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期末压轴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沂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期末压轴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元素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氧化钠固体
B. 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加入有色布条后,Cl2可以使有色布条褪色
C. 检验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3+可以用KSCN溶液
D. 镁铝合金应用广泛,属于纯净物
2.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 明矾[KAl(SO4)2·12H2O]在水中能形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C. 浓H2SO4有强氧化性,常温下能与Cu发生剧烈反应
D. 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也能恢复原色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 1 mol S 与Fe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B. 32 g O2和32 g O3所含原子数均为2N A
C. 在常温常压下,22.4 L NH3所含质子数为10N A
D. 在标准状况下,2.24 L水所含分子数为0.1 N A
4. (2009江苏,7)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强碱性溶液中:K+、Al3+、Cl-、SO42-
B. 含有0.1 mol·L-1 Fe3+的溶液中:K+、Mg2+、I-、NO3-
C. 含有0.1 mol·L-1Ca2+的溶液中:Na+、K+、CO32-、Cl-
D. 室温下,pH=1的溶液中:Na+、Fe3+、NO3-、SO42-
5. 关于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描述正确的是()
A. 两者都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B. 两者都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 CuSO4溶液能产生丁达尔现象,Fe(OH)3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D. CuSO4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氧化铝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可用来制造耐火坩埚
②氧化铁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③硅酸钠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原料
④用纯碱、石灰石、石英为原料可制普通玻璃
⑤石灰石、高岭石、石英和水晶的主要成份都是SiO2
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7.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 2AlO2-+H2↑
B.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3OH- ══ Al(OH)3↓
C.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Fe3++Fe=== 2Fe2+
D.FeCl2溶液跟Cl2反应:2Fe2++Cl2===2Fe3++2Cl-
8. 根据下表信息,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序号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①Cl2FeBr2FeCl3
② KMnO 4
H 2O 2 O 2 MnO 2 ③ KClO 3
浓盐酸 Cl 2 ④ KMnO 4 浓盐酸 Cl 2 MnCl 2
A .表中①反应的氧化产物只能有FeCl 3
B .表中②反应生成1mol 的O 2将有4mol 的电子转移
C .表中④的离子方程式配平后,H +的化学计量数为16
D .表中③还原产物是KCl
9. 下列关于实验内容与结论相符合的是( )
实验内容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SO 42- B
向某溶液中滴加AgNO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Cl - C
向某溶液中滴加少量KSCN 溶液,溶液变红 溶液中有Fe 3+ D 向某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NaOH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Al 3+
10. 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 发生如下反应:3NaClO →2NaCl+NaClO 3。
在相同条件下NaClO 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
A .NaCl 、NaClO
B .NaCl 、NaClO 3
C .NaClO 、NaClO 3
D .NaClO 3、NaClO 4
11. 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
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
说明溶液中有Cl 2存在
B .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 2存在
C .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有Cl -存在
D .加入NaOH 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 分子存在
12. 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 2、O 2、SO 2、NO 、NO 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
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
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肯定有SO 2和NO
B. 可能有O 2
C. 可能有Cl 2和O 2
D. 肯定只有NO
13. 已知亚硫酸是一种中强酸,其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为了除去CO 2气体中混有的SO 2气体,下列仪器和药品的组合中合理的是( )
①洗气瓶 ②干燥管 ③碱石灰 ④饱和Na 2CO 3溶液 ⑤饱和NaHCO 3溶液
A. ①⑤
B. ②⑤
C. ①③
D. ①④
14.将22.4 L 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1.2 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NO 2
B. N 2O 3
C. N 2O
D. N 2O 4
15. 在aLAl 2(SO 4)3和(NH 4)2SO 4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b mol BaCl 2,恰好使溶液中的SO 42-离子完全沉淀;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 mol NH 3气,则原溶液中的Al 3+离子浓度(mol •L -1)为( )
A .
a c
b 22- B .a
c b -2 C .a c b 32- D .a
c b 62-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9分) 16. (9分)(1)(多选少选都不给分)下列有关容量瓶使用方法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置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量好的试样用小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2~3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D.配置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2~3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E.盖好瓶塞,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2)实验中需2mol/L的Na2CO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 的质量分别是。
A.1000mL,212g B.950mL,543. 4g
C.任意规格,572g D.500mL,286g
(3)现用18. 4mol/L的浓硫酸配制500mL 0. 2mol/L的稀硫酸。
可供选用仪器有:
①玻璃棒②量筒③烧杯④胶头滴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配制稀硫酸时,还缺少的仪器有(填写仪器名称)。
②经计算,配制500mL 0. 2mol/L的稀硫酸需要上述浓硫酸的体积为,量取浓硫酸时应选用(选填 a. 10mL b. 50mL c. 100mL)规格的量筒。
③稀释浓硫酸时,应如何操作?。
17. (10分)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
18. (10分)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SiO2、Fe2O3、MgO等杂质)中提取两种工艺品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Al3+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程乙加入烧碱后生成SiO3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验证滤液B含Fe3+,可取少量滤液并加入____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
(4)滤液E、K中溶质的主要成份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该溶液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12分)已知A、B、C、D分别是AlCl3、BaCl2、FeSO4、NaOH四种化合物中的一种,它们的水溶液之间的一些反应现象如下:
①A+B→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②B+D→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放置,沉淀由白色转化为红褐色;
③C+D→白色沉淀,继续加D溶液,白色沉淀逐渐消失。
(1)则各是什么物质的化学式为: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_。
(2)现象②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象③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4分)
20. (6分)将32.64g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请回答:
(1)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为________L,NO2的体积为________L。
(2)反应完毕后,向溶液中加入2mol·L-1的NaOH溶液450mL,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
部转化为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
21. (8分)有50mL NaOH溶液,向其中逐渐通入一定量的CO2,随后取此溶液10mL,将其稀释至100mL,并向此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的HCl溶液,产生CO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入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稀释后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2)标准状况下生成的CO2体积为。
(3)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模块综合测试题
1. C解析: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A项不正确;Cl2没有漂白作用,是Cl2与反应生成的HClO有漂白作用,B项不正确;合金属于混合物,D项不正确;C项正确。
2. A解析:明矾净水就是由于铝离子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易于吸附水中的杂质而净水,A项合理;金刚石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项不合理;浓H2SO4和铜需在加热条件下反应,C项不合理;SO2通入溴水和其反应生成氢溴酸和硫酸,加热不可能恢复原色,D项不合理。
故答案为A项。
3. B解析:S 与Fe反应生成FeS,1 mol S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A项不正确;32
g O2和32 g O3中均含2molO原子,B项正确;在常温常压下,22.4 L NH3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C项不正确;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D项不正确。
4. D解析:Al3+在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项不正确;Fe3+能将I-氧化,B项不正确;Ca2+与CO32-能结合成CaCO3沉淀,C项不正确;故答案为D项。
5. D解析:CuSO4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答案为D项。
6. D解析:石灰石和高岭石的主要成份都不是SiO2。
7. D解析:A项O原子和电子均不守恒;B项中氨水为弱碱,不能写成OH-,应写作NH3•H2O;C项电子与电荷均不守恒;D项正确。
8. C解析:表中①反应的氧化产物是FeCl3,还可能有FeBr3或Br2;H2O2中O为-1价,②反应生成1mol的O2将有2mol的电子转移;表中④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10Cl-+16H+ ===2Mn2++5Cl2↑+8H2O,C项正确;表中③反应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是Cl2。
9. C解析:若溶液中含CO32-、SO32-等加BaCl2溶液,也会产生白色沉淀,A项不正确;若溶液中含CO32-,滴加AgNO3溶液,也会产生白色沉淀,B项不正确;若溶液中含Mg2+,滴加一定量的NaOH溶液,也会生成白色沉淀,D项不正确;C项正确。
10. B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NaClO2中Cl的化合价为+3价,其化合价应该有部分升高,也有一部分降低,对照选项,A项中Cl的化合价分别为-1价和+1价,都低于+3价,不符合;D项中Cl的化合价分别为+5价和+7价,都高于+3价,也不符合;B项中Cl 的化合价分别为-1价和+5价,符合题意,B项正确;C项中Cl的化合价分别为+1价和+5价,但NaClO还会发生反应3NaClO→2NaCl+NaClO3,最终还是生成NaCl和NaClO3,C 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项。
11. B解析:有色布条褪色。
说明溶液中有HClO存在;加入盐酸酸化后已经加入了Cl-,无法再检验是否含Cl-;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是因为发生反应:Cl2+2NaOH=== NaCl+NaClO+H2O。
12. A 解析:混合气体无色,则没有NO2和Cl2,通过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含有SO2,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说明含有NO,没有O2,即混合气体中肯定有SO2和NO,没有Cl2、O2和NO2。
13. A解析:要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气体,所选试剂必须能吸收SO2,但不能与CO2反应,碱石灰固体和饱和Na2CO3溶液都能与SO2和CO2反应,只有饱和NaHCO3溶液能吸收SO2,但不能与CO2反应,因为是用液体试剂,故必须用洗气瓶。
14. A 解析: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生成N 2和CuO ,气态氮氧化合物与N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根据N 原子守恒,氮氧化合物分子中只有1个N 原子,根据选项判断,该氮氧化合物只能是NO 2,A 项正确,故答案为A 项。
15. C 解析:混合物溶液中加入b mol BaCl 2,恰好使溶液中的SO 42-离子完全沉淀,则溶液中
SO 42-的物质的量为b mol ,浓度:c(SO 42-)=
a
b mol•L -1,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
c mol NH 3气,则溶液中的NH 4+物质的量为 c mol ,c(NH 4+)=a
c mol•L -1,根据电荷守恒,2c(SO 42-)=c(NH 4+)+3c(Al 3+),2×a b =a c +3c(Al 3+),c(Al 3+)=a c b 32 mol•L -1,C 项正确,故答案为C 项。
16. (1)BCD (2)A (3)①500mL 的容量瓶 ②5.4mL a
③在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17.(1)固体NH 4Cl 和Ca(OH)2 2NH 4Cl+Ca(OH)2
△ 2NH 3↑+CaCl 2+2H 2O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碱石灰(或CaO ) 除去NH 3流中的水汽
(3)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2NH 3+3CuO △
N 2↑+3H 2O+3Cu
(4)出现无色液体 氨水 18. (1)Al 2O 3+6H + 2Al 3++3H 2O (2)SiO 2+2OH - SiO 32-+H 2O
(3)硫氰化钾(或硫氰酸钾、苯酚溶液等合理答案均可)
(4)NaHCO 3 制纯碱或做发酵粉等合理答案 解析:(1)Al 2O 3溶于盐酸生成AlCl 3和H 2O ,离子方程式:Al 2O 3+6H + 2Al 3++3H 2O 。
(2)SiO 2可以溶于NaOH 中生成Na 2SiO 3,离子方程式:SiO 2+2OH - SiO 32-+H 2O 。
(3)检验Fe 3+的特征反应很多,如与KSCN 显血红色,与苯酚显紫色,与OH -显红褐色沉
淀等。
(4)生成E 、K 时,CO 2均是过量的,故应生成NaHCO 3,其用途广泛,工业上可用于制纯碱,也可用作食品添加剂。
19.(1) BaCl 2 FeSO 4 AlCl 3 NaOH ; (2)FeSO 4+2NaOH Fe(OH)2↓+Na 2SO 4 4 Fe(OH)2+O 2 +2H 2O 4Fe(OH)3 (3)Al 3++3OH - Al(OH)3↓ Al(OH)3+OH - AlO 2-+2H 2O
20. (1)5.824 5.376 (2)10
解析:(1)设混合气体中NO 的物质的量为x ,NO 2的物质的量为y ,则: ① x+y=mol L L /4.222.11,② 3x+y=m ol
g g /6464.32 ①、②联立解方程组得:x=0.26mol ,y=0.24 mol ,
V(NO)= 0.26mol ×22.4L ·mol -1=5.824L
V(NO)= 0.24 mol ×22.4L ·mol -1=5.376L 。
(2)根据N 原子守恒:n(HNO 3)=n(气体)+n(NaOH)
=0.5mol+2mol ·L -1×0.45L=1.4mol ,则:
c(HNO 3)=L
mol 14.04.1=10 mol ·L -1。
21.(1)NaOH Na 2CO 3 1:1 (2)56mL (3)0.75 mol ·L -1
解析:(1)加入盐酸时首先发生反应:NaOH+HCl NaCl+H 2O ,Na 2CO 3+HCl NaHCO 3+NaCl ,后又发生反应:NaHCO 3+HCl NaCl+H 2O+CO 2↑,由图
像判断,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OH 和Na 2CO 3,其与NaOH 反应消耗盐酸25 mL ,与Na 2CO 3反应消耗盐酸第一阶段为25 mL ,第二阶段也为25 mL ,故NaOH 和Na 2CO 3质的量之比为1:1;(2)设生成标准状况下生成的CO 2体积为V ,则: NaHCO 3+HCl NaCl+H 2O+CO 2↑
1mol 22400mL
0.025L ×0.1mol ·L -1 V
解得:V=56mL ;
(3)加入75 mL 盐酸时刚好反应,此时溶液中只有NaCl ,根据Na 原子和Cl 原子守恒,n(NaOH)=n(HCl)= 0.075L ×0.1mol ·L -1=0.0075mol ,则原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 mol 001.00075.0=0.75 mol ·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