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小故事

合集下载

12个趣味经济学小故事

12个趣味经济学小故事

12个趣味经济学小故事1. 教堂拥挤在德国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座古老的教堂。

这个教堂的规模很小,只有一位牧师和一位助理牧师。

每个星期天,村民们都会穿着整洁的衣服,去教堂做礼拜。

有一天,一个经济学家来到这个村庄,发现教堂里只有两个座位,一个是牧师的,一个是助理牧师的。

经济学家问村民:“为什么你们不增加教堂的座位?”村民们回答:“因为只有两个牧师。

”2. 钻石与水有一个经济学教授在课堂上对他的学生说:“如果现在我手上有一颗价值连城的钻石,而你手上有一杯普普通通的水。

那么,你要用这杯水来交换我的钻石吗?”学生们纷纷摇头。

教授微笑着说:“但是,如果我用这杯水来交换你的笔记本电脑呢?”学生们开始思考起来。

3. 苹果与橙子一个水果摊贩卖苹果和橙子。

一天,一位顾客抱怨说:“你的橙子太小了!”摊贩回答:“但是我的苹果更小。

”虽然这句话有些道理,但是它忽略了顾客可能更看重橙子的口感和质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同的人对同一样事物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和价值评估。

4. 黑市与价格在一个小城市里,有一个黑市贩卖走私香烟。

有一天,警察突击检查这个黑市,抓住了所有的香烟走私者。

第二天,走私者开始在街上贩卖香烟,而且价格比以前更高。

这是因为他们现在必须通过更加隐蔽的方式进行交易,增加了风险和成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价格的变化并不是单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还受到市场结构、法规等因素的影响。

5. 彩票与赌博一个人中了彩票头奖,获得了巨额奖金。

记者采访他时,问道:“你打算怎么花这笔钱?”中奖者回答:“我要去赌博。

”记者惊讶地问:“为什么?”中奖者回答:“因为我只知道一种赚钱的方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赌博并不是一种赚钱的方法,而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

6. 稀缺与价值有一个小岛上的居民们只生产一种珍贵的珍珠。

有一天,一个商人来到这个小岛,发现珍珠的价格非常高。

商人想:“如果我能把这个岛上的珍珠全部买下来,那么我就可以垄断市场,提高价格了。

经济学原理小故事

经济学原理小故事

…… …… …… …… ……

宝然轻轻轻我

贝后轻轻轻轻
尿
换轻地地地轻

个轻吻脱拉地

姿地你掉开把
势对的你你你
。你脸的的吻
。说庞内裤倒
。: 裤子在


用同一种方式做不同的事,常常也能获得成功。但不 同成功后面,收益和成本往往是不尽相同的。
Anyexperience
1+1>2
为什么说结婚是1+1>2 ?
如果一个人能够不计亏损的话,应该就不会受
伤了。当然,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实在困难,只有我
们的某些国有企业可以做到。
Anyexperience
帕累托最优
为什么不能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
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会打破市场的均衡, 有些又帅又有钱的王老五可能会形成市场垄断, 从而像电信、铁路一样,成天被人骂娘。轻则引 起内分泌失调,重则引起和谐社会失调。
Anyexperience
夕阳&朝阳
美女厌倦了独身,老大想结婚怎么办?
如果已经错过了上市的最佳时机,成为 夕阳产业之后,怕是不太好圈钱了。又或者放 心不下戈森法则,干脆自己做“女钻王老五” 等别人来圈……
Anyexperience
消费偏好
面对富有的武大和贫穷张生该如何选择?
每个人的消费偏好都是不同的,看你自己 的偏好在金钱和美色之间如何移动了。从理论 上来说,要达到消费效用最大化,最佳选择是 白天和有钱人逛街,晚上和帅哥浪漫。
一夫一妻制已经形成了帕累托最优。
Anyexperience
自身能力
飞机上, 乌鸦对乘务员说:给爷来杯水! 猪听后也学道:给爷也来杯水! 乘务员把猪和乌鸦扔出机舱, 乌鸦笑着对猪说:傻了吧?爷会飞!

经济学小故事

经济学小故事

经济学小故事
故事一,砍树的人。

从前有个人去森林砍树,他每天都努力工作,希望能砍伐更多的树木,换取更
多的金钱。

但是他却没有留意到,随着他不断砍伐树木,森林的面积越来越小,树木的数量也在减少。

最终,他砍伐的速度超过了树木的生长速度,导致森林资源的枯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资源,实行可持续发展。

故事二,钱包里的钱。

有一天,小明在街上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满了钞票。

他很高兴地把钱包交
给了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找到了失主,失主非常感激地把钱包收了回去。

小明的行为受到了大家的称赞,因为他的行为体现了诚实守信的美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经济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它能够建立信任,促进交易,推动经济的发展。

故事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农民小王在春天里辛勤耕作,种下了许多瓜籽和豆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他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果实,瓜瓜蔓蔓,豆豆茁壮。

小王高兴地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辛勤劳动终于得到了回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获得丰硕的收获。

以上就是几个经济学小故事,它们或许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道理。


望通过这些小故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在生活中体会到经济学的魅力。

愿我们在学习经济学的道路上,能够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成为经济学的智者。

关于经济学的几个哲理小故事(霍桑效应、蝴蝶效应、帕金森定律等)

关于经济学的几个哲理小故事(霍桑效应、蝴蝶效应、帕金森定律等)

蝴蝶效应“蝴蝶效应”说的是: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边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几下翅膀,就有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蝴蝶效应”听起来有点荒诞,但说明了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蝴蝶效应”一词来源于“混沌理论”,是气象学家洛仑兹(Lorenz)1963年提出来的。

洛伦兹1917年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一生致力于研究“混沌理论”,称他为“现代混沌之父”可谓当之无愧。

“蝶蝴效应”还有另一种说法:断了一枚钉子,掉了一只蹄铁;掉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摔死了一位将军;摔死了一位将军,吃了一场败仗;吃了一场败仗,亡了一个国家……有人又称之为“蹄铁效应”。

无论“蝴蝶效应”还是“蹄铁效应”,讲的都是一个道理:如果对一个微小的纰漏(关键性的纰漏)不以为然或听任发展,往往像多米诺骨牌那样引起崩溃。

一颗雪球可能引发一场雪崩,一根火柴可以点燃整个森林。

2003年,美国发现一宗疑似疯牛病案例,马上就给刚刚复苏的美国经济带来一场破坏性很强的飓风。

扇动“蝴蝶翅膀”的,是那头倒霉的“疯牛”,受到冲击的,首先是总产值高达1750亿美元的美国牛肉产业和140万个工作岗位;而作为养牛业主要饲料来源的美国玉米和大豆业,也受到波及,其期货价格呈现下降趋势。

但最终推波助澜,将“疯牛病飓风”损失发挥到最大的,还是美国消费者对牛肉产品出现的信心下降。

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恐慌情绪不仅造成了美国国内餐饮企业的萧条,甚至扩散到了全球,至少11个国家宣布紧急禁止美国牛肉进口,连远在大洋彼岸中国广东等地的居民都对西式餐饮敬而远之。

这让人联想到时下的禽流感,最初在个别国家发现的禽流感,很快波及全球,就算在没有发现禽流感的地区或国家,人们也会“谈鸡色变”。

经济学的小故事

经济学的小故事

经济学的小故事在经济学的世界里,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它们或许不是最引人注目的案例,但却能够生动地展现经济学的魅力和智慧。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小故事,感受经济学的魅力吧!故事一,亚当·斯密的蜜蜂和蚂蚁。

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许多经典的理论。

有一天,他在花园里看到了一只蜜蜂和一只蚂蚁。

蜜蜂辛勤地采集花蜜,而蚂蚁则忙着搬运食物。

斯密观察着它们,突然灵感来了,这就是劳动分工和交换的原理!蜜蜂专心致志地采集花蜜,而蚂蚁则专注于搬运食物,二者通过交换,使得彼此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这个小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劳动分工和交换的重要性,也成为了经济学中的经典案例之一。

故事二,瑞士的巧克力和钟表。

瑞士是一个以巧克力和钟表闻名于世的国家。

这两个产业在瑞士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然而,有趣的是,瑞士并不生产可可豆和钟表零部件,它们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为什么瑞士能够成为这两个产业的领军者呢?这就是因为瑞士善于利用比较优势。

瑞士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并不适宜种植可可豆,也没有丰富的钟表零部件产业,但它拥有优质的手工艺和高效的生产工艺,因此,瑞士选择专注于巧克力和钟表的加工和制造,而将原材料的生产交给其他国家。

这样一来,瑞士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故事三,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的经济模式也不断涌现。

比如,共享经济、电子商务等,它们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

共享经济让闲置的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比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它们降低了资源的浪费,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而电子商务则打破了传统的购物模式,让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全球各地的商品,极大地提高了购物的便利性。

这些新的经济模式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当代经济学的新亮点。

经济学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它们或许只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却能够生动地展现经济学的智慧和魅力。

gdp小故事

gdp小故事

gdp小故事一位名叫杰克的年轻人,从小就对经济学和国家发展非常感兴趣。

他特别关注国家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因为他相信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健康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尽管年轻,但杰克对GDP的了解和研究非常深入。

杰克发现,GDP的增长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

他研究了很多国家的GDP数据,并了解了许多国家实施的经济政策,以推动经济增长。

他有时会沉迷于各种图表和数据,试图找出背后的故事。

一天,当杰克正在研究一个发展中国家的GDP数据时,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这个国家的GDP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在稳步增长,而且增长速度非常迅猛。

然而,在某一年,这个国家的GDP突然下降了。

杰克对此感到非常好奇,他决定深入研究探究背后的故事。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杰克发现,这个国家在那一年经历了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

大量的农田被洪水淹没,房屋被摧毁,许多人丧失了财产和生命。

这场灾难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导致GDP下降。

然而,杰克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尽管GDP下降了,但人们对灾后重建的需求推动了国家的经济活动。

政府投资大量资金来重建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人们开始购买建材、劳动力需求增加,以及各种相关的商品和服务。

这一系列的经济活动为GDP提供了稳定增长的动力。

杰克深思熟虑后得出结论:GDP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背后蕴含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故事。

虽然GDP的增长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但它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其他因素,如自然灾害、政府政策、市场需求等,也会对GDP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此次研究,杰克更加坚定了他继续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决心。

他希望自己能够从GDP小故事中发现更多有关经济发展和国家繁荣的线索,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和稳定的社会做出贡献。

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

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

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济学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我们的消费、生产、投资和就业等方方面面。

经济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而是充满着生动的小故事和深刻的原理。

下面,我将通过一些小故事来向大家介绍一些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故事一,亚当·斯密的针头制造。

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分工”理论。

有一天,斯密观察到一个针头制造工厂,发现如果一个工人独自完成整个针头制造的过程,效率是非常低的。

但是,如果将制造过程分成若干个环节,每个工人专门负责一个环节,那么整个制造过程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这就是分工原理的核心思想,通过分工,每个人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从而提高整体效率。

故事二,罗宾汉的公平原则。

大家都听说过罗宾汉,他是一个以公平为信念的传奇人物。

在经济学中,公平原则也是一个重要的理念。

假设有一个国家,财富只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大多数人生活贫困。

这种情况下,社会就会出现不公平现象,因为少数人拥有绝对的权力和资源,而大多数人却处于弱势地位。

经济学家们提出,为了实现社会公平,需要通过税收、福利等手段来调节财富的分配,让更多的人分享社会的财富和资源。

故事三,供需关系的市场定价。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有一个小镇上的土豆种植者,每年都会种植大量的土豆。

一年,由于天气原因,导致土豆产量减少,但需求量并没有减少。

于是,土豆的价格就会上涨,因为供不应求。

相反,如果土豆产量过剩,需求不足,价格就会下降。

这就是供需关系决定市场价格的原理,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供小于求时价格上涨。

故事四,机会成本的抉择。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做出选择。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机会成本”,它指的是某种选择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

比如,一个人可以选择去上班赚钱,也可以选择去读书提升自己的知识。

如果他选择了上班,那么他放弃了读书的机会,这个放弃的机会就是他的机会成本。

经济学告诉我们,做出选择时要考虑机会成本,权衡利弊,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经济学小故事和原理

经济学小故事和原理

经济学小故事和原理经济学小故事和原理经济学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其分析方法和理论框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各种经济现象,并提供科学化的解决方案。

下面,我将通过一些经济学小故事和原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1. 牛顿和经济学牛顿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但他也对经济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每个物体都会保持其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的第一定律,这个定律同样适用于经济学。

经济学家称之为“惯性原理”,指的是一个经济体系在没有外部干扰的情况下,会保持自己的状态。

这个状态可能是繁荣、稳定、衰退或崩溃。

2. 比萨与王牌经济学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是比萨与王牌。

这个例子表明,经济学原理并不局限于货币和企业,而是通解于许多具体场景。

比方说,在一个比萨店,如果你想买一块比萨,而老板则想要一副王牌,你们之间的谈判可能会出现僵局。

但是,如果你明白了谈判的目的并且知道两个物品的价值,那么你就可以把这个比较转化成两个价值的比较,从而达成一个双方都满意的交易。

3. 循环依赖另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原理是循环依赖。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例子来解释这个原理。

比如,如果一个厂商减少了工厂的产量,那么他也就减少了原材料的采购量,从而影响到供应商的销售额。

这种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的循环依赖性,反映了经济体系中的各方互相依赖的关系。

因此,一个经济体系中任何一方的决策都会影响其他方。

4. 效用边际递减原理效用边际递减原理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该原理指出,当人们获得某种商品或服务时,他们的满足感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换句话说,当你吃到一块比萨时,你觉得非常满足;但当你吃到第二块时,你的满足感就会减弱。

这个原理在很多经济领域都适用,比如消费和生产领域。

5. 投资收益率最后一个经济学原理是投资收益率。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我们在决定是否要投资时,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我们投资的额度,还要考虑每年能够获得的收益率。

由于收益率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需要利用复利原理来计算我们的投资回报率。

有趣的经济学小故事

有趣的经济学小故事

有趣的经济学小故事Have an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November 2, 2021第一个故事苹果的故事欧阳过有一个苹果,杨康想要这个苹果;对欧阳过来说,苹果值元,这就意味着对她来说,要苹果还是不要苹果而换回元是没有区别的;对杨康来说,苹果值1元;结果杨康花了元买到了苹果;这是一个平常得称不上故事的故事;我想用它来说明什么叫作效用;这个苹果对欧阳过来说只值元,这就是这个苹果对欧阳过的效用;交易的结果是欧阳过得到了元,所以他的效用增加了元;同理,杨过的效用也增加了元;通过这次交易,他们两个人的效用都增加了,都有了收益;这时我们说,这次买卖是有效率的;而效率,是经济学的首要目标;但这会有如下问题:为什么同一个苹果对欧阳过就只值元而对杨康就值1元换而言之,为什么效用是主观的对马克思太过熟悉的中国读者尤其会问:这不符合马克思说的价值理论啊回答这个问题,我必须首先说服你接受经济学的那个基本预设:人是理性的;理性人,是说人会根据一件事情对自己是不是有好处,从而决定是去做还是不做;这似乎是常识,却也不无疑问:我们似乎经常做不理性的事;但我还是希望你同意:人一般来说还是理性的;不可理喻的人和不可理喻的时候毕竟是少数;况且,对于以人的行为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来讲,如果我们认为人本质上是非理性的,也即无法进行预测和研究的,那也就意味着全部社会科学都将是对牛弹琴,那我也就没必要在这里讲这个故事了;好吧,既然人是理性的,也就是说,人能够自己判断某件物品对自己的效用,效用是主观的;同时理性的人会分析自己的成本与收益,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换言之,他在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那么我们当然可以认为:就这次买卖而言,欧阳过一定是觉得通过这个交易他得到了好处,所以他才答应这个交易;而杨康也没有理由不是这么想的;也就是说,在这个交易中,双方的收益都大于成本,都实现了效用的增加;这就是效率;故事中的价格可以没有:我们完全可以假设欧阳过拿苹果跟杨康换了一个梨;价格或者说是金钱只是在市场经济里用来测量效用的一个指标,它不够精确也未必能普遍适用,但我们目前还没有别的更好的指标;我们也可以假设杨康买这个苹果并非因为他爱吃苹果,而是对欧阳过别有所求,但答案仍然是一样的:他们都获得了好处;推而广之,我们可以把苹果换成其它财物,或是某种服务,某种享受,进而是某种权利;所有这些情况下这个故事并没有实质变化:人只会去做也必然会去做对自己有利的事;通过自由交换,财物也好,权利也好,会流向更能利用它们因而更有效用的人手中;交易不断进行,全部的资源就都找到了最能发挥其作用的主人;一个有利于双方的交易不断重复,最终有利于全社会;所以我们的结论是:自由交换总是有效率的;这就是经济学上的亚当斯密定理;反过来,计划分配可能是难以保证效率的,因为它实际上是由一个第三方来替当事人决定他的喜好,即这个第三方要来判断杨康是不是喜欢吃苹果;而显然他未必能胜任此事;更何况他也是理性人,他也有自己的利益;可能他确实知道杨康需要这个苹果,但他更愿意把苹果留给自己;这就像包办婚姻总是不如自由恋爱令人满意一样;由此我们可以作出一个有关法律的推论:如果法律要追求效率,它应该保护自由交易;而要使这个苹果的故事实现,法律首先应该确定欧阳过对这个苹果拥有所有权,然后促使他俩的交易能够实现,并保护交易实现后杨康对这个苹果的所有权;而学过法律的人会发现,那就是物权法与债权法——民法的精髓所在;这是一个简单但意味深长的故事;接下来的讲述中,我们会不断重温这个故事;第二个故事五月花号公约的故事1620年11月11日,经过在海上六十六天的漂泊之后,来自英国的一艘名为“五月花”的大帆船向美洲陆地靠近;船上有一百零二名乘客;海上风浪险恶,他们偏离了原订目的地,在科德角外普罗温斯顿港抛锚;在上岸之前,他们拟订了一份公约,除了极少数仆人外,所有成年男子共四十一名乘客在船上签了这份公约;在这份后来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的文件里,签署人立誓创立一个自治团体,这个团体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将依法而治;全文如下:“以上帝的名义,阿门;我们,下面的签名人,作为伟大的詹姆斯一世的忠顺臣民,为了给上帝增光,发扬基督教的信仰和我们祖国和君主的荣誉,特着手在弗吉尼亚北部这片新开拓的海岸建立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的面前,彼此以庄严的面貌出现,现约定将我们全体组成政治社会,以使我们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并在我们之间创造良好的秩序;为了殖民地的公众利益,我们将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我们应当忠实遵守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政治性契约;“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是1762年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名言;像所有伟大的思想家一样,卢梭在思索人类自由与幸福之路;他的结论是,人民主权;他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上;当自然状态中,生存障碍超过个人所能够承受的地步,人类就只能走向合作;办法就是通过一个约定,使每个人都放弃天然的自由,把自身置于“主权者”的指导下;主权者是尽可能包括最多社会成员的、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共同体中的约定对于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这个共同体可称为“国家或政治体”;作为主权权威的参与者,就叫做公民;通过这个契约,人类丧失的是天然的自由以及对于他所企图得到的一切东西的无限权利;而他所获得的,乃是社会的自由以及对于他所享有的一切东西的所有权;卢梭的着作吹响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号角,并成为所有反抗不平等压迫的斗争的福音书;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深受其影响;武器的批判加上批判的武器,使“人人生而平等,并享有追求幸福和自由的权利”、“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成了现代社会里不言自明的公理;从历史真实的角度看,卢梭的说法只能说是一种理想模型;然而我们可以从五月花号公约里看到一些影子,还可以溯源到古希腊罗马的宪政实践;也许我们还能在经济生活中找到根据;地中海一带自古贸易活跃,古罗马时代便已经形成了“简单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法律”恩格斯语;而商品经济本质上便是契约关系,是自由交易;且不论是商品经济催生了罗马法,还是罗马法促进了商品经济,事实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契约自由在欧洲的法律发展史中一开始便受到了极端的重视;二千年前的西塞罗便说:“法律是自由的科学”;这里的自由当然很大程度上就是指契约自由;“两人合意便是法”的法谚更直白的说出了契约的地位;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理念推广到政治生活中,便很自然的便孕育出了法律是人民合意的契约、政府来自于人民认可的思想;契约自由的前提是每个人的地位平等意思自治,而自由交换总能增进各方的效用或者说是幸福;通过协议有望实现全社会的进步,无论是在经济层面还是在政治法律层面都是如此;平等、自由、效率乃至正义就这样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各方合意总是有效率的,这简单的道理不仅是整个市场经济的基石,也应该成为法律的基本理念;事实上,法经济学的一个尝试,就是要在一切法律中促进和发现当事人之间的合意;第三个故事经济学是干什么的一个不定项选择题;请问,在下列哪些选项中,哪些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范围:A,欧阳过跟杨康买卖一只苹果;B,鸠摩智与慕容复就鸠摩智污染慕容复土地一事进行谈判;C,采花贼田伯光淫心大起,可是他知道强奸被抓住是要坐牢的;他正在犹豫之中;D,岳不群决定参选五岳联盟主席;E,杨过与小龙女经过十六年的爱情长跑,终于走入婚姻的殿堂;如前所述,“理性人”的假设,可以说是整个经济学的前提;但这个假设也是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的;古典的理性人时代,经济学家用它来分析市场中人们的行为;“理性人”们算计着成本与收益,追求着自己最大的利润;这个“理性人”更多的是一个商人的角色;而作为现代的“理性人”,他不但追求物质利益,他还追求安全、自尊、情感和社会地位;很多时候,他还会把别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追求;他不是眼里只有钱,所有人类需要的美好事物他都需要;他也不是完全自私的,他懂得助人为乐;没有变化的是:经济学认为,所有这些东西,都能给他带来效用;而且“理性人”始终在追求着自己的效用的最大化;这样全新的“理性人”的面貌使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大大扩展;有笑话说,你如果教会一只鹦鹉学会说“成本”和“收益”,那世界上就又多了一个经济学家;但现在的经济学家可不仅用成本与收益分析市场上的买家与卖家,也用来分析什么样的赔偿责任会使人尽量避免事故,分析一个罪犯是怎样权衡他的行为的成本与收益从而决定去实施一项犯罪的,分析一个政治家怎样表现以换取选民的投票,还会得出结论说,人们要结婚是因为结婚的成本大于收益而相反时就可能会离婚;一切需要权衡的人类行为都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之列,因此现代经济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的理性选择的学问;在上面的选择题中,ABCDE都应选;显然,这些选项也都在法律的调整范围之内;法律是用来调控人的行为的,既然如此,法律不可以不去了解人们是如何作出一项行为的;而对此,经济学大有用武之地;比如说,既然“理性人”会根据一件事情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决定做不做,也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即如果一个人的环境发生变化了,导致他的行为的成本收益变化了,他的行为就会改变;那么很显然,法律如果希望人们作出某一行为,就要改变作为人们行为的后果的利害关系,使人们这样做对自己有好处;法律的作用不是强迫人,也无须教化人,而应该是引导人,激励人;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局限性;法学和经济学都不例外;“理性人”的预设就常被批判:人都是自利的吗人是完全理性的吗经济学家对此的回应是,抽象是科学研究所必须的;科学研究必然是从世界万象之中抽取一个切面,加以分析;一张1:1的地图无疑最符合现实,但却毫无用处;从某种意义上说,真理总是抽象的,真理就是等待证伪的假设;牛顿定理假设没有摩擦力的世界,但世界从来没有完全消灭摩擦力;我们所有的决策都以假设还会有明天为前提,但这个假设有可能破灭;一种理论是不是好的、科学的理论,关键在于,这种理论能不能解释现实,进行有效预测,进而作用于现实;而对此,经济学已经发挥了自己的作用;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围不断扩展侵入其它学科,这使某些人大为不满,讥之为“经济学帝国主义”;作为最有历史传统、始终在追求自治自足的法律和法学,可能也难免有这种抗拒情绪;但在了解一件事物之前,最好不要轻易的否定一件事物;何况看起来,经济学确实有望成为法学的一个不错的工具;所以,让我们上路,继续讲述法经济学的故事;第四个故事作为职业的小偷可能在第一个故事中,就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杨康从欧阳过这里偷走了这个苹果,岂不是同样也能产生元的收益;那偷盗行为岂不是应该鼓励最懒的回答是:效率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但我希望让你看到,偷盗仍然是没效率的,如果我们能看得更长远一点的话;从偷苹果中尝到甜头的杨康开始以偷盗为业,他觉得很幸运,因为生活在一个并不惩罚偷盗的国度;但他马上就发现,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因为有更多的人跻身于“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于是一方面,竞争更激烈了,街上的小偷甚至比可下手的对象还多;另一方面,人们加强了对财产的保护;于是偷盗从一件一本万利的事,变成了成本非常之高的营生;其成本逐渐高到接近被偷到手的财物的价值当然不会超过,否则偷盗就成了亏本生意,小偷也是理性人,他当然不会跟自己过不去了;两相抵销,失主的损失成了净损失;就这样,通过市场竞争,偷盗成了一件有害无益的事情;职业小偷杨康的日子惨不忍睹,而其它同行也好不到哪去;有两种衡量效率的标准,一种叫帕累托改进:一件事没有使任何人变得更糟,而至少使一个人变得更好,那么这是有效率的,或者说是实现了效率的增进;而自由交易显然符合这一标准,因为它使相关各方都得到了好处;如果已经不能够在不损害任何其他人的情况下使一个人的情况改善,就被称为“帕累托最优”;在现实中,这一标准太过苛刻,于是我们经常使用另一个效率标准:卡尔多-希克斯标准;它是说一件事各方的效用总和增加了,那么即使其中有人的情况变糟了,那也是有效率的;此时赢利者可以对损失者进行补偿而使大家都得到好处,但这未必会实现;所以这又叫做潜在的帕累托改进;现在我们用这个较低的效率标准来衡量一下杨康的偷盗行为;从表面上看,如果这个小偷更需要这个苹果的话,盗窃确实在总体上可能增进效用;但其实这种说法是难以成立;首先我们没有理由设想全世界就只有这个小偷对这个苹果的估价最高;只要还有其它更高的估价者,那么通过自由交换,这个苹果早就到了其它更需要它的手里了;所以小偷不会比苹果的现有主人更需要这个苹果;其次,正如同我们在杨康的经历中看到的,在竞争的情况下,盗窃行为的收益会下降,直到接近于零;而受害者的损失则成了一个净损失;因此盗窃是毫无效率可言的虽然,证明偷盗不好似乎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对经济学家而言,这种行为叫作“寻租”——通过花费一定的资源把别人的财富转移给自己;作为非自愿的财富转移,寻租是自由交易的反面;将小偷与政府相比似乎不太合适;但我们来考虑一个常见的政府行为,比如一个烟草销售的许可证;这个许可证能给一个经营者带来10万元的利润,即这个许可证就值10万元这10万元当然只能是来自消费者那里,那么很明显,只要花费不低于10万元,经营者一定会采取手段争取;这就是许可证制度类似于寻租的地方:经营者在此可以通过政府从他人处攫取10万元;我们再往下分析;许可证是有限的如果是无限的,则没有必要设立许可了,而竞争者会趋于无限谁会笨到有钱不去挣呢;结果是,竞争者们争相采取各种手段以获得许可证,公关、游说、贿赂,各种中国人常见的违法或者不太违法的手段竞相登场,直至取得许可证的成本接近10万元;当然,有人会说,我们会打击贪污受贿;但是,这种打击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执法成本;把一个贪官或行贿者抓起来,对政府和对他本人都没有好处;这10万元中,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会变成无可弥补的净损失,这也是一个无效率的结局;事实上,小偷与政府可以代表两种典型的寻租手段;或是通过私人手段强迫他人转移财富,如抢劫、诈骗;或是通过强制权力获得他人财富,如许可审批当然,不是所有许可都是无效率的,因为可能有其它的效果需要综合考虑,且执法成本可能不是很大;法律要维护市场经济,必须打击和避免寻租;大法官霍姆斯曾说:除非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是有收益的,否则都没有必要进行财富的转移;我们不妨再次重复第一个故事的结论:自由交换才是有效率的;第五个故事市场与计划一个老政治笑话;戈尔巴乔夫时代,苏联的生活日用品已经十分匮乏,老百姓到商店买台电视机都得排几天几夜的队;一个人实在排不下去了,掏出手枪说:‘我受不了啦,我要到克里姆林宫去把戈尔巴乔夫杀掉’过一会他就回来了,别人问他,你把戈尔巴乔夫杀掉了他垂头丧气的说:“没有,那边排的队伍更长;”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稀缺的世界,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就产生了经济学,稀缺性是经济学存在的理由;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互相冲突的世界,如何让有限的财富在人们之间分配,就产生了法律,解决冲突是法律存在的理由;这两种说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什么样的资源配置或者冲突解决方式才是合理的比如说现在有一台电视机,有十个人要,该如何分配如果允许人自由选择,可能有很多种标准;身体健硕的人,可能喜欢以暴力为准则;年老的人,则喜欢倚老卖老;漂亮的人则更喜欢以容貌、交际能力作为标准;还可以看谁更穷给谁,或者谁更有地位谁得;总而言之,需要有一个资源配置的方式,或者说是一个解决人与人之间利益冲突的规则;什么样的规则是好的规则可能各说各有理,因为各自的条件不一样,立场不一样,“屁股决定脑袋”,也可能是因为各自目标不一样;但经济学家可以断言:在千万种标准里,只有一种标准是没有经济浪费因而是最有效率的;那就是按市场价值进行分配;打个比方,如果对电视机的价格进行管制,把价格定在市场价格以下;那么市场价格与管制价格之间的差额便是一块利益;要得到这块利益,就得花时间排队;可以说,此时时间就是分配电视机的标准;谁愿意拿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排队的人,谁便能得到电视机;也许这没什么不对,但重要的问题是,花几天几夜的时间排队,除了他本人之外,没有任何人得到好处;如果他拿这几天几夜的时间用来工作,赚取几十块钱工资,那么他对社会的贡献,至少也值这几十块钱;而用在排队上的几天几夜便完全被浪费了;再比如,古代中国“学而优则仕”,做了官就能赚大钱;于是无数读书人穷经皓首,把精力花在八股文身上;此时,会不会做八股文成了分配的标准;至于这八股文是否对社会有实际作用,在所不问;推而广之,以武力为分配手段,便只能是互相争夺,人人自危;以地位为分配标准,便会使得人人专事钻营,或跟在权贵之后溜须拍马;以年龄为分配标准,便只能是让年轻人安心等老,或虚报年龄;谁穷谁得,便会有人安心做穷人,等待救济;以所谓的“政治思想”为标准,便会是文革中的人人手捧红宝书,天天搞政治运动;只有市场经济下,浪费最少;如果某人要得到电视机,他唯一的办法是出钱;如果电视机非常抢手,卖家必然涨价直到供求均衡,最终价高者得,不存在排队;表面上这似乎不合理;但从买者考虑,买电视机的钱只能是从其它人那赚回来的,而要赚钱就必须要对社会有贡献,而他的贡献起码要相当于电视机的价值;从卖方考虑,如果电视机供不应求利润很高,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投入电视机生产,最终使价格下降;由此可见,成千上万的分配标准里,只有通过市场交易,以市场价值定胜负没有浪费;有人批评市场经济造成贫富不均;然而只要社会没有达到按需分配的地步,就必然需要分配的标准;而只要有分配的标准,便会有优胜劣汰;人的能力千差万别,总会有人更适用这个分配标准而有人不适用;据研究,在计划经济的年代,特殊阶层享受的待遇与底层民众相比,同样贫富悬殊;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是永恒的规律;但唯有市场经济能把人的能力引向生产创造中,从而最大效率的创造社会财富;也唯有在这个做大了的蛋糕之上,才更有可能追求公平;唯有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是有效率的社会,唯有保护市场经济的法律才是好的法律;第六个故事污染的故事鸠摩智与慕容复毗邻而居,方圆十里之内再无他人;鸠摩智有一家造纸厂,产销两旺,每年为他至少带来上百万的滚滚财源;唯一对此不满的是它的邻居慕容复,因为纸厂的污水污染了他的菜地,使种菜的收入每年减少了一万元;造纸厂厂长鸠摩智对此心知肚明,并且他还知道,如果他要防止这个污染,每年要花费五千元;但是他需要一个采取预防措施的理由;谁会给他这个理由呢又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理由呢这是一个所谓“外部性”的故事;欧阳过与杨康的交易是有效率的,是因为这次交换不会对其它任何人有影响;得到苹果的好处全归杨康,付出的代价也全由杨康支出,所以理性的杨康的选择必然是有效率的;但造纸厂的生产与销售却不是,它损害了一个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人:慕容复这里我们假设污染的全部损失都在慕容复身上,且排污的所有负面效应就是一万元的损失;鸠摩智是理性人,所以如果没有理由,他不会考虑可怜的慕容复;他继续按原来的价格销售纸品,而显然,他的行为是没有效率的;如果他采取制污措施,就可以每年减少五千元的损失;那么,该怎么办呢办法之一是:由环保局直接规定或法律规定,环保局执行纸厂应该采取制污措施;这可能是一个中国人最常见的思路:政府来干预;但这个办法有如下一些问题:其一,环保局或者是立法机构未必有兴趣来制污;它可能会被非法的收买,也可能会被合法的收买如果我们应该考虑纸厂及其职工的意见的话;其二,环保局未必会知道纸厂能用每年五千元的制污措施来防止每年一万元的污染损失;这些措施没有人比鸠摩智更清楚,但很明显,他没有理由告诉环保局这个信息;当。

有寓意的经济学小故事

有寓意的经济学小故事

有寓意的经济学小故事从古到今,经济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通过观察和体验,在生产、交换和分配等方面逐渐形成了各种经济学理论和经验。

在这些理论和经验当中,有着不少富有启示性的小故事。

比如说,有一则著名的故事叫做“钻石与水的悖论”。

这个故事说的是,钻石非常昂贵,水却非常便宜,这似乎很难理解。

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钻石的生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钻石在市场上的供应量非常有限,所以价格很高。

而水则不同,几乎是无限制的资源,因此价格非常低廉。

这个悖论的启示是:价值是由稀缺性决定的,而不是从属于商品本身,因此价值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同的。

另一个故事是“打兔子卖鱼”。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卖鱼和打兔子的小伙子。

他发现,在城市里,卖鱼的人很多,但是打兔子的人很少,所以他就放弃了卖鱼的工作,转而去打兔子。

后来,这个小伙子发现,他的竞争者也放弃了卖鱼的工作,加入了打兔子的行列,所以打兔子的价格随之下降,而卖鱼则由于竞争减少而价格上涨。

这个故事的启示是:人们在市场上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且避免盲目跟风,因为市场永远是变化的,只有适应变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还有一个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叫做“大锅饭”。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群人在一起吃大锅饭时,每个人都吃得很饱,但只有几个人贡献了所有的食材,而其他人却几乎没有贡献什么,这样有些人吃得很爽,而有些人却吃得很不满足。

这个故事的启示是:在社会中,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应该只靠个人的贡献来决定,还应该考虑到公平、平等和经济效益。

否则,社会的不公、不平等和不稳定就很难得到改善。

总之,经济学小故事的寓意和启示是深刻而丰富的,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提高我们的经济意识和素质,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

经济学的小故事

经济学的小故事

经济学的小故事在经济学的世界里,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这些故事或许并不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但却能够生动地展现经济学的原理和规律。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小故事吧。

故事一,亚当·斯密的钢钉工厂。

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的理论。

据说,斯密曾经访问过一家钢钉工厂,工厂里的工人们分工明确,每个人负责一道工序,效率非常高。

斯密通过观察这家工厂,得出了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结论。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劳动分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故事二,瓦尔拉斯的面包交换。

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曾经提出了一种假设,假设一个岛上只有两种商品,面包和鱼。

岛上的居民通过互相交换面包和鱼来满足各自的需求。

瓦尔拉斯通过这个简单的假设,引出了供求关系和交换的概念,这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非常重要。

故事三,哈耶克的知识问题。

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提出了“知识问题”的理论。

他认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分散的知识。

没有任何一个人或组织能够掌握所有的信息,只有通过市场的竞争和协作,才能够充分利用分散的知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是一种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故事四,马歇尔的市场供求。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了供求曲线的概念,他通过观察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关系,总结出了供求关系的规律。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市场上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通过调节供求关系,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这些小故事或许只是经济学理论的一个缩影,但却能够生动地展现经济学的原理和规律。

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也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这些小故事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7个经典经济学小故事!

7个经典经济学小故事!

7个经典经济学小故事!导读:本文7个经典经济学小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No.1咨询师的故事有一个人,在一个乡间小道上,遇到一个牧羊人,赶着一群羊,这个人就跟牧羊人讲:“伙计,我们打个赌吧,我猜猜这个羊群的数量,我如果猜中了,我要抱走一只羊,如果我猜错了的话,我赔你一百元钱。

”这个牧羊人一听说,我这么一大片羊,数要数一会儿,你还不能一头一头地数,牧羊人说:“这个买卖不错,我们就做吧。

”结果这个过路人就坐下来,支起笔记本电脑,架起卫星天线,然后忙了一会儿。

最后,他告诉这个牧羊人说:“你这儿有九百九十九只羊。

”这个牧羊人一听,大惊失色地说:“你猜对了,我正是这么多只羊。

”这个人就很得意地抱了一个他的战利品走了。

可是没走几步,牧羊人追上来了说:“你给我一个扯平的机会,我也来跟你赌一把,我猜猜你是干嘛的。

”这个人说:“好,你猜吧。

”这个牧羊人说:“你是个咨询师。

”这会儿这个路*惊失色了:“你怎么猜出我是咨询师来?”这个牧羊人说出了四个原因:第一,你不请自来。

第二,你说的我全知道。

第三,你没有空手走。

第四,你抱走的不是羊,而是我的牧羊犬。

NO.2只借一美元一位犹太商人来到一家银行贷款部,对贷款部经理说:“我想借点钱。

”“完全可以,您想借多少呢?”“1美元,可以吗?”贷款部经理显出十分诧异的神情,此人穿戴十分阔绰:名贵的西服,昂贵的手表,镶宝石的领带夹子。

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也许,这是一种试探,试探银行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态度。

于是他立即装出十分高兴的样子说:“当然可以,只要有担保,无论多少都可以照办。

”“好吧。

”犹太人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大堆股票、国债、债券等放在经理的办公桌上。

经理清点了一下:“先生,总共是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

不过您真的只借1美元吗?”“是的,我只需要1美元。

”经理帮犹太人办完一切手续,便欲离去。

这时银行行长从后面追上来,有些窘迫:“先生,我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1美元呢?”“我到这里来是想做一桩生意,可是随身携带这些票券很碍事。

10个小故事,秒懂财经

10个小故事,秒懂财经

10个小故事,秒懂财商和经济!1.利息银行家的儿子问爸爸:“爸爸,银行里的钱都是客户和储户的。

那你是怎样赚来房子、奔驰车和游艇的呢?”银行家:“儿子,冰箱里有一块肥肉,你把它拿来。

”儿子拿来了。

“再放回去吧。

”儿子问:“什么意思?”银行家说:“你看你的手指上是不是有油啊?2.投行有一个投行菜鸟问:“什么是投行?”前辈拿了一些烂水果问他:“你打算怎么把这些水果卖出去?”菜鸟想了半天说:“我按照市场价打折处理掉。

”这位前辈摇头,拿起一把水果刀,把烂水果去皮切块,弄个漂亮的水果拼盘:“这样,按照几十倍的价格卖掉”。

3.街头卖专利一天,胜家在街头走时,看到一个穷工程师在路旁摆着一台自己发明的缝纫机和专利证书要出卖。

他知道这是个很有价值的专利,急欲买下来。

可他又想,这是人家苦恼研制的,价钱方面肯定会有麻烦,再看自己打扮像个经纪人,这样去人家肯定要个大价钱。

于是他忙去换了套穷工人的衣服。

仅仅以5000美元就买下了这个专利。

最后并开创了世界著名的“胜家牌”缝纫机公司。

启示:当“情感”正在“冲动”时,要用“理智”来把握。

在财富的机会到来之时,要好好细量,小心把握。

4.老汉的黄金一个老汉,将自己的黄金藏在家后院的树下,想黄金的时候就挖出来看。

一天他去挖黄金,发现所有的黄金不翼而飞。

老汉放声大哭,引来邻居。

邻居问他有多少金子被偷了。

老汉说所有,邻居很惊讶他的黄金一点也没用,只说了句:“既然你的黄金的作用只是让你看看,那丢了也没关系,这只要来看这个洞就可以了。

”启示:贫富最根本的差别不在于金钱的多少,而在于自己是否充分利用了金钱,以钱生钱。

5.停车费一位富豪到华尔街银行借了5000元贷款,借期为两周,银行贷款须有抵押,他用停在门口的劳斯莱斯做抵押。

银行职员将他的劳斯莱斯停在地下车库里,然后借给富豪5000元。

两周后富豪来还钱,利息共15元,银行职员发现富豪账上有几千万美元,问为啥还要借钱。

富豪说:15元两周的停车场,在华尔街是永远找不到的。

有趣的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

有趣的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

有趣的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管理资源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从大量数字中得出结论的学科,其中还涉及到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和原理。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有趣的经济学故事和原理。

一、“命运之手”原理“命运之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阿德莱·斯蒂文森提出的一种理论,它表明,我们的经济环境有时会呈现出一种“无意识的秩序”。

换句话说,一些看似混乱、不能预测的事情,却可以影响整个市场。

例如,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许多人感到了不安,市场也很动荡,但是不少人利用这种情况做出了正确判断,最终获得了很多财富。

这样看来,个人行为似乎只是抵消了市场混乱的一小部分,但是却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限制需求”原理“限制需求”是一种常见的销售策略,它的核心在于在大量商品供应并超过消费者需求时,通过限制或人工制造供需失衡,从而增加商品需求。

这种策略的意义在于,消费者会认为某种商品是稀缺、限量或者样式有限,从而更愿意购买该商品。

例如,苹果推出的新产品总是有一些“极度限量”的版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这样的产品,但是只有少数人获得了这个机会。

通过这种限制供应的策略,苹果可以轻松地驾驭市场的需求,并达到长期稳定的商品销售。

三、“机会成本”原理“机会成本”是指,在进行一种活动的同时,所放弃的最好的其他选择的成本。

这个原理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投资、机会成本和其他经济决策的潜在成本和收益。

例如,在选购房屋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购房价格、交通便利程度、就业机会等,如果我们选择了一个符合这些条件但是价格高昂的房子,那么我们需要放弃购买其他更便宜的房屋的机会。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在进行决策时更加理性。

以上就是经济学中一些有趣的故事和原理,其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有趣理论值得研究探讨。

总之,我们需要凭借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和专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经济挑战。

小镇1000元故事经济学原理

小镇1000元故事经济学原理

小镇1000元故事经济学原理
这是炎热小镇慵懒的一天。

太阳高挂,街道无人,每个人都债台高筑,靠信用度日。

这时,从外地来了一位有钱的旅客,他进了一家旅馆,拿出一张1000元钞票放在柜台,说想先看看房间,挑一间合适的过夜。

就在此人上楼的时候,店主抓了这张1000元钞,跑到隔壁屠户那里支付了他欠的肉钱。

屠夫有了1000元,横过马路付清了猪农的猪本钱。

猪农拿了1000元,出去付了他欠的饲料款。

那个卖饲料的老兄,拿到1000元赶忙去付清他召妓的钱。

备注:经济不景气,当地的服务业也不得不提供信用服务。

有了1000元,这名妓女冲到旅馆付了她所欠的房钱。

旅馆店主忙把这1000元放到柜台上,以免旅客下楼时起疑。

此时那人正下楼来,拿起1000元,声称没一间满意的,他把钱收进口袋,走了……
这一天,没有人生产了什么东西,也没有人得到什么东西,可全镇的债务都清了,大家很开心。

请问这个故事的漏洞在哪里?
这是个循环链条,拆分成两条线:
①店主→屠户→猪农→饲料商→妓女
②妓女→店主
根据数学原理,可以把中间几个人省略,店主→屠户→猪农→饲料商→妓女=店主→妓女
债务关系简化为:
①店主→妓女
②妓女→店主
这样来看,其实就是店主欠妓女1000,妓女又欠店主1000,当然可以抵消。

但是由于中间人的流通和隐私问题,导致了多角债添油加醋复杂化,最终成债务死节了。

当然,现实中,债务差额等等关系可能更复杂。

经济学动物小故事

经济学动物小故事

经济学动物小故事
好的,为你分享一个经济学动物小故事:
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

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管理心得: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

100个经济学小故事

100个经济学小故事
2014级国院会计一班 薛丽华
201442212024
实用文档Βιβλιοθήκη Part One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100 stories of economics
• 第一部分 微观经济学故事 • 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学故事 • 第三部分 经济学其他相关故事
实用文档
Part Two 处于淡季的航空公司——固定成本
与可变成本
50人50元2500元800高速公路路费400850门票100250早餐1300元250013001200元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短期不经营也要支付固定成本因此只要收益能够弥补可变成本也就是说每位乘客支付费用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就可以经营
关于经济学的 100个故事
100 stories of economics
实用文档
The end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一家旅行社在旅游淡季,打出从廊坊到北京1日 游50元的广告:清晨出发到天安门看升国旗,吃 过了早饭到香山公园爬山,下午5点半坐车回廊坊。 在这50元的费用中,不仅包括所有车费和门票, 还外加一顿早餐!
熟悉廊坊和北京的朋友一定知道,坐火车从廊坊 到北京往返最少也要30元,如果是坐汽车,50元 的价格什么也干不了。很多人对于这种广告都不 屑一顾,认为这只是旅行社的促销手段而已。难 倒真的会有这么便宜的事吗?
实用文档
50人*50元=2500元 800(高速公路路费)+400(8*50门票)+100
(2*50早餐)=1300元 2500-1300=1200元
实用文档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短期不经营也要 支付固定成本,因此只要收益能够弥补可 变成本,也就是说,每位乘客支付费用等 于平均可变成本,就可以经营。另外,公 园在淡季门票打折,团体票打折也是这个 道理。

魔鬼经济学里的小故事

魔鬼经济学里的小故事

魔鬼经济学里的小故事在《魔鬼经济学》这本书中,作者通过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展示了经济学的魅力。

以下是其中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小镇,镇上的警察们发现了一个贩毒团伙,这个团伙以一个废弃的仓库作为基地,在里面藏匿了大量的毒品。

警察们立即行动,搜查了仓库并逮捕了团伙的头目。

在审讯中,头目承认了自己贩毒的罪行,并告诉警察,这个团伙每个月可以赚到10万美元的纯利润。

警察们感到很惊讶,他们问头目为什么选择贩毒这种危险的职业。

头目回答说:“因为这是最赚钱的方法。

”警察们很好奇,问头目:“那你为什么不选择合法的工作呢?”头目回答说:“因为我没有任何技能,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我只能找到这种方法来赚钱。

”警察们很困惑,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团伙的头目没有尝试寻找一种更安全和合法的方式来赚钱。

后来,一个警察发现了一个关键的细节:这个头目没有任何学历或技能证书,他甚至不能读写。

这个故事展示了经济学的另一个方面:人们会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环境来做出最优的决策。

在这个案例中,这个头目因为缺乏教育和技能,无法找到一份合法的工作,只能选择了贩毒这种危险的职业。

然而,这种选择并不是基于理智的判断,而是基于自身的局限性和环境的影响。

同时,这个故事也说明了教育的意义。

如果人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和技能,他们就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素质和能力,还可以改变人们的行为和决策方式,从而改善整个社会的经济状况。

总之,《魔鬼经济学》这本书通过许多有趣的故事展示了经济学的魅力。

这些故事不仅有趣而且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们提醒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是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

恩格尔系数小故事

恩格尔系数小故事

恩格尔系数小故事
以下是一个关于恩格尔系数的“小故事”:
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名叫艾米的餐厅。

艾米开这个餐厅的初衷是为了让镇上的人们能够吃到美味的食物,同时也能有一个交流、放松的场所。

几年过去了,艾米的餐厅越来越受欢迎,每天都有很多食客前来品尝她的美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米发现餐厅的收入虽然很高,但她的生活却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她开始思考,这是为什么呢?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叫做“恩格尔系数”的概念,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恩格尔系数指的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一个家庭越是贫困,其恩格尔系数就越高,因为食品是家庭最基本的支出。

相反,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会降低,说明家庭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

艾米决定用这个概念来分析自己的餐厅。

她开始记录每天的收入和支出,并计算出食品支出和总支出的比例。

她发现,虽然餐厅的收入很高,但大部分收入都花在了食材上,导致她的利润并不高。

而且,由于餐厅的食材大部分都是新鲜的、有机的,所以她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艾米意识到,她需要改变餐厅的经营策略。

她开始研究如何降低食材的成本,同时提高餐厅的效率和盈利能力。

她开始寻找更便宜的食材供应商,引进更高效的厨房设备,甚至开始研究如何减少食物浪费。

这些努力让艾米的餐厅变得更加高效、盈利,她的生活也因此得到了改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恩格尔系数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生活和生意。

通过关注恩格尔系数,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我们的支出和收入,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意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事1
一个城里男孩kenny移居到了乡下,从一个农民那里花100美元买了一头驴,这个农民同意第二天把驴带来给他。

第二天,kenny却发现他得到的是一头死驴。

kenny很不高兴,但是农民拒绝把钱还给他,他说:“我并没告诉你这是一头活的驴子呀”。

一个月以后,农民遇到了kenny,农民问他:“那头死驴后来怎么样了?”
kenny说,“我靠它赚了499美元”。

农民觉得很惊讶。

kenny说:“我举办了一次幸运抽奖,并把那头驴作为奖品,我卖出了600张票,每张1块钱,就这样我收了600块钱”。

农民好奇地问:“难道没有人对此表示不满?”
kenny回答:“只有那个中奖的人表示不满,所以我把他买票的钱还给了他,最后扣除成本100元,我赚了499美元。


许多年后,长大了的kenny成为了安然公司的总裁。

故事2
从前有一个小孩,与妈妈一起到一个叔叔家去玩,叔叔看到这个小孩很漂亮、可爱,就对他说:“你抓一把糖带回去吧!”小孩害羞地低下了头,不响。

后来,快回家时,叔叔看小孩还是没有拿糖,就又说道:“你抓一把糖带回去吧!”
小孩还是低头不响,害羞地看着叔叔,没有拿糖。

于是叔叔就抓了一把糖给他,放在了小孩的口袋里,小孩很高兴地回去了。

回到家,妈妈问这个小孩,为什么你自己不肯拿糖,而当叔叔抓糖给你时,你就要了呢?
小孩说:“因为叔叔的手比我大!”
这个小孩长大后成为了IBM的总裁。

故事3
从前在美国的葡萄镇上,经常有旅游者来访问,他们有时会扔一些零钱给小孩,然后小孩们就会抢着去拣。

有一个小孩却很特别,他每次都对那些十元、五元的大钞票视而不见,很认真地只拣1元的硬币,拣完后就背着书包走了。

大家都觉得很奇怪。

一晃六年过去了,小孩已经长大了,可他依然只拣1元的硬币,拣完后就背着书包走了。

随着葡萄镇名气的增大,来游玩的旅游者也越来越多。

这个小孩也成了当地的一大旅游景点,游客们都想看看这个小孩,扔钱给这个小孩,而小孩依然只拣他的1元的硬币,绝对不碰其他的钱。

终于有一天,他的妈妈忍不住了,就问他:“为什么你只拣1元的硬币,你去商店买西时,还是认识钱的大小的呀?
这个小孩说,“如果我拿了其他的钱,以后就再也不会有人向我扔钱了!”
这个小孩长大后成为了美国金融界的大亨。

——————————名人真实故事——————————————
1. 曾经是美国首富的保罗·盖蒂年轻时很穷,仅有一块收成很差的旱田。

为解决灌溉问题,他在地里打水井,结果冒出了石油。

于是他把水井改油井,农田改油田,从银行里贷了款,添了设备,雇了工人,搞起了石油开采。

后来他在现场巡视时发现,那些油田监管人员都没有尽力,而是松松垮垮,漫不经心。

于是他请教一位经济学家,一句话就点醒了他:“因为那是你的油田而不是他们的。

”盖蒂顿时明白了,他把各位工头召集起来宣布:“从今天起,油田交给你们负责经营,收益的25%由各位全权支配。

”从此,工头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再没有了偷懒和浪费现象,油田欣欣向荣,财源滚滚而来,盖蒂也成了石油大王。

如果你以为保罗·盖蒂之所以能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是因为他家地里挖出了石油,那你就错了。

他挖出了比石油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员工的生产热情,而员工的热情是靠向他们让利激发出来的。

可见,个人利益才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就必须从这里开始。

2. 某电视台请蒙牛集团老总牛根生谈他的成功经验,他讲了一个他小时候的故事。

他小时候很调皮,但小朋友都围着他转,他叫干啥就干啥,甚至他叫打谁就打谁。

小朋友们为什么听他的呢?不是因为他个子大、拳头硬,别人怕他,而是他仗义疏财,常把家里好吃的、好玩的拿出来分给大家。

所以他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财散人聚,财聚人散。

他创办蒙牛集团时大家都愿跟着他干,因为知道他有分钱的习惯。

蒙牛集团成为中国乳业的龙头老大以后,他仍然保持这种习惯:工资不是最高的,房子不是最大的,车子不是最好的,还把很多股票捐出去。

所以大家信服他,不好好干觉得对不起他,心里有愧。

这样蒙牛集团就具有了很强的凝聚力,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团结战斗的集体。

这是牛根生成功的重要原因。

牛根生和蒙牛集团成功的经验也说明,作为一个经济组织,要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的个人利益,经济人假设对他们是适用的。

3.经济选择的几个故事
苏理请他的女朋友西餐。

“就这个吧!”她用小指头轻轻一点,“全餐”。

开胃小菜上来了,她一扫而空;汤上来了,立刻见底;色拉上来了,她一一吞下:主菜的前菜上来了,她慢慢吃,吃了一半;主菜正盘上来了,她已经摸着胸口喘气:“太饱了,吃不下了。


辛疆也请他的女朋友吃西餐,也是全餐。

她每样都吃一点,只挑她喜欢的入口,不仅主菜上来时仍然有胃口,就连最后一道甜点和餐后的美酒,
她也没有放过。

临走时还微微一笑:“谢谢!”轻盈地离开人生也像一场盛宴,你如果不想留下遗憾,就应该懂得选择。

法国巴黎大学校长让·布里丹(1300—1358)讲述一头驴子的故事。

说是有一头驴子,它非常饿,到处找吃的,终于看到了前面有两堆草。

它迅速跑过去,却为难了,因为它不知道应该先吃哪一堆。

它犹豫不决,,在两堆草之间徘徊不定,最终因没办法选择而被活活饿死。

这头陷入两难困境的驴被后人称之为“布里丹之驴”。

选择有时很容易,有时很难,难就难在一种资源可能有多种用途,而不像干草对于驴子来说只有果腹一种选择。

由于有多种选择,用于某种用途就得放弃其他用途。

机会成本就是因选择行为而产生的成本,也称为选择成本。

比尔·盖茨于1973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律系学习。

他不喜欢法律,但对计算机十分感兴趣。

19岁时他。

面临两种选择:是继续学习直至毕业,还是辍学创办软件公司?继续学习会失去创业的最佳时机,而辍学办公司又拿不到多少人向往的哈佛大学毕业文凭。

盖茨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学业,创办了自己的软件公司。

他终于成功了,1999年《福布斯》杂志评选,比尔·盖茨以净资产850亿美元荣登世界亿万富翁的榜首。

1999年3月27日,盖茨应邀回母校哈佛大学参加募捐会,当记者问他是否愿意继续学习以拿到哈佛大学的毕业证时,他向那位记者笑了笑,没有回答。

看来比尔·盖茨是不愿意回到哈佛大学继续学习了,因为那样的话机会成本太大——失去世界首富的地位。

中国也有一个不愿上大学的例子,那就是姚明,因为他有到美国NBA打球的机会。

姚明同休斯顿火箭队签了5年7000万美元的工作合同,加上做广告,据说年收入早突破1亿美元。

如果他上了大学,这些收入都将失去。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而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不是会计学意义上的成本,它纯粹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概念。

选择也是一个思维方法的问题,不过经济学的思维方法和一般思维方法有所不同,它主要思考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如何选择最佳的要素组合。

很多人都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齐威王经常要大将田忌与他赛马,赛马的规则是这样的:每次双方各出三匹马,一对一比赛三场,每一场的输家要赔一千斤铜给赢家。

齐威王的三匹马和田忌的三匹马按实力都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等,但齐威王的上、中、下三匹马分别比田忌的上、中、下三匹马更胜一筹,因为总是同等次的马进行比赛,所以田忌连输三场,输了3000斤铜。

那时铜非常昂贵,3000斤可是一笔巨款了。

后来田忌的谋士孙膑出了个主意,让田忌把资源重新组合,不要用上马去对抗齐威王的上马,而是对抗他的中马;不要用中马去对抗齐威马的中马,而是对抗他的下马;不要用下马去对抗齐成王的下马,而是对抗他的上马。

这样.虽然田忌会输一场,却会赢两场,二胜一负,最后胜利还是田忌的。

田忌重新整合了资源,果然赢了1000斤铜。

同样是三匹马,由于选择的配置方法不同,效果就不同。

田忌的三匹马都不如齐威王的三匹马,这就是田忌选择的约束条件。

如果没有这个约束条件,就用不着选择。

所以约束条件是
选择的前提,也是经济学的前提。

经济学家思考问题时首先要考虑这个约束条件,不能研究了半天,倒把前提给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