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心理辅导成功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本情况
男生,初三,15岁。
中考在即,班主任发现他在模拟考试中,经常没有做完试卷就睡觉,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于是推荐他找心理老师咨询。
学生叙述:
有一次我和同学进行物理解题比赛,结果同学都做得比我快,最后我还做错了。
从此,我开始质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是不是不行了,心里很不安。
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在一次物理考试中,我就先做最难的三道题,但是想了很久也没做出来,我感到非常沮丧,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真的下降了,然后我就不想做试卷了。
后来我发现如果试卷没有做完,就算考不好,父母也不会说什么,因为我的解释是“没做完,而不是做不出来”,所以之后就更不想答题了。
二、案例分析
(一)青春期学生渴望强大的本能
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内在的自我处在摇摆不定的状态中,总需要做一些事情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有能力的,以此来稳住自我。
这是青春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以偏概全”的不合理认知
在渴望强大本能的推动下,为了证明自己是优秀的,该生和同学进行解题比赛。
可这种比赛具有偶然性,这位同学把这道题是否做出来等同于自己是否有能力,当结果不如意时,往往自我难以接受,因为对该生来说,这不仅仅是一道题,而是自己能力的象征!
(三)使用错误的考试策略导致操作失误
为了扳回败局,该生试图用解难题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但结果往往求而不得。
难题解不出来的同时,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最后,该生认为就算用剩余的时间认真答题,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于是就放弃了答题。
(四)自我怀疑阻碍了继续努力
强烈的挫败感不断地打击该生的自信心,该生陷入了对自己的怀疑中,并通过不完成考试来回避自己的失败。
该生也曾想过继续努力,却行动不起来,因为内心深处已经对自己产生深深的怀疑,这种自我怀疑会导致该生很容易因为学习中的一点小挫折而产生沮丧失望的情绪,进而无法专心学习,导致学习成绩继续下降,学习成绩下降又进一步强化了“我不行”的想法,从而阻碍了该生在学习上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辅导策略
(一)认知方面:改变不合理想法,树立正确的认知
造成该生陷入目前困境的关键原因是其对解题失败产生了不合理的认知。
将一次解题失败等同于自己能力下降,是典型的“以偏概全”思维,我们需要帮助学生识别并纠正不合理认知。
于是,老师与该生进行了如下对话:
师:解题失败后,你当时心里的想法是什么?
生:我是不是能力下降了。
师:刚刚这个想法我们称之为“自动思维”,每个人都会有自动思维,这样的思维有时候是符合事实的,有时候不是。
你认为自己刚
刚的自动思维是否符合事实?
生:应该符合吧,如果我的能力没有下降,我应该可以做出这道题。
师: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你和同学进行解题比赛,那道题有可能是他比较擅长的或者他做过类似题型,而你擅长的部分在其他方面?
生:(恍然大悟)很有可能,我们最近都在刷题,如果这次做的是我比较擅长或者做过的,那么很有可能我先做出来。
师:那是不是意味着你的能力更强,他的能力下降了呢?
生:好像也不是,只能说明这道题我会做。
师:是的,这道题能否解出来只能说明这道题对应的知识点是否掌握牢固了,并不能等同于你整体的能力。
生:但是我却从这道题开始了自我怀疑,并用做难题的方式证明自己,难题做不好,反而失去了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二)情绪方面:发现积极资源,提升面对中考的信心
第一,看见自己的动力。
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不断证明自己、有提升自己的强烈愿望,是一股很强的动力,是自身拥有的积极资源,会让自己愿意在学习上付出更多的努力,加之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更有可能获得好成绩。
第二,寻找“问题”的例外。
教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实力,找到“问题”的例外,如曾经考到了班上第五名,帮助学生挖掘成功的品质和优势,让学生进行自我肯定和赞美,看到自己的力量,提升面
对考试的信心。
第三,学会辩证思考。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解题失败,可以让自己发现知识漏洞在哪里,及时补洞,以避免在中考时遇到类似情况。
(三)行动方面:积极采取行动,有效解决问题
一是对生活和学习进行规划。
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好学习和生活,专注于当下,不要看到别人在刷题而担心自己不刷题是否不够努力,需要找到自己的节奏,每个人学习效率高的时间点不一样;也不要因为学习中遇到困难而怀疑自己并停止努力,目前不会的题或者做错的题,其实能帮助自己找出知识漏洞,解决漏洞。
二是使用合适的答题策略。
建议学生考试答题时,按试卷顺序来做题,先易后难,思考五分钟还没有答案,可以选择“跳过”,相信大脑会在“后台”运作;难题留到最后作答,因为在考试的最后阶段,我们一般会比较放松,思维相对开阔灵活,有更大的概率解出难题。
四、辅导后记
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和学生一步步深入分析,很快找到了问题的诱因:解题比赛失败。
然而进一步思考,我们发现解题失败只是导火索,深层次的原因是该生内在的自我不稳定,面对中考缺乏自信心,中考焦虑一直存在。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深入了解该生心理,帮助他增加内在的力量,从而有信心从容面对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