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常见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常见问题分析》
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

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要想学好语文,基础培养尤为重要,一年级的孩子语言复制水平强,是训练口语规范化的黄金时期,同时一年级的孩子还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此,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对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问题,作如下分析:一、学拼音
教学方式:设计游戏轻松记忆
教学问题:
就一年级语文教学来说,知识点并不复杂,孩子学习的是基础内容。

在学习的同时,要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为本,以培养孩子学习习惯为重。

现在家长们都很注重学前教育,很多孩子在学龄前就通过不同渠道或多或少接触过拼音,并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

这是一个亦喜亦忧的问题,有的孩子学拼音是家长自己教的,有的是在幼儿园学的,有的是参加了学前补习班,学习的规范性、准确性未必能够得到保证。

无论是通过各种渠道先行学习拼音的孩子,还是从未接触过拼音、几乎是一张“白纸”的孩子,他们的认知起点其实是一致的。

进入小学,教师将对拼音实行系统地教学,重点是拼音的识记与拼读。

所以,不管是哪一类孩子,即使没有接触过拼音的孩子,家长也不必
太过担心,而对于那些已经学过拼音的孩子,家长仍要督促他们上课认真听讲。

个人分析:
拼音字母要音、形同记,特别是音形相似,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在初学阶段容易混淆,应该注意引导区别。

家长可鼓励孩子用各种方法来读准音、记住形,如借助物品、编顺口溜、手势表示、情景展示等。

家长能够充分利用孩子手中的拼音卡片,协助孩子在愉悦的气氛里实行学习和复习,如听音找字母、看口型找字母、排顺序辨字母、打扑克认字母等,使识记拼音变得简洁而有趣味。

字母和音节的拼读是孩子学习的难点,虽然从声母教学开始,就同时学习拼读,但是不要求孩子立即掌握。

初读一年级的新生应注意保持好学的心态,家长辅助拼读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这就好比学游泳、学骑车那样,有一个慢慢体会、逐步熟练的渐进过程。

家长能够让孩子多听磁带中的录音,在认读、指读、拼读、齐读的状态适合拼音的语调、语感、语速、节奏。

因为录音中的配音形象生动,调节得好,反复练习,即时矫正,自我琢磨,会使起步学习变得新鲜而有趣,从而逐步掌握拼读、发音的技巧。

拼音是孩子识字的重要工具,语文二期课改教材充分考虑到拼音的工具性,设计了读儿歌识字学拼音教学单元,并且在读短文识字单元中也将每个字用拼音标识。

所以家长平时要多鼓励孩子自己借助拼音识字阅读。

至于拼音的书写、默写,课程标准中没有要求,家长千万不要超越孩子的承受水平,盲目加班加点,布置无谓的抄写作业。

二、学识字
教学方式:
口到眼到善用方法
教学问题:
一年级语文课的进度基本上是一天一课,每天要求学生识记四五个生字。

虽然识字量不多,但对于刚接触汉字的学生来说,真正熟记会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一些学生常常会碰到这样的烦恼:生字放在课文中能理解,但单独抽出来又不认得了;或者会读会写,但默写时却又记不起笔画。

这是因为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口到手眼没到的现象,这样无助于识记生字,也无助于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所以,家长要特别注重孩子朗读的质量,注意倾听,即时发现问题和难点,适时介入指导。

教学分析: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课堂上,老师会教学生用不同方法识记生字,如加部首识字、去部首识字、换部首识字、形声字识字、加一笔、去一笔等等。

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学生就能主动地、有效地识字,逐渐形成识字水平。

在孩子学习的同时,家长也能够熟悉一些识字方法,这样有利于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即时发现问题。

例如生字在句子、儿歌、短文中会反复出现,提供了识字的环境,这些句子、儿歌、短文应该让孩子反复朗读。

因为低年级学生可塑性强,学习方法的建立还处于一个朦胧状态,家长能够协助孩子在学习中使用恰当的方法顺利学习识字,其
中关键的一点是,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家中,都要求做到:左手按书,字字过目,朗读准确,节奏清晰。

除了在课堂中学习生字,家长还能够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识字,例如:走在马路上,能够让孩子说说看到的商店名、路名;乘车时,看看车牌说说站名;逛超市时,读读标签上的商品名;餐厅用餐时,看菜单点菜;读报时,将理解的字圈出来等。

生活中识字,能够扩大孩子的识字量,也能发现识字过程中孩子语音、语调不和谐的问题。

经常积累,善用方法,就能够为提前阅读打下基础。

三、学写字
教学方式:纠正姿势讲求规范
教学问题: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要把字写好,做到握笔写字姿势准确是前提。

我们发现有的家长有时会更注重孩子的写字速度,而无视写字姿势的纠正。

很多孩子虽然掌握了准确姿势,但在写字过程中因为无视或者缺少督促,姿势会“走形”,良好习惯往往前功尽弃。

其实,良好的写字习惯是要经过百千次的纠正才能形成水平的。

学生在家的时间较多,家长完全能够在这方面掌握第一手资料,即时和老师沟通,经常矫正写字姿势不规范的地方,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教学分析:
新生入学后老师就会增强写字姿势的指导,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多媒体直观演示,写字姿势儿歌强化,逐个纠正规范等。

准确的握笔
姿势是拇指食指面对面,三个指头藏后面,笔杆靠在虎口上。

准确的写字姿势是眼离簿本一尺远,胸离桌边一个拳,手离笔尖一寸高。

因为孩子没有一尺、一寸的概念,所以可教他们一些便于操作的方法。

如让孩子将右手握拳,肘关节置桌面,右拳靠近额头,能够得到“一尺”的大概距离;让孩子伸出左手小拇指,右手执笔在左手小拇指上量一量,握笔处与笔尖的位置大约两节手指的距离就是“一寸”。

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校通力配合,即时检查纠正。

写字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注重培养孩子写字习惯的重点是指导写规范字。

一年级学生都被要求在田字格中书写汉字,田字格能够协助孩子准确把握汉字的间架结构。

老师在上课时会实行写字指导,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

我们提倡学生写“双胞胎字”,也就是要求学生写的字和课本上的范例做到四个“一样”,即大小一样、高低一样、粗细一样、深浅一样。

刚开始写字的孩子,不宜增大写字量,每个字按田字格的位置认真地写上两三个即可。

这些表面上看是知识和技巧问题,其实更是一个习惯和水平问题。

家长理应重视入学孩子的学习心理——缺乏耐心,喜欢表扬,所以只要第二个字比第一个字写得好,就应即时肯定。

要写一手好字,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老师都应该有充足的耐心。

家长能够经常做一些记录,反馈自己孩子写字过程中的问题,多积累一些有利于孩子写好字的习惯和方法。

平时要多多鼓励孩子,使用表扬、张贴、模仿、奖励等手段,督促他们认真写好每一个字。

综上所述:
一年级是学习的起步阶段,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学习知识的深浅并不重要,关键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最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有了兴趣,就可形成一种巨大的动力,在付出辛苦的同时也会从中体会快乐。

习惯养成了,就能促进学习,提高能力。

教师和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