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电子教案》之植物的生活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电子教案》之植物的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dcab99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1.png)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电子教案之植物的生活教案,是小学三年级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本教案,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栽培、繁殖、种类和生长环境等基本知识,进一步认识植物是我们重要的生命资源之一,提升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绿色植物,甘甜果实》这一单元内容。
从植物的生长环境、植物的生活方式、植物的种类和植物的繁殖方式等四个方面展开教学。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和文本,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例来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植物包括哪些范畴,熟悉不同的植物类型及其生长环境。
(2)认识植物的繁殖方式和方法,了解植物群体的生长繁衍过程。
(3)学习植物的栽培与养护技巧,了解合理的生长环境对植物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和描述,有效地认识不同的植物和植物生长环境。
(2)培养学生实验技能,通过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3)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和理解与植物相关的信息。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责任感和合作精神,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人类,我们需要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生态系统。
(2)引导学生爱护植物,认识植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发掘植物中蕴藏的美好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包括讲授、展示、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多种情境和场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及收获。
四、教学内容1.什么是植物?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让学生认识植物的外形、部位和基本特征,让学生掌握植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2.不同的植物类型及其生长环境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让学生掌握植物的适生性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
粤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名师新编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名师新编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23f98269eae009581becf0.png)
粤教粤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1单元土壤1 身边的土壤教学目标1.认识土壤,知道身边哪些地方有土壤的存在。
2.会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地、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认识土壤的重要性。
认识土壤一种重要的资源。
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4.通过举例观察、发现总结,进而能够准确的表达土壤的重要性.5.使学生认识到土壤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激发爱护土地资源的情感。
6.会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地、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认识土壤的重要性,认识土壤一种重要的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地、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认识土壤的重要性。
认识土壤一种重要的资源。
难点:认识到土壤是一种资源,树立爱护土壤的意识。
教学用具为学生准备:土壤记录单、土壤样本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讲述:林林去萌萌家玩,看见萌萌家阳台的花盆里种植了一盆小西红柿,特别喜欢,萌萌说她家还有种子,她们可以再种植一盆送给林林。
于是她们找到了种子、花盆和小铲子。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样能种植西红柿吗?还缺少什么呢?预设:土壤。
过渡: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们身边的物质——土壤。
二、新知讲解(一)知识点一:哪里有土壤展示:展示土壤。
提问:哪里能找到土壤呢?预设:小河边,公园里……。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向身边的小伙伴介绍哪里能找到土壤。
教师活动:学生边介绍,教师边展示土壤,帮助学生清晰的认识土壤。
展示:展示卡片信息。
提示:引导学生做好有关土壤的记录。
填写相关的信息。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哪里有土壤了,其实土壤是一种很宝贵的资源,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二)知识点二:土壤资源讲述:土壤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
在我们地球上有29%的是陆地,土壤上生长着树木、庄家等各种植物。
展示:展示树林。
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树木的根都长在土壤里。
展示:展示花生和水稻的图片。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已整理)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已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30351a5856a561252d36f74.png)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已整理)第一单元我们在哪里第一课定位置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用不同的表述来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平面位置来确定物体。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饿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重点:准确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置身情境,研究位置。
(一)小动物情境。
1、小朋友,今天有许多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瞧!(出示一排小动物)徐老师最喜欢的排在第3个,是谁呢?(两种答案)你是怎样数的?(课件演示)④你喜欢的小动物排在哪里呢?谁愿意上来,说出你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让大家猜一猜。
(3名学生)小朋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到的位置就不一样了!4、小朋友看,当只有一排小动物的时候,我们只要说从左往右第几个就可以了,让出现几排动物的时候,就要用第几排第几个(板书)来表示小动物的位置。
(二)教室里的位置。
1、小朋友在教室里也有自己的位置。
你坐在第几组第几个呢?(板书)谁来介绍一下?(第4组3名学生回答)他们是怎么观察的呀?(生说)3、老师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坐得最端正了,他在第X组第X个,是谁呀?(生说)向他学习!4、说说你的位置;你呢;你说;……(指第2横行一个一个说)一个一个说下去,会说的轻轻地跟着说。
(生说)怎么说得这么快呀?(生说规律)哦,教师里的位置还有这样的规律呢!小朋友真了不起。
5、再找找你好朋友的位置,在哪里?(生介绍)6、我们知道了“第几组第几个”也可以确定位置。
三、生活中的位置。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确定位置,一起去我家找找,好吗?(出示楼房)瞧!这是我住的那幢楼房,我家住在602(出示)那这些邻居家的位置你知道吗?(生说)真聪明,几零几也能确定位置,刚才我们是怎样观察的呀?(生说)小朋友也可以去观察一下自己家的门牌号是怎样确定的!四、总结。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https://img.taocdn.com/s3/m/ef283b7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62.png)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1课教学设计2. 提问:从哪里可以找到土壤呢?3. 引领学生交流展示:我们从哪里找到 的土壤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图片,帮助更多的学生认识土壤存在于很多地方。
4.引领学生做好记录,填写相关的观察信息。
出示信息卡片二.土壤资源1. 老师介绍:土壤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 资源。
在我们地球上有29%的是陆地, 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
2. 土壤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土壤是植物生长必须的条件之一(1) 出示树林,提问:你发现了什么?(2)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到了什么?土壤 考,交流表达促 3.展示自我:使学生打开思 (1)我在玉米地里发现了 维,让学习更深 土壤入(2)我在树林里发现的土壤让学生在做中集 (3)我从小河边到小河底 中精力,在展示 发现都有土壤中获得自信、自 (4)我见过盖房子的过 豪感程,房子底下有土壤分类观察,更深4.做一做,展示交流: 入的体会土壤的重要性。
Wffl«na 小挪®鼓励学生看图说话,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1.感受土壤存在的广泛性,看图说话,让学 逐步知道土壤是随处存在生进一步知道土的壤对生物生长的2.说一说,观察土壤中各种重要性,进而逐生长的生物逐步感受土壤步理解我们人类的重要性的生活中衣食住(1)大树的根长在土壤行都与土壤有关 里,大树才能生长(2)我们发现了我们吃的 多联系生活,联 玉米是长在土壤里的,小系身边的事物,麦也是在土壤里发芽的,让学生意识到我土壤是他们的生长环境们学的是身边科(3)图片中我们发现是谷学,知识来源于总结:从刚才的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因此土壤使我们食物来源的基础。
(5)出示图片,提问:你认识这种植物吗?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处吗?总结:土壤与我们的穿衣有直接的关系(6)供我们欣赏的花卉是长在哪里呢?子,也就是我们吃的小米,也是在土壤里长起来的,水稻虽然是长在水里的,其实水的下面也是肥沃的土壤(4)我们发现图中是土豆、胡萝卜、卷心菜、黄瓜,他们也是长在土壤里我们发现了土壤里能长出我们吃的粮食和蔬菜(5)观察图片,答出这是棉花,七嘴八舌说出自己知道:棉花可以防线,我们穿的棉线衣服就是用它们制作的,棉花籽还可以榨油吃(6)联系生活发现花盆里也是土壤(7)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出图中是土胚房和没有铺设柏油的泥泞路3.采集土壤、观察、记录记住老师的提示:接触土壤后要洗手展示交流:(7)不仅如此,下面这两幅图片也是土壤的功劳总结:从以上大家观察讨论发现土壤是生活将主动权还给学生,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教师及时给与鼓励和补充,增加学生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和科学性(3)出示谷子和水稻的图片(4)出示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发现的内容是什么?(1): 土壤里有腐烂的树叶-田野里-一.哪里有土堵-小河边房子底部 大树的生长-二.土壤资源-植物生长在土ta 里还有其它生物粤教粤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教学设计身边的土«1. 观察手中的土壤,小组内交流,猜一猜土壤中有什么?2. 小组合作,准备实验(1)展示准备的用品:土壤、烧杯、水、木棒(2) 做一做,观察发现: 将土块小心的放入盛水的烧 杯中,观察发现了:有气泡 冒出、土壤按颗粒大小沉积 下来,越到底下颗粒越粗 说明了土壤中有空气、沙砾(3) 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用木棒将烧杯中的土壤搅 动,然后按照老师的要求长 时间静置,观察发现:漂浮 在水面上的是植物残体;中 间的土壤颗粒小,是沙层, 上面的应该是黏土层,用小 棍挑一点在手上涂抹,感到 黏滑、细腻;下面的土壤颗 粒大,有许多的石子沉积, 是沙砾层,越到底下颗粒越 粗。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6641d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9.png)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体第2课:物体的运动第3课:物体的形状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和变化第4课:植物的生长第5课:植物的变化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科学知识。
4.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等,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评价: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包括答案的正确性、书写的规范性等。
3. 学生期中期末考试评价:对学生期中期末考试的科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下册科学》2. 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实验仪器等。
3. 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
4. 网络资源:如科学知识网站、科学实验网站等。
六、教学安排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2周)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体(1课时)第2课:物体的运动(1课时)第3课:物体的形状(1课时)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和变化(2周)第4课:植物的生长(1课时)第5课:植物的变化(1课时)七、教学建议1. 针对第一单元,可以组织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物体的运动和形状。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基本属性。
2. 在第二单元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种植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变化,如开花、结果等,从而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24d3d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09.png)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生物与非生物(4课时)(2)第二单元:观察与探究(4课时)(3)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4课时)(4)第四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4课时)(5)第五单元:生活中的科学(4课时)3. 教学方法:(1)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观察、思考和讨论。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基本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
(2)观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科学素养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
(2)观察方法的应用。
(3)地球与宇宙的认识。
(4)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1)实验器材:显微镜、望远镜、磁铁、酸碱指示剂等。
(2)教学课件:PPT、视频、图片等。
(3)实物模型:地球仪、动植物标本等。
2. 学具:(1)笔记本、笔。
(2)观察日记本。
(3)科学实验工具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上课时的态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生物与非生物(2课时/单元,共4课时)2. 第二单元:观察与探究(2课时/单元,共4课时)3. 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2课时/单元,共4课时)4. 第四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课时/单元,共4课时)5. 第五单元:生活中的科学(2课时/单元,共4课时)六、教学反馈与调整:1. 定期收集学生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2934c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6b.png)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本册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一)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新版粤教粤科版科学三下第三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粤科版科学三下第三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fa0fb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f.png)
新版粤教粤科版科学三下第三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粤科版科学三下第三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内容包括:固体的特征、液体的特征、气体的特征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部分关于物质的基本知识,如物质的三态、密度等。
但他们对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认识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对生活中的物质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科学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特征。
2.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质现象。
3.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特征。
2.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3.生活现象与科学知识的结合。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思维。
3.案例分析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实验仪器等。
2.教学课件:PPT、视频等。
3.教学资源:相关科学文章、案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特征,如固体的固定形状和体积、液体的固定体积但无固定形状、气体的无固定形状和体积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验证这些特征。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并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
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固体、液体和气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第1课 身边的土壤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第1课 身边的土壤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648cbbfc4ffe473368abb6.png)
粤教粤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身边的土壤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三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认识土壤,知道身边哪些地方有土壤的存在。
2.会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地、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认识土壤的重要性,认识土壤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科学探究:1.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2.通过举例观察、发现总结,进而能够准确的表达土壤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的快乐。
2.使学生认识到土壤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激发爱护土地资源的情感。
重点会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地、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认识土壤的重要性,认识土壤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难点认识到土壤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树立爱护土壤的意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情景出示:林林去文文家玩:发现一盆生长旺盛的西红柿,林林也想亲手种植一盆这样的西红柿呢?文文和她的同学林林找到了西红柿种子、花盆、小铲子同学们你认为这样能不能种植西红柿了呢?走进情景学习同学们看到这些准备后发现没有土壤,就发出了疑问,去哪里弄些土壤呢?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的探究欲讲授新课一.哪里有土壤1.土壤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出示土壤的图片2.提问:从哪里可以找到土壤呢?1.观察图片认识土壤,并能想一想身边的土壤是什么样的2.说一说:向小组内的小伙伴介绍自己从哪里找到的土壤图文结合,联系身边的情景认识土壤3.引领学生交流展示:我们从哪里找到的土壤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图片,帮助更多的学生认识土壤存在于很多地方。
4.引领学生做好记录,填写相关的观察信息。
出示信息卡片二.土壤资源1.老师介绍:土壤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
在我们地球上有29%的是陆地,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
2.土壤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土壤是植物生长必须的条件之一(1)出示树林,提问:你发现了什么?(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到了什么?3.展示自我:(1)我在玉米地里发现了土壤(2)我在树林里发现的土壤(3)我从小河边到小河底发现都有土壤(4)我见过盖房子的过程,房子底下有土壤......4.做一做,展示交流:1.感受土壤存在的广泛性,逐步知道土壤是随处存在的2.说一说,观察土壤中各种生长的生物逐步感受土壤的重要性(1)大树的根长在土壤里,大树才能生长(2)我们发现了我们吃的玉米是长在土壤里的,小麦也是在土壤里发芽的,土壤是他们的生长环境问题引领学生思考,交流表达促使学生打开思维,让学习更深入让学生在做中集中精力,在展示中获得自信、自豪感分类观察,更深入的体会土壤的重要性。
广东教育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广东教育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682253cf84b9d528ea7a8c.png)
备课本广东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广东教育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有29人,其中男16人,女13人。
通过第一周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学生对科学学习兴趣很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态势较好,这对科学教学的实施有很好的基础,学习也比较认真,但科学课堂常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强化。
2、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生物的生长”、“材料的选择”、“固体、液体和气体”、“热与温度”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
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固体、液体和气体”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
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
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52be643ed4d8d15abf234e7e.png)
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三年级科学(下)教案第一课《定位置》内容标准: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
2. 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能够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
2. 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能力培养1. 学会提出问题,作出猜测。
2.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会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定性的观察与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1. 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2. 乐于与人合作。
设计意图“定位置”是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就定位置、辨方向、学会看地图几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在各种日常活动中常常需要判断自己与周围环境相对位置的关系,所以需要运用方位及相关名词。
本课借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了解方位的概念,从学生熟悉的自己身边的位置入手,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继而体验自己与周围事物的相对关系,再借助情景,活学活用。
通过“教学楼的位置”这个亲历活动,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科学的描述能力,慢慢过渡到能根据一个参照物的位置来描述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教学流程观察——提问——观察——记录——交流——运用。
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建立“位置”的概念,通过定位置的活动,让学生在“说说自己的位置”、在“位置‘接力’”等活动中知道确定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难点是在参照系上建立坐标系,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班级学生座位表、学校平面图、标明方位的卡纸、游戏活动卡片、绸带、南海海洋地图、船模型、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情景:同学们,我们科学课的好朋友妍妍和我们一样都升上三年级了,开学的第一天,她来到了新的课室,课室里的同学就给她出了一个难题。
(出示课本图片。
)妍妍的位置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帮她找找吧。
汇报:学生根据图片进行汇报。
粤教版2019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粤教版2019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bb2dee8b69dc5022abea0017.png)
---------------------------------------------------------------最新资料推荐------------------------------------------------------ 粤教版2019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课《定位置》内容标准: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
2. 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 1. 能够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
2. 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能力培养 1. 学会提出问题,作出猜测。
2.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会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定性的观察与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2. 乐于与人合作。
设计意图定位置是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就定位置、辨方向、学会看地图几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在各种日常活动中常常需要判断自己与周围环境相对位置的关系,所以需要运用方位及相关名词。
本课借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了解方位的概念,从学生熟悉的自己身边的位置入手,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继而体验自己与周围事物的相对关系,再借助情景,活学活用。
通过教学楼的位置这个亲历活动,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科学的描1 / 3述能力,慢慢过渡到能根据一个参照物的位置来描述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教学流程观察提问观察记录交流运用。
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建立位置的概念,通过定位置的活动,让学生在说说自己的位置、在位置接力等活动中知道确定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难点是在参照系上建立坐标系,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班级学生座位表、学校平面图、标明方位的卡纸、游戏活动卡片、绸带、南海海洋地图、船模型、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X|k |B| 1 . c| O |m 情景:同学们,我们科学课的好朋友妍妍和我们一样都升上三年级了,开学的第一天,她来到了新的课室,课室里的同学就给她出了一个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定位置》 (2)第2课《辨方向》 (6)第3课《看地图》 (11)第4课《物体的特征》 (15)第5课《物体的分类》 (18)第6课《材料的性质》 (25)第7课《身边的材料》 (29)第8课《蜻蜓与麻雀》 (32)第9课《鲫鱼与青蛙》 (38)第10课《壁虎与小猫》 (41)第11课《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 (45)第12课《海洋生物》 (48)第1课《定位置》1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用不同的表述来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平面位置来确定物体。
2、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饿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2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位置的感性都能够可观,但不能够表述位置,所以,本节课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饿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重点难点重点:准确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小动物情境1、小朋友,今天有许多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瞧!(出示一排小动物) 老师最喜欢的排在第3个,是谁呢?(两种答案) 你是怎样数的? (课件演示) 小朋友真聪明,告诉你们,我是从左往右数的,我最喜欢(小青蛙) 对了,像这样一排小动物,只要告诉你是从左往右数第3个,马上就知道是小青蛙了!2、小动物们知道我们今天在这儿上课,又跑来了好多。
(出示)一排、两排、三排,多整齐呀! 现在第3个还是小青蛙吗?(只有小青蛙吗?) 那小青蛙的位置应该怎么说呢?同桌商量商量。
①学生说位置,多种。
(卡片出示)我越听越糊涂了,小青蛙只有一个呀,怎么有这么多的说法呢?(方向不同) ②哦!那第2排第3个(出示卡片)是怎么看的呢? (2-3生说,师领、同桌、完整地说)所以小青蛙排在第2排第3个。
③我们按照这样的观察方法来看看其他小动物的位置。
(师说生答3个,你是怎么看的) ④你喜欢的小动物排在哪里呢?谁愿意上来,说出你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让大家猜一猜。
(3名学生)3、我们知道了第2排第3个是从上往下,从左往右数的,那这些(指其他的说法)又是怎样看的呢?(生说) 小朋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到的位置就不一样了!4、小朋友看,当只有一排小动物的时候,我们只要说从左往右第几个就可以了,让出现几排动物的时候,就要用第几排第几个(板书)来表示小动物的位置。
2【活动】教室里的位置1、小朋友在教室里也有自己的位置。
你坐在第几组第几个呢?(板书)谁来介绍一下?(第4组3名学生回答) 他们是怎么观察的呀?(生说)所以他就在第4组第1个,他是第4组第2个,他是第4组第3个,那后面呢?(4.4;4.5)2、就按照这样的看法,在座位卡上写出自己的位置。
(写完跟同桌说一说)3、老师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坐得最端正了,他在第X组第X个,是谁呀? (生说)向他学习!4、说说你的位置;你呢;你说;……(指第2横行一个一个说)一个一个说下去,会说的轻轻地跟着说。
(生说)怎么说得这么快呀?(生说规律) 哦,教师里的位置还有这样的规律呢!小朋友真了不起。
5、再找找你好朋友的位置,在哪里?(生介绍)6、我们知道了“第几组第几个”也可以确定位置。
3【练习】生活中的位置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确定位置,一起去我家找找,好吗? (出示楼房) 瞧!这是我住的那幢楼房,我家住在602(出示) 那这些邻居家的位置你知道吗?(生说) 真聪明,几零几也能确定位置,刚才我们是怎样观察的呀?(生说) 小朋友也可以去观察一下自己家的门牌号是怎样确定的!4【讲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确定位置,我们可以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几零几等等这样的话来确定位置。
5【作业】电影院里的位置。
接下来,我们一起轻松轻松,去电影院看场电影!(出示)瞧,这个电影院多漂亮呀!徐老师把你们的电影票藏在信封里了,呆会组长每人发一张,小朋友在这个电影院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把名字写在椅子背上,听明白了吗?(小组活动) 反馈:1、我们请这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我的位置是X排X号,我找对了吗?)2、这组小朋友的位置在哪里呢?(生说位置,出示票)——机动3、姜老师和徐老师的位置在哪儿呢?帮我们找找吧。
这是姜老师的票,坐在哪儿?谁上来指一指。
谁坐在姜老师的旁边呀?票子拿上来对一对。
4、那我坐在哪呢?(4排15号) 这张图纸上没有,电影院太大了,15号在哪呢?谁有办法?上来试试。
我们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电影院里的位置有什么秘密呀?第2课《辨方向》1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情分析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敢于操作,另外,在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有待提升,我强调合作必要性,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有待加强。
3重点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儿歌铺垫,引出新课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辨方向)2【讲授】情境再现、体验新知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把看到的主要的景物记录下来,并标明方向。
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物体。
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
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3【活动】描述太阳在天空的位置1、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两个参数:(1)太阳当时所在的方向。
即东、东南、南、西南、西、北、东北等。
我们可以用指南针确定具体的方位。
(2)太阳当时的高度。
描述太阳的高度可以用多种方法,我们可以尝试用自己的拳头量一量太阳离地平线有多高,还可以使用标准的太阳高度仪器(出示仪器)进行测量。
2、估计太阳此时在天空的位置现在是9点35分,大家估计一下太阳在天空的什么位置呢?4【讲授】观察太阳位置的变化1、走出教室在操场上观察太阳的位置。
2、找出和画出物体或人的影子。
(借助课本,ppt显现。
)5【讲授】影子和阳光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一天,在一天内,除了地球上一些特殊的地方(近两极)外,地球上的其他地方都是昼夜更替的现象。
我们日常见到的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实际上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
我们可以认为:早晨太阳升起的方向为东方,相反的一方为西方。
当我们用自己的左手对着东方,右手对着西方,则面朝向的一方为南方,背对的一方为北方。
一天里太阳在天空中自西向东周而复始运动,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会随着太阳的位置发生变化,影子和阳光的方向始终是一致的。
6【导入】找方向面向南——点点头,转向西——拍拍肩,面向北——拍拍手,转向东——扭扭腰。
1、利用正方形纸制作表示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的方向板,同学之间互辨方向。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这八个方向,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2、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一张学校未来规划图,校园的各个方向都有什么,画下来,比一比谁设计的更合理、更美丽、更有创意性。
第3课《看地图》1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知道地球仪、地图的标识与功用。
2. 了解地图的发展过程。
能力培养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2. 体验建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2学情分析在“看地图”一课中,从身边的知识出发,让学生通过设计动物园参观路线的活动,明白地图对帮助确定方向和物体所处位置的重要性;继而以“认识地图”、“画学校地图”等活动,让学生学习并在生活中利用地图的知识,培养学生辨识地图和应用地图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重点是学习地图的基本知识(方向、图例等),把所学到的地图知识应用于身边的实际生活之中。
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看地图一、情景导入:情景:波波和他的好朋友们购票进动物园游玩。
问题:孩子们去动物园玩,有同学想买游览图,引出“地图有什么用?”的问题(利用任务驱动页,提出问题)。
2【讲授】看地图二、活动一:设计参观路线导入:出示课本动物园游览图(最好将地图投影出来,学生在汇报时能用电子教鞭软件把路线画出来)。
波波和他的朋友进入动物园后,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想看的动物。
任务:设计参观动物园的路线。
请学生为波波、彬彬、妍妍、琪琪设计几套游览方案。
要求:设计的路线尽可能先到达他们各自最想看到的动物所在的区域,然后再游览园内其他动物,尽量不走重复路,减少参观的路程。
在汇报时选出“最佳方案”。
活动:各小组根据主题人物的要求对游览路线方案展开设计并讨论。
交流:小组中各成员在设计后要进行交流;小组成员评选出最好的设计图,并展示。
比一比谁设计的参观路线更合理。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游览路线图,大组间相互评价各自的路线图,投票选出最佳方案。
活动:教师再指定观看某些动物,让各小组合作来设计参观路线,进行交流。
归纳:地图的作用。
让学生意识到地图的作用。
如果没有地图,我们就会盲目地去寻找动物园的各种动物,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多走了路程,而且很可能经常走重复的路线。
三、活动二:认识地图情景:(接活动一的第一方案情景)外地游客要离开动物园到省内的其他城市继续游玩。
问题:你能帮助外地游客看懂这幅行政区划图吗?在图中你能获知哪些信息?出示带有图例的行政规划图。
观察:观察行政区划图。
汇报:以小小地图讲解员的身份,向外地游客(由学生或老师扮演)介绍行政区划图。
要求:引导学生从地图名称、城市方位、图例和比例尺等方面来表述。
归纳:要读懂地图就是要明白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一张地图除了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外,还需要使用确切的文字来补充符号不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