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今数学家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家的故事(一)
商高
商高是我国古代第一位数学家,出生于大约公元前十一世纪。
关于他的生平,历史上的记载很少,只知道是西周初期人,约与周公旦同时期人。
在公元前1000年发现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勾三,股四,弦五。
早于毕达哥拉斯定理五百到六百年。
勾股定律
数学成就据《周髀算经》记载,主要有三方面:勾股定理、测量术和分数运算。
商高提出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
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
既方之外,半之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
” 商高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数是根据圆和方的道理计算得来的,圆来自于方,而方来自于直角三角形。
当一条直角边(勾)为3,另一条直角边(股)为4,则斜边(弦)为5。
”以后人们简称之为“勾三股四弦五”,命名为“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
以商高命名勾股定理,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重要的是它确定了东方几何学开创的'原点',是几何学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被称为“几何学的基石”。
所以我们所学的勾股定理是商高提出的。
数学家的故事(二)
张圣蓉1948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出生不久便随父母到台湾居住。
她从小聪慧,喜爱读书,对数学情有独钟。
张圣蓉中学毕业后考入著名的台湾大学数学系,1970年获学士学位。
她不满足于此,又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
“函数”是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
一位著名数学家说过“函数概念是近现代数学思想之花”。
它的产生、发展实质上反映了近现代数学迅速发展的历程,同时也与函数论、解析数学的发展相辅相成。
张圣蓉选择了现代数学的重要前沿分支之一“函数论”作为攻读对象。
她的导师是一位著名的函数论世界大师,她要同函数论专家一道去摘取函数论皇冠上的明珠。
1974年,张圣蓉获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从此在美国从事函数论的研究工作。
她对函数论中复平面上的解析函数、多复变函数以及有界函数的解析函数的逼近等高深领域都有涉猎,1976年,28岁的张圣蓉通过对道格拉斯函数的研究撰写了世人没有发现的这类函数特征的论文,这为第二年著名数学家马歇尔解决著名的道格拉斯猜测铺平了道路。
张圣蓉一鸣惊人,1977年又撰写出另一篇令函数论专家惊叹的论文,证明了马歇尔攻克道格拉斯猜测中的一个未发现的难题。
在清一色的男数学家主导的函数论领域,她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数学家的故事(三)
李善兰(1811年1月22日—1882年12月9日)出身于读书世家,其先祖可上溯至南宋末年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李伯翼。
伯翼一生读书论道、不乐仕进。
元初,其子李衍举贤良方正,援朝请大夫嘉兴路总管府同知,全家定居海宁县硖石镇。
500年来,传宗接代至17世孙,名叫李祖烈,号虚谷先生,治经学。
祖烈初娶望海县知县许季溪的孙女为妻,不幸许氏早殇;继娶妻妹填房,又病故。
后续弦崔氏,系名儒崔景远之女。
崔氏生三子:心兰(善兰)、心梅、心葵,并一女。
心梅亦通晓数学。
李善兰早年在家乡娶妻许氏,无子;晚年在北京纳妾米氏,仍未得子;乃过继外甥崔敬昌为嗣。
敬昌字吟梅,曾任江海关文牍。
[2]
李善兰自幼就读于私塾,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他资禀颖异,勤奋好学,于所读之诗书,过目即能成诵。
9岁时,李善兰发现父亲的书架上有一本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感到十分新奇有趣,从此迷上了数学。
[2]
14岁时,李善兰又靠自学读懂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六卷,这是明末徐光启(1562—1633)、利玛窦(M.Ricci,1522—1610)合译的古希腊数学名著。
欧氏几何严密的逻辑体系,清晰的数学推理,与偏重实用解法和计算技巧的中国古代传统数学思路迥异,自有它的特色和长处。
李善兰在《九章算术》的基础上,又吸取了《几何原本》的新思想,这使他的数学造诣日趋精深。
几年后,作为州县的生员,李善兰到省府杭州参加乡试。
因为他“于辞章训诂之学,虽皆涉猎,然好之总不及算学,故于算学用心极深”(李善兰《则古昔斋算学》自序),结果八股文章做得不好,落第。
但他却毫不介意,而是利用在杭州的机会,留意搜寻各种数学书籍,买回了李冶的《测圆海镜》和戴震的《勾股割圆记》,仔细研读,使他的数学水平有了更大提高。
[2]
海盐人吴兆圻《读畴人书有感示李壬叔》诗中说:“众流汇一壑,雅志说算术。
中西有派别,圆径穷密率.”“三统探汉法,余者难具悉.余方好兹学,心志穷专一。
”许祥《硖川诗续钞》注曰:“秋塍(吴兆圻)承思亭先生家学,于夕桀、重差之术尤精.同里李壬叔善兰师事之。
”看来,李善兰曾拜吴兆圻为师,学习过数学。
[2]
李善兰在故里与蒋仁荣、崔德华等亲朋好友组织“鸳湖吟社”,常游“东山别墅”,分韵唱和,其时曾利用相似勾股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原理测算过东山的高度。
他的经学老师陈奂在《师友渊源记》中说他“孰习九数之术,常立表线,用长短式依节候以测日景,便易稽考”。
余楙在《白岳诗话》中说他“夜尝露坐山顶,以测象纬踌次”。
至今李善兰的家乡还流传着他在新婚之夜探头于阁楼窗外观测星宿的故事。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的现实,激发了李善兰科学救国的思想。
他说:“呜呼!今欧罗巴各国日益强盛,为中国边患。
推原其故,制器精也,推原制器之精,算学明也。
”“异日(中国)人人习算,制器日精,以威
海外各国,令震摄,奉朝贡.”(李善兰《重学》序)从此他在家乡刻苦从事数学研究工作。
[2]
1845年前后,李善兰在嘉兴陆费家设馆授徒,得以与江浙一带的学者(主要是数学家)顾观光(1799—1862)、张文虎(1808—1885)、汪曰桢(1813—1881)等人相识,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数学问题。
此间,李善兰有关于“尖锥术”的著作《方圆阐幽》、《弧矢启秘》、《对数探源》等问世。
其后,又撰《四元解》、(麟德术解》等。
1851年,李善兰与著名数学家戴煦(1805—1860)相识.戴煦于1852年称:“去岁获交海昌壬叔李君,……缘出予未竟残稿请正,而壬叔颇赏予余弧与切割二线互求之术,再四促成,今岁又寄扎询及,遂谢绝繁冗,扃户抄录,阅月乃竟.嗟乎!友朋之助,曷可少哉?”(戴煦《外切密率》自序)李善兰与友人在学术上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他与数学家罗士琳(1774—1853)、徐有壬(1800—1860)也“邮递问难,常朝覆而夕又至”(崔敬昌《李壬叔征君传》)。
1852年夏,李善兰到上海墨海书馆,将自己的数学著作给来华的外国传教士展阅、受到伟烈亚力(A.Wylie,1815—1887)等人的赞赏,从此开始了他与外国人合作翻译西方科学著作的生涯。
[2]
李善兰与伟烈亚力翻译的第一部书,是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后九卷.在译《几何原本》的同时,他又与艾约瑟(J.Edkins, 1823—1905)合译了《重学》20卷。
其后,还与伟烈亚力合译了《谈天》18卷、《代数学》13卷、《代微积拾级》18卷,与韦廉臣(A.William-son,1829—1890)合译了《植物学》8卷。
以上几种书均于1857至1859年间由上海墨海书馆刊行。
此外,他还与伟烈亚力、傅兰雅(J.Fryer)合译过《奈端数理》(即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可惜没有译完,未能刊行。
1860年,李善兰在江苏巡抚徐有壬幕下作幕宾.太平军占领苏州后,他留在那儿的行箧,包括各种著作手稿,散失以尽.从此他“绝意时事”,避乱上海,埋头从事数学研究,重新著书立说。
其间,他与数学家吴嘉善、刘彝程等人都有过学术上的交往。
[2]
1861年秋,洋务派首领、两江总督曾国藩(1811—1872)在安徽筹建安庆内军械所,并邀著名化学家徐寿(1811—1884)、数学家华蘅芳(1833—1902)入幕。
李善兰也于1862年被“聘入戎幄,兼主书局”。
他一到安庆,就拿出“印行无几而板毁”于战火的《几何原本》等数学书籍请求曾国藩重印刊行,并推荐张文虎、张斯桂等人入幕。
他们同住一处,经常进行学术讨论,积极参与洋务新政中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活动。
1864年夏,曾国藩攻陷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李善兰等也跟着到了南京,他再次向曾国藩提出刻印他所译所著的数学书籍,得到曾国藩的支持和资助,于是有1865年金陵刊本《几何原本》15卷和1867年金陵刊本《则古昔斋算
学》24卷问世.与此同时(1866),在南京开办金陵机器局的李鸿章(1823—1901)也资助李善兰重刻《重学》20卷并附《圆锥曲线说》3卷出版。
1866年,在北京的京师同文馆内添设了天文算学馆,广东巡抚郭嵩焘(1817—1891)上疏举荐李善兰为天文算学总教习,但李善兰忙于在南京出书,到1868年才北上就任。
从此他完全转向于数学教育和研究工作,直至1882年去世。
其间所教授的学生“先后约百余人。
口讲指画,十余年如一日。
诸生以学有成效,或官外省,或使重洋”(崔敬昌《李壬叔征君传》),知名者有席淦、贵荣、熊方柏、陈寿田、胡玉麟、李逢春等。
晚年,获得意门生江槐庭、蔡锡勇二人,即致函华蘅芳,称“近日之事可喜者,无过于此,急欲告之阁下也”。
这些人在传播近代科学特别是数学知识方面都起过重要作用。
[2]
李善兰到同文馆后,第二年(1869)即被“钦赐中书科中书”(从七品卿衔),1871年加内阁侍读衔,1874年升户部主事,加六品卿员外衔,1876年升员外郎(五品卿衔),1879年加四品卿衔,1882年授三品卿衔户部正郎、广东司行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
一时间,京师各“名公钜卿,皆折节与之交,声誉益噪”(蒋学坚《怀亭诗话》)。
但他依然孜孜不倦从事同文馆教学工作,并埋头进行学术著述,1872年发表《考数根法》,1877年演算《代数难题》,1882年去世前几个月,“犹手著《级数勾股》二卷,老而勤学如此”(崔敬昌《李壬叔征君传》)。
李善兰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见于其所著《则古昔斋算学》13种24卷和题为“《则古昔斋算学》十四”的《考数根法》。
1867年刊行的《则古昔斋算学》收录他20多年来的各种天算著作,计有《方圆阐幽》1卷(1845)、《弧矢启秘》2卷(1845)、《对数探源》2卷(1845)、《垛积比类》4卷、《四元解》2卷(1845)、《麟德术解》3卷(1848)、《椭圆正术解》2卷、《椭圆新术》1卷、《椭圆拾遗》3卷、《火器真诀》1卷(1858)、《对数尖锥变法释》1卷、《级数回求》1卷、《天算或问》1卷.《考数根法》则发表于1872年的《中西闻见录》第二、三、四号上。
李善兰的其他数学著述还有《测圆海镜解》、《测圆海镜图表》、《九容图表》、《粟布演草》、《同文馆算学课艺》和《同文馆珠算金踌针》等多种。
李善兰的数学成就主要有尖锥术、垛积术、素数论三个方面。
数学家的故事(四)
朱世杰(1249年-1314年),字汉卿,号松庭,汉族,燕山(今北京)人氏,元代数学家、教育家,毕生从事数学教育。
有“中世纪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之誉。
朱世杰在当时天元术的基础上发展出“四元术”,也就是列出四元高次多项式方程,以及消元求解的方法。
此外他还创造出“垛积法”,即高阶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与“招差术”,即高次内插法。
主要著作是《算学启蒙》与《四元玉鉴》。
13世纪末,历经战乱的祖国为元王朝所统一,遭到破坏的经济和文化又很快繁荣起来。
蒙古统治者为了兴邦安国,便尊重知识,选拔人才,把各门科学推向新的高峰。
有一天,风景秀丽的扬州瘦西湖畔,来了一位教书先生,在寓所门前挂起一块招牌,上面用大字写着:“燕山朱松庭先生,专门教授四元术”。
不几天,朱世杰门前门庭若市,求知者络绎不绝,就在朱世杰在接待学生报名之时,突然一声声叫骂声引起他的注意。
只见一穿绸戴银半老徐娘,追着一年轻的姑娘,边打边骂:“你这贱女人,大把的银子你不抓,难道想做大家闺秀,只怕你投错了胎,下辈子也别想了。
”那姑娘被打得皮开肉绽,连内身衣服都被撕坏了。
姑娘蜷成一团,任凭她打,也不跟她回去。
朱世杰路见不平,便上前询问,那半老徐娘见冒出一个爱管闲事之人,就嘲笑道:“你难道想抱打不平,你送上50两银子,这姑娘就归你了!”
朱世杰见此情景,大怒道:“难道我掏不出50两银子。
光天化日之下,竟胡作非为,难道没有王法不成?”
那半老徐娘讽刺道:“你这穷鬼,还谈什么王法,银子就是王法,你若能掏出50两银子,我便不打了。
”
朱世杰愤怒已极,从口袋里抓出50两银子,摔在半老徐娘面前,拉起姑娘就回到自己的教书之地。
原来,那半老徐娘是妓女院的鸨母,而这姑娘的父亲因借鸨母的10两银子,由于天灾,还不起银子,只好卖女儿抵债。
今天碰巧遇上朱世杰,才把姑娘救出苦海。
后来,在朱世杰的精心教导下,这姑娘也颇懂些数学知识,成了朱世杰的得力助手,不几年,两人便结成夫妻。
所以,扬州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元朝朱汉卿,教书又育人。
救人出苦海,婚姻大事成。
数学家的故事(五)
胡和生于1928年出生在南京市一个艺术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画家。
她从小耳濡目染,聪明好学,画感、乐感很强,祖父和父亲特别喜欢她。
读小学和中学时,她不偏科,文理兼优,这些对她后来从事数学事业帮助很大。
胡和生虽然爱好广泛,但她的理想不是成为一位画家,而是考上大学继续深造。
抗战胜利以后,胡和生考进大学数学系,1950年毕业,又报考了浙江大学著名数学家、中国微分几何创始人苏步青教授的硕士研究生。
1952年院系调整,苏教授与她转入了上海复旦大学。
复旦是以苏步青为首的我国微分几何学派的策源
地,人才济济,加之老一辈数学家的鼓励指导,同行的互勉竞争,托着这颗新星冉冉升起。
胡和生长期从事微分几何研究,在微分几何领域里取得了系统、深入、富有创造性的成就。
例如,对超曲面的变形理论,常曲率空间的特征问题,她发展和改进了法国微分几何大师嘉当等人的工作。
19 60-1965年,她研究有关齐次黎曼空间运动群方面的问题,给出了确定黎曼空间运动空隙性的一般有效方法,解决了六十年前意大利数学家福比尼所提出的问题。
她把这个结果,整理在与自己的丈夫谷超豪合著的《齐性空间微分几何》一书中,受到同行称赞。
她早期在我国最高学术刊物之一《数学学报》上发表了《共轭的仿射联络的扩充》(1953年)、《论射影平坦空间的一个特征》(1958年)、《关于黎曼空间的运动群与迷向群》(1964年)等重要论文。
至今,她发表了七十多篇(部)论文、论著。
她在射影微分几何、黎曼空间完全运动群、规范场等研究方面都有很好的建树,成为国际上有相当影响和知名度的女数学家。
她的一些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例如,在调和映照的研究中,她撰写的专著《孤立子理论与应用》,发展了“孤立子理论与几何理论”的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982年,胡和生与合作者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4年起担任《数学学报》副主编,并担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1989年被聘为我国数学界的“陈省身数学奖”的评委;1992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至今选出来的数学家院士,只有胡和生一人是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