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比例》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六年级第四单元的《正比例》。
我将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开展。
一、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正比例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当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学生系统学习函数的开始。
其实在学生以往的学习过程当中,比如说探索规律,数量关系、运算公式的学习,包括字母表示数以及统计图、统计表的认识,以及比和比例等内容,都为学生学习正比例的意义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同时,正比例的学习将直接为后续初中系统的学习函数做好了知识和方法的准备。
2、学情分析
刚刚谈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另外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考虑,正比例的意义是要从一种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去理解数量间的关系,要通过观察、分析两种数量之间的变化情况,变化规律,进而达到对两个变量关系的进一步理解。
因此说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和思考将从以往的静态过渡到今天的动态观察分析,乃至于抽象概括上来。
这种研究问题的角度,学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学背景的分析,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概括的能力。
3、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四、教法学法
教法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正比例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自主、合作、探究和举一反三这两个学法的指导。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导入,二是新授,三是练习,四是总结。
1、导入
首先是课堂的起始阶段,从情境引入,初步引发学生对两种相关联量的感知,出示这样一个实际的调查表,是一个男孩的体重变化情况,从出生到10周岁,随着出生后年龄的变化,而逐个出示与之相对应体重的具体情况。
当观察表格之后,明确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观察这个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引发孩子具体观察里边的数据,当然这
个过程学生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个小男孩的体重是随着他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
从而产生两种相互依赖的相关联的量这样一层含义。
而后是引导学生继续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举例,举出生活中相关联的两个量,比如学生会说:“年龄和身高,时间和温度等等。
”
接下来是复习三个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单价=总结÷数量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刚才的情境,其实并没有直接进入典型的正比例关系这样一个话题,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明确地认识到:只要是一种量变化,引起另一种量发生变化,那么这两种量就是相关联的量,并且充分感知,大量实例证明两种相关联的量在我们现实世界中是广泛存在的。
以上是课堂的第一个环节。
2、新授
新授是一个联系实际,建立意义的过程。
首先呈现的是课本上的表格,是关于文具店彩带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统计表,通过具体的观察、讨论,学生们可以明确的意识到虽然数量和总价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一点不容置疑,但是仔细观察,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据的比值是不变的,然后对刚才例1的几个问题进行简单的回顾,接下来应该说学生对于正比例的意义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孩子可以借助自己的理解,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
从而让学生自己试着总结正比例的意义。
当然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以关系式的形式来进行总结概括。
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一个关系式来进行,总价、数量和单价都可以用字母的形式来明确概括,即y/x=k(一定)
的形式。
从而初步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完成对正比例意义的初步概括。
以上这个环节给孩子提供了熟悉的情境,通过观察、分析、对比和抽象概括的过程,努力地抓住了例子中两个量变化的基本特点,进而总结和概括出正比例的意义。
3、练习
课堂的第三大环节是巩固练习,促进理解。
第一个练习是和例1一样的题型。
利用表格的形式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表格中所涉及到的是关于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是始终不变的是什么?是速度这样一个常量。
这道练习题目的设计,是试着让学生用之前总结的“两个看”来判断。
第二个练习是选择题。
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判断经验,引导学生用连贯的、完整的话来进行分析和判断下面问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第①个是购买的食盐一定,吃去的和剩下的成不成比例?A、不成比例B、成正比例
第②个是已知: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当工作效率一定时,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比例;A、不成比例B、成正比例
当工作时间一定时,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比例;A、不成比例B、成正比例。
第三个练习是判断题。
(期间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判断下面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①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②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
4、总结
课堂最后一个环节是质疑总结,拓展延伸。
让学生试着总结自己
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