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生物学》考试试卷(23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生物学》
课程试卷(含答案)
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判断题(35分,每题5分)
1. 叶片不是感受光周期刺激的器官。

()
答案:错误
解析:叶片是切身感受叶轮光周期刺激的器官,植物成熟叶片中具有能够接受并识别光信号的光神经递质。

2.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分泌组织中的内分泌腺细胞所产生。

()
答案:错误
解析: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药用植物微量而能调节(促进、抑制)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

不同植物激素的化学合成部位不臀部一样,是由植物体内很高一定部位的细胞分泌的。

内分泌细胞是组成动物的内分泌腺体的细胞。

3. 筛管分子是活细胞,但没有细胞核。

()[西北大学2006研]
答案:正确
解析:
4. 蕨类植物的原丝体具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能独立生活的配子体。

()
答案:正确
解析:蕨类植物进行叶子兼具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和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功能,是孢子体和配子体均为独立生活的植物体。

5. 罗汉松种子下方的种托由珠托发育而来。

()
答案:错误
解析:罗汉松种子下方的种托由托苞片发育而来。

6. 土壤中的水液进入根中后,可通过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直接进入维管组织。

()
答案:错误
解析:
7. 绝大多数的真菌生活史中无核相交替和世代交替。

()[西北大学2006研]
答案:错误
解析:真菌的繁殖方式有孢子生殖、营养繁殖和有丝分裂。

孢子生殖
或营养繁殖的生活史中无核相交替和世代交替。

通过有性生殖幼生期
已经完成的生活史,类似于合子胚胎型,特点是有核相交替,无世代
交替。

绝大多数的真菌生活史中有核相交替,无世代交替。

2、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
1. 双光增益效应[兰州大学2011研]
答案:双光增益效应是指红光和远红光一并照射促进光合效率的现象。

红降现象和弊端双光增益效应表明,是由两个光化学反应联合完成的:吸收汉民的光系统Ⅱ(PSⅡ)和吸收远远红光的光系统Ⅰ(PSⅠ)。

这两个光系统以串联的方式协同作用完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

解析:空
2. 初生菌丝体
答案:初生菌丝体又称单倍体菌丝或单核菌丝,是指由单核的担孢子
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体。

其纵向并列各个细胞为单倍体的单核细胞,
生活力较弱,在生活史中占时较短。

一般不形成子实体,是产生可形
成子实体的次生菌丝基础阶段。

解析:空
3. 核相交替
答案:核相交替是指细胞中单相核和双相核有规律的相互更替的过程。

在植物中,根据减数分裂再次发生的时期,把核相交替区分为三种:
见于单倍体植物中的孢子体合子的核相交替;二倍体植物配子呈现出
时的配子的核相交替;单、双倍体植物孢子形成时的中间型的核相呈
现出交替。

解析:空
4. 趋同适应[厦门大学2014研]
答案: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
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接受同样生态环境偏好,只有能适应环境的
类型才力图保存下去适应方式。

同种生物如长期生活在不同条件下,
它们为了适应所在的环境,会在外形、习性和生理特性方面表现出明
显差别,这种适应性变化叫做趋异适应。

解析:空
5. 双悬果
答案:双悬果俗称双瘦果,是指由二心皮二室有棱或有翅的子房发育
而来的果,成熟时沿两个心皮合生面分离成两个分果花柱片,顶部悬
挂于细长雌蕊丝状的心皮柄上。

双悬果是伞形科的主要冬青类型之一,为伞形科植物独一无二。

解析:空
6. 次生菌丝体
答案:次生菌丝体是指由单核初生菌丝经有性生殖过程形成的双核菌
丝体。

生活力较强,在生活史中占时较长,是担子菌的主要营养体。

次生菌丝首先起营养菌丝作用,然后才形成子实体。

在形成的担子器内进行核融合而正式成为构筑二倍体。

解析:空
3、填空题(45分,每题5分)
1. 苔藓植物的生活史中,减数分裂发生在。

答案:孢子产生时
解析:苔藓植物的苔藓减数分裂属于孢子减数分裂,即在孢子消除时或进行开始进行减数分裂。

2. 在光周期中决定植物开花的关键是,感受光周期刺激的植物器官是。

答案:黑暗期的长短|叶片
解析:植物对昼夜相比之下长度变化发生反应的现象起伏称为光周期现象。

黑暗期对植物的开花更为重要,对于短日植物,它的落叶开花决定于暗期的长度,只要暗期超过临界夜长(临界暗期),不管光期多长,它都开花。

所以,又称短日植物为“长夜植物”更为确切。

长日植物则相反,它不需要有连续黑暗。

感受光周期反应的部位是植物腋下的果皮,植物成熟叶片中具备能够接受并识别光信号的光受体。

3. 地球上的蕨类植物有多种,中国有种。

答案:12000|2600
解析:
4. 某些真菌在环境不良或繁殖时,菌丝体可以发生变态形成,常见
的有、和。

答案:菌丝组织体|菌核|子座|根状菌索
解析:
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进化,这主要体现在被子植物具有如下五
个方面的特征:、、、和。

答案:具有真正的花|具雌蕊|具双受精现象|孢子体高度发达|配子体进
一步退化
解析:
6. 门、门和门的载色体中均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c及墨角藻黄素。

答案:硅藻|金藻|褐藻
解析:载色体是指真核藻类的光合器。

硅藻、金藻和褐藻含有叶绿素a 和叶绿素c,还含有较多的墨角藻黄素等色素。

7. 细胞膜和细胞内膜统称,主要成分是由和组成。

答案:生物膜|脂类(磷脂)|蛋白质
解析:生物膜系统是指由基质、细胞核膜以及线粒体、高尔基体、线
粒体等有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

生物膜中存在各种主要的生物大分子
如蛋白质、脂和磷脂等物质。

8. 蕨类植物门可以分为、、、和五个亚门,其中亚门是现代生存最
繁茂的一群蕨类植物,其幼叶,孢子囊常集成。

答案:松叶蕨亚门|石松亚门|水韭亚门|楔叶亚门|真蕨亚门|真蕨|拳卷|孢子囊群
解析:
9. 从湖泊到森林经历的5个演替阶段依次是漂浮植物阶段、、、、。

答案: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
群落(或稳定的森林群落)阶段
解析:
4、实验题(5分,每题5分)
1. 玉米矮化病毒能显著抑制玉米植株的生长,因而感染这种病毒的
玉米植株非常矮小。

你推测病毒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了赤霉素的合成。

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假设,该实验不能是用化学方法测定植株中赤
霉素的含量。

答案:(1)实验步骤
①选取若干株长势基本相同的被矮化病毒感染棉花的玉米幼苗,
平分成两份,标记为甲、乙两组。

②对甲组(实验组)幼苗喷施适当密度的体积赤霉素溶液,乙组(对照组)幼苗喷施等量的二氯甲烷。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月均并测量两组
玉米植株的平均高度。

(2)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如果甲组玉米植株的即约高度明显高于乙组,则说明病毒的作
用可能是抑制了赤霉素的合成。

②如果甲、乙两组玉米植株丙级的平均高度相差不大,则不能说
明病原病毒抑制了赤霉素的多肽。

解析:空
5、简答题(15分,每题5分)
1. 试述旱生植物叶和沉水植物叶在形态结构上有何不同?
答案:旱生植物叶和沉水植物叶在形态上的区别如下:(1)旱生植物叶
叶小而厚,多茸毛,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有的具复表皮,气孔下陷或限生于局部就读于区域,栅栏组织机构层数较多,海绵民
间组织和胞间隙不发达,机械组织发达。

有一些旱生植物,叶肥厚多汁,具兴旺的薄壁组织。

(2)沉水植物叶
叶小而薄,叶片或者细裂成丝状,表皮细胞壁薄,多含叶绿体,
可气体直接吸收水分和溶于海中的气体和盐类;叶肉不发达,细胞层
数少,便于光的透入;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不发达,具发达的通气组织。

解析:空
2. 苔藓植物门中的三个纲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答案:苔藓植物门分为藓纲、苔纲和角是苔纲三个纲,其主要特征简
述表所示。

解析:空
3. 在植物体中存在哪两类光反应中心?简述其异同点。

答案:植物体中存在PSⅡ和PSⅠ两个光反应系统,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如下:
(1)相同点:
①核心都是由两条对称的氨基酸组成。

②都利用“特殊对”的叶绿素a分子作为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原初电子供体)。

③最初电子受体是一个叶绿素最初或去镁叶绿素阴离子,说明这两个光反应中心可能有共同的进化来源。

(2)不同点:
①PSⅡ的亚胺中心色素分子是P680,原初电子受体是Pheo,最终电子淋巴细胞是质醌(PQ),最终电子供体是水。

②PSⅠ的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式P700,原初电子A0,最终电子受体是铁氧还原蛋白(Fd),最终电子供体是PC。

③光系统Ⅰ由700nm波长的光照射,最终产生NADPH。

光合系统Ⅱ被较短波长680nm激活,导致O2的生成。

不放氧的光合细菌仅含有病菌光系统Ⅰ。

解析:空
6、论述题(5分,每题5分)
1. 试述水分对植物生命活动的作用。

答案:水分对植物生命活动的竞赛活动作用如下:
(1)植物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细胞含水量在70~90,或使原生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的正常地进行,如根尖、茎尖。

如果含水量减少,原生质便由溶胶状态动物细胞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相当程度减弱,如休眠种子。

(2)植物体内新陈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
水是光合作用的直接加工,水参与呼吸作用,参与有机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的投资过程。

水对生物糖类的构象有重要影响。

(3)水是植物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以及物质吸收、运输的介质
细胞中会物质的代谢和运输、细胞间的信号传递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

植物不能植物种子直接吸收固态的固相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溶解植物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各种物质在在体外的运输,溶在浅水区后才能进行。

(4)保持豆科植物的固有姿态
水分关系使细胞具有膨压,膨压使细胞保持紧张度,维持基质的挺立姿态,是维持细胞正常灵性活动的必需条件,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都与水分供应有关,缺水影响生长。

(5)有利于植物的生命活动
①水分子具有极性,所以水分子具有稳定原生质胶体的作用。

②水有很大的内聚力和表面张力,有利于物质吸收和运输。

③水有很高的比热和汽化热,有利于调节体温,适应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

④水能吸收红外光,对可见光吸收少,有利于光合作用。

(6)水是植物温度的稳定剂
水分子具有较高的汽化热和比热容,这些特性可使植物在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胃部。

高温条件下,植物可通过蒸腾作用存留一部分水分,以降低其体温,避免高温的伤害。

解析:空
7、选择题(15分,每题1分)
1. 豆目三个科的区分主要依据()。

A.花序
B.果实
C.花冠
D.子房位置
答案:C
解析:豆目根据冠筒的区别,可以分为含羞草、巴彦科和蝶形花科。

2. 禾本科植物茎的表皮中的短细胞()。

A.木质化和硅质化
B.栓质化和硅质化
C.角质化和木质化
D.角质化和栓质化
答案:B
解析:
3. 苔藓植物减数分裂在哪个时期?()[兰州大学2011研] A.孢蒴成熟时
B.精子器形成时
C.孢蒴形成时
D.形成孢子时期
答案:D
解析:
4. 水稻、玉米叶上、下表皮的主要区别在于()。

A.有无硅质细胞
B.有无泡状细胞
C.气孔数量多少
D.表皮细胞形状
答案:B
解析:
5. 壳斗是壳斗科植物的()。

A.花盘
B.总苞
C.苞片
D.副萼
答案:B
解析:
6. 北方地区路灯下的树枝容易受()。

A.热害
B.保护
C.没有影响
D.冻害
答案:D
解析:短日照聊城促进植物进入活跃期,提高抗寒力,而长日照则阻止木本植物休眠,抗寒性差。

路灯下的植物由于晚上路灯的照明延长了其光照豆科植物时间,从而基本处于长日照状态,未能进入休眠,冬天常有被冻死的危险。

7. 罂粟目在系统分类上属于()。

A.柔荑花序类
B. 3基数花类
C.多心皮类
D.辐射对称花类
答案:C
解析:罂粟目在管理系统分裂上,属于多心皮类,并具有两个总和的
侧膜胎座。

8. 植物衰老时,PPP途径在呼吸中所占比例()。

A.增加
B.不变
C.先减少后增加
D.减少
答案:A
解析:在植物体内存在着EMPT、PPP、无氧呼吸、光呼吸、乙醛酸循环等呼吸途径。

植物以EMPT途径为主,当EMPT途径受阻(或者特定生长发育发展阶段)时,其他融资途径的比例才增大,如植物受伤、染病和衰老时,PPP的比例明显增大,进一步增强对伤病的抵抗能力。

9. 由营养体上产生孢子结构的繁殖方式称为()。

A.异配生殖
B.无性繁殖
C.营养繁殖
D.同配生殖
答案:B
解析: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不能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可以分为分裂生殖(细菌及原生生物)、出芽生殖(酵母菌、水螅等)、孢子生殖(蕨类等)、营养生殖(草莓匍匐茎等),具有缩短植物生长周期,保留母本优良性状的作用。

10. 下列藻类植物中,不具无性生殖的是()。

A.海带
B.轮藻
C.紫菜
D.念珠藻
答案:B
解析:项,轮藻的生殖方式均为卵式生殖,卵式生殖有性生殖是最成就的有性生殖方式,不产生孢子囊和无性孢子,不具有无性生殖。

三项,海带、念珠藻和紫菜都具无性生殖。

11. 下列植物中,不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A.紫菜
B.黑藻
C.水绵
D.轮藻
答案:B
解析:黑藻是水鳖科黑藻属植物,多年生沉水草本。

12. 下列各大类植物组合中,苔藓植物属于()。

A.孢子植物、高等植物、有胚植物、隐花植物、颈卵器植物
B.孢子植物、高等植物、有胚植物、隐花植物、维管植物
C.羊齿植物、颈卵器植物、有胚植物、隐花植物、维管植物
D.孢子植物、低等植物、羊齿植物、颈卵器植物、维管植物
答案:A
解析:苔藓植物极少或没有没维管束构造,大多数都不属于维管植物。

13. 塔赫他间等人用()来解释植物界的系统发生。

A.单元说
B.真花学说
C.假花学说
D.幼态成熟学说
答案:D
解析:
14. 具CAM途径的植物,其气孔一般是()。

A.昼开夜闭
B.昼夜均开
C.昼夜均闭
D.昼闭夜开
答案:D
解析:M途径是对高温、干旱气候的特殊适应环境。

M植物的气孔晚上开放,在叶肉细胞中由PEP催化固定的O2,形成苹果酸,贮存在大液泡中,白天为减少水分丢失,气孔关闭,苹果酸脱羟产生的O2由Rubisco催化羟化反应,实现O2的再固定。

15. 蕨类植物五个亚门中,最进化的是()。

A.石松亚门
B.真蕨亚门
C.松叶蕨亚门
D.水韭亚门
答案:B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