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时代发展的中学教育走班制教学空间模式与特点研究——以临沂正直实验学校设计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应时代发展的中学教育走班制教学空
间模式与特点研究——以临沂正直实验
学校设计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鼓励科学创新、技术革命的时代,对于人才的创新驱动性要求越来越高。
为社会各个领域培养人才是各级学校的重要使命,伴随着时代发展,作为国家重要的人才考核制度,高考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各级学龄段的教育模式也随之变革,针对中学教育国家提出了“走班育人”这一全新模式,本文通过对临沂正直实验学校项目设计过程的总结,探讨与中学“走班制”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空间特点。
关键词:走班制、科目教学单元、互动交往场所、自主学习空间
引言:
高考制度的改革使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科目,这一重要变化使学校的教学模式也随之革新。
不同于传统固定班级的教学模式,“走班制”根据科目的不同设置各学科专业教室,学生在不同的教室受教学习,这使得各教室越来越具有专业性,学生们的主动学习性得到了加强。
此外,除正常的科目授课以外,学生在课余课后的很多学习生活中也可根据“走班制”这一模式进行转换,特别是在分组学习、互动讨论、兴趣社团等课后活动过程中。
教学模式的重大转变对设计中空间组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适应时代发展的全新教学模式
1.1政策导向
各地方的高考制度在近几年也在发生着变化,依据教育部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中的要求,高考科目的模式改革从2017年开始在各
省及地方逐年推广,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在未来将进行全国统考,其它6
门科目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科。
因此“走班制”也是因高考制度的改革而衍生出来的新型
教育模式。
1.2考核模式发展趋势
未来的学习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根据个人兴趣的不同
保护和促进在某一项或几项科目的特长,因此在考核模式上会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1.2.1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能力的考试比重增加。
过去的考试更多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熟记能力,现
在更加偏重考查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将社会现实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相连成
为了命题重点,知识性与实践性缺一不可。
1.2.2考核制度更灵活
考试时间的统筹安排。
通过改变目前所有学科的集中考试模式,学校将平衡
地组织每年的考核安排,并对每个班级参加考试的学生人数进行综合评估。
在
《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各学校应允许学生参加两次
同一科目的考试,并更换选定的科目,这样的变化使考试不再集中在期末或期中
的个别时间段,而是平均考试次数分配到每一学期当中。
1.2.3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不以分数为唯一考核标准。
随着现行考试分数制度的改变,不再用具体分数
体现考查结果,而采用诸如“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形式体现,重点是
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
1.3实施意义
新课程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问题是满足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并逐步
建立“走班育人”模式。
中国的教育现代化再次证明,教育管理的重点是促进健
康和可持续发展。
建立“走班育人”模式是实施新的学校改革和实施全面教育改
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高质量教育和个性化发展的必要解决办法。
新的教学模
式应该更加高效地培养不缺个性、文化趋同,同时更富有凝聚力的新时代人才。
2临沂正直实验学校设计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临沂市河东区东部大学城内,管仲路与文化路交汇西北角,规划
用地6.3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08万平方米,是集初中、高中、特长教育为
一体的创新型、现代化寄宿制实验学校。
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初高中每个学科班不超过24人,能够让老师关注每
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的天赋得以施展,为学生提供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模式采用“选课走班”,学校尊重学生对课程的选择,由一班一张课程
表变为一人一张课程表,课程表由学生自选的各门课程组成。
学生根据自我认知
及兴趣爱好选择各科不同的层级、类型,实行数理学科分层,人文学科分类的课
程体系。
3走班制教学组织模式
在过去的高考中,每门课程的考试都是统一考试,文理分科以后的学科相对
固定,教师在每个班级传授同样的课程,学生群体固定在每一个班级教室,教师
在每个教室进行教学,当时的高考制度适应这种“集中授课制”。
在高考改革之后,除语文、数学、英语统一考试外,学生必须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选择三科,这种组合大大增加了选修课的种类,每门
选修课的人数都会有差异,因此,如果按传统教学班级分配教室,需要大量的集
中班级教室数量,造成班级教室的利用效率不高、教师及教学空间资源浪费严重。
“走班制”教学很好地解决了此类问题,将课程教室相对固定,学生流动上课。
此类教学活动组织模式有以下特点:
3.1班级设置的高效组合
科学有效的课程班级设置,是实施“走班制”系统的先决条件和关键。
培训
课程必须有更好的选择性和多样性,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兴趣课程。
赋予
学生更大的自主权,他们可以灵活地调整不同领域的学习比重和时效,并在不同
的领域取得进展。
突破了传统教学固定科目的课程模式,改变了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技能和创造力。
在正直实验学校的设计中,前期与校方进行充
分沟通,熟悉和了解对于课程班级的配置数量,如表1,这些也是方案设计重要
的前提条件。
3.2授课方式的转变
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人特点,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
更加关注学生
的观察和理解,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经验、个人兴趣、基因、环境等因素造成的能
力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学习和个人发展、学科选择和学习发展。
填补学生的知识空白,扩大他们的知识,发展他们的
个性,提高他们的能力,加深他们的技能。
表1 班级数量及配置要求
3.3跟进督促的重要性
“走班制”不是放任自流,不能完全依靠学生的个人主动性,更应及时跟进
班级管理工作,确保“走班制”的有效落实。
这需要更加详细和深入的班级管理
工作,以符合“走班制”的特殊性和内部要求。
由于每个学生都被安排在不同的
班级,班主任很难监测每个学生的成绩,而且教师们在较短的单节课时间内对学
生的熟悉时间相对较少。
由于课堂教学属于临时组班的课程模式,学生们在课程结束后回到了行政班,而在课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却没有及时解决,感觉和教师脱离。
学生的班集体观念逐渐趋弱,而组织集体活动也越来越困难。
因此,需要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班级辅导员,并管理课程和课后课程,向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课外咨询,提供其学习方式指导,以及及时与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互动。
与此同时,组织由学生形成各学习科目的学习小组,并选聘组长,在小组内部加强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4走班制教学空间特点
4.1整体规划空间需求
“走班制”教学模式必须确保高水平和高质量的教育,实现最基本的教育目标,并酌情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方案。
在这一期间,学校发展规划需结合以下需求:
4.1.1与实际情况的结合
结合地方高考制度和学校实际情况决定学校是否实行“走班制”教学,以及“走班制”教学的施行模式。
学校的“走班制”教学必须建立在学校发展的基础之上,在没有学校发展条件支持的情况下,这种模式是盲目和偏激的,容易导致教学资源的低效和浪费。
因此,“走班制”教学必须建立在熟悉和正确认知教学基本环境和实际条件的基础上,不能盲目和随意的施行“走班制”教学。
4.1.2多方配合的教育模式
在学校、家庭和社区建立教育保障机制。
由于学习趋势更加开放、更加活跃和多样化,学生的覆盖范围通常扩大到家庭和社区,因此需要家庭和社区之间有效的互动。
与此同时,在学校、家庭和社区建立教育保障机制,建立学生学习监测和评估系统,并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便于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以提供给学校教学必要的条件支持。
4.1.3整合教学资源
教学硬件资源的高效整合。
“走班制”教学通常被认为是更适合大小班级组
合穿插的" 课堂教育" ,即:大班讲座、讲座,小班组织专题研讨会、小组讨论。
因此,对学校硬件资源和空间组织关系的需求增加。
但传统的校园空间无法实时
满足" “走班制”教学的发展需要,在科目教室的数量和规模方面就已经出现了
紧张局面。
因此,学校必须适当整合教育硬件资源和教学空间,以支持“走班制”教学这一新的课程组织形态。
4.2建筑空间组织需求
4.2.1教学单元以科目为核心
不同于以固定班级单元为基础的组织形式,“走班制”教学表现为以科目和
科目课程为中心的空间组织形式,即满足平时教师传授课程的需要,又创建了一
处营造积极学习氛围,为课程的师生交流创造条件。
在正直实验学校的设计中,
分成了几类相关联的功能分区,将有学科关联的若干教室设置在一处相对集中的
区域内,与教育活动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可在此进行教学组织,如图1。
这样
形成了若干单元组织模块,最终建立了教学空间系统,如图2。
图1:前期功能概念分区图
图2:后期实施功能分区图
4.2.2强调互动开放的公共空间
在传统校园空间中,更多的功能独立性体现在公共空间中,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连廊空间将各固定班级单元相关串联。
然而,在“走班制”教学开放、动态、多样化的要求下,会展开更多以学习小组、社团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公共空间的学习场所需求更大。
要求公共空间呈现出多样化的空间模式,并满足学生使用的灵活性。
在正直实验学校的方案设计中,打造了一条南北向弧形通廊空间,结合竖向空间的层级变化,,如图3。
或两层挑空、或局部放大,设有课间休息区、共享阅读区、交流分享区等互动开放场所,如图4。
使得学生的使用更加灵活,空间形式也可以多样化。
图3:连廊剖面空间示意图
图4:连廊平面功能
4.2.3强调知识实践的活动单元
不同于以课程教学为基础的组织形式,“走班制”教学在授课教学以外还需更多能力实践单元,培养学生动手及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知识素养,在单元内部形成可分可合的空间组合,满足不同学生人数的学习小组单元,为满足课程的需要,创造交流科学知识的条件。
在正直实验学校的设计中,设置了多样的社会实
践单元,如模联教室锻炼学生的临场表达、主持能力,如图5。
无人机、3D打印、机器人等跟随科技发展的实验教室,如图6。
图5:模联教室图6:科技实验教室
4.3内部功能模块特点
4.3.1教学及教师办公模块
教室的功能专门为了满足不同职能和不同学科的专业需要而进行设计。
保留
一些常规教室被用于普通教室,作为需集中授课的语文、数学、英语教室。
其它
各学科教室的功能变得更加专业化,因此教室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功能作相应教学
配置。
教师办公地点也随着发生变化,根据教学需求,除在保留少量固定办公室以为,其它科目教师办公地点大部分时间固定在学科教室内,因此在平面设计时需
留出足够空间作为教师办公所在。
4.3.2灵活多元的弹性空间
“走班制”教学所实行的不同课程模式,大小班级的授课模式随之变化,教
室模块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开放。
在许多学校,教室的一些墙面被设计成可移动或
折叠的轻质隔断,教室的墙可以是灵活的,如有必要,可以在一个整体空间内开
放多个教室。
此外,在一些学校大教室的设计中,还设计了不同的教室模块。
一
些工作室、教师空间、讨论小组空间和个人学习空间也可根据学生的需要分配。
4.3.3功能复合的交通空间
“走班制”教学的学生交通动线是多样化的。
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所以他
们没有固定的储存空间。
走廊通常有储存箱,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储存和提取学
习用品。
另一方面,学生们需要在不同的教室上学,这导致学生在学校走廊上的
人流量增加,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也增加了。
此外,灵活的课程创造了更多的自学
时间,这就要求学校有更多的沟通和学习空间。
4.3.4自主学习空间
基于“走班制”教学流动性的原因,使学生能够扩大沟通交往范围,增加学
生之间的互动。
学习行为不再只是在固定的教室里进行,所有的信息交流都可以
在一个非正式的学习空间进行。
图书馆、展览室、走廊、楼梯,只要有适当的空
间和场所,就可以作为非正式学习环境使用。
培训课程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交流,突出了学生的自我培训、小组学习,学生之间的互动式对话和探索性学习能力也
得到了加强。
5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高考改革是时代发展必经的过程,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在校师生都
将逐步接受和掌握“走班制”教学模式。
合理处理中学的规划和建筑空间,支持
这一模式的成功实施,都将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促进校园文
化建设。
走班制对教育布局和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根据“走班制”模式的教学
特征,结合正直实验学校的设计过程,对“选课走班制”教学空间模式展开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知识传授方式的改变:教拥有相对固定的教室,学生随课程不同转换教室
上课
2)科目组团化布置模式对教学空间、互动交往空间、交通空间及其组合方式
的影响。
3)提出以相近科目组团为主体、互动共享空间为中心的“走班制”教学空间
模式,契合教学改革需要。
随着高考改革在各地的逐步推行,有关“走班制”教学所需的中学教学空间模式的研究仍需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这一模式也将是未来中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时代趋势,处理好规划与建筑空间的组织关系,将对其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的物质空间平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J].2019(02)
[2]杨小斌,杨静,赵玉双,等. 选课走班制下的中学生师生关系和师生沟通模式研究——以北京市十一学校为例[J]. 基础教育研究,2018(3):32-36,39. DOI:10.3969/j.issn.1002-3275.2018.03.010.
[3]曹妍. 与开放教育理念相适应的教育建筑空间设计初探[J]. 中国房地产业,2019(6):80-81. DOI:10.3969/j.issn.1002-8536.2019.06.056.
[4]袁朝晖,杨潇. "选课走班制"高中教学楼空间模式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2(3):424-432. DOI:10.15986/j.1006-7930.2020.03.017.
撰写日期:2022-0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