了更高层次的交汇点、碰撞点:天人两合,物我一理。整首诗才浑然一体,让人感到此二联去掉那一个,便都找不到最能都负载诗人此时此地心情的最佳景物。这一联在此诗中起转折作用,诗题为“次北固山下”,“次”当“停驻、停泊”讲,此联刚好写第二日早上又早起赶路,“海日”承上联“潮平两岸阔”而来,“生残夜”从将尽未尽的夜色中升起,“江春入旧年”一句写作者情绪陡转,眼前景色使作者乡情陡生,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无奈情绪便很自然的产生。
明确:思
2.诗歌中是如何传达出这种情感的
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因为“断肠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断肠人的精神家园已化作了一片荒芜,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满目萧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树、马、水都是萧条的、凄凉的、无助的,其实是人的落拓与哀愁的写照,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这景无疑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这景与人,境与情,自然意象与社会境遇,和谐的统一于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羁旅之悲。
自由读:读出激昂
(2)请用简洁的词或短语,说一说:我看到了_________的大海。说出依据。
(三)问题探究2:理解描写角度和手法
明确: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还是在写海里的景色吗描写角度发生的怎样的变化
明确:由远及近。
(2)诗人由山岛、树木,写到洪波,描写的手法有没有发生变化
明确:由静态描写到动态描写。“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全是实景,主要描写了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和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显示了在茫茫苍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机勃发,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图画啊!
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2.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
设想: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与观点,然后请几位同学登台讲述。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
(1)标题中有一个关键字,它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请找出来。
明确:“观”。
破题:看大海。
理解了诗歌的题目,这只是读懂诗歌的第一步。下面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把注释上的字音“誊”到诗中,并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内交流,提出困惑,互相解决,教师释疑。
释疑:以——来;何——多么(不能写作“河”);若——好像(成语:安若泰山)
2.如何理解这四首古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1)各篇景物描写特点不同,决定情感不同特点。例如《观沧海》是以宏观视角看天地、大海的,写的都是大景象,因此场面宏大,体现一种壮阔、宏伟的气象,表达一种壮美、豪迈的情感;又如《次北固山下》也有壮阔景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包含着开阔的胸怀、雄放的激情、立志功名的志气等。
自由读:
一读:读出大海的辽阔无垠。
二读:读出诗人胸怀的宽广。
三读:读出作为政治家的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3)小结
诗人描写实景实际上在讴歌祖国壮丽的河山,流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诗人目睹祖国山河壮丽景色后,更加激起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虚景描写是诗人实际借助丰富奇特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以沧海自比,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景象来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和豪迈气魄。
(三)问题探究3:把握体裁和写作手法
1.本课涉及哪些古代诗歌体裁
《观沧海》是四言诗,这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诗体,盛行于先秦时代。《诗经》集四言诗之大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绝句,《次北固山下》是五律,它们都要遵循格律。《天净沙·秋思》是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这篇作品的具体名称。散曲的不同曲牌,对于句式、字数、平仄也都有相应的要求,只是不像格律诗那样严苛,允许添衬字,有的曲牌还可以增句,押韵也稍灵活,平仄韵通押。
(三)问题探究3:把握主旨
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明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
明确:大雁也叫鸿雁,是一种大的候鸟,春来北国,秋去南方。诗歌中常以“雁归人未归”来寄托游子(或征夫,或迁客)思乡的感情。
《天净沙·秋思》
(一)问题探究1:理解情感
1.从题目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用一个字回答。
????? 我就是我。……
(2)曹操是怎样表现他内心的豪情壮志的呢
明确:通过运用想象、夸张等手法含蓄地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这种描写的手法又称:虚写。在曹操的心中,他早已成为那吞吐日月、容纳星河的沧海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全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看出。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状观景象。这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
(四)问题探究3:把握诗人形象
假如你就是曹操,此时你刚刚打完一场漂亮的胜仗,你还要率领你的千军万马扫平北方的那支强悍野蛮的乌桓族,你看着眼前这一切雄伟的景象,你会想到什么呢
(1)请接着说:“我就是我。……”
明确:我就是我。我不能虚度此生,我要建功立业!
?????我就是我。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要一统天下!
(2)关键词语传达出景中情。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提到“杨花”“子规”,点明了“龙标”“五溪”“夜郎”等,也写了“明月”,这些都是客体意象,那么情呢“愁心”一词最关键,给这些客体意象涂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再如《天净沙·秋思》中景物描写所带的修饰词“枯”“老”“昏”“古”“瘦”等,本身就传达一种衰落、颓败情境的特点,再加上“断肠人”,痛苦、低落情感的表达水到渠成,情与景融洽无隙。
齐读:读准字音。
(3)普及常识
①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首诗在形式上与我们小学学过的绝句、律诗有什么不同呢
明确:绝句有四句,律诗有八句,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②《观沧海》属不属于这两种呢这又是什么体裁的诗歌呢
明确:拟乐府诗。绝句和律诗又叫近体诗,乐府诗属于古体诗,它的特点是形式自由灵活,篇目可长可短,不必押韵。乐府是要配乐演唱的,很可惜我们现在无法知道它的曲调,但我们可以来读一读它的节奏。这样,我们一边打节拍一边来读这首诗。先试着看看我们读几几拍合适呢二二拍。
教学课题
古代诗歌四首
课 时
2
教学目标
1.理解思乡之旋律。
重点难点
体会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思乡之情。
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以及意象寄托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观沧海》
【导入新课】破题解惑
同学们,读懂诗歌有很多切入点,标题一定不可小觑。
女生读:读出节奏。
当一个人心情低落时,他会听到海哭的声音;当一个人愁绪满怀时,他会让大海带走所以的哀愁;当一个人雄心勃勃时,他会看到怎样的景象,想到什么呢
(二)问题探究1:把握基调
(1)整体感悟,带着预习的感受自己先读一读这首诗。
我们知道,一首歌曲会有一个基本的调子,像《春天在哪里》基本的调子是很欢快的,像《大海》基本的调子是低沉悲伤的。诗歌也有一个基本的调子,我们称它是——感情基调。
(四)课时作业
背诵并默写《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
明确:运用了拟人 的表现(修辞)手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者在这里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把未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富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