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策略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策略探究
在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实验阶段。

与原高中数学课程相比,新课程教学内容明显增多、教材的难度有所降低,授课时数减少,但高考选拔人才的标准不可能降低。

因此,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便使学生尽快适应新教材,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和创新的能力,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已十分紧迫地摆在高中数学教师面前。

一、设计适当的情景教学
教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数学情景,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把生活化的数学通过学生头脑的表象化而数学化,通过教师、学生的共同抽象得出数学特征或数学规律。

当然,设计的教学情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1、从生活素材出发,引入数学教学的内容。

把数学与现实沟通,使得教学有时代气息。

如讲授等比数列求和的应用时,其中有分期付款问题。

可把真实的问题作为情景引入(等额还款法和等本还款法),容易引起学生研究的兴趣,呈现出合同条款后请同学用字母表示每月还款额计算公式并尝试
说明公式的由来,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被调动起来,就能迅速切入到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

2、从学生已有经验与知识出发,逐步提升到要学习的内容。

例如,在映射一节的引入时,通过本班全体同学组成的集合
为A,准备好一组数据为集合B(事先测好学生的身高),让每位同学与其体重数对应,则A中的每个元素,在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与之对应。

用这种对应,来形成映射的概念。

从学生已具有的知识或经验引入新课,先具体后抽象,逐步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对映射概念的形成。

3、从具体的数学事实中提出引导性问题。

把具体的数学事实提炼抽象到一般的数学原理,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个别问题中抽象概括一般结论的能力。

例如:平面上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2个区域,记作f(1)=2:两条相交直线,把平面分成4个区域,记作f(2)=f(1)2=22=4;不共点的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把平面分成7个区域,记作f(3)=223=7:……
最后可抽象概括为:平面上,不共点的n条直线,两两相交,把平面分成f(n)=223…n=(n2n2)个区域。

事实上,研究特殊情况要比研究一般情况容易,而特殊情况的结论往往又是解决一般问题的桥梁。

二、引入信息技术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许多数学概念、数学模型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点,就是因为太抽象、不具体。

仅凭教师的描述讲解和演示课件,教学效果不甚明显。

假如利用网络环境和图形的形象直观的动态效果,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那么将能更有效地抓住教学
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使新知识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同时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结合《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谈谈我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前预习数学。

我提前布置了两个预习问题:(1)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定义。

(2)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角是如何度量的?学生带着问题,到数学网站上搜集相关的资料,提出研究方案,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最佳方案。

在课堂上,我让各个小组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方案。

有的小组提出从平面几何出发拓展研究:有的小组提出搭建模型进行观察的方法。

他们根据平面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对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大胆地猜想。

2、动手做模拟实验,自主探究数学。

为了让学生直观感性地学习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我用几何画板制作了学生课件,学生课件呈现了空间直线与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还有若干个辅助平面。

学生可以拖动鼠标把其中的一条直线移到另一位置。

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两直线的平行情况和交点个数,从而总结出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定义。

通过图形的直观、数学实验及小组讨论,大部分同学能得到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三个不同的位置关系:(1)平行:
(2)相交:(3)异面。

学生不但从图形的直观上学习了新知识,而且知道了新知识的来龙去脉。

“由过去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自主性学习”。

3、利用局域网交流数学成果,共同进步。

空间异面直线之间角的度量,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突破难点,我利用局域网的交流功能,促进全班的学生共同交流探讨,一起猜想验证,得到结论。

我提出还有没有其他情况,并让学生在学生课件上继续探索。

并利用局域网的演示交流功能,共同探讨,互相交流,一起猜想验证,集中全班集体的智慧,确定定点的任意性和角的大小的不变性。

我在这一过程中搭建了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学生既可以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成果提出反驳的意见。

学生们在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团结协作与质疑的精神,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养成主动参与、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在目前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我们进行的是一种创造性教学实践,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才能给带来越来越多的成功体验,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