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改革、学校文化的打造需要教师的共同研究、交流,用共同的智慧力量共同应对棘手的问题,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便是一种选择。

教研组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集体,教研组的基本任务是:以教育改革为中心,以教书育人为出发点,开展各项教学研究和教育改革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本学科全体教师为学校教学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他们的学科专业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所以教研活动是教研组建设的载体,教研组建设的核心是要形成教研组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一、目前学校教研组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
1、教研组长缺乏应有的能力与素养。

教研组长不是官而是兵;既是这个团队的组织者,又是普通一兵。

作为教研组长,居高临下的、命令式的方法肯定不足取,而任其发展、相信老师个个自觉也不现实。

教研组建设上,如何加强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就成为很多工作能够顺利展开的必要条件。

作为组长要以成绩作为感召的语言,和教师们平等相处,和谐协调地开展教研活动,这就是教研组长赖以取得学校领导和同事支持的思想基础。

2、教研组工作定位错误,教研组发展目标茫然。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研究组织,不是行政组织。

它的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许多教研组活动是工作事务性多而研究性少,教研功能萎缩。

教研组的活动往往是制定计划、填写表格、学期总结等。

至于研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基本没有开展。

真正实效性的工作基本没有涉及。

3、教研组活动个体受益甚微。

教研组工作褒扬性多而纠正性少,评价氛围保守。

所以我们感到现在的教研活动对教师的益处确实不大。

主要原因是参加活动的都是本组教师,碍于情面,怕得罪人,因此,评课时不敢也不愿意讲真话,久而久之,每位教师都听不到真言,不知道自己到底存在哪些不足?因此,教育教学工作就有点止步不前。

另一方面,都是本组教师,天天见面,估计也没有多少新鲜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学校或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

试想,教师从这样的教研活动中能受益多少?没有了兴趣与激情,教研活动的质量自然每况愈下。

个体从中的受益必定甚微。

4、教研组活动流于形式,内容过于单一。

教研仅局限于听课、说课、评课、观摩等教研活动的浅层次上;局限于少数“精英”作秀、多数人捧场的活动形式上;局限于只讲优点、不讲缺点和不足的评课上;局限于为单纯教学质量而教研的目标上;局限于“教研是软任务、软环境,一时难见效”的认识上。

所以这样的活动基本上不是真正从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出发,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与功利性,其实际效果则大打折扣。

5、从现行教育体制来看。

如今社会对教育、学校与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虽然我们国家在好几年前就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以及现行教育制度的客观存在,素质教育的推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很多地方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就是
看这所学校高考录取人数。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教师、学生等都把分数看得非常重,教师只能拼命地抓教学,压学生,想尽办法来提高学业成绩。

相比之下,又有多少时间与激情来搞教研。

二、重新认识新课程下学校教研组建设的重要性
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1、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的行为需要教研组。

通过教研组的各种活动,将新课程的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确立师生关系的新原则:民主、平等、相互鼓励、尊重个性。

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教材观,需要教师弄清我们的工作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师观,教师不再是学生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教师要有正确的质量观,尊重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培养新型的合作意识、人际关系。

注重学生毅力和情商的培养。

2、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教研组。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需要教研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共同探索。

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全体老师的合作。

从而使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既能促进国民共同基本素质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3、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需要教研组。

研究教学中遇到的知识问题,研究教学中的方法问题,研究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共同探索轻负高效的教学策略需要教研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和共同探索。

4、教师的个人成长需要教研组。

新教师达到合格,青年教师走向成熟,中老年教师形成个性,资深教师经验辐射都需要教研组活动作为平台。

三、重新审视新课程下学校教研组功能
在社会与教育日新月异的今天,我觉得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教研组的职能,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才能更好地发挥教研组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发挥教研组研究功能。

教研组应该姓“研”不姓“教”。

以“研究”搭台使教研组有学术气。

具体操作可以是:教研组一研究主课题,备课组一确立子课题,教师一承担具体研究任务。

一个主导教研组活动的研究课题,往往决定着教研活动的方向、价值、深度和效果。

组织本组教师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学情、学习方法等,通过经常性的研讨活动,教师的思维、兴趣与激情必然会得到培养与激发,教师的业务水平也自然会得到提高。

教研组的地位与重要性也才能很好地得到体现。

2、确立教研组指导监督、激励功能。

教研组的指导功能要以教研组确立的“目标”来引
领。

教研组目标的确立要与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相结合,从而使教研组的发展有志气。

这样就更能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目标的激励作用,目标的凝聚作用,目标的动力作用。

于是大家都朝着即定的目标努力,就会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的进行研讨、寻找解决的途径。

从而使本组教师切实感觉到教研组的指导作用。

3、抓好教研组资料搜集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教研组培养功能。

学校的发展主要依靠教师,而培养教师的职能离不开教研组。

因此说教研组是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与土壤。

教研组要以“活动”优化来体现教研组有朝气。

作为教研组,必须把培养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任务摆在重要位置,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成长发展的平台。

让优秀的教师成为名师,使落后的教师成为先进,推动本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

4、发挥教研组组织服务和管理功能。

学校的基本构成是教师与学生。

学生的管理非常重要,但是最终还得落实到教师身上。

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同学科教师聚集在一起,大家可以一起学习、讨论、研究,一起交流解决问题的心得,分享工作经验。

同时教研组必须承担起管理本组教师的重任。

从常规工作到教育教学对本教师进行必要的督促与管理,帮助本组教师提高认识,自觉遵守劳动纪律,爱岗敬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5、协调教研组内外关系,创造和谐环境,抓好对外交流,发挥联系功能。

教研组作为一个集体要协调好组内关系,使教研组成为组内教师的精神家园,协调与学校中层与高层的关系,争取更多支持,协调与其它教研组关系,赢得良好口碑。

同时还要“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先进教研组经验为己所用。

6、教研组要加强对考试命题及评价的研究功能。

作为教研组活动的其中一项,要研究命题的指导思想,研究命题的原则,要研究中考命题的导向--考点、热点和变化点。

要研究命题的类型、数量、知识点分布、分数匹配与时间配置。

要研究命题的效度与难易度。

要研究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方法。

从而确定我们大家教学的策略及教学的深度、广度、难度和密度。

四、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教研组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与研究中都起着十分关键和重要的作用,在校本教研为主导的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如何加强学校教研组的建设,已为大家关注与探索的课题。

(一)立足教研组的组织建设,是搞好教研工作的基础。

1、选好用好教研组长。

教研组长是一个教研组的灵魂人物。

一个出色的教研组长必定能带出一个优秀的教研组。

选好教研组长是建设好教研组的关键所在。

这不仅在于开始时选聘好,更在于后续工作过程中培养和使用好。

组长不但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精细的组织协调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宽容品质。

这样才会有感召力和务实性,教研组工作才会有
活力和持久性。

作为组长需要有勇挑重担的意识;钻研求进的意识,要永葆教学能力的提升,永存教学艺术的鲜活,永具教研科研的风格;有热心服务的意识。

新的教研组长还需要担负新的角色:教师状态的解读者,教研组长要学会“读人”,读出教师的个性、弱点和发展空间;教师发展的促进者,教研组长应对不同层次、不同状态教师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目标和促进措施;教研组文化的诊断者、策划者和创建者。

2、教研组要加强各年级备课组工作。

有些学校教研组人员众多,每次活动不可能都到齐,所以一些活动的开展以备课组的形式进行也许效果更好。

使用新教材以来,教师备课的面特别广,量特别大,涉及的知识特别多,涉及的领域特别广,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常常会碰到许多难题和困惑。

所以我们可以从改革教师的备课方式入手,变单一的教师独立备课为集体备课,加强备课组活动,教研组内组成攻关小组,加以指导和配合,以充分实现资源的共享。

当然,我们在大力提倡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也尊重教师的个性发展,鼓励教师发挥个体智慧,进行更富个性化的教学再创造。

3、加强学校名师、骨干教师在教研组建设中的作用。

作为一位名教师或学校的骨干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让他们在教研组中起到引领、创新、共享的作用,为教育教学研究添砖加瓦。

作为一位名教师或学校的骨干教师对于全组教师首先是教学理念的引领,其次是教学实践的引领,再次是教研活动方式的引领。

作为一位名教师或学校的骨干教师要帮助教师抓教学热点,抓主题,抓创意。

名教师在教研过程中的创意不应是个人的资源,而应成为教学研究的资源共享。

通过相互间的协调、沟通,谋求他人的合作、帮助,建立合作攻关的同伴互助组织,充分发挥个体特长和团队精神,在分工协作、互动共生中创造优秀的教研成果。

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教学资源应提供给教研组的研究,应做到资源共享。

名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取得的研究成果应在教研活动中加以大力推广,做到从教研中来回来回到教研中去。

(二)完善教研组的制度建设,是搞好教研工作的重要保证
教研组长要顺利并卓有成效地开展教研组工作,必须依靠制度管理来保驾护航,逐渐形成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关教研组建设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是依法治教,和谐理教的重要保证。

因此,加强教研组建设,就必须始终深入思考,并不断践行这个问题。

比如,教研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职责,教研组长月工作汇报制度,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教研科研工作制度,以及校本培训和教学反思制度、教研沙龙制度,师徒结对制度,案例、课例研究制度,跨学科研讨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奖励激励制度,评价制度等等。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是教研组建设的保障,没有制度化的规范是无法落实过程的,这就是一个人文和制度融合的过程。

(三)重视教研组的团队精神建设,是搞好教研工作的关键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一支师德高尚、责任心强、教学业务过硬、能吃苦的教师队
伍。

教研组团队精神的建设,首先要注重教师个体师德教育。

其次从教师的年龄、教龄、职称甚至男女比例搭配等方面进行通盘考虑,使教研组、各年级备课组成员搭配合理,形成最佳组织结构,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研组的整体功能,促进教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1、依托团队制定教研组发展规划走向科学管理
教研组工作的目标建设是往往决定着教研活动的方向、价值、深度和效果。

目标的制定要有针对性、价值性、可行性。

教研组的阶段工作要有规划,教研组各项活动要有规划,教师发展要有规划。

对青年教师,以专业知识的巩固提高为主,集中精力搞好教学,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于中年教师,主要以知识更新为主,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锤练教学艺术,增强教改意识,从事教学研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对于老年教师,应认真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不断向他们传授教学的艺术,尽快使青年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组长要处理好教研组团队建设中的人际问题
作为一个教研组,老师之间性格、爱好、气质等等,肯定存在很多差异,而且老师这个职业人群,有其特定的人格特点。

作为教研组长,不能采用居高临下的、命令式的工作方法。

有关文章提到了同事间人际关系的三种心理成分:认知、情感、和行为。

按照我的理解,认知成分就是“我要不要跟同事建立良好关系”;情感成分指我们和同事交往的满意度;行为则是我们交际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属于交往技巧。

这三个方面对于我们组长如何在组内建立良好的、积极的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整个教研组教师要加强团队精神建设,在构建优秀团队(备课组或跨年级合作小组)和搭建共同成长平台的前提下,教研组长要鼓励教师走自主发展之路,人人争做学习型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服务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德艺双馨,理念科学,善于合作,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手段先进”的高素质教师。

3、加强对教研组的文化建设,创建特色教研组。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组织的“文化”是非物质的东西,无影无形,但对这个组织的影响又无处不在。

在教育领域,“文化”正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词语之一,文化建设已成为许多学校管理与发展的积极追求,“文化的力量”正成为推动教育进步、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巨大动力。

一个团队的文化建设也将更大、更多地影响着团体中每个个体的发展与成长。

教研组文化在教师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成长的“小环境”、“小气候”。

教研组文化应表现为一种民主的、积极的、合作的文化。

“民主”是教研组长倡导教研组文化的基石。

只有组员之间关系的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才能使整个教研组形成合力。

组长不能滥用自己的权力,而应努力让每个组员体验成功,发展潜能。

关爱组员,具有
较高可信度、言行一致的组长更容易得到组员的认同。

“积极”是教研组长营造教研组文化的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每个教师要积极主动、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成为终身学习者一一熟悉学科教材,研究学科知识体系,理解学科基本精神,拥有开阔的学术视野。

积极主动、求真务实的教研氛围的营造,更需要组长积极带头,并以自己勤勉进取的学习、工作精神感染每一个成员,从而构建积极的教研组文化。

“合作”是教研组长创建教研组文化的方式,合作、交流、对话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组长要打破教师间自我封闭的藩篱,倡导交流、合作与对话。

在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开放性的对话和交流会使每位教师的思想得到启迪,教学行为得到改善,同伴的思想与良好的建议会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四)要建立教研组有效活动的模式,强化教研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做好课堂教学的基础工作要作为活动的一种模式。

教研组的工作首先要帮助教师做好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工作。

组织教师学习和贯彻新课程标准。

在教师个人钻研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学习和研究,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熟悉课程标准的内容要点,有重点地深入钻研课程标准。

组织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

在教师个人钻研教材和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搞好集体备课。

围绕教材和教学实际,共同研究带有普遍性或倾向性的教学问题。

交流和探讨要注重发挥每位教师各自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组织成员要相互听课。

广泛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相互听课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各类研究课。

课前对主讲人设计的教案要共同研究,课后要按学科教学目标体系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行评议、说课、小结并记录,听课有记录。

全方位关心新教师的成长,指定思想素质和教学工作能力、水平较高的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对新教师施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2、改变教师的观念,深入教学实践,加强校本教研。

推进新课程改革首先要引导教师学习理论,提升理念,校本研究的直接目的是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具体、实际、个性化的问题,问题来自实践,只有深入实践,我们才能发现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距离。

实践是检验理念是否先进的唯一标准,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才能了解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认识和把握是否正确、透彻。

只有通过反复实践,经历和见识过许多具体的案例,并进行过深刻的剖析和充分的交流,教师也才能真正理解和领悟新课程理念的内涵,教师在课堂上娴熟的驾驭能力、敏捷的应变能力、临场的表达能力才能得到锤炼,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处理才能更准确更独到。

学校要凸显以校为本理念,树立“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的意识,切实做到把学校作为研究基地,将教研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工作情境中。

提出了“建立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对象.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挖
掘科研潜能。

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制度。

3、自我反思,加速成长。

有人认为教师成长的公式是:经验+反思二成长。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教师要在实践中成长就必须学会反思,学会自觉主动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学会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必要的理性辨析,从而引发他们自身的一种观念冲突,激发他们改进的欲望。

具体做法可以是鼓励教师写反思日记,进行行动研究,组织观摩与分析等方法。

还通过举行优秀课评比,撰写教学案例评比活动,作为推动老师们深究、反思课堂教学的良好契机,活动重结果更重过程。

有了这种反思精神,教学中便处处需研究,时时要推敲,校本研究也就在课改实施中自然生发出来成为了老师们的需要,老师们也在反思中不断走向成长、成熟。

4、实现人人参与,有效提高全员科研素质。

知识在实践中才能发挥它特有的魅力,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为有效提高全校教师科研素质,我们可以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形成“学习一一思考一一反思一一总结”的研究思路,使自己在不断的研究实践与总结中,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实用的研究方法,形成较高的科研能力。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发现加强教研组建设可以使教研活动这一沿袭已久的教师业务学习方式注入新的活力,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教师能有所作为、教研组建设得到实化、教学研究焕发生机与活力,从而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的重要组织,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