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测评试题(普通班,无答案)不分版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测评试题(普通班,无答案)不分版本
邹平双语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考前须知:
1.本试题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局部。

第一卷4页为选择题,30分;第二卷4页为非选择题,70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第一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第一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

第一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题3分〕
1.以下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险衅.〔xìn〕笑靥.〔yè〕挣揣.〔chuài〕脖颈.(jǐng )
B.日笃.〔dǔ〕谂.知〔shěn〕洗.马〔xiǎn〕创.伤(chuāng)
C.修葺.〔qì〕乳媪.〔ǎo〕拔擢.〔zhuó〕筵席(yàn)
D.扃牖.〔yǒu〕玉醅.〔pēi〕闵.〔mǐng〕凶提供(gòng)
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冒昧怂恿斜晖金榜题名
B.通谍繁琐渲泄金碧辉煌
C.萌蘖纹身镌刻茕茕独立
D.栏楯须臾憔悴淡烟暮蔼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世博会开园以来,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游客,每天参观人数不绝如缕
....,截至10月31日21时,累计检票入园7308.4万人次。

B.微笑像温暖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
烦恼都涣然冰释
....。

C.在钢铁和石化两大工程的带动下,湛江的建设步伐不断推进,2010年的湛江开始令世人刮.
目相看
...。

D.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
....,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涨,造成工农业生产本钱大幅提高,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B.今年山东省高考报名人数继续下降。

省有关招生专家指出,这次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主要原因仍是适龄生源的绝对数量减少造成的。

C.通过本次旅交会,使聊城市的旅游品牌得到了有力宣传,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得到了集中展示,城市美誉度和知名度大大提高。

D.史铁生《病隙碎笔》对生死问题的深度探讨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不仅表达了一个真正思
想者的风采,而且再现了一个优秀写作者的艺术功力。

二、〔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怎样读中国书
余英时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根底工夫。

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

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涌,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

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

但是我们假设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

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

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

〞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

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做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

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地乱翻。

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

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

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地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

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

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

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

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

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

看来看去,自然晓得。

〞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

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甚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

正因为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来求“客观的了解〞。

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那么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

“虚〞和“谦〞是分不开的。

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

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

他们往往“尊西人假设帝天,视西籍如神圣〞,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

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

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

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

朱子说:“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

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读书得见书中的“罅缝〞,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

“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

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到达的最高阶段。

读书的第一
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

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选自《悦读》,2013年第9期,有删节〕5.以下对作者“读中国书的方法和态度〞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A.“专精〞阅读,就是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根底工夫,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全部背诵,但至少“三复〞,到达“熟〞的程度。

B.就态度而言,作者强调要“虚心〞,要静心地读,反复地读,读来读去就不会有“先入之见〞,做到尊重经典的客观内容,到达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

C.“博览〞是在“专精〞的根底上的扩展阅读,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要有目的地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

D.作者认为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要有“谦逊〞的态度,不是不能批判,是不要一开始便狂妄自大,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

6.“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以下说法完全属于朱熹观点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B.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

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

看来看去,自然晓得。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C.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

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D.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

读书百遍或许不能够做到,但是反复读多遍一定是不可少的。

7.根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清代学者戴震堪称“专精〞读书的典范,他对十三经,除了“疏〞不尽记得外,经文与“注〞全都能够背诵下来,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根底功夫。

B.作者认为,“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到达的最高阶段,强调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而不是急于横加“批判〞。

C.鲁迅的话是反封建思想的激愤之词,作者在此引用并不是非议鲁迅,矛头指向的是那些崇尚西洋、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并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的人。

D.发现古书的漏洞,不是初学者能到达的境界,在没有到达相当程度之后,切不可不尊重原著而对古书中的漏洞“硬去看〞;或者“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三、〔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刘峻,字孝标,平原人。

峻生期月,母携还乡里。

宋泰始初,青州陷魏。

峻年八岁,为人所掠至中山,中山富人刘实悯.峻,以束帛赎之,教以书学。

魏人闻其江南有戚属,更徙之
桑乾。

峻好学,家贫,寄人庑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爇其发,既觉复读,终夜不寐,其精力如此。

齐永明中,从桑乾得还,自谓所见不博,更求异书,闻京师有者,必往祈借,清河崔慰祖谓之“书淫〞。

时竟陵王子良博招学士,峻因.人求为子良国职,吏部尚书徐孝嗣抑而不许,用为南海王侍郎,不就。

至明帝时,萧遥欣为豫州,为府刑狱,礼遇甚厚。

遥欣寻卒,久之.不调。

天监初,召入西省,与学士贺踪典校秘书。

峻兄孝庆,时为青州刺史,峻请假省之,坐私载禁物,为有司所奏,免官。

安成王秀好峻学,及迁荆州,引.为户曹参军,给其书籍,使抄录事类,名曰《类苑》。

未及成,复以疾去,因游东阳紫岩山,筑室居焉,为《山栖志》,其文甚美。

高祖招文学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进,擢以不次。

峻率性而动,不能随众沉浮,高祖颇嫌之,故不任用。

乃著《辨命论》以.寄其怀。

论成,中山刘沼致书以难之,凡再反,峻并为申析以答之。

会沼卒,不见峻后报者,峻乃为书以序之曰:“刘侯即有斯难,值余有天伦之戚,竞未之致也。

寻而此君长逝,化为异物……〞
峻又尝为《自序》,其略曰:“余自比冯敬通,而有同之者三,异之者四。

何那么?敬通雄才冠世,志刚金石;余虽.不及之,而节亮慷慨,此一同也。

敬通值.中兴明君,而终不试用;余逢命世英主,亦摈斥当年,此二同也。

敬通有忌妻,至于身操井臼;余有悍室,亦令家道坎坷,此三同也。

敬通当更始之世,手握兵符,跃马食肉;余自少迄长,戚戚无欢,此一异也。

敬通有一子仲文,官成名立;余祸同伯道,永无血胤,此二异也。

敬通臂力方刚,老而益壮;余有犬马之疾,溘死无时,此三异也。

敬通虽芝残蕙焚,终填沟壑,而为名贤所慕,其风流郁烈芬芳,久而弥盛;余声尘寂漠,世不吾知,魂魄一去,将同秋草,此四异也。

所以自力为叙,遗.之好事云。


峻居东阳,吴、会人士多从其学。

普通二年,卒,时年六十。

门人谥曰玄靖先生。

(节选自《梁书·刘峻传》,有删改)
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中山富人刘实悯.峻悯:怜悯
B.及迁荆州,引.为户曹参军引:引荐
C.所以自力为叙,遗.之好事云遗:赠送
D.敬通值.中兴明君值:遇到
9.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
A.峻因.人求为子良国职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遥欣寻卒,久之.不调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乃著《辨命论》以.寄其怀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D.余虽.不及之,而节亮慷慨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10.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为哪一项〔〕
A.宋泰始初年,青州落入北魏手中,北魏人听说刘峻在江南有亲戚,就把他转移到桑乾。

他家里很穷,寄居在别人的廊檐下,刻苦攻读,经常通宵达旦。

B.明帝时,萧遥欣任豫州郡守,刘峻担任府刑狱,萧遥欣待他很好,后推荐他到西省,和学士贺踪一起负责点校官府的典籍。

C.刘峻为安成王编《类苑》,因病未完成,接着到东阳紫岩山游玩,建了房屋居住在那里,写了一篇文辞很美的《山栖志》。

D .刘峻认为冯敬通在世时没有受重用,但死后被很多名贤敬慕,其名声越来越大;自己一生平淡,世人不知,慨叹就像草木枯谢一样无人记起。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考前须知:
1. 第二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工程填写清楚。

题号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四、〔16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用斜线〔/〕给画线的局部断句。

〔3分〕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13.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局部。

(任选5小题,10分)
〔1〕,。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陶渊明《归去来兮》〕
〔2〕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王勃《滕王阁序》〕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节选〕》〕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5〕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6〕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

五、〔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雨和瓦
苏童
20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有所不同,雨点落在更早以前出产的青瓦上,室内的人便听见一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

毫不掩饰地说,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只是隐身的乐手天生性情乖张喜怒无常,突然地它失去了耐心,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你疑心如此狂暴的雨是否怀着满腔恶意,然后突然地它又倦怠了,撒手不干了,于是我们只能听见郁积在屋檐上的雨声听凭惯性滴落在窗前门外,小心翼翼地,怀着一种负疚的感觉。

这时候,寂静的街道开始苏醒,穿雨衣或者打雨伞的人踩着雨的尾巴,走在回家的路上。

有个什么声音在那里欢呼起来:雨停了!回家了!
智利诗人聂鲁达是个爱雨的人,他说,雨是一种敏感、恐怖的力量。

他对雨的观察和总结让我感到惘然。

是什么东西使雨敏感?又是什么东西使雨变得恐怖?我对这个无意义的问题充满了兴趣。

请想象一场大雨将所有行人赶到了屋檐下,请想象人们来到屋内,再大的雨点也不能淋湿你的衣服和文件,那是什么东西替代我们去体会雨的敏感和恐怖呢?
有一年夏天我爬上河对面水泥厂的仓库屋顶,准备练习跳水的时候,我头一次注意到我家屋顶上的那一片蓝黑色的小瓦,它们像鱼鳞那样整齐地排列着,显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壮美。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评卷人
对于我来说那是一次奇特的记忆。

奇特的还有那天的天气,一场暴雨突然来临,几个练习跳水的男孩子干脆冒雨留在高高的仓库顶上,看着雨点急促地从天空中泻落,冲刷着我们的身体。

那是我唯一一次在雨中看见我家的屋顶,暴雨落在青瓦上,溅出的不是水花,是一种灰白色的雾气。

然后雨势变得小一些,雾气也就散了,那些瓦片露出了它简洁而流畅的线条。

我注意到雨水与瓦的较量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无法分辨谁是受害的一方。

肉眼看见的现实是雨洗涤了瓦上的灰土,因为那些陈年的旧瓦突然焕发出崭新的神采,在接受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水冲洗后,它们开始闪闪发亮,而屋檐上的瓦楞草也重新恢复了植物应有的绿色。

我第一次仔细观察雨水在屋顶上制作音乐的过程,并且有了新的发现:不是雨制造了音乐,而是那些瓦对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

说起来是多么奇怪,我从此认为雨的声音就是瓦的声音,无疑这是一种非常唯心的认识,这种认识与自然知识已经失去了关联,只是与某个记忆有关。

记忆赋予人的只是记忆,我记得我20年前的家,除了上面说到的雨中的屋顶,还有我们家洞开的窗户,远远地,隔着茫茫的雨帘,我看见了母亲,她在家里,正伏在缝纫机上赶制我和哥哥的衬衣。

现在我已不记得那件衬衣的去向了,我母亲也早巳去世多年。

但是20年前的一场暴雨使我对雨水情有独钟。

假设有铺满青瓦的屋顶,我不认为雨是恐怖的事物;假设你母亲曾经在雨声中为你缝制新衬衣,我不认为你会有一颗孤独的心。

这就是我对于雨的认识。

这就是我对于瓦的认识。

14.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一自然段是如何对“雨〞进行描写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5.文中为什么说在雨与瓦的较量中“无法分辨谁是受害的一方〞?〔3分〕答:
16.为什么“20年前的一场暴雨〞会使“我〞对雨水情有独钟? (3分)
答:
17.根据文意,写出“我〞对“雨〞和“瓦〞关系的三点认识。

(4分)
答:
六、〔40分〕
得分评卷人
18.冰心的《繁星》中有这样一首小诗——花儿低低的对看花人说:“少
顾念我罢,我的朋友。

让我自己安静着,开放着,你们的爱是我的烦
扰。

〞阅读这首诗歌,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主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