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军_天津师范大学_多媒体课件交互2014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的清晰可见的过程,实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及学习兴趣的隐性价值。
多媒体画面语言 是思维可视化的具体表达工具
不管是基于何种先进的教学理论、采用何种先进 的教学技术的信息化教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基本 上都离不开利用电子屏幕来呈现知识内容,离不开多 媒体画面。因此,多媒体画面语言作为实现上述“教 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能” 三个基本活动、及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具有重要的应 用价值,是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为什么要研究多媒体画面的“思维规则”
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是教学中最核心的活 动。思维作为高级的认知活动,触及教学的深层次, 是最有可能引发教学“质”的改变。多媒体画面作为 支持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物质条件,应该具备“发展思 维”这一功能。而且多媒体画面作为视觉研究范畴, 视觉和思维从来就不是可以分开的。
多媒体课件是知识建构的助手
多媒体学习是一种获得意义的活动; • 学习者 是主动的意义建构者,通过理解呈现材料的意 义,建立连贯一致的心理表征; • 教师 是认知向导,是在学生意义建构、认知加工过程 中给他们提供指导; • 多媒体课件是意义获得的向导,学习者知识建构过程 的助手;
Hale Waihona Puke 多媒体课件是知识建构的助手
多媒体画面语言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角色
多媒体课件或思维可视化界面都为多媒体画面。 所以多媒体画面语言是信息化教学中设计多媒体课件, 实现思维可视化的工具。
“多媒体画面语言”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目前天津师范大学在多媒体画面语言研究方面,提 炼并整理出8个(3+4+1)方面、共34条规则,涵盖了认 知规则、艺术规则,基本解除了多媒体画面设计“无章 可循”的困扰,已经逐渐形成理论体系,并确立“思维 规则”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使多媒体画面语言研究 体系更加完备。
———摘自何克抗在2009年全国教育技术博士生论坛上的
讲话
值得思考的问题!
经过十年的教育信息化,在大城市,基本普及了多媒 体教学,课堂上使用 PPT 非常普及,多媒体给课堂带来 很多好处,但同样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有老师戏称 PPT是 “骗骗他”,为什么说是“骗骗他”呢? 原来老师在课 堂上面讲课,满黑板抄板书,在板书的时候,学生在下面 满本抄,在记录的时候,左耳进,右耳出 ,中间留住一 点点 ;现在上课不用板书了,改按PPT,教学内容 30 秒 一屏 ,学习内容在眼前一晃就过去了,学生也来不及抄 了,课堂的密度是增加了 ,但是学生的思维弱化了。教 师变成了课件放映员,技术变成主导 ,人变得无足轻重 了。 ———摘自余胜泉在第三届佛山教育博览会“智能教育与 学习的革命”论坛上的演讲
思维
促进人类认知
《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之第一章:概论
网络能否完全代替课堂教学
• 现象:
– 网络平台铺天盖地…… – 网络设备应有尽有…… – 网络教学将代替课堂教学?……
• 思考:
– 认知过程是否还需要情感的交流? – 如何更有效地学习以及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思维能力?
– ……
课堂教学仍然是正规教育的主要形式
而现在几乎那些容易自动化的任务都已计算机化; 增强阶段—利用计算机来提高人类在各种复杂的认
知任务中的表现,提高思维能力,这就需要以学习者为 中心进行应用设计,目前观念和技术都尚未成熟;
《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之第一章:概论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取向
学习环境在变革
面对学习环境的
教师
专家
变更,用于促进 有意义认知学习
两种学习方式的比较:
方式
定义
信息获得 把信息加入 记忆
内容 信息
学习者
教师
使用多媒体 课件的目的
被动的信息 信息提供者 传播信息,
接收者
是传播工具
知识建构 建立连贯的 知识 主动的意义 认知指导者 提供认知指
信息表征
建构者
导,是有益
的交流者
多媒体课件带来的影响—主动学习
• 主动学习的两种类型
认知积极性 低
影响信息化教学绩效的因素很多,但“好”的信息化 教学至少应该满足以下四个基本条件: 一、知识内容的设计能准确传达; 二、知识内容的呈现能优化学习环境,有助于促进学习者 的认知、发展学习者的思维; 三、学习者能得到艺术般的享受; 四、师生、生生之间能实现情感交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注入学习的动力,催化学习过程。
• 思维可视化运用到教学中,存在显性价值与隐性 价值;
• 显性价值是可以实现零散知识系统化,让知识更 容易被理解和记忆,隐性价值是发展学生的思维 能力及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是思维可视化的重要形式之一
• 多媒体课件便于实现思维可视化; • 利用多种媒体的合理呈现,让知识更容易被理解和
记忆,实现显性价值; • 利用合理的交互设计,实现思维结构、思考路径及
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本教育技术的专著指出: “以技术为中心的设计取向一般
来说不能在教育中产生持续的促进 作用”。(Cuban,1986)
实际情况呢
值得思考的问题!
例如: 电影20世纪初产生时,爱迪生宣
称:“电影可以用来教授人类任何一 门知识”,“电影必将革新我们的教 育系统,基本地取代课本的用途”。
行为积极性
低
不能促进有意义学习
结果
高 促进有意义学习结果
高
不能促进有意义学习 深层次思考促进有意
结果
义学习结果
• 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研究多媒体交互形式,可以 高度促进有意义的学习。
《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之第一章:概论
思维可视化研究的兴起
• “好”的教学应该聚焦于“教会学生学习”、“发 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能”三个层面;
同伴
的多媒体课件设 计,正是计算机
信息资源库
发展到增强阶段 的一种形式;
现实世界
信息工具
虚拟实验室
《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之第一章:概论
多媒体两种设计取向的比较
设计取向
出发点
目的
观点
以技术为中心 多媒体的功能 提供获得信息 设计多媒体呈现时
的途径
如何用上最新技术
以学习者为中心 人脑如何认知 促进人类认知、 如何用多媒体技术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取向
目前以技术为中心的设计取向还很明显,而以技术 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未能实现“好”的信息化教学。
“好”的信息化教学应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价值 取向。“好”的信息化教学不只是聚焦如何用最新的技 术来拓展知识信息的传播途径、提高传播效率,更应该 是聚焦如何利用技术支持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以及提高 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
值得思考的问题!
基于网络环境的 教学还有许多值 得商榷的问题。
值得思考的问题!
尽管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深化改革、 显著提升学科 教学质量与学生能力素质方面,从理论上为我们描绘了一 幅令人鼓舞的美好前景, 但是多年来国内外教育信息化 领域的应用实践,却与这种理想境界有很大的落差。以美 国为例,早在 1966年费城学校委员会就曾对计算机在费 城公立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做过评估,当时的结论是‘计算 机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并引起学校教育的变革’。 但 是40多年过去了,新技术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事实上 到目前为止, 西方确实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真正通过教 育信息化来实现教学质量的明显提升。
多媒体画面语言涵义
从系统论角度看,画面语言与文字语言具有共通性: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取向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取向: • 了解人类大脑如何工作; • 用多媒体技术来促进人类的学习,提高认知思维能力; • 关注各种设计特征与人类信息加工系统之间的关系;
为学习者设计…
《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之第一章:概论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取向
• 兰道尔描述计算机应用的两个阶段: 自动化阶段—计算机被用来代替人完成一系列任务,
多媒体画面中思维可视化的技术实现研究
① 图示技术:研究如何利用图示技术理清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并将其中的思考方法及思维路径以视觉信息呈现出来的方法。 ② 绘图软件:研究绘制思维导图等软件在对具体知识结构的呈 现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技巧。 ③ 交互软件技术:将可视化的教学资源与软件开发技术结合起 来,开发出一系列具有“思维可视化”特性的教学软件,实现学 习者与学习资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各种双向互动。 ④ 通用技术:研究各类常用的通用技术工具的使用,如平板电 脑、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电子书包、触摸一体机等,总结 比较这些通用技术可将思维可视化教学资源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和 实现互动过程中的优势。
多媒体画面语言涵义
•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用文字语言来表达知识和思想; • 而当多媒体问世之后,人们发现多媒体画面也可以 表达知识和思想,而且有其特点和优势。 • 因此把多媒体画面作为一种有别于文字的信息时代 语言、研究其语法规则、思维规则,进而使多媒体更 科学、更恰当地为信息化教育、教学服务是非常必要 的。
四个基本条件之间不是割裂的,是有机的整体,而课 堂教学恰能得天独厚地满足这些条件。
多媒体课件 — 信息化教学的“货”
• “车、路”:相当好,功能很强大; • “货”:缺少促进认知、发展思维的货; • 多媒体课件是引发深层次思考的认知工具; • 多媒体课件很适合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 电子白板为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 多媒体课件没有过时,是网络时代的货;
多媒体课件 — 新形势下的变化
•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已不仅仅是局限在图、文、声、像 以及交互等各要素;
• 已经拓展到“分享”、“笔记”、“空间”等网络应 用领域;
• 不仅仅是人机交互这么简单,是人人交互,多媒体课 件的背后是社会性网络;
• 不是信息孤岛,是“活”的教材,是真正区别于传统 意义上的纸质教材。
• 其中,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是教学中最核心 的活动。思维作为高级的认知活动,触及教学的深 层次,是最有可能引发教学“质”的改变;
• 思维可视化直指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简单、形 式化问题,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新 的选择路径。
思维可视化的涵义
• 思维可视化是指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 本不可见的思维结构、思考路径及方法呈现出来, 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
多媒体课件交互设计的理念与方法
王志军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E-mail: army.w@
本次议题:
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 件设计的理念与方法和大家交流。
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多媒体的设计问题上——
目前以技术为中心的设计取向: • 研究多媒体的实用功能; • 关注多媒体技术最新发展; • 关心多媒体技术的网络应用; • 确定信息呈现上最富成效的数字媒体。
值得思考的问题!
• 100多年走了一条相同的路:开始,都有革新教育的 愿望,然后,就把最新的技术应用到学校中去,最后, 很多希望都落了空(相对于人们的预期)。
值得思考的问题!
看起来…
看起来能开发人类 视、听觉潜力、引领世 界范围内学习的强大技 术存在什么问题呢?
值得思考的问题!
原因: • 不是让技术去适应学习者的需求,而是迫使学习者 去适应这些最新技术的需求; • 关注各种技术的强大功能,而 不是为了促进人类认知的兴趣; • 关注使用最新技术的方法,而 不是通过技术帮助人们更有效地 学习。
多媒体画面语言“思维规则”的研究路径 选择 ——思维可视化
由于思维可视化主要通过是图示或图示组合 实现,而“图”是多媒体画面构成的基本元素之 一。因而“多媒体画面语言”是“思维可视化” 的具体表达工具;两者都和视觉研究相关。
多媒体画面“思维规则”的研究路径选择 ——思维可视化
多媒体画面语言“思维规则”的主要研究内容
实际情况呢
值得思考的问题!
例如:
20世纪,专家声称“无 线电广播可以把世界带进课 堂,让最优秀的教师的教学 广泛被大众分享”,“无线 电接收器将和黑板一样普 及”。
实际情况呢?
无线电广播…
值得思考的问题!
例如: 20世纪计算机被寄予厚望,60年代
程序教学被认为会取代教师的位置,后 来媒体用于计算机辅助教 学、网络教学,老师们并 没有把它变成常态化的教 学行动
一、研究多媒体画面语言内部基本元素与思维结构的关 系,属于“画面语构”的内容。 二、研究如何利用画面语言将各种思维形式呈现出来, 如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递进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 维、转化思维等等,属于“画面语义”的内容。 三、研究如何利用画面语言将各种思维方法产生好的教 学效果,如概括、区分(对比、分类)、判断、推理( 演绎、归纳、类比)、分析、综合等等,属于“画面语 用”的内容 。
多媒体画面语言 是思维可视化的具体表达工具
不管是基于何种先进的教学理论、采用何种先进 的教学技术的信息化教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基本 上都离不开利用电子屏幕来呈现知识内容,离不开多 媒体画面。因此,多媒体画面语言作为实现上述“教 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能” 三个基本活动、及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具有重要的应 用价值,是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为什么要研究多媒体画面的“思维规则”
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是教学中最核心的活 动。思维作为高级的认知活动,触及教学的深层次, 是最有可能引发教学“质”的改变。多媒体画面作为 支持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物质条件,应该具备“发展思 维”这一功能。而且多媒体画面作为视觉研究范畴, 视觉和思维从来就不是可以分开的。
多媒体课件是知识建构的助手
多媒体学习是一种获得意义的活动; • 学习者 是主动的意义建构者,通过理解呈现材料的意 义,建立连贯一致的心理表征; • 教师 是认知向导,是在学生意义建构、认知加工过程 中给他们提供指导; • 多媒体课件是意义获得的向导,学习者知识建构过程 的助手;
Hale Waihona Puke 多媒体课件是知识建构的助手
多媒体画面语言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角色
多媒体课件或思维可视化界面都为多媒体画面。 所以多媒体画面语言是信息化教学中设计多媒体课件, 实现思维可视化的工具。
“多媒体画面语言”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目前天津师范大学在多媒体画面语言研究方面,提 炼并整理出8个(3+4+1)方面、共34条规则,涵盖了认 知规则、艺术规则,基本解除了多媒体画面设计“无章 可循”的困扰,已经逐渐形成理论体系,并确立“思维 规则”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使多媒体画面语言研究 体系更加完备。
———摘自何克抗在2009年全国教育技术博士生论坛上的
讲话
值得思考的问题!
经过十年的教育信息化,在大城市,基本普及了多媒 体教学,课堂上使用 PPT 非常普及,多媒体给课堂带来 很多好处,但同样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有老师戏称 PPT是 “骗骗他”,为什么说是“骗骗他”呢? 原来老师在课 堂上面讲课,满黑板抄板书,在板书的时候,学生在下面 满本抄,在记录的时候,左耳进,右耳出 ,中间留住一 点点 ;现在上课不用板书了,改按PPT,教学内容 30 秒 一屏 ,学习内容在眼前一晃就过去了,学生也来不及抄 了,课堂的密度是增加了 ,但是学生的思维弱化了。教 师变成了课件放映员,技术变成主导 ,人变得无足轻重 了。 ———摘自余胜泉在第三届佛山教育博览会“智能教育与 学习的革命”论坛上的演讲
思维
促进人类认知
《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之第一章:概论
网络能否完全代替课堂教学
• 现象:
– 网络平台铺天盖地…… – 网络设备应有尽有…… – 网络教学将代替课堂教学?……
• 思考:
– 认知过程是否还需要情感的交流? – 如何更有效地学习以及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思维能力?
– ……
课堂教学仍然是正规教育的主要形式
而现在几乎那些容易自动化的任务都已计算机化; 增强阶段—利用计算机来提高人类在各种复杂的认
知任务中的表现,提高思维能力,这就需要以学习者为 中心进行应用设计,目前观念和技术都尚未成熟;
《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之第一章:概论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取向
学习环境在变革
面对学习环境的
教师
专家
变更,用于促进 有意义认知学习
两种学习方式的比较:
方式
定义
信息获得 把信息加入 记忆
内容 信息
学习者
教师
使用多媒体 课件的目的
被动的信息 信息提供者 传播信息,
接收者
是传播工具
知识建构 建立连贯的 知识 主动的意义 认知指导者 提供认知指
信息表征
建构者
导,是有益
的交流者
多媒体课件带来的影响—主动学习
• 主动学习的两种类型
认知积极性 低
影响信息化教学绩效的因素很多,但“好”的信息化 教学至少应该满足以下四个基本条件: 一、知识内容的设计能准确传达; 二、知识内容的呈现能优化学习环境,有助于促进学习者 的认知、发展学习者的思维; 三、学习者能得到艺术般的享受; 四、师生、生生之间能实现情感交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注入学习的动力,催化学习过程。
• 思维可视化运用到教学中,存在显性价值与隐性 价值;
• 显性价值是可以实现零散知识系统化,让知识更 容易被理解和记忆,隐性价值是发展学生的思维 能力及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是思维可视化的重要形式之一
• 多媒体课件便于实现思维可视化; • 利用多种媒体的合理呈现,让知识更容易被理解和
记忆,实现显性价值; • 利用合理的交互设计,实现思维结构、思考路径及
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本教育技术的专著指出: “以技术为中心的设计取向一般
来说不能在教育中产生持续的促进 作用”。(Cuban,1986)
实际情况呢
值得思考的问题!
例如: 电影20世纪初产生时,爱迪生宣
称:“电影可以用来教授人类任何一 门知识”,“电影必将革新我们的教 育系统,基本地取代课本的用途”。
行为积极性
低
不能促进有意义学习
结果
高 促进有意义学习结果
高
不能促进有意义学习 深层次思考促进有意
结果
义学习结果
• 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研究多媒体交互形式,可以 高度促进有意义的学习。
《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之第一章:概论
思维可视化研究的兴起
• “好”的教学应该聚焦于“教会学生学习”、“发 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能”三个层面;
同伴
的多媒体课件设 计,正是计算机
信息资源库
发展到增强阶段 的一种形式;
现实世界
信息工具
虚拟实验室
《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之第一章:概论
多媒体两种设计取向的比较
设计取向
出发点
目的
观点
以技术为中心 多媒体的功能 提供获得信息 设计多媒体呈现时
的途径
如何用上最新技术
以学习者为中心 人脑如何认知 促进人类认知、 如何用多媒体技术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取向
目前以技术为中心的设计取向还很明显,而以技术 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未能实现“好”的信息化教学。
“好”的信息化教学应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价值 取向。“好”的信息化教学不只是聚焦如何用最新的技 术来拓展知识信息的传播途径、提高传播效率,更应该 是聚焦如何利用技术支持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以及提高 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
值得思考的问题!
基于网络环境的 教学还有许多值 得商榷的问题。
值得思考的问题!
尽管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深化改革、 显著提升学科 教学质量与学生能力素质方面,从理论上为我们描绘了一 幅令人鼓舞的美好前景, 但是多年来国内外教育信息化 领域的应用实践,却与这种理想境界有很大的落差。以美 国为例,早在 1966年费城学校委员会就曾对计算机在费 城公立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做过评估,当时的结论是‘计算 机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并引起学校教育的变革’。 但 是40多年过去了,新技术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事实上 到目前为止, 西方确实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真正通过教 育信息化来实现教学质量的明显提升。
多媒体画面语言涵义
从系统论角度看,画面语言与文字语言具有共通性: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取向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取向: • 了解人类大脑如何工作; • 用多媒体技术来促进人类的学习,提高认知思维能力; • 关注各种设计特征与人类信息加工系统之间的关系;
为学习者设计…
《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之第一章:概论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取向
• 兰道尔描述计算机应用的两个阶段: 自动化阶段—计算机被用来代替人完成一系列任务,
多媒体画面中思维可视化的技术实现研究
① 图示技术:研究如何利用图示技术理清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并将其中的思考方法及思维路径以视觉信息呈现出来的方法。 ② 绘图软件:研究绘制思维导图等软件在对具体知识结构的呈 现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技巧。 ③ 交互软件技术:将可视化的教学资源与软件开发技术结合起 来,开发出一系列具有“思维可视化”特性的教学软件,实现学 习者与学习资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各种双向互动。 ④ 通用技术:研究各类常用的通用技术工具的使用,如平板电 脑、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电子书包、触摸一体机等,总结 比较这些通用技术可将思维可视化教学资源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和 实现互动过程中的优势。
多媒体画面语言涵义
•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用文字语言来表达知识和思想; • 而当多媒体问世之后,人们发现多媒体画面也可以 表达知识和思想,而且有其特点和优势。 • 因此把多媒体画面作为一种有别于文字的信息时代 语言、研究其语法规则、思维规则,进而使多媒体更 科学、更恰当地为信息化教育、教学服务是非常必要 的。
四个基本条件之间不是割裂的,是有机的整体,而课 堂教学恰能得天独厚地满足这些条件。
多媒体课件 — 信息化教学的“货”
• “车、路”:相当好,功能很强大; • “货”:缺少促进认知、发展思维的货; • 多媒体课件是引发深层次思考的认知工具; • 多媒体课件很适合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 电子白板为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 多媒体课件没有过时,是网络时代的货;
多媒体课件 — 新形势下的变化
•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已不仅仅是局限在图、文、声、像 以及交互等各要素;
• 已经拓展到“分享”、“笔记”、“空间”等网络应 用领域;
• 不仅仅是人机交互这么简单,是人人交互,多媒体课 件的背后是社会性网络;
• 不是信息孤岛,是“活”的教材,是真正区别于传统 意义上的纸质教材。
• 其中,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是教学中最核心 的活动。思维作为高级的认知活动,触及教学的深 层次,是最有可能引发教学“质”的改变;
• 思维可视化直指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简单、形 式化问题,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新 的选择路径。
思维可视化的涵义
• 思维可视化是指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 本不可见的思维结构、思考路径及方法呈现出来, 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
多媒体课件交互设计的理念与方法
王志军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E-mail: army.w@
本次议题:
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 件设计的理念与方法和大家交流。
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多媒体的设计问题上——
目前以技术为中心的设计取向: • 研究多媒体的实用功能; • 关注多媒体技术最新发展; • 关心多媒体技术的网络应用; • 确定信息呈现上最富成效的数字媒体。
值得思考的问题!
• 100多年走了一条相同的路:开始,都有革新教育的 愿望,然后,就把最新的技术应用到学校中去,最后, 很多希望都落了空(相对于人们的预期)。
值得思考的问题!
看起来…
看起来能开发人类 视、听觉潜力、引领世 界范围内学习的强大技 术存在什么问题呢?
值得思考的问题!
原因: • 不是让技术去适应学习者的需求,而是迫使学习者 去适应这些最新技术的需求; • 关注各种技术的强大功能,而 不是为了促进人类认知的兴趣; • 关注使用最新技术的方法,而 不是通过技术帮助人们更有效地 学习。
多媒体画面语言“思维规则”的研究路径 选择 ——思维可视化
由于思维可视化主要通过是图示或图示组合 实现,而“图”是多媒体画面构成的基本元素之 一。因而“多媒体画面语言”是“思维可视化” 的具体表达工具;两者都和视觉研究相关。
多媒体画面“思维规则”的研究路径选择 ——思维可视化
多媒体画面语言“思维规则”的主要研究内容
实际情况呢
值得思考的问题!
例如:
20世纪,专家声称“无 线电广播可以把世界带进课 堂,让最优秀的教师的教学 广泛被大众分享”,“无线 电接收器将和黑板一样普 及”。
实际情况呢?
无线电广播…
值得思考的问题!
例如: 20世纪计算机被寄予厚望,60年代
程序教学被认为会取代教师的位置,后 来媒体用于计算机辅助教 学、网络教学,老师们并 没有把它变成常态化的教 学行动
一、研究多媒体画面语言内部基本元素与思维结构的关 系,属于“画面语构”的内容。 二、研究如何利用画面语言将各种思维形式呈现出来, 如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递进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 维、转化思维等等,属于“画面语义”的内容。 三、研究如何利用画面语言将各种思维方法产生好的教 学效果,如概括、区分(对比、分类)、判断、推理( 演绎、归纳、类比)、分析、综合等等,属于“画面语 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