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合格达标练
我国人口分布的差不多特点是:以黑河—腾冲线划分,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据此回答1~2题:
1.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地势和气候
B.土壤和植被
C.历史和文化
D.政治和经济
2.西北地区总体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
A.海拔较高,气候凉快
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
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
D.平原宽敞,土壤肥沃
解析:1.A 2.B第1题,我国黑河—腾冲线西北部地势多高原、山地,气候洪涝,环境人口容量小。第2题,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少,水资源是阻碍人口分布的要紧因素,因此,水资源较多的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
读图,回答3~4题:
3.该区域人口南多北少,要紧自然阻碍因素是()
A.地势
B.气温
C.水源
D.交通
4.该区域人口南多北少,要紧社会经济阻碍因素是()
A.国家人口政策
B.生产力进展水平
C.历史因素
D.交通运输条件
解析:3.B 4.D第3题,该区域纬度高,气温较低,气温是阻碍人口分布的要紧因素。第4题,该区域南部人口较为密集,交通线密集,交通运输便利,同一时期生产力进展水平差异不大。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图中反映了()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③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5.B 6.D图中两条曲线分别是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的相关关系,从图中能够看出,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差不多上随人口规模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生活质量的最高值所对应的人口规模确实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因此,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如图是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与人口消耗的资源量关系图。读图,回答7~8题:
7.代表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的折线在B点之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
D.政策改变
8.甲处最可能显现的现象是()
A.人们生活质量提高
B.人口老龄化严峻
C.生态环境恶化
D.环境质量提高
解析:7.B8.C第7题,代表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的折线在B点之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说明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最可能的缘故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进展。第8题,甲处人口消耗的资源量大于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资源遭到过度开发可能会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我国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大体出现如何样的空间分布规律?
(2)试分析造成东西部地理环境承载力差异的要紧缘故。
解析:本题要紧考查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的分布和产生差异的缘故。第(1)题,结合图例和图示能够明显看出,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呈减小的趋势。第(2)题,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造成我国东西部环境承载力差异的要紧因素有:①资源,专门是耕地资源和水资源;②地区开放程度;③科技进展水平,专门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养;④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等。
答案:(1)具有由沿海向内陆(向东向西)环境承载力逐步下降的趋势。
(2)①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差异;②地区开放程度的差异;③科技进展水平的差异;④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的差异等。
等级提升练
目前,全球70亿人口要紧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结合图,回答10~ 11题:
10.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畴是()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
11.南纬40°~50°范畴人口分布稀少的要紧缘故为()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
D.洪涝区面积大
解析:10.B11.C第10题,读图可知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畴是20°N~30°N。第11题,南纬40°~50°范畴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陆地面积小,故交口稀少。
复活节岛是位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岛。下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能够养活大约6 000人
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要紧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进展
C.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进展最为繁荣安定
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
13.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与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有关
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C.人口数量只能低于环境承载力
D.环境承载力是坚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进展的底线
解析:12.B13.D第12题,环境承载力受资源、科技等因素的阻碍,它是在考虑了各种阻碍因素后而作出的估量数值,不是在纯自然状态下的数值;t2时期,该地实际人口数量和环境承载力均得到提高,据此估量环境承载力的提高要紧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进展;t3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超出了
环境承载力,环境恶化;t4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虽接近环境承载力,但生态环境质量较t1时期差。第13题,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的阻碍;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受到环境承载力的制约;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担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是坚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进展的底线。
14.(2021·山东临沂期中)下图为中国人口密度分布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的省级行政区名称。
(2)我国各地资源环境存在专门大的差异,人口的地理分布专门不平稳。具体说明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
(3)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人口分布集中区,简要分析该地区人口密度
大的自然缘故。
(4)简要分析西藏地区人口密度小的要紧社会经济缘故。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的省级行政区是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第(2)题,从阻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第(3)题,自然缘故可从地势、气候、水资源、土壤等方面分析。第(4)题,注意答题角度是社会经济缘故,可从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