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高考下数学多项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高考下数学多项选择题的解题策略作者:***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81期
【摘要】新高考数学试卷里多项选择题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2个正确选项,所选答案中有错误选项,得零分;全选对得5分;没有错误选项,但正确选项未全部选出,则得2分。
相比单选题,多选题更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更能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区分,要求学生具备完整、细致、全面的思维品质,真正体现了“破定势,考真功”的命题理念。
为了使广大学生更快、更好地解决多项选择题,很有必要谈谈多选题的一些解题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多项选择题;解题策略
2021年,广东省进入新高考模式,数学试题继续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拟制,但文理科合卷,原来的12道单项选择题分成8道单项选择题和4道多项选择题,但总分值不变。
多项选择题由1个题干和4个备选项组成,至少有2个正确选项。
所选答案中有错误选项得零分;全选对得5分;没有错误选项,但正确选项未全部选出,则得2分。
多选题的构成要素较复杂,突出了数学的核心概念,强化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效落实;关注学生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依托数学模型,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破解的难度较大,需要的能力点也较多,运算、推理、应用能力都可能触及到,增加了学生的思维的复杂性,要求学生更加细心。
为了使广大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这种变化,笔者结合一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数学多选题的一些常见解答策略:
一、健全知识体系是解答多选题的基础
纵观数学高考的多选题,每一个选项都有可能符合题意,因此,需要逐一地计算审核。
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答题时间。
因此,对于基础薄弱且平时做题马虎、判断不果断、计算拖沓的学生来说更有挑战性。
而且高考的每道题均为一个知识点或一章节的内容,要完全正确解答,就必须侧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做题速度的提升,全面掌握教材的每个知识点和章节的内容,以及常用的解题思想方法。
例1:已知a>0,b>0,且a+b=1,则()
A. B.
C. D.
点评:看题干可知道本题重在考查学生不等式的相关知识,因为是多选题,所以,我们需要针对每个选项逐一进行判断。
最简单便捷的解答策略是利用特殊值逐一带入检验,这样就可以很快解答出来;也可以从理论上来逐一验证:选项A,看到a+b和a2+b2,马上会联想到,从而,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故选项A正确。
选项B,直接代入消元有2a-b=22a-1,由a>0,可知2a-b=22a-1=,故选项B正确。
选项C,根据对数的运算性质,有log2a+log2b=log2ab,由基本不等式易知ab,从而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故选项C错误。
选项D,我们容易想到,由,易知成立,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故选项D正确。
故答案是ABD。
例2:关于函数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f(x)是偶函数.
B. f(x)在區间上单调递增.
C. f(x)在[-π,π]有4个零点.
D. f(x)的最大值为2.
点评:本题利用函数的解析式研究函数的性质,将单调性、奇偶性和最值综合,并与函
数的零点、图象交汇,全面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提高试题的选拔功能。
二、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解答多选题的保障
新修订的课程目标响亮地提出了核心素养,而高中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包含以下六个方面: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
2020年高考数学试题体现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体现了高考数学的科学选拔和育人导向作用。
”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所以,要解答好多选题,学生仅仅停留在知识点层面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提高阅读、观察、运算、想象、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这才是全面正确解答多选题的有力保障。
例3: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某学校组织了《诵经典,获新知》的演讲比赛,本次比赛的冠军奖杯由一个铜球和一个托盘组成,如图①,已知球的体积为,托盘由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铜片沿各边中点的连线垂直向上折叠而成,如图②。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经过三个顶点A,B,C的球的截面圆的面积为.
B.异面直线AD与CF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C.直线AD与平面DEF所成的角为.
D.球离球托底面DEF的最小距离为.
点评:新情境信息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迁移能力,很好地考察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高考中具有很好的区分效果。
三、解答多项选择题的一些常见策略
多选题和单选题的解答过程是一样的,可用直接法、排除法、特殊值法、比较法等常用的解答方法。
但在一些题目中,若能注意题支中的信息,解答就能事半功倍。
例4:设向量→a=(2,0),→b=(1,1),则()
A.|→a|=|→b|.
B.(→a-→b)∥→b.
C.(→a-→b)⊥→b.
D.→a与→b的夹角为.
点评:选CD。
因为→a=(2,0),→b=(1,1),所以|→a|=2,|→b|=,选项A不正确;→a-→b=(1,-1),与→b不平行,选项B不正确;很肯定地否定了A和B选项,由此便可选CD项了,没有必要再对CD选项做判断了。
1.若题支中有一对对立的选项,则在这对对立的选项中只能有一个选项正确;若题支中有两对对立的选项,则分别从这两对选项中各选出一个选项作为正确选项。
例5: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a=4,A=6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BC面积的最大值为.
B.△ABC周长的最大值为12.
C.△ABC面积的最小值为.
D.△ABC周长的最小值为12.
点评:四个选项中,AC相互对立,BD相互对立,则两个正确选项需从AC组以及BD组中分别择一产生。
2.题支中若存在两选项之间等价关系,则这两选项要么都不选,要么都选;若题支中存在两个以上选项之间等价关系,则这几个选项应一起被选择。
例6:已知点F1, F2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點,双曲线上一点P 满足:,,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e=
B. e=2
C. b=
D.b=
点评:四个选项中,A选项e=与C选项b=等价;B选项e=2与D选项b=等价。
如果判断
A选项正确,那么AC都正确;如果判断B项正确,那么BD都正确。
当然,有些题目以上两种情况会同时出现,认真分析题支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又如:
例7:已知点F1, F2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l,双曲线C左
支上任意一点P满足:,垂足为Q。
当的最小值为3时,F1Q的中点在双曲线C上,则下列正确的是()
A.双曲线C的方程为.
B.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
C.双曲线C的渐近线方程为y=±x.
D.双曲线C的方程为x2-y2=1.
点评:显然AD选项是对立的,只能二选一,A或D确定了之后,对应的BC选项就是必选的了,没有必要再对它们进行判断,可直接确定最后的答案。
3.依据“概率”巧猜测
如果解答时常用方法都用上了还是没有得出答案时,也不要放弃,可以综合多选题的给分特点去猜测。
那么,怎样猜测才能使得分的概率更大呢?
(1)对于不会做的题目,谨慎选择的意识要更加明确,基本思想是保证一项选对拿到保底的2分即可,其余没有把握的选项坚决不选,宁可要2分也不去搏5分,以免造成出现错误选项而不得分的遗憾情况。
当然,对于有100%把握的题,就必须坚决拿下。
第11、第12题的难度,笔者认为,较之前单选题的第11、第12题的难度,下降了不少。
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每个问题的分析思路,不断强化自己的“四基”和“四能”,加强积累,就可以轻松应对新高考的多选题。
对于基础中等偏上的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在第9、10题力求满分;第11、12题量力而行,按照这个策略下来,多选题的得分还是非常可观的。
例8:信息熵是信息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设随机变量X所有可能的取值为1,2,…,n,且,定义X的信息熵()
A.若n=1,则H(X)=0.
B.若n=2,则H(X)随着P1的增大而增大.
C.若,则H(X)随着n的增大而增大.
D.若n=2m,随机变量Y所有可能的取值为1,2,L,m,且,则H(X)≤H(Y).
点评:对于A选项,学生容易判断它的正确性。
若对B、C、D选项没有把握的话,就只选A项保低分2分即可,不必浪费更多的时间对其它选项进行判断。
(2)如果对每个选项的正误均无把握,可随机猜选1个,不要选多个。
猜选1个得2分的概率要大,虽然多选有时可得5分,但得0分的概率也较大,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但多选题并不是“洪水猛兽”,在历年的高考题中出经常出现,例如,“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或“以下结论中正确的序号是”等,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是多选题,且选不全的不得分,更有难度。
四、重点保证多选题得分
多选题有一定的难度,数学考试成绩的高低,也取决于多选题得分的高低。
学生应抓紧时间,保证在考试时间内把所有的题目都做一遍,尽量做完,而且要根据自己对各选项的把握程度,合理安排自己的解答策略。
多选题不仅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还有利于人才选拔。
这对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完成多选题相对单选题而言用时长,知识能力与方法考查更加全面。
总之,对于数学新高考的多选题,我们不用慌张,只要我们具备较扎实的数学基本功,掌握一些多选题的解答策略与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在培养学生数学各方面能力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多对学生进行多选题的答题技巧及策略强化训练,在解答时自然就能不攻自破了。
参考文献:
[1]余继光.高考数学“多选题”的命题思考[J].数学通讯,2018(8):56-58.
[2]王文雅,李玉长.高考数学中“多选题”的类型分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5(5):97-98.
[3]陈新.数学多选题解题分析与策略[J].高考,2020(36).
[4]沈海英,王政,王树文.数学多选题的解答策略与方法[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20(Z1).
责任编辑罗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