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培训
中医药基本知识培训
中医药基本知识培训
中医药基本知识培训是指向学习者传授中医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活动。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中医药基本知识培训中的内容:
1. 中医药的基本理论概念: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脏腑经络理论等。
2. 中医药的诊断方法:包括四诊法(望、闻、问、切)和舌诊、脉诊、腹诊等。
3. 中医的病因病机理论:包括寒热虚实、湿热积滞等。
4. 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草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气功调理等。
5.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应用,如中药与西药的配伍应用等。
6. 中医养生和预防:包括中医传统的养生方法,如饮食调理、精神调养等。
7. 中药的基本认识:包括中药的药材分类、质量标准、药用部位等。
8. 中医药法规:包括中医药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药品监管等。
中医药基本知识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对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以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健康保健,为自己和他人提供基本的中医药保健服务。
中医基础理论培训大纲
1. 使学员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2. 培养学员具备中医辨证思维,提高临床诊疗水平;3. 提高学员对中医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培训对象1. 中医临床医生、中医爱好者;2. 中西医结合医师;3. 中医药院校学生;4. 其他对中医基础理论感兴趣的学员。
三、培训时间1. 总学时:2000学时(具体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2. 学制:2年四、培训内容(一)中医基础理论1.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的概念、分类、相互关系- 五行的概念、分类、相互关系- 阴阳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 脏象学说- 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脏腑之间的关系3. 经络学说- 经络系统的组成、功能- 经络的循行分布、交接规律- 经络与脏腑的关系4. 气血津液学说- 气的概念、生成、分布、功能- 血的概念、生成、分布、功能- 津液的概念、生成、分布、功能-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5. 病因学说- 六淫、七情、劳逸、饮食等病因的分类- 病因与疾病的关系6. 诊断学- 望、闻、问、切四诊的基本方法- 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等基本理论(二)中医临床技能1. 中药学的应用- 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功效- 中药的配伍原则、禁忌- 中药煎制方法、用药禁忌2. 方剂学的应用- 方剂的基本概念、分类、组成- 方剂的配伍原则、加减变化- 方剂的煎制方法、用药禁忌3. 针灸学的应用- 针灸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 针灸的适应症、禁忌症- 针灸的穴位定位、针刺手法4. 推拿学的应用- 推拿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 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 推拿的穴位定位、手法技巧五、培训方式1. 集中授课:邀请知名中医专家进行授课,讲解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技能等内容。
2. 自学:学员根据培训大纲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自学。
3. 临床实践:组织学员到中医医院、诊所等机构进行临床实践,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4. 交流研讨:定期组织学员进行学术交流、研讨,分享学习心得、临床经验。
中医三基培训大纲
中医三基培训大纲
培训目标
本次中医三基培训旨在培养学员们的中医基础知识和技能,使
其能够在中医领域中有所建树。
培训内容
1. 中医基础理论:学员将研究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机学说等。
通过理论研究,学员将对中医的整体框架
有所了解,并能够运用理论指导中医实践工作。
2. 中医诊断技术:学员将研究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技术,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通过研究这些技术,学员将能够准确判断
疾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 中医治疗方法:学员将研究中医的常用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治疗、推拿等。
通过研究这些方法,学员将能够运用中医疗法
治疗不同类型的疾病。
4. 实践操作:学员将参与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中医诊断和
治疗技术,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实践操作将包括模拟病例、实地考
察等。
培训时间和地点
- 时间:本培训为期四周,每周三天,共计十二天。
- 地点:培训将在指定的中医机构内进行。
考核方式
培训结束后,学员将进行综合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核、技能
操作考核等。
通过考核合格者将获得中医三基培训结业证书。
注意事项
1. 学员需自备研究材料和工具。
2. 学员需按时参加培训,不得迟到早退。
3. 本培训内容仅限于中医三基培训,不涉及其他专业领域知识。
以上为中医三基培训大纲,请各位学员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学习,共同进步!。
广州中医药大学-20级中医学专业-基础知识
广州中医药大学-20级中医学专业—基础知识(闭卷时间120分钟)考试科目:中医学专业姓名:学号:考试时间:2018年5月19日任课教师:1.平衡火罐的作用原理()【选择题】 [单选题] *A.机械刺激B.负压效应C.温热刺激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2.以下哪个不属于平衡火罐的治疗特点()【选择题】 [单选题] *A.操作复杂(正确答案)B.无损伤患者易于接受C.疗效显著无副作用D.既防病又治病3.平衡火罐的禁忌症有()【选择题】 [单选题] *A.高热抽搐、凝血障碍者B.孕妇腹部、腰骶部C.皮肤溃疡、水肿、大血管处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4.推熨和热敷的温度分别为()【选择题】 [单选题] *A.40-45℃,35-40℃B.45-60℃,38-44℃(正确答案)C.45-50℃,35-49℃D.40-55℃,40-45℃5.热敷()分钟时是药袋温度最高峰【选择题】 [单选题] *A.1-2分钟B.2-3分钟C.3-4分钟(正确答案)D.4-5分钟6.洗胃以服毒()小时内最有效。
【选择题】 [单选题] *A.6(正确答案)B.7C.8D.247.认真负责地管理好救治急性中毒的四条管道,以下不包括的是()【选择题】[单选题] *A.氧管B.胃管C.静脉通道D.气管插管(正确答案)8.洗胃的原则是()【选择题】 [单选题] *A.早洗B.反复洗C.彻底洗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9.盐酸纳洛酮对抗(),酒精中毒,镇静安眠药中毒。
【选择题】 [单选题] *A.有机磷农药B.氰化物C.吗啡(正确答案)D.重金属中毒10.不完全离断的概念是指伤肢的断面有骨折或脱位,相连的软组织少于该断面总量的1/4,主要血管断裂或栓塞;或伤指断面只有肌腱相连,残留的皮肤不超过周径的1/8,其余血管组织完全断裂,而伤肢(指)远侧部分无血液循环或严重缺血,不缝接()将引起肢体(手指)坏死。
【选择题】 [单选题] *A.血管(正确答案)B.神经C.肌肉D.皮肤二、填空题1.平衡火罐法的补泻原则:顺时针为()?逆时针为()?【填空题】 [填空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补泄)2.平衡火罐法留罐()分钟?【填空题】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5-10)3.中药热熨敷操作时间每日1-2次,每次()分钟。
中医院“西学中”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班实施方案
中医院“西学中”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班实施方案一、培训目的为了提高医院西医科室医务人员的中医基础知识水平,增强他们对中医的了解和应用能力,特开展“西学中”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班。
二、培训对象医院西医科室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
三、培训内容1.中医基础理论:介绍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等基本概念,病理诊断等。
2.中医诊断方法:学习中医常见的四诊法和八纲辨证等诊断方法,并进行实操训练。
3.中医治疗方法:了解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学习常用中药的用药原则和禁忌等知识。
4.中医养生方法:介绍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饮食调理、运动保健等,帮助学员更好地了解中医养生的重要性。
5.中医文化:了解中医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等,培养学员对中医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四、培训形式1.理论授课:采用讲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配合PPT讲解等形式,让学员对中医的基础理论有更深入的了解。
2.实操训练:组织学员进行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的实操训练,通过模拟病例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员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和交流中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增进彼此间的学习和理解。
4.视频观摩:观看中医专家讲课和操作的实况视频,学习专家的经验和技巧,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5.个案分享:学员们可以分享自己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中医疑难问题和经验,进行互动交流和学习。
五、培训时间本次培训班为期3个月,每周进行2次培训,每次培训时间为2小时。
总共培训24次,共计48小时。
六、培训考核1.课堂测试:每次培训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测试学员对上次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
2.实操考核:每月进行一次实操考核,测试学员的中医诊断和治疗能力。
3.期末考核:培训结束后进行一次期末考核,测试学员对整个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培训评估通过学员的考核成绩、学习笔记以及培训后的实际应用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对学员的学习效果和培训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提高。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06概论
滑数--痰(湿热) 细涩--血瘀
兼脉 浮滑--风痰
迟涩--寒凝
弦涩--肝血瘀阻
脉势
脉象 特点 主病 注意 兼脉
洪脉
细脉
脉体宽大,充实有力 脉细如线 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但应指明显
气分热盛 邪盛正衰 久泄、失血、虚劳 脉洪大无力 洪数--邪热炽盛
气血两虚 诸虚劳损、湿病 女性脉细 冬季脉沉细 沉细--血虚 弦细数--肝阴虚
主病
表证,亦主虚证
热邪亢盛
主虚,又主湿 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
失血,伤阴 精血亏寒
里证(虚实) 邪闭,厥证,痛极 阴寒内实,疝气,癥瘕
气血不足
滑脉
涩脉
脉象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 脉细而迟,往来艰涩不畅 应指圆滑
特点
痰饮、食滞、实热 主病 注意 平人、经期孕期
无力 有力--气滞血瘀、痰食内阻 血瘀证主脉
脉位 浮脉 沉脉 至数 平脉 数脉 迟脉 脉长 长脉 短脉 脉宽 大脉 细脉 脉力 实脉 虚脉 流利度 滑脉 涩脉 紧张度 弦脉 缓脉 均匀度 脉动节律是否均匀 致
脉搏力度、大小是否一
(四)正常脉象
1、平脉的表现 脉位、速率、强度、形态、节律 三部有脉,一息四至或五至 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 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 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相应正常变化
脉形
脉象
特点 主病 注意 兼脉
虚脉 三部举之无力 按之空虚 空虚
虚证 无力脉总称 虚细--血虚
实脉 三部举按均有力
充实 实证 有力脉总称 实数--阳热亢盛
脉象 特点 主病
弦脉
端直以长 如按琴弦 言其形
肝胆病、痛证 痰饮、疟疾
紧脉 脉势紧张有力 状如牵绳转索 言其力
2024版年度中医药基本知识培训精品课件
2024/2/2
28
05 常见病症的中医 药治疗
2024/2/2
29
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病症
感冒
根据风寒、风热等不同证型,选用相应的 中药方剂如麻黄汤、银翘散等进行治疗。 同时,也可采用拔罐、刮痧等中医外治法 缓解症状。
VS
咳嗽
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咳嗽,如外感咳嗽和 内伤咳嗽,选用止咳散、二陈汤等中药方 剂。还可结合针灸、拔罐等疗法增强疗效。
或特殊的治疗作用。
功效
中草药具有多种功效,如清热解 毒、活血化瘀、补益气血、止咳
化痰等。
2024/2/2
20
中草药的采集、加工与贮存
采集
中草药的采集时间、方法和部位对其品质有很大影响,一般应遵循 “适时、适地、适当”的原则。
加工
中草药加工包括净选、切制、干燥、炮制等步骤,目的是去除杂质 和非药用部分,提高药效,便于贮存和使用。
中医药国际化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断提高,越来越 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和应用中医药。
3
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在疫情防控、慢性病管理等方面,中医药发挥了 重要作用,为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4/2/2
12
03 中医药基础理论
2024/2/2
13
阴阳五行学说
2024/2/2
24
常见病症的中医诊断方法
感冒
根据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身疼痛等主症进行诊断,并结 合兼症及舌脉辨别风寒、风热、暑湿等不同证型
泄泻
根据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如水样等主症进行诊断, 并结合兼症及舌脉辨别寒湿、湿热、食滞、脾虚等不同证型
2024/2/2
咳嗽
根据咳嗽的声音、时间、节律以及痰的色、质、量等主症进 行诊断,并结合兼症及舌脉辨别风寒、风热、燥邪、痰湿、 痰热等不同证型
中医基础培训计划
中医基础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本培训计划旨在培养具备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运用中医诊疗技能的中医人才,为中医学的推广与发展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
二、培训内容1.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根基,包括中医经典、中医基本理论、经络穴位理论等。
学员应系统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掌握其中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
2. 中医诊断学员应掌握脉诊、舌诊、望诊、闻诊等中医诊断方法,并能根据中医辨证理论进行病因病机的判断和诊断,为后续的中医治疗奠定基础。
3. 中医药物知识学员应掌握中药药性、功效、用法用量等基本知识,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学习各类中药处方的配伍原则和辨证运用。
4. 中医治疗技能学员应掌握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常用治疗技能,熟练掌握各种治疗方法的操作技巧和临床应用。
5. 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学员应了解中医的预防保健理论和方法,学习中医养生、防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和预防能力。
6. 中医伦理规范学员应了解中医的伦理规范和职业道德,遵守中医临床操作规范和医德医风,自觉维护中医的声誉和形象。
三、培训方法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教学、讲座、讨论等形式,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掌握。
2. 临床实践通过临床实习、观摩病例等方式,提高学员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3. 实用技能训练组织学员进行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治疗技能的实际操作训练,提高操作技巧和临床应用水平。
4. 案例讨论通过学员参与病例讨论、临床案例分享等方式,提升学员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
5. 网络学习利用互联网资源,组织学员进行线上学习、视频教育等方式,扩充学员的知识视野和学习渠道。
四、培训时间安排1. 理论学习阶段:3个月2. 临床实践阶段:3个月3. 操作技能训练阶段:1个月4. 病例讨论阶段:1个月5. 网络学习阶段:1个月五、培训评估1. 理论考核学员需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考试,包括笔试和口试,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01ppt课件
学习要求
平时成绩:回答问题、作业等(占总评30%) 期末笔试:试卷(占总评70%)
2
平时成绩要求
请准备两本笔记,一为课堂笔记,包括上课重点内容、 课后作业(扉页上目录、时间、答案页码) ;一为读 书心得笔记。(参考书目见后,每周500字,有原文、 有注释、有心得体会 )
补土派 李杲 李东垣学术思想的中心 是 “内伤脾胃,百病由 生”,认为人体内在元 气充足时诸病不生,而 元气的充足与否主要取 决于脾胃有无受伤。
金元四大家
攻邪派 张从正 认为任何疾病都是由邪 气所致,因此治病就是 要攻邪,邪气去而人身 的元气自然恢复。去邪 的方法主要有汗、吐、 下三法。 养阴派 朱震亨
你最想让老师以何种方式讲授此门课程?
如课堂讲授、临床带教、讲座、实验室
4
导 论
Introduction
关键性问题
什么是中医学? 中医学概论的组成部分 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简史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5
【目的要求】
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熟悉中医学体系的主要建构方法; 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 医学的主要内容、中医学的学科性质和 特点。
6
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 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 理论体系。 中医学概论是介绍中医学、中药学以及方剂学基 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
7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中医学概论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 中药学 方剂学
8
一 、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3
3.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
(1)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 (2)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政府颁发的成药典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中医学,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传统医学,在世界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医传统文化,提高中医基础知识水平,培养合格的中医人才,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应运而生。
一、中医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中医基础知识是从事中医工作的必备条件,也是中医学习的基础。
掌握中医基础知识,不仅能够增进对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理解与把握,更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二、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的内容1. 中医理论知识:包括中医学的起源、发展与特点,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等。
2. 中医诊断技术: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中医四诊法。
3. 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气功等,通过了解和掌握中医治疗方法,为病人提供中医医疗服务。
4. 中医养生保健:包括中医养生理论、中医经络学、中医饮食养生等,通过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帮助人们改善生活方式,增进身体健康。
三、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的形式1. 课堂教学:通过专业中医师的讲授,传授中医基础知识,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
2.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高技能水平。
3. 交流讨论:举办中医基础知识培训讲座、学术交流会等活动,促进学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四、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的目标1. 提高学员对中医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培养学员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技能。
3. 培养学员的中医实践能力,使其能够为社会提供中医健康服务。
五、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的意义1.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广中医基础知识,提高中医文化的影响力。
2. 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服务的需求。
3. 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增进人们对中医的认识与认同。
六、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的展望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应积极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加强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
通过不断创新,推动中医基础知识培训事业的发展,为中医事业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中医啊,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里面装满了各种奇妙的东西。
你要是把中医的知识体系想象成一棵大树,那这棵树的根可深着呢,扎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里。
经络就像是大树的枝干,在我们身体里四通八达。
你看,经络就像城市里的道路,气血就如同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
要是经络堵住了,就好比道路发生了严重的交通堵塞,气血这个“车辆”就没办法顺利通行,身体就会这儿疼那儿不舒服,就像城市陷入混乱一样。
穴位呢,是经络上的一个个小站点。
穴位可神奇啦,它们就像身体里的小开关。
你找到正确的穴位,按一按或者扎一针,就像按下了开关,身体里的某些机能就被启动或者调整了。
这穴位就好比是游戏里的隐藏关卡入口,一旦发现并触发,就有神奇的效果。
比如说头疼的时候,找到太阳穴揉一揉,就像是给头疼这个小怪兽来了一击,让它老实一点。
中药那就更有趣了。
中药就像一个魔法药房,里面各种药材都有独特的性格。
人参像是一个充满能量的小太阳,大补元气。
而黄连呢,就像一个严厉的小卫士,能清热燥湿,把身体里的“小火苗”扑灭。
每一味中药都像是一个身怀绝技的小侠客,组合在一起就能发挥出强大的力量。
就像组建一个超级英雄团队,专门对付身体里的各种病症这个大反派。
中医的诊断方法也很特别。
望诊就像是用眼睛这个“扫描仪”给身体做一个初步检查。
看一个人的面色就像看天空的颜色判断天气一样。
如果脸色苍白,那可能身体里气血不足,就像天上的云不够多,阳光都显得惨白惨白的。
切脉更是神乎其神,医生的手指搭在脉搏上,就像跟身体内部在进行一场秘密的对话,能从那跳动的脉象里听出身体的健康密码。
养生也是中医的一大特色。
养生就像是给身体这辆汽车做日常保养。
早睡早起就像是给汽车按时加油、休息,让它充满活力。
饮食有节就像给汽车加合适的汽油,要是乱吃东西,就好比给汽车加了劣质油,发动机肯定会出问题的。
中医的整体观念也特别酷。
它把人体看成一个整体,各个器官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成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2024年中医基础知识培训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的基础知识是学习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基石,对于想要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医精髓的人来说,系统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一、中医基础理论1.阴阳五行学说: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大力量,而五行(金、木、水、火、土)则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
中医通过阴阳五行的生克关系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
2.脏腑经络学说:脏腑是指人体的内脏器官,包括心、肝、脾、肺、肾等五脏和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等六腑。
经络则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络脉等。
3.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中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血是营养物质的载体,津液则是指体液。
4.病因病机:中医将病因分为外因(如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内因(如七情内伤)和病理产物因素(如痰饮、瘀血)等。
病机则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
二、中医诊断方法1.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皮肤、黏膜等来了解病情。
2.闻诊: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判断病情。
3.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生活习惯、过往病史等来收集信息。
4.切诊:通过触摸脉搏和身体其他部位来感受其温度、湿度、软硬度等特征,以判断病情。
三、中医治疗原则1.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治疗时应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各个脏腑、经络的相互关系。
2.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等表现,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向,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治未病: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来增强体质,防止疾病的发生。
四、中医常用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使用中药材按照一定的配伍原则制成汤剂、丸剂、散剂等,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法:汗、下、吐、和、温、清、补、消(利)
汗法——解表 下法——承气汤、麻子仁丸 吐法——瓜蒂散 和法——小柴胡汤 温法——附子汤、四逆汤 清法——白虎汤 补法——炙甘草汤 消法——生姜泻心汤
(4)《神农本草经》 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典籍
(4)宋代.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5)金元·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药方论》 详解《伤寒论》常用方20首 开创方论的研究方法
(6)元.杜清碧《敖氏伤寒金镜录》 论舌的第一部专著
4.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
(1)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附方 11000首,分为16纲,60类、《濒湖脉学》27种脉 象体状诗、主病诗、相类诗
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 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 理论体系。
中医学概论是介绍中医学、中药学以及方剂学基 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
中医学概论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 中药学 方剂学
一 、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寒凉派 刘完素
认为五运六气,火热居主要 地位;发病病机也以火热为 主;六气皆可从火化,因而 他大力倡导火热论,治疗上 以清热通利为主,善用寒凉 药物。
补土派 李杲 李东垣学术思想的中心 是 “内伤脾胃,百病由 生”,认为人体内在元 气充足时诸病不生,而 元气的充足与否主要取 决于脾胃有无受伤。
金元四大家
(5) 汉.华佗 《中藏经》 “麻沸散” 最早的外科麻醉手术
2.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
(1)西晋.王叔和《脉经》24种脉法 最早的脉学专著 (2)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最早的针灸学专 (3)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
(4)唐.孙思邈《千金方》 6500余首方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黄帝内经》中13首方的方名及主治。
(2)扁鹊.《难经》
“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史记·扁鹊传》“ 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 阳,闻周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 儿,即为小儿医。”
(3)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医圣) “经方之祖” ,共314方 “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的先河、集理法方药于一体
攻邪派 张从正
认为任何疾病都是由邪 气所致,因此治病就是 要攻邪,邪气去而人身 的元气自然恢复。去邪 的方法主要有汗、吐、 下三法。
养阴派 朱震亨
认为人体“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人的生命 源泉在于生理之相火, 而相火之变为病理,相 火妄动则煎熬真阴。在 治疗上提倡滋阴降火之 法。
课后作业
金元四大家学术流派你赞同何方? 反对何方?说出你的理由?以PPT 形式汇报,可5~10人一组,每组5 分钟。请参考《各家学说》等相关 书目。
中医学概论
刘 亚 梅 Ph.D
学习要求
平时成绩:回答问题、作业等(占总评30%) 期末笔试:试卷(占总评70%)
平时成绩要求
请准备两本笔记,一为课堂笔记,包括上课重点内容、 课后作业(扉页上目录、时间、答案页码) ;一为读 书心得笔记。(参考书目见后,每周500字,有原文、 有注释、有心得体会 )
共365种中草药 上、中、下三品 四气五味 君臣佐使 七情和合
上品:人参、甘草、 地黄、龟甲、阿胶等 120种。无毒或毒性小,属补养类药。
中品:葛根、当归、麻黄、知母、水银等 120种,有毒无毒均有,多系补养兼攻治 疾病药物。
下品:附子、乌头、半夏、蜈蚣、蛇蜕等 125种,多有毒,不可久服,可除 寒热破 积聚,攻治疾病药物。
➢ 如课堂讲授、临床带教、讲座、实验室
导论
Introduction
关键性问题
什么是中医学? 中医学概论的组成部分 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简史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目的要求】
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熟悉中医学体系的主要建构方法; 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 医学的主要内容、中医学的学科性质和 特点。
儒家“神学 唯心主义”
“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 论》、《神农本草经》
(1)《黄帝内经》18卷162篇,13首方
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
《素问》(偏重人体生理、病理、疾 病治疗原则原理,以及人与自然等基 本理论):始见于张仲景之言 《灵枢》(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 络、腧穴针灸等):始见于王冰之述 《素问》
不定期批阅,作为平时成绩。
时间 题目
3.6 1.<<黄帝内经>>中13首 方的方名和主治?
答案页码 P3
老师批改
你最想了解中医学哪些方面的内容?
➢ 如理论—阴阳、五行、藏象、经络学说 ➢ 临床—中草药、常用中成药、养生、针灸、按
摩、美容、常见疾病的诊断(舌诊脉诊)、防治 ➢ 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你最想让老师以何种方式讲授此门课程?
(2) 命门学说——温补学派 “左肾右命门”
明·张介宾《类经》、《类经附翼》、《景岳全书》: 《脉神章》、十问歌、二纲六变。认为“两肾皆属命 门。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 海,为死生之窦”。 “阳非有余,真阴不足”
赵献可“两肾之间命门说”、孙一奎“肾间动气命门 说”、清·程知“心包络命门说”
王焘《外台秘要》6000余首方 首载消渴病 状和治疗方法 (5)唐《新修本草》 第一部政府颁发的药典
3.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
(1)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
(2)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政府颁发的成药典
(3)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河间)—寒凉派 李 杲(东垣)—补土派 张从正(子和)—攻邪派 朱震亨(丹溪)—养阴派
(一)中医学的起源
“伏羲氏尝百药而制九针”、 “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 毒”
经验实践的积累
质的飞跃
抽象、系统的理论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先秦、两汉时期(形成时期)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吕氏春秋》
Hale Waihona Puke 老子“虚静无为”说孔子“安适自养”说 《易经》 《韩非子》、《庄子》
➢汉代董仲舒首先提出元气之名和天人感 应之说,以后元气说得到王充、柳宗元、 张载、王夫之等儒生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