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为什么称螺钿为鱼骨,什么是螺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密为什么称螺钿为鱼骨,什么是螺钿?
藏密为什么称螺钿为鱼骨,什么是螺钿?
螺钿学名珍珠贝母藏民称之为鱼骨系珍珠母体的贝壳所制质地细腻润透内部折射出七彩蛤蜊光炫彩斑斓在古代常用作名贵家具的图案镶嵌其钿字就是指镶嵌之意所以故名螺钿。
螺钿,又称“螺甸”、“螺填”、“钿嵌”、“陷蚌”、“坎螺”以及“罗钿”,在历史上也有叫“钿螺”的,它是中国特有的艺术瑰宝。
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
螺钿的“钿”字,据《辞海》中注释,为镶嵌装饰之意。
由于螺钿是一种天然之物,外观天生丽质,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也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装饰艺术,被广泛应用于漆器、家具、乐器、屏风、盒匣、盆碟、木雕以及有关的工艺品上。
螺钿珠
螺钿的历史非常悠久,相传起源于商代的漆器。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考古工作者在玻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到不少西周嵌螺钿漆
器,其中有1件漆器,上面的彩绘兽面凤鸟纹就采用了螺钿工艺,这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世界上最早的螺钿漆器之一。
至唐代,中国的螺钿工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尤其是铜镜漆背螺钿,更是这一时期的工艺瑰宝。
清代是螺钿家具达到高峰的时期,同时又受到清朝宫廷的青睐。
有资料显示,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两淮盐政李质颖在进贡清廷的单子上,就有“彩漆螺钿龙鸿福祥云宝座”、“彩漆螺钿龙福祥云屏风”等10余件扬州漆器螺钿家具,当时它们均存放在圆明园之中。
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陕县和洛阳的唐墓均出土过螺钿漆背铜镜。
铜镜背面以漆为地,用贝壳镶嵌制成画面图案,甚为精致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螺钿工艺
螺钿片所用的材料主要包括鲍鱼壳、青色珍珠蚌、夜光蝾螺、白蝶贝、珠母贝、琥珀、玳瑁等,有时也在贝壳上雕刻花纹。
自从唐代螺钿从中国传入奈良时代的日本,螺钿工艺逐渐发展;平安时代时,螺钿被用作建筑物的漆质;镰仓时代时,螺钿被用于装饰马鞍;室町时代时,精美的中国螺钿极大地促进了日本风格的形成。
直到安土桃山时代,螺钿工艺还在不断发展,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孤立主义盛行的江户时代。
在南蛮贸易中,螺钿装饰的欧式衣柜和咖啡
杯是独特的奢侈品。
在江户时代,螺钿在欧洲市场仍然很受欢迎,匠人仍需注重日本螺钿工艺。
即使是在江户时代,也有不少著名的匠人,生岛藤七、青贝长兵卫和杣田细工,他们的作品非常有名。
在当代的日本,螺钿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和古典风格的器物上。
螺钿工艺在唐代传入统一新罗时代的朝鲜半岛。
珍珠贝母所制作的珠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螺钿"(额外说一句,螺钿的“钿”字,为镶嵌装饰之意,本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 .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但近期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就把珍珠贝制品叫做"螺钿",我也就将错就错吧,哈哈,大家明白是什么就可以了.
多说两句,现在的一些海螺做的珠子,也叫做螺钿了,不过这个海螺的螺钿,跟珍珠贝母的螺钿,根本没有可比性,在明清,也从不用海螺做家具的镶嵌,明清主要用南珠和东珠的壳做镶嵌,在清中期,又有采用鲍鱼壳做镶嵌的彩色螺钿,这些是有实物存世的。
什么是
在台湾,很多人看过螺钿的手工制品,却不知道所见之物就是螺钿;很多人听过「螺钿」这两个字,却不知道「钿」字该如何书写。
「螺」是名词,指的就是我们常说的贝壳;「钿」是动词,是镶嵌物品的意思。
因此,「螺钿」简单地来说,就是镶嵌贝壳,也就是将处理过的贝壳,嵌入到质地较硬的木料之中,并做成家具、屏风、文镇......等高级艺品。
螺钿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技法,为中国特有的艺术瑰宝。
螺钿也被称为「螺甸」、「螺填」、「钿嵌」、「陷蚌」、「坎螺」以及「罗钿」,一般人则习惯以「贝壳镶嵌」来称之。
螺钿是利用贝壳本身所具有的高贵质感,裁切成人物、鸟兽、花草、文字......等各种不同的样式之后,再把贝壳薄片直接镶嵌在事先雕镂好之物料(通常是木料)上的装饰手工技法;在早期,技术高超的螺钿师父们,也会把螺钿的技法,应用在金属和其它表面物的装饰上。
螺钿的手工艺制品,依照它制作工序(也就是制作过程)和所使
用的贝壳厚度不同,可以分为「厚螺钿」和「薄螺钿」等两大类:厚螺钿:又称为硬螺钿、硬螺填。
由于厚螺钿在制作时,所使用的贝壳厚度远比薄螺钿要厚(通常厚度约0.2~0.3公分),因此在制作时就必须要有镶嵌的动作,而要镶嵌贝壳,就要在木料上先挖出和贝壳形状一样的凹槽,因此制作上会比较费时,同时也需要较高的手工技法。
目前在台湾和越南所制作出来的螺钿作品,大多指的就是厚螺钿,而在我们研究网站中所介绍的螺钿相关内容,指的也是厚螺钿。
薄螺钿:也称为软螺钿、软螺填或点螺。
薄螺钿所使用的贝壳用料比起厚螺钿的镶嵌,要薄且软了许多。
薄螺钿是将贝壳、夜光螺等原料,精心制作成薄如纸张的「螺片」,而后直接点黏在木料或器物上而成。
在古代,薄螺钿另有一种更高阶的作法,就是在螺钿的薄片底面衬上不同的颜色,而后透过薄薄的贝壳便能显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这种技法称之为「衬色钿嵌」。
在早期,要制作出薄螺钿所使用薄如蝉翼的螺片并不容易,而要剪裁螺片更是颇为费工,但随着工业机器设计与制作的进步,现在所常见的薄螺钿制品,其螺片已假手由机器制作,而裁切则大多是经由机器利用雷射切割的方式,一次就能裁切出数百张形状相同的螺片,并直接黏贴在器物上,最后再以透明的漆料喷涂在其上以做为保护,整个制作的过程几乎都可由机器代劳,因此也就没有所谓的工序、技法可言。
由于现今薄螺钿已经可以利用机器大量生产,所以目前在市面上所看到很多的螺钿手饰、小屏风、化妆盒、名片盒......等,几乎都是薄螺钿制品。
国人常到韩国所购买的螺钿制品,便是属于薄螺钿的范畴。
考古发掘表明,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有将蚌壳镶嵌在漆器上作装饰了,唐五代时期这种工艺已有较大的发展。
如在河南出土的唐代人物花鸟纹嵌螺钿漆背铜镜、苏州瑞光塔发现的五代嵌螺钿经箱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佳作,宋元时期这种工艺更为流行,明代曹昭著的《格古要论》中说:“螺钿漆器出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宋朝内府中物,俱是坚漆螺钿者……”明代是古代漆器的发展和繁荣时期,当时出现了厚螺钿与薄螺钿作镶嵌并存的局面。
厚螺钿又称硬螺钿,使用的钿片质地厚
实,色彩较为单一。
取材于色彩不太浓艳的老蚌、王珧、砗磲等贝壳,其厚度通常有0.5-2毫米,薄螺钿又称为软螺钿,是采用色彩比较浓艳的鲍鱼壳加工制成柔软有弹力的薄片,具有美丽动人的珍珠般的光泽,其厚度在0.5毫米以下,有的只有0.07毫米左右。
软螺钿在制作上要求工匠有较高的技艺。
在明代制作嵌螺钿工艺的有名工匠要数扬州的江千里了。
江千里,字秋水。
其人一生喜欢以文学故事为题材制作镶嵌软螺钿的杯和盘等器物。
阮葵生著的《茶余客话》中有:“江千里治嵌漆……皆名闻朝野,信今后传无疑也。
”江氏的嵌螺钿作品举世闻名。
左上图是江千里制作的嵌软螺钮仕女图漆盘。
盘径为13厘米,在盘的边沿和内心鸟黑臻莹的底漆上用细小的软螺钿镶嵌成图案。
盘沿有二圈花纹作边饰,内心是庭园仕女图。
在用软螺钿嵌成的仅有黄豆大小的仕女头部精心雕刻了人物的五官、髻发、衣服褶折纹都清晰可见。
庭园中的山石、草丛、树木的枝叶、池塘中的水波纹都用极纤细的螺钿表现出来。
树叶和花草的局部则用极细小的金箔作镶嵌来点缀,其工艺精湛、图案色泽艳丽、随光变幻,闪烁着翠羽、美玉、紫霞般的光芒。
在盘底用细边螺钿镶成带方框的“千里”二字篆书款。
江千里制作的嵌软螺钿杯、盘等小件器物都是十分名贵的纯欣赏工艺品,大多为当时的中上层人士所收藏和玩赏。
江千里精于镶嵌软螺钿的漆器,并对描金银、隐漆等漆器工艺也有涉猎。
他的作品闻名中外,给清代的制漆,工艺带来深远的影响。
明末清初镶嵌螺钿工艺品的制作达到了高峰,宫廷造办处内有专门工匠制作皇家御用的嵌螺钿器。
其数量众多、品种丰富,大到屏风、门窗、桌椅、书架、箱柜,小到瓶、盒、瓶、杯、盘及文房用具等无不用五彩缤纷的螺钿镶嵌成的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图案来装饰。
还有一种嵌螺钿的漆木器,所嵌的螺钿高出漆器或木器的表面,形成了浮雕或高浮雕的图案,称之为“镌甸”。
在乾隆时期随着经济繁荣,镶嵌螺钿的工艺品广为流行。
这种制作工艺十分精细的嵌螺钿器物深受帝王及达官贵人的喜爱。
除了宫廷制作外,民间作坊也大量生产。
在江苏的扬州、苏州一带更是作坊林立、工匠云集。
镶嵌的螺钿工艺
除了在漆器上采用外,也广泛应用于红木、紫檀等硬木家具及杯盘等小件器物上。
嵌螺钿的图案纹饰除了继续发展了明代已有的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外,更多地以花草,虫兽组成的图案出现在硬木器上。
其图案画意深远,寓意吉祥。
有“竹报平安”、“瓜蝶绵绵”、“寿山福海”、“富贵牡丹”、“团龙”、“团凤”等。
如一只以红木为材料制作的嵌螺钿花草瓜蝶图长方形茶盘,该盘长29.5厘米、宽17.5厘米,高3.5厘米,造型俊秀灵巧,四足做成台阶状以螺钿镶嵌的回纹装饰。
茶盘四边内外均用极纤细的螺钿镶嵌成梅兰竹菊图纹及蝴蝶、蝈蝈、小鸟等。
在盘的长方形内底上以极细小的螺钿片拼镶了一圈图案形的边柜,中间以四朵四季花草环绕一椭圆形的图案为主题纹饰。
在图案中有小草、小花、瓜果。
其间,瓜叶藤蔓缠绕飘逸,大小蝴蝶飞舞,组成了一幅草虫瓜果秋色图。
花团锦簇瓜蝶绵绵,寓意吉祥。
图案雕琢镶嵌精细,其中花蕊、蝴蝶、草虫等细处均用薄、细的螺钿片镶成。
在上面用阴刻线条来雕琢。
有的花草以裁取不同色彩的钿片拼镶来表现不同植物的本色,尽管应用的螺钿纤细弯曲盘绕,但制作的工匠均雕琢得精细人微、一丝不苟。
螺钿图案在受到光线的照射下更显五彩纷呈,闪烁变幻。
嵌螺钿漆木器的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在明清二代达到了最高峰,名家辈出,工艺制作上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充分展示了古代工匠们的聪明与才智。
其名家作品更是我国古代艺品中一颗光辉璀璨的艺术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