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刘森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刘森林
发布时间:2021-09-01T08:19:17.159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5期作者:刘森林
[导读] 高中地理学科作为一门文科性质的学科,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得十分广泛。

教师应该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只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够让学生灵活地掌握并运用知识,并且将知识进行升华,转化为自己的内在认识,外化为自己的具体行为。

湖北省房县第一中学 442100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开展的今天,教师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应该着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到的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且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在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并没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就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较为刻板化,在课堂中也没有获得良好的体验感,表现较差。

结本文结合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引言:
高中地理学科作为一门文科性质的学科,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得十分广泛。

教师应该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只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够让学生灵活地掌握并运用知识,并且将知识进行升华,转化为自己的内在认识,外化为自己的具体行为。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具备地理学科素养。

一、布置前置作业,进行课前导入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进行积极的引导,这会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习时,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感,在学习过程中也没有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

这就会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综合发展。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应该进行一系列的思维的引导,通过趣味性的引导方式来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通过提出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问题来帮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思考。

教师也应该布置一些前置作业,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和积极探究的方式来获得属于个体的认识。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形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形成地理学科的思维能力,并且获得个性化的发展[1]。

教师在布置前置作业时,应该采用差异化的方式,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点以及生活的环境来进行选题,这也能够真正适应学生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2]。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工业的区位选择》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前调查附近的工业企业,结合坐落的位置来进行区位因素的分析。

位于北方的一些重工业企业会将厂子建在靠近矿产资源的地方,南方的一些轻工业企业则会选择建立在劳动力较为密集的地区。

教师也可以提出几个趣味性的问题,如为什么工业企业要建立在郊区?对风向有什么要求?
二、开展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目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了各种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并没有为学生拓展更多的教学资源。

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认为学生学习高中地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十分不利。

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活跃课堂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践中,教师就应该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必须通过学生的能力来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并且通过多媒体设备来拓展一些图片和视频,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来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识,这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学生可以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学生课后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3]。

三、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在高中阶段地理学习过程中,由于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教师就应该加强生活化的教学,通过引进一些生活化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课后的实践和探究。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存在着很多环境问题,高中地理教研室就应该以学生的特点作为指引的方向,来培养一些优秀的人才,为我国甚至世界的环境问题的解决做出贡献。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且在课后为学生拓展更多的资源,让学生能够实现课后的学习。

教师可以拓展一些微课,让学生在课后能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有选择性的学习,学生就能够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在了解一些环境问题的同时,学生也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应该加强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猜想,并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给予学生学科的成绩。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减轻负担,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师可以在课后为学生拓展一些图片,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究,这能够培养学生识图能力[4]。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资料的整理和调查,分别调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现今我国人口的变化,进行纵向的分析,并与人均耕地面积相结合。

学生也可以结合俄罗斯的人地关系进行分析,获得横向的认识,这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大面积恢复耕地的重要意义,也可以结合当今我国的粮食问题进行思考。

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并且通过拓展一些生活化的资源来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思考。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良婷.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吉林教育,2020(36):45-46.
[2]宋艺.高中地理研学实践课程质量评价研究[J].现代交际,2020(23):153-155.
[3]孔祥丹,申大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师教材理解标准体系构建[J].地理教学,2020(24):14-18.
[4]邢露滢,费龙.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线上教学思考[J].才智,2020(35):53-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