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3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引起产量变化,而不会引起 价格变动。 - 这条所谓的凯恩斯定律适用于短期分析 - 折旧和未分配利润为零。GDP、NDP、NI、PI、DPI 都相等。。
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
均衡是指一种不再变动的情况。 当一个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该社会全体购买者 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时,就可说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 态。 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 Y=C+I
- 消费者偏好 - 家庭财产状况
- 消费信贷状况
- 其它因素
家庭消费函数
凯恩斯认为,有决定意义的是家庭收入。 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为消费函数,用公式表示: C=C(Y) 关于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基本的心理规律:随 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 多。
dS / dY
储蓄函数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ing,APS),是指一 定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的比率。
APS
S Y
储蓄曲线
S 4 3 2 1
S=S(Y)
0 6 -1 8 10 12 14 Y
图
储蓄曲线
储蓄函数
凯恩斯的储蓄函数: S=Y-C=Y-(a+bY)
a I 1 b
Y
练习
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 (单位:10亿美元),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Y=a+I/1-b=100+50/0.2=750 C=100+0.8*750=700 S=50
政府的收入和支出
政府的功能就是使用财政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 财政政策:变动政府收入和支出的数量。 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税收 - 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直接税(对财产和收入征税,纳税 人无法转移纳税负担):二是间接税(如营业税等); - 税收作为国民收入流量循环中的漏出对总需求起着收缩作 用,这是因为增税会使可支配收入减少。
I=S
注意:这里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 等于计划储蓄,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则是指实际发生 的投资始终等于储蓄。
家庭消费函数
分析均衡产出如何决定,就得分析总支出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决定,首先 从消费开始: 影响消费的因素
- 收入
- 价格水平 - 利率水平
- 收入分配状况
消费曲线
C
7 6 5 4 3 2 1 45。 C=C(Y)
4 5 线表明收入 等于消费
0
6
8
10
12
14
Y
图 消费曲线
家庭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 凯恩斯主义认为,边际消费倾向不是不变的,是随着人们收 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
-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重越来越小;这 意味着消费函数曲线不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右上方上升但 其斜率越来越小的曲线,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并且大于0、 小于1。
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DPI)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为了使分析简化,在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中,先假设计划投资 是一个固定的量,这样只要把收入恒等式和消费函数结合起来 就可以求得均衡收入。
Y C C I a bY
Y
a I 1 b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均衡:I=S S=-a+(1-b)Y 代入,求得均衡国民收入
这里C和I代表的是意愿消费和投资,而不是国民收入公式中 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
AE
支出等于收入
收入=100
100
A
支出=100
100
图(a)支出等于收入的450线
Y
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
和总支出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消费理论的发展
相对收入假说(杜森贝利) - 包含两方面意义: - 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影响,也受别人消费和收入的影响; - 消费支出不仅受目前收入影响,还受过去收入和消费影响 (所谓的棘轮效应)。 持久收入假定(弗里德曼) - 消费者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持久收 入决定的。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本章假定
分析只考虑产品市场,不考虑货币市场、劳动市场与 国际市场。 凯恩斯经济学研究的是萧条时期的国民收入决定,在 经济萧条时期,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臵。
最简单的经济体系
对简单经济体所做的假设: - 不存在政府,也没有对外贸易,只有家庭和企业。
- 企业投资是自发的,即为常量。
5
6 7
13000
14000 15000
12240
12830 13360
760
1170 1640
0.36
0.41 0.47
0.0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MPS),是指 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S Y
MPS MPS
Y=C+I
在均衡的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和计划产出正好相等。因此, 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
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
总支出 AE
支出决定收入
IU>0
B 100
IU<0
100
图(b)支出决定收入
Y
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Y = AE ,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计 划投资,既Y=AE=C+I。 也可以用I=S表示。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 蓄,既Y=C+S,于是可得:
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模型需要做的几个假定: 分析的经济仍然是封闭型经济,没有进出口; 不考虑折旧,投资仍然是净投资; 公司利润全部分配。 政府收入都是个人所得税;间接税、社会保险和 公司所得税为零。 • 在这些假定下,NDP、NI、PI都相等,但个人可支配 收入小于个人收入,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扣除个人 所得税后的收入。
储蓄函数
边际储蓄倾向递增,钱越多,越考虑存银行。
“征富济贫”:对富人递增征税,救济穷人,提高整 个国民的消费水平。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的关系
Y C S a bY [ a (1 b )Y ]
AP C MPC ; APS MPS
APC
- 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1、小于1或者等于1。 - 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家庭消费函数
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C=C(Y) 消费包括两部分: - 自发消费
- 引致消费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C=a+bY
线形消费曲线
C
7 6 5 4 3 2 1 45。
45
线表明收入 等于消费
政府的收入和支出
税收函数及可支配收入
T T 0 + tY
Y D Y T Y -T 0 -t Y (1 t )Y -T 0
政府的收入和支出
政府的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 政府支出引起总需求增加,但是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需 求影响方式不同;
- 政府购买直接引起对商品和劳务的增多,转移支付要通过国 民收入的再分配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引起对所消费 的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增加多少受边际消费倾向影响。
S=-a+(1-b)Y
线形储蓄曲线
S 4 3 2 1
S=-a+(1-b)Y
0 6 -1 8 10 12 14 Y
图
线形储蓄曲线
储蓄函数
储蓄与储蓄函数 - 特征: - 当收入增加时,储蓄也增加,因此, 储蓄函数是收入的增 函数; - 收入的增加快于储蓄的增加,边际储蓄倾向递增,且平均 储蓄倾向递增; - 当收入为零时,由于存在着自发消费,因此,储蓄为负值。
- 未分配利润占的比例越高,社会消费曲线向下移动。
消费理论的发展
长期消费函数(库兹涅兹)
- 在长期中,消费与收入始终保持固定比例,边际消费倾向长期 中不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 长期消费函数:C=kY (k表示长期消费倾向,常量)
- 长期消费曲线为从原点出发的接近45度线的直线。
绝对收入假说(斯密西斯) - 消费者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 - 长期中,收入与消费成比例;短期中,两者不成比例,有正截 距。 - 短期消费函数并不始终固定在一个水平上,截距会随着收入水 平的变化而变化,不会始终固定在一个水平上。
家庭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ption,MPC),增 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比例,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 加消费的部分。
C Y
MPC
MPC
dC dY
家庭消费函数
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ption,APC),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
C Y
APC
消费倾向的感性认识
收入 1 2 3 4 5 6 7 9000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消费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0.89 0.85 0.75 0.64 0.59 0.53 MPC APC 1.01 1.00 0.99 0.97 0.94 0.92 0.89
C=a+bY
0
6
8
10
12
14
Y
图 线形消费曲线
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关系特点
如果可支配收入=0,消费支出>0,这说明此部分消费 支出与可支配收入无关,是因为自发消费;
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也增加,此部分支 出称之为引致消费,是随着可支配收入变动而变动的 消费支出;
消费支出的增加量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因为存 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消费倾向的感性认识
收入 1 2 3 4 5 6 7 9000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消费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0.89 0.85 0.75 0.64 0.59 0.53 MPC APC 1.01 1.00 0.99 0.97 0.94 0.92 0.89
MPC
APS
MPS
1
1
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
S 4 3 2 1 C=a+bY S=-a+(1-b)Y
0 -1 10 12 14 Y
图
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
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一般认为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从家 庭消费函数到社会消费函数,还要考虑一些限制条件: - 国民收入分配 - 越不平等,社会消费曲线越是向下移动 - 政府税收政策 - 实行累进个人所得税,社会消费曲线向上移动 - 公司未分配利润所占的比例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乘数原理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所采用的分析方法:
- 总需求决定的分析方法
- 投资储蓄的分析方法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分析步骤:
- 图形分析 - 公式分析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C+I
图 消费加投资曲线和450线相交决定收入
消费理论的发展
生命周期假定(莫迪里安尼) - 该理论把人身分为青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认为消费者 总是要估算一生总收入并考虑在生命过程中如何分配自己的 收入,以获得一生中最大的消费满足。
除了这些理论外,经济学家还探讨了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例如 利率,价格水平和预期价格等。
国民收入的决定
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既然消费随收入增加 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则可知增加储蓄随收入增加 的比率递增。
储蓄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为储蓄函数,用公式表示:
S=S(Y)
储蓄倾向的感性认识
收入 1 2 3 4 9000 10000 11000 12000 消费 9110 10000 10850 11600 储蓄 -110 0 150 400 0.11 0.15 0.25 MPS APS -0.01 0 0.01 0.03
C+I C E
设消费函数为C=100+0.8Y 160
100
Y
O
fig Page 37
500
800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S,I 消费函数为C=100+0.8Y 则储蓄函数为S= -100+0.2Y
S
60 O
-100
E
I
500
图
800
Y
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均衡收入
fig Page 38
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
均衡是指一种不再变动的情况。 当一个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该社会全体购买者 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时,就可说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 态。 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 Y=C+I
- 消费者偏好 - 家庭财产状况
- 消费信贷状况
- 其它因素
家庭消费函数
凯恩斯认为,有决定意义的是家庭收入。 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为消费函数,用公式表示: C=C(Y) 关于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基本的心理规律:随 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 多。
dS / dY
储蓄函数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ing,APS),是指一 定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的比率。
APS
S Y
储蓄曲线
S 4 3 2 1
S=S(Y)
0 6 -1 8 10 12 14 Y
图
储蓄曲线
储蓄函数
凯恩斯的储蓄函数: S=Y-C=Y-(a+bY)
a I 1 b
Y
练习
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 (单位:10亿美元),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Y=a+I/1-b=100+50/0.2=750 C=100+0.8*750=700 S=50
政府的收入和支出
政府的功能就是使用财政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 财政政策:变动政府收入和支出的数量。 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税收 - 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直接税(对财产和收入征税,纳税 人无法转移纳税负担):二是间接税(如营业税等); - 税收作为国民收入流量循环中的漏出对总需求起着收缩作 用,这是因为增税会使可支配收入减少。
I=S
注意:这里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 等于计划储蓄,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则是指实际发生 的投资始终等于储蓄。
家庭消费函数
分析均衡产出如何决定,就得分析总支出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决定,首先 从消费开始: 影响消费的因素
- 收入
- 价格水平 - 利率水平
- 收入分配状况
消费曲线
C
7 6 5 4 3 2 1 45。 C=C(Y)
4 5 线表明收入 等于消费
0
6
8
10
12
14
Y
图 消费曲线
家庭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 凯恩斯主义认为,边际消费倾向不是不变的,是随着人们收 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
-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重越来越小;这 意味着消费函数曲线不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右上方上升但 其斜率越来越小的曲线,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并且大于0、 小于1。
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DPI)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为了使分析简化,在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中,先假设计划投资 是一个固定的量,这样只要把收入恒等式和消费函数结合起来 就可以求得均衡收入。
Y C C I a bY
Y
a I 1 b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均衡:I=S S=-a+(1-b)Y 代入,求得均衡国民收入
这里C和I代表的是意愿消费和投资,而不是国民收入公式中 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
AE
支出等于收入
收入=100
100
A
支出=100
100
图(a)支出等于收入的450线
Y
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
和总支出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消费理论的发展
相对收入假说(杜森贝利) - 包含两方面意义: - 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影响,也受别人消费和收入的影响; - 消费支出不仅受目前收入影响,还受过去收入和消费影响 (所谓的棘轮效应)。 持久收入假定(弗里德曼) - 消费者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持久收 入决定的。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本章假定
分析只考虑产品市场,不考虑货币市场、劳动市场与 国际市场。 凯恩斯经济学研究的是萧条时期的国民收入决定,在 经济萧条时期,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臵。
最简单的经济体系
对简单经济体所做的假设: - 不存在政府,也没有对外贸易,只有家庭和企业。
- 企业投资是自发的,即为常量。
5
6 7
13000
14000 15000
12240
12830 13360
760
1170 1640
0.36
0.41 0.47
0.0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MPS),是指 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S Y
MPS MPS
Y=C+I
在均衡的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和计划产出正好相等。因此, 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
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
总支出 AE
支出决定收入
IU>0
B 100
IU<0
100
图(b)支出决定收入
Y
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Y = AE ,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计 划投资,既Y=AE=C+I。 也可以用I=S表示。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 蓄,既Y=C+S,于是可得:
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模型需要做的几个假定: 分析的经济仍然是封闭型经济,没有进出口; 不考虑折旧,投资仍然是净投资; 公司利润全部分配。 政府收入都是个人所得税;间接税、社会保险和 公司所得税为零。 • 在这些假定下,NDP、NI、PI都相等,但个人可支配 收入小于个人收入,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扣除个人 所得税后的收入。
储蓄函数
边际储蓄倾向递增,钱越多,越考虑存银行。
“征富济贫”:对富人递增征税,救济穷人,提高整 个国民的消费水平。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的关系
Y C S a bY [ a (1 b )Y ]
AP C MPC ; APS MPS
APC
- 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1、小于1或者等于1。 - 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家庭消费函数
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C=C(Y) 消费包括两部分: - 自发消费
- 引致消费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C=a+bY
线形消费曲线
C
7 6 5 4 3 2 1 45。
45
线表明收入 等于消费
政府的收入和支出
税收函数及可支配收入
T T 0 + tY
Y D Y T Y -T 0 -t Y (1 t )Y -T 0
政府的收入和支出
政府的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 政府支出引起总需求增加,但是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需 求影响方式不同;
- 政府购买直接引起对商品和劳务的增多,转移支付要通过国 民收入的再分配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引起对所消费 的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增加多少受边际消费倾向影响。
S=-a+(1-b)Y
线形储蓄曲线
S 4 3 2 1
S=-a+(1-b)Y
0 6 -1 8 10 12 14 Y
图
线形储蓄曲线
储蓄函数
储蓄与储蓄函数 - 特征: - 当收入增加时,储蓄也增加,因此, 储蓄函数是收入的增 函数; - 收入的增加快于储蓄的增加,边际储蓄倾向递增,且平均 储蓄倾向递增; - 当收入为零时,由于存在着自发消费,因此,储蓄为负值。
- 未分配利润占的比例越高,社会消费曲线向下移动。
消费理论的发展
长期消费函数(库兹涅兹)
- 在长期中,消费与收入始终保持固定比例,边际消费倾向长期 中不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 长期消费函数:C=kY (k表示长期消费倾向,常量)
- 长期消费曲线为从原点出发的接近45度线的直线。
绝对收入假说(斯密西斯) - 消费者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 - 长期中,收入与消费成比例;短期中,两者不成比例,有正截 距。 - 短期消费函数并不始终固定在一个水平上,截距会随着收入水 平的变化而变化,不会始终固定在一个水平上。
家庭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ption,MPC),增 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比例,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 加消费的部分。
C Y
MPC
MPC
dC dY
家庭消费函数
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ption,APC),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
C Y
APC
消费倾向的感性认识
收入 1 2 3 4 5 6 7 9000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消费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0.89 0.85 0.75 0.64 0.59 0.53 MPC APC 1.01 1.00 0.99 0.97 0.94 0.92 0.89
C=a+bY
0
6
8
10
12
14
Y
图 线形消费曲线
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关系特点
如果可支配收入=0,消费支出>0,这说明此部分消费 支出与可支配收入无关,是因为自发消费;
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也增加,此部分支 出称之为引致消费,是随着可支配收入变动而变动的 消费支出;
消费支出的增加量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因为存 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消费倾向的感性认识
收入 1 2 3 4 5 6 7 9000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消费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0.89 0.85 0.75 0.64 0.59 0.53 MPC APC 1.01 1.00 0.99 0.97 0.94 0.92 0.89
MPC
APS
MPS
1
1
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
S 4 3 2 1 C=a+bY S=-a+(1-b)Y
0 -1 10 12 14 Y
图
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
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一般认为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从家 庭消费函数到社会消费函数,还要考虑一些限制条件: - 国民收入分配 - 越不平等,社会消费曲线越是向下移动 - 政府税收政策 - 实行累进个人所得税,社会消费曲线向上移动 - 公司未分配利润所占的比例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乘数原理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所采用的分析方法:
- 总需求决定的分析方法
- 投资储蓄的分析方法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分析步骤:
- 图形分析 - 公式分析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C+I
图 消费加投资曲线和450线相交决定收入
消费理论的发展
生命周期假定(莫迪里安尼) - 该理论把人身分为青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认为消费者 总是要估算一生总收入并考虑在生命过程中如何分配自己的 收入,以获得一生中最大的消费满足。
除了这些理论外,经济学家还探讨了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例如 利率,价格水平和预期价格等。
国民收入的决定
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既然消费随收入增加 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则可知增加储蓄随收入增加 的比率递增。
储蓄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为储蓄函数,用公式表示:
S=S(Y)
储蓄倾向的感性认识
收入 1 2 3 4 9000 10000 11000 12000 消费 9110 10000 10850 11600 储蓄 -110 0 150 400 0.11 0.15 0.25 MPS APS -0.01 0 0.01 0.03
C+I C E
设消费函数为C=100+0.8Y 160
100
Y
O
fig Page 37
500
800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S,I 消费函数为C=100+0.8Y 则储蓄函数为S= -100+0.2Y
S
60 O
-100
E
I
500
图
800
Y
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均衡收入
fig Page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