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七年级历史2023年上期期中考试带答案与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会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
A. 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
B. 7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C. 3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D. 7 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他们会打制石器,知道用天然火,采集和狩猎,是我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所以答案选A。
选择题
《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中记载:“……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的分析表明:榛子、胡、桃、榆等植物大量存在……另外,还发现了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遗址)共发
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上的考古发现不能证明北京人
A. 会使用火
B. 依靠采集生活
C. 会人工取火
D. 会制造石器工具
【答案】C
【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题目要求应选择“不能证明”北京人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开始使用人工取火,因此C项“会人工取火”是北京人考古发现不能证明的,故选C。
选择题
下图所示装饰品采用的是磨光和钻孔技术,它出土于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山顶洞人遗址
D. 河姆渡人遗址
【答案】C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距今约三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会使用人工取火,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的爱美,题干中图片所示装饰品正是山顶洞人爱美的表现,由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
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A. 聚落的发展
B. 火的使用
C. 农作物的种植
D. 家畜饲养的出现【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过定居生活,出现了聚落,使用磨制石器等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原始农业的出现,ACD三项是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不符合题意;火的使用最早开始于元谋人,B项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符合题意;故选B。
选择题
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吃到香喷喷的大米饭是( )
A. 山顶洞人
B. 大汶口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所以河姆渡居民最早可以吃到香喷喷的大米饭,故选D。
选择题
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
如下图所示图片,分别属于什么时期的房屋样式?()
A. 河姆渡时期、半坡时期
B. 半坡时期、河姆渡时期
C. 河姆渡时期、元谋人时期
D. 半坡时期、北京人时期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图一是半地穴式房屋,图二是干栏式房屋。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故选B。
选择题
海外华人常常自豪地自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 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B. 炎黄部落战胜蚩尤部落
C. 他们是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
D. 中华民族的主干是由炎黄部落发展而来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选择题
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
这源于西周实行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分封制产生了诸侯国,齐鲁和燕赵都是西周分封制产生的诸侯国。
故A符合题意。
BCD与题干的“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不符,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选择题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品有严格的规定,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腐败现象严重
B.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C.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D.西周青铜铸造业落后
【答案】C
【解析】
西周的社会等级制度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材料中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说明不同等级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因此C正确。
西周社会腐败现象严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用鼎是“礼”的体现,与腐败无关。
因此A错误。
B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没有反应地区之间经济力量对比,因此B错误。
商朝制造业就十分发达了,因此D既与材料无关,也史实错误。
综上,故选C。
选择题
观察如图,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出现青铜器。
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商朝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
A选项是司母戊鼎,B选项是四羊方尊,C选项是毛公鼎,D选项是青铜立人像。
故A符合题意,故选A。
选择题
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很可能记载在()
A. 龟甲或兽骨上
B. 竹简或木牍上
C. 丝帛或麻布上
D. 宣纸上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因此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题干的内容出现在商朝,因此最早可能记载的材料应该是龟甲和兽骨上,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选择题
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
【答案】B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老文字的有关知识。
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所以答案选B。
选择题
《论语》中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种政治局面发生在()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春秋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征伐”本该自天子出,而此时却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由此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周天子势力衰微,几个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
因此“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政治局面发生在春秋时期。
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D。
选择题
春秋后期,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的,除了铁制农具以外,还有
A.耒耜
B.水排
C.牛耕
D.曲辕犁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农具和牛耕在农业上的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故C符合题意。
A出现在原始农耕时期,B出
现在东汉,D出现在唐朝。
故选C。
选择题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域,后来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的是A. 齐桓公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秦孝公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对内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选择题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的潮流,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荒地的开垦
B.农民的出现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商鞅变法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农具和牛耕在农业上的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广泛推广,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原来的奴隶制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的潮流。
故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的根本原因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选择题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
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包括
①涿鹿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巨鹿之战
A.①③
B.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战争众多、争夺激烈。
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故②③符合题意。
涿鹿之战发生在炎黄时期,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末。
故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
B符合题意,故选B。
选择题
秦国发展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主要是因为()
A. 牛耕的进一步推广
B. 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
C. 商鞅变法
D. 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项水利工程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大运河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成都平原的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良田,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项A符合题意;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
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 余里。
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
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中国东部平原上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
选择题
是不是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A.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逐鹿天下:争夺地位的楚汉之争
【答案】A
【解析】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趋势是奴隶制的国有土地制度井田制的瓦解和私田的产生与发展,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逐步确立了封建制度。
因此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CD项与题意不符,A项符合题意,故选A。
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A. 孟子B. 庄子C. 墨子D. 韩非子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评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选择题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
这位思想家是
A.孙膑
B.墨子
C.荀子
D.老子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事物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与老子的思想主张不谋而合。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选择题
秦始皇采纳李斯“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的建议,在地方上推行()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厂卫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郡县制的知识点,旨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秦朝建立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而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选官制度,厂卫制是明朝实行的。
故答案是B。
填空题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________和________的国家。
【答案】水稻粟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水稻和粟的国家。
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远古居民。
河姆渡人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远古居民。
填空题
炎帝和________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答案】黄帝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填空题
约公元前2070年,________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答案】禹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填空题
战国七雄是指齐、楚________、燕、赵、魏、韩这七个势力较强的诸侯国。
【答案】秦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填空题
战国末期,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是________。
【答案】韩非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人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填空题
楚汉之争是西楚霸王________和汉王________为争夺帝位展开的争战。
【答案】项羽刘邦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的争战,史称楚汉之争。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
——王国维
材料二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事业,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是了不得的教育家。
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胡适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史上哪个历史事件?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和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他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什么?(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今天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案】(1)百家争鸣。
(2)孔子。
儒家。
“仁”。
主张以德治国,实行德政。
(3)“有教无类”。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的“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意在说明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因此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史上的百家争鸣。
(2)依据材料二的“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和材料三的“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可知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他”是孔子。
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的政治主张是:主张以德治国,实行德政。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
故材料三中他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有教无类”。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今天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综合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秦王”和“秦皇”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秦王扫六合”完成于哪一年?有何历史意义?
(2)“秦皇”为了巩固统一在文化和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3)材料二中“祸起萧墙内”和“防胡万里城”分别反映了哪一史实?
【答案】(1)嬴政(或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文化上:统一文字。
经济上:统一货币和统一度量衡。
(3)“祸起萧墙内”:公元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
“防胡万里城”: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和材料二的“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秦王”和“秦皇”指的是嬴政(或秦始皇)。
“秦王扫六合”指的是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皇”为了巩固统一,在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是: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统一货币和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祸起萧墙内”反映的是公元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
“防胡万里城”反映的是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