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治理中审计整改问责机制的建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经纵横
231
论国家治理中审计整改问责机制的建立
季冰清 南京审计大学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在十八大提出“四个全面”重要战略布局,其中最重要的、意义最深远的就是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党中央对加强审计监督工作以及完善审计制度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要狠抓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

我国政府审计是从“审计风暴”走入大众的视线的,从那时起,人们了解了审计问责,但是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问责力度不够,整改工作停滞不前,使得审计的重要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本文通过对我国政府审计整改问责机制的论述,为审计问责机制的建立提供思路和建议,有助于提高国家审计监督的效果和有效性。

关键词:审计整改;整改问责;闭环管理;督导跟踪机制中图分类号:F239.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5-0231-01
引言
行政问责制,是指政府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一些工作过失和不
作为进行监督和追究责任的制度。

审计问责是行政问责制的一种形式,国家审计对审计最终发现的问题,如果是涉及到行政人员由于工作不作为或者重大工作过失从而导致的国家经济、资产的损失,那么,也应该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问责,属于审计层面的问责。

另外,问责是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手段,整改才是目的,审计最终要达到的效果是要将这些不规范不合法的行为矫正过来,从而达到拨乱反正的目的,保障国家正常运行,保护国家经济自然资源有效利用,预防损失。

一、研究意义
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免疫系统,要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能力,这是前置性的。

但是如果免疫系统发出了信号,揭示了问题所在,这个系统就要有能力去解决问题,根治问题,否则这个系统是无效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政府审计整改问责机制就很有现实意义。

二、我国政府审计问责落实不到位的原因
(一)审计机关独立性低、整改流于形式
我国的审计机关是国务院下的一个行政机关,下设审计厅和审计局,审计厅和审计局实行双重领导制,既被上级审计机关领导,又被本级政府领导。

审计厅和审计局接受政府委托进行审计,其收入又来源于本级政府的财政拨款,这就导致了我国审计机关的独立性较低。

由于独立性低的地位,落实整改问责也会流于形式、走过场。

(二)审计人员缺乏问责意识
审计机关的工作人员自身缺乏督促被审单位问责整改的意识,对审计工作认识不够深入,将审计报告的报送作为终极工作目标,审计报告报送后,认为接下来就是被审计单位自己的事情,没能跟踪被审单位整改过程,造成了审计整改缺失,也导致了屡查屡犯的问题。

(三)整改问责情况缺少后续跟踪及信息公开
国家审计是政府行为,社会公众在过去不会对其结果产生过多的干涉和关注。

但是随着公民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家治理中来,信息越来越便捷发达。

国家审计的审计结果应该向社会公众公告。

政府对国家审计的报道少有后续的跟踪检查信息及整改落实情况。

一方面可能是被审单位压根就没有进行整改,一方面可能是审计单位根本就没有对其整改进行监督和后续跟踪,所以无法向公众进行公告。

少了公众的监督,审计机关和被审单位都缺少了整改压力,无人督促,其犯错的成本也大大降低。

这样的现象也导致了审计结果最后不了了之,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审计制度形同虚设。

三、整改问责机制的建立的建议
(一)转变审计理念,营造新审计文化
塑造审计人员的审计理念,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对审计人员的道德约束,形成适合时代和国家现阶段发展的新的审计文化。

想要发挥审计预防功能,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审计人员的思想,转变一直以来重审查轻整改的审计理念。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只有建立完善的审计法律法规制度,才能使得问责有据可依,
对当事人的追究才能依法惩处,才能对被审单位起到震慑作用,遏制屡查屡犯的情况发生。

制度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对问责进行程序化,形成一套流程,才能不流于形式,落到实处。

(三)建立审计公告机制
审计公告是审计机关将辖内对被审单位的审计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布,有利于促进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促进公民参与国家治理;有利于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整改活动形成社会压力;有利于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审计结果质量形成监督反馈。

建立审计公告机制,推进结果公示,公开问责。

为了促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审计建议得到有效落实,对关系重要民生项目,定期安排信息公布,审计机关应致力推进审计结果公开,促进权利被大众监督,不能为所欲为。

(四)建立督导跟踪机制
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部门应该持续做好跟踪检查工作,避免整改工作走过场、流行形式,杜绝屡查屡犯、此查彼犯、边查边范等问题再次发生,切实做到闭环管理,确保整改工作扎实有效,给予一定的期限,整改完毕。

1.推行政府督导,行政问责。

将审计结果的整改情况纳入政府督查督办 , 监督被审单位按期限完成整改。

被审单位负责人对整改工作负全部责任,亲自抓亲自管,严格按照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整改,使得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够限期解决。

2.建立督导跟踪机制。

对于“屡审屡犯”没有整改的单位,可以联合有权限的部门对被审单位及问题的责任人进行经济考核或行政批评。

国家审计业务不断发展,应该以此为契机,全面梳理各项审计制度,自我审视制度的全面性、完善性、合规性,填补制度空白;重点加强审计文化的塑造,确立审计意识;重点评估审计问责整改体制建立和运行情况,提高政府审计的能力和水平。

审计工作还应该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考虑公众参与的现实意义,转变一直以来重审查轻整改的审计理念。

国家治理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制度以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和政治稳定目标。

在现代化背景下,审计机关应进一步提升一下能力,做好整改问责机制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审计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意见[R].2010.[2]李顺国,向顺鹏.影响审计整改的因素分析和对策建议[J].审计月刊,2011(5):18-19.
[3]廖洪,王素梅.以问责为基础的国家审计发展研究[J].审计研究,2008(5):25-28.
[4]侯晓靖.我国审计问责制的设计及其实现途径[J].会计之友,2008(12):60-61.
[5]王会金,王素梅.建立健全政府审计问责机制研究[J].财经科学,2009(总250期):119-124.
作者简介:季冰清(1987-),女,汉族,江苏淮安人,本科,就职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淮安市分行,助理经济师,主要从事银行审计工作。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