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综合基础知识-28_真题-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综合基础知识-28
(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 按照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学生对相似的易混淆单词分别做出正确反应的学习属于______。
A. 信号学习
B. 系列学习
C. 言语联想学习
D. 辨别学习
2.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______。
A. 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 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 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D. 知识的巩固和保持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指______。
A.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 知识、技能、能力
C. 观念、方法、态度
D.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4. 人们通常将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称为______。
A. 教育目的
B. 培养目标
C. 课程目标
D. 教学目标
5. 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B. 课程资源越多越好
C. 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
D. 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
6. 课的类型分为两大类______。
A. 讲授课和复习课
B. 讲授课和练习课
C. 讲授课和实验课
D. 单一课和综合课
7. 影响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以及教育结构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_。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社会生产力
C. 社会文化
D. 人口质量
8. 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自觉地对外在道德要求作出能动反映,这种教育方式依据的德育规律是______。
A. 学生内部心态转化规律
B. 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C. 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D. 在交往中形成品德规律
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为______。
A. 自主、合作、探究
B. 参与、合作、活动
C. 讲授、练习、探究
D. 反思、生成、探究
10. 智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
A. 发展学生智力
B. 培养学生自主性
C. 提升学生竞争意识
D. 完善学生人格
11. 提出传统教育思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教育家是______。
A. 洛克
B. 卢梭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12. “幼儿园小学化”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______。
A. 互补性
B. 阶段性
C. 个别差异性
D. 不均衡性
13. 教师必须做到“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这是因为教师劳动具有______。
A. 创造性
B. 示范性
C. 复杂性
D. 长期性
14. 提升教师威信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_。
A. 社会对教师的态度
B. 家长对教师的态度
C.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D. 教师自身素养
15.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______。
A.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 组建班委会
C. 培育优良班风
D.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6. 教师可以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反应,这是利用了______。
A. 注意的广度
B. 注意的稳定性
C. 注意的分配
D. 注意的转移
17. 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怕讲不好被人讥笑,此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______。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多重趋避冲突
18. 某学生待人直率热情,但脾气急躁,易冲动,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______。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 黏液质
D. 抑郁质
19. 有的老师认为“学习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这是社会认知中的______。
A. 投射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首因效应
20. 下列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______。
A. 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成纲要
B. 自我检查学习计划的执行效果
C. 在学习中运用多种感受器协同活动
D. 通过复述的方式克服遗忘
21. 我国教育的根本特点:______。
A.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 重视智育
C. 贯彻安全至上
D. 坚持智育与体育并重
22. 教育目标分类中“接受、反映、价值判断、组织、价值观或价值观体系的个性化”属于______。
A. 认知领域
B. 情感领域
C. 意志领域
D. 动作技能领域
23.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闪光点来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这种教育方式遵循的原则是______。
A. 长善救失原则
B. 正面疏导原则
C. 知行统一原则
D. 从实际出发原则
24. 老师讲课中的抑扬顿挫,语速时快时慢容易引起学生的______。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随意注意
D. 有意后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