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物质代谢及相互联系(小结)

合集下载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一、各种能量物质的代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三大营养素可在体内氧化供能。
三大营养素各自代谢 途径
共同中间 产物

脂肪
乙酰CoA
蛋白质
共同代谢
从能量供应的角度看,三大营养素可以互相代 替,并互相制约。
一般情况下,机体优先利用燃料的次序是糖原 (50-70%)、脂肪(10-40%)和蛋白质。供能以糖 及脂为主,并尽量节约蛋白质的消耗。
酮体生成增加
糖不足
草酰乙酸 相对不足
高酮血症
氧化受阻
(二)葡萄糖与大部分氨基酸可以相互转变
1. 大部分氨基酸脱氨基后,生成相应的α-酮酸, 可转变为糖 例如: 丙氨酸 脱氨基 丙酮酸 糖异生 葡萄糖
2. 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可氨基化生成某些非必需
氨基酸
丙氨酸
天冬氨酸

丙酮酸
乙酰CoA 草酰乙酸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
柠檬酸
(三)氨基酸可转变为多种脂质但脂质几乎不
能转变为氨基酸
1. 蛋白质可以转变为脂肪
氨基酸
乙酰CoA
脂肪
2. 氨基酸可作为合成磷脂的原料
丝氨酸
磷脂酰丝氨酸
胆胺
脑磷脂
胆碱
卵磷脂
3. 脂肪的甘油部分可转变为非必需氨基酸
脂肪
甘油
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磷酸甘油醛
糖酵解途径
丙酮酸
其他α-酮酸
—— 但不能说,脂类可转变为氨基酸。
糖分解增强
脂酸合成增加, 分解抑制
ATP↑
抑制异柠檬酸脱氢酶
(三羧酸循环关键酶)
柠檬酸堆积, 出现线粒体
激活乙酰CoA羧化酶
(脂酸合成关键酶)
二、糖、脂和蛋白质代谢通过中间 代谢物而相互联系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调节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调节

细胞质:酵解; 细胞质:酵解;磷酸 戊糖途径; 戊糖途径;糖原合成 脂肪酸合成; ;脂肪酸合成;
线粒体:丙酮酸氧化; 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三 羧酸循环; 氧化; 羧酸循环;β-氧化;呼吸 链电子传递; 链电子传递;氧化磷酸 化
(二)酶定位 的区域化
细胞核: 细胞核:核酸 合成
内质网: 内质网:蛋白质 合成; 合成;磷脂合成
酮酸或乙酰 CoA
脂肪酸
脂肪
(四)核酸与糖、脂类、蛋白质代谢的联系
核酸是细胞内重要的遗传物质, • 核酸是细胞内重要的遗传物质,控制着蛋白质的 合成,影响细胞的成分和代谢类型 合成,影响细胞的成分和代谢类型; • 核酸生物合成需要糖和蛋白质的代谢中间产物参 加,需要酶和多种蛋白质因子; 需要酶和多种蛋白质因子
如:E. coli 色氨酸操纵子模型
p o L a E D C B A
trpR
trpP
trpO trpE trpD trpC trpB trpA
情况1: 情况 :缺 乏色氨酸时
无活性的 阻遏蛋白
情况2:色 情况 : 氨酸充足时
可阻遏的色氨酸操纵子(Trp )模型
Trp合成途径还存在色氨酸操纵子中 合成途径还存在色氨酸操纵子中 衰减子所引起的衰减调节。 衰减子所引起的衰减调节。 衰减子是DNA中可导致转录过早终 中可导致转录过早终 衰减子是 止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止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2. 酶合成的诱导机理---
参与分解代谢反应的的酶
诱导物 调节基因 阻遏蛋白 (有活性) 有活性) 阻遏蛋白 (无活性) 无活性) 不能阻挡 操纵基因
基因表达
酶 调节基因 的 阻遏蛋白 (有活性 有活性) 有活性 诱 导 操 B.有诱导物 有诱导物 纵 子 诱导物 模 型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本周讲述的是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相互关系,以及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糖类代谢中,讲述食物中的糖类经过消化被吸收到体内后,所发生的三种变化。

食物中的脂类主要是脂肪,还有少量的磷脂和胆固醇,讲述了脂类的利用和脂肪肝的形成。

蛋白质的利用极为广泛,讲述了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及氨基酸的两种重要代谢的代谢过程,并总结了三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

同时在此基础上要掌握人体健康与代谢途径、转化的关系。

学习重点:1.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掌握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2. 熟悉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3. 三大物质代谢的意义4. 糖代谢的基本过程学习难点:1.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过程2.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3.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意义学习过程: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固定能量,合成有机物,所以被称之为“自养”。

人和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依存于绿色植物才能保证自身的能量供应和物质供应。

(一)营养物质的种类:七大营养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纤维素(其中,纤维素属于糖类,但不被人和多数动物消化。

纤维素对于人体而言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对预防结肠癌等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六大生命必需要素外,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元素)。

(二)糖类的代谢:1. 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还有少量的蔗糖、乳糖等。

2. 糖的消化吸收:主要发生三种变化:第一. 一部分随血液运往全身各处,被氧化分解利用。

第二. 一部分被合成糖元物质储存起来。

第二. 除以上变化外,多余葡萄糖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葡萄糖在体内的变化:(三)脂类代谢:1. 食物中的脂类:主要脂肪(甘油三脂)少量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胆固醇2. 脂肪的消化吸收:脂肪吸收形式:甘油、脂肪酸。

运输:大部分被吸收后,在肠上皮细胞内重新合成甘油三脂,再被分泌出来进入中央乳糜管,经淋巴循环,进入静脉,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组织器官中。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自学导引】一、三大类物质的代谢1.糖类代谢2.脂类代谢3.蛋白质代谢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是可以转化的思考:家畜饲养富含糖类的饲料可以育肥,说明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思考:只有在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为脂类,说明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3.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还相互制约着。

思考:三大类营养物质在人和动物体需要能量时,氧化分解供能的顺序是糖类、脂类、蛋白质。

三、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1.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2.脂类代谢与人体健康3.蛋白质代谢与人体健康【思考导学】1.猪的育肥阶段,增加富糖类的饲料,可在短时间内催肥长膘,为什么?答案:在猪体内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

2.空腹喝牛奶,为什么营养价值会降低?答案:空腹喝牛奶时,因人体急需能量,氨基酸会通过脱氨基作用被氧化分解放能。

3.用蛋白质饲养患人工糖尿病的狗,经检测随尿排出的葡萄糖会大大增加,为什么?答案:蛋白质能够转变成葡萄糖。

4.偏食的人为什么会导致营养不良?答案:因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偏食会导致人体内氨基酸的种类不齐全,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故会导致营养不良。

【学法指导】1.掌握糖元的有关问题糖元是由许许多多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它微溶于水,能通过氧化分解或酵解而迅速释放能量。

糖元除由葡萄糖合成以外,其他单糖如果糖、半乳糖等也能合成。

由单糖合成糖元的过程,就叫糖元的合成。

糖元的合成主要在肝脏和肌肉中进行。

糖元还可以由非糖物质如甘油、丙酮酸、乳酸、某些氨基酸转变而成。

由非糖物质转变成糖元的过程,就叫糖元的异生作用。

糖元的异生作用发生在肝脏中。

上述两个过程可以图解如下:糖元是一种可以迅速利用的贮能形式(脂肪虽然贮能最多,但不像糖元那样能被迅速利用)。

因此,糖元的合成和异生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当大量的食物经过消化,其中的葡萄糖被陆续吸收入血液以后,血糖含量会显著地增加。

三大物质代谢及相互联系

三大物质代谢及相互联系

乙酰乙酰CoA
乙酰CoA
HMG-CoA
D(-)-β-羟丁酸 丙酮
乙酰乙酸 琥珀酰CoA
乙酰乙酰CoA
琥珀酸 2乙酰CoA
酮体代谢特点*:肝内生成肝外用 生理意义: (1)酮体的生成是肝脏输出脂肪酸能源的 一种形
式,对在严重饥饿时保证脑组织的能量供应有 重要意义。 (2)酮体利用的增加可减少糖的利用,有利于维 持血糖水平恒定,节省蛋白质的消耗。 病理意义:酮症酸中毒。
维持血糖浓度恒定
糖异生
一、定义*:
从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二、器官:
肝脏、肾脏(严重饥饿时)
三、原料* :
甘油、丙酮酸、乳酸、生糖氨基酸
四、反应过程(了解):
基本上是糖酵解的逆过程, 三个不可逆反应的逆过程由四个关键酶催化
五、主要生理意义:饥饿条件下维持血糖浓度恒定
脂类(lipids)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 溶剂,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
脂类的主要生理功用以及必需脂肪酸的定义及种类
可变脂
脂肪:甘油三酯
脂类 类脂
固定脂
胆固醇 胆固醇酯 磷脂 糖脂
储能 细胞的膜
• 甘油三酯代谢概况:
酮体
甘油 脂肪动员 三酯
甘油二酯途径
FFA
活化,-氧化
乙酰CoA TAC
氧化磷酸化
氧化 供能
甘油 甘油激酶 3-磷酸 甘油
软脂酸
磷酸二 羟丙酮
乙酰CoA NADPH ATP
(5)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6)终产物-乳酸的去路: 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
糖的有氧氧化
定义:
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指在机 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或糖原)彻底氧化成 H2O和CO2,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三大物质代谢及相互联系(小结)ppt课件

三大物质代谢及相互联系(小结)ppt课件
经代谢转变为具有生 理功能的物质和基团
脱氨基作用 -酮酸 氨 酮体 氧化供能 糖 尿素
胺类的生成 一碳单位 含硫氨基酸代谢
芳香族氨基酸代谢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定义:
指氨基酸脱去氨基生成相应α-酮酸的过程。 脱氨基方式*
转氨基作用
氧化脱氨基 联合脱氨基 转氨基和氧化脱氨基偶联* 非氧化脱氨基嘌呤核苷酸循环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C6)×3 6-磷酸葡萄糖酸(C6)×3
第一阶段
3NADP+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3NADP+3H+
CO2
5-磷酸核酮糖(C5) ×3
5-磷酸木酮糖 C5
3-磷酸甘 油醛 C3
5-磷酸核糖
7-磷酸C5景天糖 C7
4-磷酸赤藓糖 C4
6-磷酸果糖 C6
5-磷酸木酮糖
丙酮酸
糖异生 葡萄糖
2. 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可氨基化生成某些 非必需氨基酸
丙氨酸
天冬氨酸

丙酮酸
草酰乙酸
乙酰CoA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
柠檬酸
(三)脂类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
1. 蛋白质可以转变为脂肪(酮体)
氨基酸
乙酰CoA
脂肪(酮体)
2. 氨基酸可作为合成磷脂的原料
丝氨酸
磷脂酰丝氨酸
胆胺
脑磷脂
胆碱
卵磷脂
3. 脂肪的甘油部分可转变为非必需氨基酸
脂肪
甘油
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磷酸甘油醛
糖酵解途径
丙酮酸
其它α-酮酸
—— 但不能说,脂类可转变为氨基酸。
糖 葡萄糖或糖原
甘油三酯
脂肪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一分解
脱氨基作用
含氮部分:氨基转变成尿素 氨基酸分解
氧化分解 CO2+H2O+能量
不含氮部分
合成 糖类和脂肪
蛋白质代谢总结
思考: 体内氨基酸的来源有哪些?
1.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
2.组织蛋白质分解 3.氨基转换形成非必须氨基酸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我们仔细观察着三大类营养物质的代谢途 径,你能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密切的 关系?
糖类是任何动物首先动用的能源物质。 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困难时,才有脂肪和 蛋白供给能量。 当糖类和脂肪都不足,蛋白质的分解就会 增加。大量摄取糖类和脂肪时,体内蛋白 的分解就会减少。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 脂肪代谢与人体健康 蛋白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
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成各种氨 基酸。氨基酸被吸收后有怎样的变化?
概括地说就是:
一合成 一转化 一分解
一合成
氨 合成 基 酸
组织蛋白质
比如血红蛋白、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等
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特殊蛋白质
比如纤维蛋白原、消化酶、蛋白类激素等
一转化
通过氨基转化作用,把氨基转给其它的化 合物,可以形成新的氨基酸。
一、我们从产物来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 转化。
糖类
中间产物(如丙酮酸) 转氨基作用 脱氨基 非必需氨基酸 不能 大量 转换
蛋白质
脂类
在一些植物和微生物中可实现
1.三大类物质转化是有条件的。
只有在糖类充足的情况下:
糖类
大量转化
脂类
2.三类物质的转化程度是有明显差异。
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联系

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联系

共同调节能量代谢 :糖类和蛋白质在 代谢过程中相互协 调,共同调节能量 代谢。
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
糖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联系:氨基酸可以转化为葡萄糖,提供能量。
转化过程:氨基酸在肝脏中通过转氨基作用,将氨基转移给α-酮戊二酸, 生成谷氨酸,后者再与草酸乙酸反应生成葡萄糖。
葡萄糖的生成:生成的葡萄糖可进入糖代谢途径,参与氧化供能或转化为 糖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脂肪酸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糖类和脂肪共同提供能量
脂肪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乙酰CoA
脂肪酸在肝脏中通 过β-氧化分解为乙 酰CoA
乙酰CoA进入三羧 酸循环,最终生成 二氧化碳和水
乙酰CoA是糖类和 脂肪之间的重要代 谢中间产物
脂肪酸分解产生的 能量可用于合成 ATP和其他生物分 子
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 谢联系
汇报人:XX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糖类代谢与脂肪代谢的联 系
02
糖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 联系
03
脂肪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 联系
04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共同 联系点
05
添加章节标题
糖类代谢与脂肪 代谢的联系
糖类分解为脂肪酸和二氧化碳
糖类分解为脂肪酸和二氧化碳
糖类和脂肪相互转化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糖尿病、饥饿等,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联系会受到影响,导致代谢失衡。
三大营养物质代 谢的共同联系点
三 大 营 养 物 质 均 可 产 生 AT P
糖类代谢:葡萄糖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生成丙酮酸,丙酮酸进一步反应生成乙酰CoA,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ATP。
脂肪代谢: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在肝脏中转变为葡萄糖,脂肪酸氧化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产生ATP。

三大物质代谢及相互联系(小结)

三大物质代谢及相互联系(小结)

尿素的形成
氨基酸脱下的氨基在肝脏中与 CO2和H2O结合生成尿素,通过 肾脏排出体外。
蛋白质的合成代谢
氨基酸的合成
通过转氨基、脱羧基等反应,将氨基酸合成多肽链,进而形成蛋 白质。
核糖体与多肽链合成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多肽链合成过程中需要mRNA作 为模板。
蛋白质的折叠与加工
新合成的多肽链经过一系列的折叠和加工,形成具有特定空间结 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三大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糖代谢是生物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
糖类通过氧化分解产生ATP,为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脂肪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当糖类供应不足时,脂肪通过氧化分解产生ATP,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结构物质
蛋白质在体内通过脱氨基作用生成氨基酸,同时释放出能量供生物体使用。
糖的合成代谢
糖原合成
葡萄糖在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糖原 。
蔗糖和淀粉的合成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 水合成为蔗糖,再进一步合成淀 粉。
糖代谢的调节
激素调节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对糖 代谢有重要调节作用。
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反射机制对血糖进行快速调节。
营养物质调节
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对糖代谢有调节作 用。
蛋白质代谢的调节
激素调节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等激素通过调节氨基酸的吸收、转 运和利用来调节蛋白质代谢。
营养状况调节
食物中蛋白质的摄入量、氨基酸的比例等营养状况因素对蛋白质代 谢有重要影响。
神经调节
神经递质通过影响氨基酸的吸收和转运来调节蛋白质代谢。
04
三大物质代谢的相互联 系
糖、脂、蛋白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人和动物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人和动物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葡 萄
氧化分解
合成
CO2+H2O+能量 肝糖元、肌糖元
非糖物质 转 化

转 变 脂肪、某些氨基酸
食物中脂肪 消化吸收 储存脂肪 分 解 其他物质 转 化
储存在 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等处
甘油 脂肪酸
氧化分解 CO2+H2O+能量 转变 糖元等
食物中蛋白质 消化吸收
自身组织蛋白 分 解 其他物质 氨基转换
不含N部分
氧化分解: CO2、H2O、能量
转化: 糖类、脂肪
2、氨基转换作用:
通过转氨酶的作用,把一种氨基酸上的氨基转移到 一种有机酸分子上形成另一种氨基酸的反应.
R
R’
R
R’
转氨酶
H C NH2 + C =O
C=O + H C NH2
COOH COOH
COOH
COOH
例见下页
你了解GPT吗?
NH2
糖代谢与人体健康
正常值(80~120mg/Dl)
早期症状(50~60mg/dL) 血糖 低血糖 头晕、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
晚期症状(45mg/dL) 惊厥、晕迷
高血糖(130mg/Dl)
糖尿 (160mg/dL)
阅读教材P65-66脂质代谢的相关内容及P68第 2-3段,思考下列问题:
1、人体内的脂质来源有哪些?
2、人体内脂质有哪些去路?
3、为什么会引起肥胖?如何治疗?
4、为什么会引起脂肪肝?如何防治?
脂类代谢
食物中 消化、吸收 脂类
储存的 脂肪
糖类 氨基酸
分解 转化
血液 中的 脂肪
储存
皮下、大网
膜、肠系膜等 处的脂肪

三大营养物质供能的关系

三大营养物质供能的关系

三大营养物质供能的关系在生物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类物质的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

1.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可以转化三者的关系如下图:(1)糖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①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

糖类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如丙酮酸,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相应的非必需氨基酸,但由于糖类分解时不能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因而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

②蛋白质可以转化成糖类。

蛋白质几乎所有组成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都可以转变成糖类。

(2)糖类代谢与脂肪代谢的关系①糖类转变成脂肪。

②脂肪转变成糖类。

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和脂肪酸能够转变成糖类。

(3)蛋白质代谢与脂肪代谢的关系①一般来说,动物体内不容易利用脂肪合成氨基酸。

植物和微生物可由脂肪酸和氮源生成氨基酸。

②某些氨基酸通过不同途径可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

2.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转化的条件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例如:只有在糖类供给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成脂肪。

各种代谢之间的转化程度也是有明显差异的,例如: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

3.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除了转化外,还相互制约在正常情况下,人和动物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糖类氧化供给的,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供给能量,保证机体的能量需要。

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都不足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增加。

而当大量摄入糖类和脂肪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减少。

4. 我们从糖类、氨基酸能够转化成脂肪,脂肪、氨基酸也能够转化成糖类,可以看出各种物质代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说明人体内的物质代谢是一个完整的统一过程,它使体内的成分不断地进行新旧更替。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三个生理活动的知识点总结

三个生理活动的知识点总结

三个生理活动的知识点总结一、新陈代谢1.新陈代谢的概念和作用新陈代谢是指人体内细胞进行物质代谢的总和,包括构成物质的合成代谢和降解物质的分解代谢。

新陈代谢的主要作用包括提供能量、维持生命、促进生长和修复组织。

2.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是新陈代谢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内的主要能量来源,经过分解代谢转化为葡萄糖,再通过糖代谢途径产生ATP提供能量。

脂肪和蛋白质也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转化为ATP,供给身体所需的能量。

3.物质代谢物质代谢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以及水、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代谢。

碳水化合物通过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来维持血糖平衡;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参与身体组织的生长和修复;水、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代谢有助于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

4.调节新陈代谢的因素新陈代谢受到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主要包括甲状腺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调节。

此外,运动、饮食和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新陈代谢的速率和方式。

二、免疫活动1.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免疫系统由多个器官和细胞组成,包括骨髓、脾脏、淋巴结、单核巨噬细胞和T、B淋巴细胞等。

其主要功能是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防止身体感染和疾病发生。

2.免疫反应的类型免疫反应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免疫两种类型。

先天免疫是指身体天生具有的抗原特异性,包括自然屏障、炎症反应和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

获得免疫是指身体通过接触抗原后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机制。

3.免疫记忆免疫系统具有记忆功能,即在初次接触抗原后,身体会形成特异性记忆细胞,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能够迅速产生强有力的免疫反应,从而保护身体免受疾病侵袭。

4.免疫调节免疫系统受到体液因子、细胞因子和神经调节的影响,免疫调节在维持免疫平衡和防止免疫超活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神经系统活动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主要包括大脑、小脑、脊髓和神经节等器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酰CoA
甘油 三酯
氧化 氧化磷酸化 供能
TAC
脂肪动员
甘油
甘油激酶
3-磷酸 甘油
磷酸二 羟丙酮
乙酰CoA NADPH ATP
糖酵解 或糖异 生途径 葡 萄 糖
软脂酸
甘油二酯途径
3-磷酸 甘油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酮体是脂酸在肝分解氧化时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 是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三者的统称。 酮体的生成 • 部位:肝(线粒体) • 原料:乙酰CoA (主要来自脂酸的-氧化)
胆固醇的代谢转变
(一)转变为胆汁酸(bile acid)
在肝中转化成胆汁酸是胆固醇在体内代谢的主要 去路。
(二)转化为类固醇激素 肾上腺皮质、 卵巢等均是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类 固醇激素。
(三)转化为维生素D3
在皮肤,胆固醇可被氧化为 7- 脱氢胆固醇,后者 经紫外光照射转变为维生素D3 。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合成部位及功用

肠道吸收
肠腔氨基酸分解 渗入肠道的尿素分解
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及 其它含氮化合物 合成谷氨酰胺 经肾脏以铵盐形式排出

肾脏产生
(谷氨酰胺) 谷氨酸
注:肠液与尿液的pH影响着氨的去向
生成部位、原料、关键酶、 代谢特点、生理意义
CO2 + NH3 + H2O
2ATP 2ADP+Pi N-乙酰谷氨酸
氨基甲酰磷酸
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
H2O [O]
线粒体 TCA循环
ATP
ADP
NADH+H+ FADH2
CO2
乙酰CoA
草酰乙酸 柠檬酸合酶 柠檬酸
NADH+H+ NAD +
顺乌头酸酶 8步反应 顺乌头酸 苹果酸脱氢酶 2次脱羧 顺乌头酸酶 苹果酸 4次脱氢 异柠檬酸 延胡索酸酶 1次底物水 NAD + 异柠檬酸 平磷酸化 延胡索酸
第 二 阶 段


糖原是由多个葡萄糖组成的带分支的大分子量多糖
葡萄糖单位 α-1,6糖苷键 α-1,4糖苷键
是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是机体能迅速动用的能量储备。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n+1
分支酶 UDP
Pi
糖原合酶
UDPG PPi
UDPG 焦磷酸化酶
糖原 磷酸化酶
脱支酶
UTP
G-1-P
磷酸葡萄糖 Pi 变位酶 葡萄糖-6-磷酸酶
甘油磷脂(卵磷脂、脑磷脂)的合成 1. 合成部位:肝、肾、肠为主 2. 细胞定位:内质网 3. 合成原料
脂酸、甘油、磷酸盐、胆碱、丝氨酸、肌醇、 ATP、CTP
甘油二酯合成途径
CO2
丝氨酸
乙醇胺
ATP ADP
3 SAM
胆碱
ATP ADP
磷酸乙醇胺
CTP PPi
磷酸胆碱
CTP PPi
CDP-乙醇胺
一碳单位的代谢*
定义: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有 一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称为一碳单位 一碳单位的种类*:甲基、亚甲基、甲炔基、甲酰基、亚氨甲基 一碳单位的载体:四氢叶酸 一碳单位的来源:“甘、丝、组、色”
一碳单位的生理功能:
1、作为合成嘌呤和嘧啶的原料 2、参与体内的甲基化反应
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代谢小结
乙酰CoA
2. 脂肪的甘油部分能在体内转变为糖
甘油激酶
肝、肾、肠
甘油
磷酸甘油
脂 肪
脂酸
葡 萄 糖
乙酰CoA
葡萄糖
3. 脂肪的分解代谢受糖代谢的影响
• 饥饿、糖供应不足或糖代谢障碍时
脂肪大量动员 糖不足
酮体生成增加 草酰乙酸 相对不足 氧化受阻
高酮血症
(二)糖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 1. 大部分氨基酸脱氨基后,生成相应的α酮酸,可转变为糖。 例如
胺类的生成 一碳单位 含硫氨基酸代谢

酮体 氧化供能 糖 尿素
芳香族氨基酸代谢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定义: 指氨基酸脱去氨基生成相应α-酮酸的过程。 脱氨基方式* 转氨基作用 氧化脱氨基 联合脱氨基 非氧化脱氨基
转氨基和氧化脱氨基偶联* 嘌呤核苷酸循环
血氨的来源与去路*
氨基酸脱氨 胺的氧化 在肝内合成尿素*
FADH2
α-酮戊二酸 α 酮戊二酸 FAD + NAD 琥珀酸 脱氢酶 琥珀酰CoA 复合体 NADH+H+ 合成酶 GTP 琥珀酰CoA CO2
GDP+Pi
3个关键酶 琥珀酸脱氢酶
脱氢酶
NADH+H+ CO2
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1、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2、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如:糖→脂肪:乙酰CoA →脂肪酸 糖→氨基酸:α-酮戊二酸 → Glu 草酰乙酸 → Asp 3、为许多物质提供生物合成的前体
丙氨酸
脱氨基
丙酮酸
糖异生
葡萄糖
2. 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可氨基化生成某些 非必需氨基酸
丙氨酸
糖 丙酮酸 天冬氨酸
草酰乙酸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
乙酰CoA
柠檬酸
(三)脂类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
1. 蛋白质可以转变为脂肪(酮体)
氨基酸 乙酰CoA 脂肪(酮体)
2. 氨基酸可作为合成磷脂的原料
丝氨酸 磷脂酰丝氨酸
五、主要生理意义:饥饿条件下维持血糖浓度恒定
脂类(lipids)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 溶剂,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 脂类的主要生理功用以及必需脂肪酸的定义及种类
可变脂
脂肪:甘油三酯 脂类 类脂 胆固醇 胆固醇酯 磷脂 糖脂
储能
细胞的膜
固定脂
• 甘油三酯代谢概况:
酮体 FFA
活化,-氧化
(5)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6)终产物-乳酸的去路: 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
糖的有氧氧化
定义:
糖的有氧氧化 (aerobic oxidation) 指在机 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或糖原)彻底氧化成 H2O和CO2,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部位
胞液及线粒体
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G(Gn) 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 丙酮酸 乙酰CoA 胞液
磷 酸 戊 糖 途 径
6-磷酸葡萄糖(C6)×3
3NADP+ 3NADP+3H+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C6)×3
6-磷酸葡萄糖酸(C6)×3
3NADP+ 3NADP+3H+
第一阶段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CO2
5-磷酸核酮糖(C5) ×3 5-磷酸木酮糖 5-磷酸核糖 C5 C5 7-磷酸景天糖 C7 4-磷酸赤藓糖 C4 3-磷酸甘 6-磷酸果糖 油醛 C6 C3 5-磷酸木酮糖 C5 3-磷酸甘油醛 C3 6-磷酸果糖 C6
• 关键酶:HMG -CoA合酶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的总示意图
2乙酰CoA 乙酰乙酰CoA
乙酰CoA
HMG-CoA
Hale Waihona Puke D(-)-β-羟丁酸 丙酮
乙酰乙酸
乙酰乙酰CoA
琥珀酸 2乙酰CoA
琥珀酰CoA
酮体代谢特点*:肝内生成肝外用
生理意义:
(1)酮体的生成是肝脏输出脂肪酸能源的 一种形
式,对在严重饥饿时保证脑组织的能量供应有
重要意义。
(2)酮体利用的增加可减少糖的利用,有利于维
持血糖水平恒定,节省蛋白质的消耗。
病理意义:酮症酸中毒。
脂肪酸的合成概况
合成原料*:乙酰CoA、NADPH、 ATP 乙酰CoA的转运(至胞液)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乙酰CoA羧化为丙二酸单酰CoA
软脂酸的生成(初始产物*) 碳链的延长或缩短(线粒体、内质网)
胆胺
胆碱
脑磷脂
卵磷脂
3. 脂肪的甘油部分可转变为非必需氨基酸
脂肪 甘油 磷酸甘油醛
糖酵解途径
丙酮酸 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其它α-酮酸 —— 但不能说,脂类可转变为氨基酸。

葡萄糖或糖原 磷酸丙糖
甘油三酯
脂肪
脂肪酸 胆固醇
糖 、 脂 类 及 氨 基 酸 代 谢 的 联 系
α-磷酸甘油 PEP
丙氨酸 半胱氨酸 丝氨酸 苏氨酸 色氨酸
甘油二酯 CO2 CMP
CDP-胆碱
甘油二酯 CMP
磷脂酰 丝氨酸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乙醇胺 (脑磷脂) 3 SAM (卵磷脂)
胆固醇的合成与代谢转变
一、合成部位:肝是主要场所(胞液及内质网)
二、合成原料:18分子乙酰CoA,36分子ATP及
16分子NADPH+H+ 三、合成基本过程(了解) 1、甲羟戊酸的合成; 2、鲨烯的生成 ——30C 3、胆固醇的生成——27C 四、关键酶:HMG-CoA还原酶
三大物质代谢
小 结
糖代谢的概况
糖原 ATP
糖原合成
肝糖原分解 有氧氧化
H2O及CO2
核糖 磷酸戊糖途径 +
NADPH+H+
葡萄糖
糖异生途径
丙酮酸
无氧酵解
消化与吸收
乳酸
淀粉
甘油、丙酮酸、乳酸、生糖氨基酸等
磷酸二羟 丙酮
醛缩酶
磷酸丙糖 异构酶
3-磷酸 1,3-二磷酸甘油酸 x 2 甘油醛 NADH+H+x2 +ATPx2 磷酸甘油酸
氨基酸代谢
一、蛋白质主要生理功用 二、蛋白质的需要量:氮平衡 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必需氨基酸的概念、种类及蛋白质的互补 作用 四、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概念、产物及临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