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了荒山,白了头发,志在造福百姓 记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获得者杨善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志在造福百姓记
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获得者杨善洲
作者:暂无
来源:《社会与公益》 2014年第6期
杨善洲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 年,建成面积5.6 万亩,价值3 亿元的
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文/ 本刊记者和学同
人物介绍:
杨善洲(1927.01—201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1927 年1月生,1951 年5 月参加工作,1952 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 年退休,2010 年10 月10 日因病逝世,享年84 岁。
2011 年9 月20 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2011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工作37 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8 年6 月退休以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
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2 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 万亩,
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 以上。
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朝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
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
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淡泊名利、地位,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
时下,云南各地争锋掀起了“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热潮。
这股热潮的起因来自云南边陲
的一个荒山变绿荫,这座山叫“善洲林场”。
“善洲林场”原自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境内的一
座关乎百姓的大亮山。
在中国的版图上标有一座用22 年时间来造化的公益林山——大亮山。
有一位被当地人民
群众称为草帽书记,他就是“优秀共产党员”、曾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获得者,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
所为”先进个人、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
献模范称号、在第十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荣获2011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称号的原云南省
保山地委书记,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 年,建成面积5.6 万亩,价值3 亿
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的——杨善洲。
“善洲林场”对当地各族广大群众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大亮山从荒山成如今的林荫绿山,
其过程与一个被当地群众称为“草帽书记”杨善洲用22 年的心血造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演绎
了“善洲林场”的感人故事。
辛勤植树绿荒山
大亮山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城东南约50 公里,海拔1800-2619 米。
1988年4 月,
60 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后主动放弃到省城昆明养老享福并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就了一片绿洲——善洲林场。
杨善洲的家乡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
展滞后,当地农民缺衣少粮饥荒状态就开始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生态遭到极
大破坏,山光水枯,荒凉空旷,山石裸露,山间溪流逐年减少乃至枯竭,当地农民饮水大多要
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马驮,周边十几个村也陷入“每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贫困境地。
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村民只有进一步开荒耕种面积,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杨善洲选择了
大亮山,就是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造福家乡人民。
他说:“我是在兑现许给家乡老百姓
的承诺,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家乡人找过我多次,叫我帮他们办点事我都没有答应,但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承诺
就要兑现。
至于具体做什么,经过考察我认为还是为后代人造林绿化荒山比较实在,这既对全
县有利,也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利。
”
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和锯木树都不长。
”然而,杨善洲创办林场的设想和决心没有被动摇。
他请地、县林业部门的领导和科技人
员到大亮山上作多次调查研究。
他们带着帐篷,风餐露宿,徒步24 天,对姚关、旧城、酒房
等地进行了调查。
经过调研,更坚定了杨善洲改变大亮山面貌、“种树扶贫”的决心,并将场
址选在施甸县的旧城、酒房、姚关3 个乡结合部的大亮山。
林场成立大亮山造林指挥部,杨善
洲亲自担任指挥长。
成立当晚,他们在用树枝围起的简易帐篷里,围着火塘召开了第一次造林
会议,把林场职工分宣传动员、整墒、育苗三个小组,要求抢在5、6 月份雨季来临前种下万
亩以上的树苗。
初建林场的3 年,他们好不容易种活了将近3 万亩华山松,有近400 亩松树被一种叫紫
荆泽兰的毒草侵扰死了,杨善洲又鼓励职工不要泄气,振奋精神重新再干。
在他的鼓舞下,林
场职工始终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
杨善洲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义务承包人,但他并没有从林场拿钱。
最初的几年里,林场只
给他补贴70 元伙食费,后来调到了100元。
杨善洲不仅不要钱,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
林场
在山下办了一个水里基地,招了一些临时工,碰上林场经济困难的时候,杨善洲就把自己的退
休金拿出来用于发工资。
态度决定成败,信念决定战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兢兢业业几年后
大亮山的生态得到修复,使一些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得到保存。
现在,林场珍稀动物有黑熊、豹子、猕猴、凤头鸟、野鸡等,植物有桫椤、银杉、楠木、白杏、雪松等,山石裸露的现象消失,风调雨顺,周边居民修枝打杈就能解决烧柴问题,通过合理采收干巴菌等山珍实现增收。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
清廉,自
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这是2012 年2 月3 日,在第十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颁奖词。
为人民服务讲坚守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杨善洲同志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从始至终一
直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据从保山市委市政府历年来自然灾害简报方面获悉,2009 年9 月至2010 年5 月,保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但由于大亮山的植被非常好,涵养
的水源多,水量充裕,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在干旱期间仍然充足。
在他的工作日记中这样写到:“ 我1952 年入党,其实当时自己没想到入党,觉得自己条
件不够,是组织上看我表现不错,把我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
随着思想觉悟的提高,越来越觉
得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远大目标是使整
个中华民族富裕起来,这正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
入党后,我很快找到了人生方向和奋斗目标。
”他还写到:“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把自己的家庭搞得富丽堂皇,别人却还
过着艰难日子,那么,我们常说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不是成了骗人的假话吗?无论在什么时候,
何种环境中,我们都不能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都应该把坚持党的宗旨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许这是作为一个地方父母官,作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肺腑之言。
“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2012 年2 月3 日,在第十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推选委员陈淮如是说。
淡泊名利讲奉献
1988 年6 月至2008 年11 月,退休后回家乡施甸县大亮山义务造林,创建林场。
杨善洲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主要创办人,但他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
大亮山林场占地7.2万亩,其中5.8 万亩华山松中有3 万亩已郁闭成林,按一亩地种200 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 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 亿元。
2009 年4 月,杨善洲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 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2010年5 月5 日,将保山市奖给他的20 万元奖金一半捐给保山一中、6 万元捐给大亮山林场,另外4 万元留给了与自己相伴一生而又无怨无悔的老伴,这是他留给家人的唯一的财产。
杨善洲把22 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
移交林场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留下的是可观的绿色存款,留下的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留下的是精神财富。
杨善洲的六十年告诉我们:大公无私、坚守信念、一生奉献依然是党员干部的根本。
2012 年2 月3 日,在第十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颁奖晚会上2012 年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孙伟这样评价杨善洲。
领导关怀树楷模
杨善洲退休23 年,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情系大山、开荒种树、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和高尚情操,受到全国各地干部群众的敬仰。
2011 年9 月2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委托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辛桂梓到保山市人民医院看望杨善洲。
辛桂梓说,杨善洲同志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李源潮同志的慰问和批示既是对杨善洲同志的肯定,也是对全省党员干部的激励和鞭策。
学习杨善洲同志恪守信念、清正谦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的优秀品质,始终坚守共产党员人的精神家园,保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自觉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发扬奉献精神,公而忘私,淡泊名利地位合格的领导者和推动者。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小山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首流传于滇西保山市施甸县的民谣,不仅唱出了当地群众对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的敬重和缅怀,还生动地向国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60 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这位高德望众的杨善洲同志走了,却在人民心中永远活着。
杨善洲同志走了,可他用22 年的春秋心血造下的大亮山绿了;在群众心中含辛茹苦的草帽书记走了,留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却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如今杨善洲同志永远离世,他却留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宝贵的精神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