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及临床特征分析
临床主诉实例
主诉怎么写?临床常见主诉实例1. 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诉:间断呼吸困难2年,加重伴下肢水肿4天。
2. 舒张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主诉: 发现血压升高20余年,气喘,心慌6小时。
3. 劳力型心绞痛主诉: 反复劳力性心前区疼痛2年,加重2月。
4. 变异型心绞痛主诉:胸骨后压榨性疼痛6天。
5. 心肌梗死主诉: 发作性胸痛3天,心前区疼痛3小时。
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主诉: 发作性心悸18年,加重半年7. 室性心动过速主诉: 发作性胸痛10年,加重3天。
8. 房颤主诉: 发作性心悸4年,加重1月。
9. 风湿性瓣膜病主诉: 反复气短3年,下肢浮肿6月,加重2周。
10. 主动脉瓣狭窄主诉: 心悸8年,发作性晕厥4年,胸痛伴气短2月.11.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诉: 反复发热2月。
12. 梗阻性肥厚性心机病主诉: 发作性心前区痛伴心悸气短8月,加重1周。
13. 晕厥主诉: 发作性晕厥3月,再发10分钟。
14.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主诉: 发热咽痛,全身倦怠1周,胸闷心悸2天。
15. 急性结核性心包炎主诉: 午后发热2月余,胸闷气短1周。
16. 主动脉夹层主诉: 突发性胸背部持续性撕榨样疼痛6小时。
17. 肺心病主诉: 反复咳嗽咳痰25年,活动后气促,加重伴下肢浮肿3年。
18. 慢性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主诉: 反复咳嗽咳痰30年心悸气促10年再发十天。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气胸主诉: 反复咳嗽咳痰20年,气短10年再发4天胸痛8小时。
20. 支气管哮喘主诉: 咳嗽,喘息13年,加重7天。
21. 重症哮喘主诉: 反复喘息9年,加重2小时。
22. 哮喘并发急性呼衰主诉: 发作性呼吸困难40余年,再发2天,加重1小时。
23. 支气管扩张主诉: 反复咳嗽咳脓痰咯血12年,再发咯血20天。
24. 真菌性肺炎主诉: 反复咳嗽咳痰20年喘息10年加重伴发热2天。
25. 大叶性肺炎主诉: 发热咳嗽咳铁锈色痰12天。
26. 继发性肺结核主诉: 咳嗽咳痰5年,咯血3天。
23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其特 点为肝 内胆 管渐进 性破 坏和 炎症 反应 , 终可 发展 为 最 肝硬化 和肝功 能衰竭 。 以往认 为 P C多发于高加 索人种…, B 但 随着临床 医生认 识 的不 断提高 , 以及 抗线粒 体抗 体等 检 测技 术 的推 广和 普及 ,我 国 P C的总体 发病 率 呈上 升趋 B 势。 现对我 院诊治 的 2 3例 P C患 者的临床资 料进行分 析 、 B
、
的 P C患者 2 B 3例 , 性 6例 (61 , 男 2. %)女性 1 (39 , 7例 7 .%) 年龄 3 7 4— 7岁 , 均年龄 5 .±1. 平 35 2 7岁 病程 1 ~ 月 7年 , 平均 1. 月 。1例 HB 96 V标 志物阳性 , 例 有戊型肝炎病 史 。 2 所 有病例发病 前均无静 脉药瘾 、 酗酒 、 用肝损 害药物及输 应 血史 。诊 断符合美 国肝病学会 ( A L 2 0 A S D)0 0年版 P C诊断 B 指导建议 , 1 碱性 磷酸 酶( P 等反 映胆 汁淤积 的生化 即( ) AL ) 指标 升高 ;2 影像学检 查示胆管 正常 ; 3 血清抗线 粒体抗 () () 体 ( MA) AM — A 或 A M2亚型 阳性 ;4 对 A ( ) MA及 A A M2阴 M — 性者 ,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 P C改变 B 。 二 、观察 指标 采用 H T C 7 0 IA HI6 0全 自动生 化分析仪
实用 2期
JCi e ao, p. 0 2V 1 5N . l H ptlA r2 1.o. 0 n 1 2
・
・
1 49 ・
短篇论 著 ・
2 3例 原 发 性 胆 汁 性肝 硬 化 患 者 临床 特 征 分 析
查翔远 翟群 超 宋有 良 胡晓春 黄 义泽 吴 同生 史卫 红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生化酶谱与乙型肝炎疾病相关的生化酶谱检测及临床意义
o fZ h a n j i a n g C i t y fG o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 Z h a n j i a n g 5 2 00 4 0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d i s c u s s t h e a n t i g e n nd a a n t i b o d y —p o s i t i v e s t a t u s o f P B C p a t i e n t s a n d i t s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b y t e s t i n g t h e
9 2 . 5 %, ( 3 0 0 / 3 4 6 ) 、 8 6 . 7 %( 1 5 0 / 3 4 6 ) 、 3 5 . 8 %( 1 2 4 / 3 4 6 ) 、 2 4 . 3 %( 8 4 / 3 4 6 ) 、 0 . 6 %( 2 / 3 4 6 ) 。在 7 4例 乙肝 组 的 阳 性率 分 别 为 1 8 . 9 %( 1 4 / 7 4 ) 、 5 . 4 %( 4 / " / 4 ) 、 8 . 1 %( 6 / 7 4 ) 、 1 3 . 5 %( 1 0 / 7 4 ) 、 2 . 7 %( 2 74 / ) 。在 7 4例肝病 对照 ( L D C) 组 阳性率 分别 为 5 . 4 %( 4 /
吉林 医 学 2 0 1 3年 I 1月第 3 4卷第 3 1 期
原 发 性 胆 汁 性肝 硬 化 患者 血 清 生 化 酶 谱 与 乙 型 肝 炎 疾 病 相 关 的
生化 酶 谱 检测及 临床 意 义
仝小林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验案分析
◇名 家 名 流 ◇
仝 小 林 教 授 治 疗 原 发 性 胆 汁 淤 积 性 肝 硬 化 验 案 分 析
郭艳青 , 刘文科 , 武胜平 , 刘洪兴
( 1 . 中 国航 天科 工集 团七 三 一 医院 , 北京 1 0 0 0 7 4 ; 2 . 北京 中医药大 学 , 北京 1 0 词 : 肝硬化 ; 经方; 仝小林 D O I 标识 :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8 - 0 8 0 5 . 2 0 1 3 . 0 8 . 1 0 1
中 图分类 号 : R 2 5 6 . 4
文献 标识 码 : B
L I S H I Z H E N M E D I C I N E A N D M A T E R I A M E D I C A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V O L . 2 4 N O . 8
时珍 国医国药 2 0 1 3年第 2 4卷第 8期
摘 要 :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西医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 而
不能彻底改善病人 的整体情 况, 大多数 患者最终发展成肝硬 化。仝小林教 授善 用经方 , 以及 经方之 法 , 经 方之 理 , 不 断探
索、 创新 、 实践 ; 又创症、 证、 病辨治理论 , 遵循 以症为靶 , 以证 为基 , 以病为参 , 并以此来 指导经方 的临床 运 用, 大 大提 高 了
聚” “ 胁 痛” 等 范畴 。仝 小林 教 授根 据 病势 而 审时 度势 、 分期 论 治, 选用 经典名方治疗肝硬化取得 了一定疗效 。笔者有幸跟随仝
小林教授学 习, 仝教授运用 中药治疗该病屡见 功效 。今选 取相关
肝病科 黄疸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黄疸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
以白睛、皮肤粘膜、小便发黄为特征的一组症状。
一般按病之新久缓急与黄色的明暗等分为阳黄与阴黄。
凡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可归纳为黄疸病类。
2.西医诊断:参照2009年美国肝病学会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指南。
符合下列三个标准中的两项,则诊断可以建立:(1)存在胆汁淤积的生化学证据,ALP、GGT水平升高。
(2)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或AMA-M2阳性。
(3)肝脏组织病理提示非化脓性胆管炎以及小或者中等大小的胆管损毁。
(二)证候诊断1.肝胆湿热证:身目俱黄,色泽鲜明,小便黄赤,大便色浅,纳呆呕恶,厌食油腻,乏力。
湿重者,兼见头身困重,腹胀脘闷,口淡不渴,大便粘滞,苔厚腻微黄,脉濡数。
热重者,兼见发热,口渴,尿少,大便臭秽或干结,苔黄腻,脉弦数。
2.瘀热互结证:黄疸较深,经月不退,皮肤瘙痒或有灼热感,抓后有细小出血点及瘀斑,右胁刺痛,口咽干燥,大便色浅或灰白,小便深黄,女子或见月事不调,舌质暗红,苔少,脉实有力或弦涩。
3.痰瘀阻络证:身目俱黄,色不甚鲜明,口中粘腻,脘闷不饥,腹胀纳少,大便溏泄,有时灰白色,肢体困重,倦怠嗜卧,面色黯黑,胁下肿块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不移,女子行经腹痛,经水色暗有块,唇舌紫暗边有瘀斑,苔腻,脉沉细或细涩。
4.寒湿内停证:黄疸较深,色泽晦暗,经月不解,皮肤瘙痒,或右胁不适,或神疲乏力,形寒肢冷,食少脘痞,小便黄而清冷,大便色浅或灰白,舌体胖,舌质暗淡,苔白滑,脉沉缓。
5.肝肾阴虚证:黄色晦黯,口燥咽干,腹部胀满,肝区隐痛,两目干涩,头晕腰酸,五心烦热,齿鼻衄血,皮肤瘙痒,入夜尤甚,舌红体瘦或有裂纹,少苔,脉濡细或弦细。
6.气阴两虚证:面目肌肤发黄,无光泽,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胃脘隐痛或灼痛,口干咽燥,排便无力或大便秘结,舌淡或暗红,苔少或光剥无苔,脉濡细。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294~3815)。
.
4
病因和发病机制
• 遗传因素:患者一级亲属的AMA阳性率和PBC患病率分别 为13.1%和5%~6%,女性亲属更易受累。
• 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和甘露醇结合凝集素 (MBL)、维生素D受体(VDR)等先天免疫系统,白细 胞介素(IL)-12、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 等
但并不能疫
• 抑制型T淋巴细胞异常。 • 毒性T淋巴细胞与胆管的破坏直接有关系。
.
9
遗传因素
• PBC病人的HLA-II中HLA-DR8表达增加。 • 不同国家PBC病人的HLA表型不同,在遗传学方
面有地域性差异。 • HLA-DR、-DP在胆道上皮表达对启动肝内胆道细
表达的胆管上皮细胞表面有酷似PDCE2的抗原决定簇,成为 T细胞攻击的目标,发生氧化应激、复制性衰老及凋亡等。
.
7
体液免疫
• AMA-M2不单纯出现在PBC中。90%~95%的病例血清AMA阳性 • 抗体的滴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 给实验动物注射PDC-E2,可使其体内产生强的体液免疫,
硬皮病等,偶可合并炎性肠病和肺间质纤维化。 • 肝癌:组织学Ⅲ、Ⅳ期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增加,女性患者
的乳腺癌发病率增加。 • 并发症:与胆汁淤积有关,骨质疏松、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高脂血症、脂肪泻等
.
15
查体
• 无特异的体征 • 皮肤:色素沉着、抓痕、苔藓样变、黄斑瘤 • 黄疸、肝脾大、腹水、水肿 • 门脉高压相对突出,在发生真正的肝硬化之前,即可发
• AMA阳性而ALP正常的病人,应随访并每年进行肝功能检查。
肝硬化患者74例胰岛素等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
检验与影像 ・
肝硬化患者7 4例胰岛素等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陈秀花 陈芳建 杜 长 宝 ( 浙江衢州市 I 人民医 5 o ) 院 2 o 4o
近 年来研究表 明,肝硬化患者对 胰岛素的敏感性 降低, 存在胰岛素抵抗。为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胆固醇 ( H) TC 、 总胆汁酸 ( BA) T 、空腹 血糖 ( B ) F S 、血胰岛素 ( I F NS)及 由表 l 可见 , 肝硬化组 除 TCH 低于健康对照组外 , 其 余 各项均 明显高于 健康对 照组 ,且差 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 。 2 2 不同级别肝硬 化患者各 项检测指标结 果( ) 采用 . 表2 C l —p g 分级 标 准。 hid u h 由表 2可见 , TBA与 F NS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 I 升高 ,不 同级别 间差别较大;F S与 I B RS水平虽然有随着
病 情 的 加重 逐 渐 升 高 的趋 势 ,但 不 同级 别 间差 别 不 大 ; H TC
胰岛素抵抗指数 (RS)与肝 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 ,笔者 对 I
20 0 7年 1月至 2 0 0 8年 6月在我 院治 疗的 7 4例肝硬化 患 者进行 相关检测 ,现将结果 报道如 下:
1 资料与方法
1 2 方法 .
两组均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 ,及时分离 ml
水平的变化可 能能够较好地反映 患者的肝功能情 况。TB A
血清并测定。胰岛素测定采用化学 发光法,仪器与试剂及标 准品分别为Ab ot Ax y Pu 全 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b t s m ls 仪及其原装试剂。T A、TC B H及空腹血糖测定分别采用A b t b ot
表 1 两组各项检测指标结果 比较
内科学(呼吸-循环-消化)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温州医科大学
内科学(呼吸-循环-消化)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温州医科大学第一章测试1.以下哪项不是大叶性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参考答案:空洞形成2.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是()。
参考答案:毒症休克经积极液体复苏后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治疗;需要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3.CURB-65评分包括以下的哪几项()。
参考答案:年龄≥65岁;意识障碍;;收缩压<90mmHg或舒张压≤60mmHg;;呼吸频率≥30次/分;;尿素氮>7mmol/L;4.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初始治疗应选择广谱的强力抗菌药物,并应足量、联合用药;尽快明确病原菌,逐渐转为目标治疗。
()参考答案:对5.病毒性肺炎是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除细菌外第二大常见病原体,需要尽快给予抗病毒治疗。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需()周才能建立充分的变态反应,在此之前,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阴性;()。
参考答案:4~82.结核分枝杆菌根据其代谢状态A、B、C、D 4个菌群,下列哪项是A群菌()。
参考答案:快速繁殖,大量的A菌群多位于巨噬细胞外和肺空洞干酪液化部分,占结核分枝杆菌群的绝大部分。
3.这种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Koch现象。
()参考答案:对4.少数病人可以有类似风湿热样表现,称为结核性风湿症。
多见于青少年男性。
()参考答案:错5.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慢阻肺稳定期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方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急性加重风险评估;肺功能评估;症状评估2.慢阻肺稳定期病情严重程度综合评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B组患者低风险,症状多3.慢阻肺治疗使用的支气管扩张剂包括()。
参考答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抗胆碱能药物4.慢阻肺肺气肿的类型包括。
()参考答案:混合型肺气肿;全小叶型肺气肿;小叶中心型肺气肿5.慢阻肺稳定期治疗时糖皮质激素推荐口服使用()。
主委材料(2010.4)
蒋健情况蒋健,男,1956年4月26日出生,汉族,苏州人。
归侨,医学博士(日本取得),教授,主任医生,博士生导师。
职务: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副院长(分管科研与教学工作)学历1964年9月—1966年7月江苏省苏州东山小学1966年9月—1969年7月江苏省苏州西山金庭中心小学1969年9月—1972年2月江苏省木渎中学(初中部)1972年2月—1974年7月江苏省木渎中学(高中部)1977年5月—1982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学士)1982年2月—1985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1993年4月—1997年3月日本山梨医科大学(医学博士)职历1974年11月—1977年5月江苏省苏州吴县东山“五七农场”上山下乡1985年2月—1987年9月曙光医院内科主治医生1987年9月—1989年5月日本山梨医科大学第1内科学教室客座研究员1989年5月—1992年7月曙光医院内科主治医生1992年7月—1993年3月日本山梨医科大学第1病理学教室客座研究员1997年4月—1999年3月日本山梨医科大学第1病理学教室文部教官医学助手1999年4月—1999年12月曙光医院肝科副主任医生2000年1月—2000年5月曙光医院内科学教研室副主任2000年5月—2001年6月曙光医院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内科副主任(兼)2001年6月—2002年6月曙光医院科教处处长2002年6月—曙光医院副院长一、发表医学论文1.郑海生,蒋健,贾伟,贺敏,蒋梅先,阮小芬,苏明明,吴建兵:慢性心力衰竭肾阳虚证患者代谢组学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增刊)2009,16:182.蒋健: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的成绩、问题与展望.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9(19)3:129-1313.蒋健:从当归六黄汤治疗盗汗反思辨证论治及其他.江苏中医药2009(41)5:9-124.蒋健:补阳还五汤临床运用发挥.时珍国医国药2009(20)3:755-7565.蒋健:中医治疗内伤发热点滴体会.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3:84-856.蒋健:男性生殖泌尿诸疾验案介绍.四川中医2009(27)2:88-897.蒋健:运用五原则治疗寒湿痹证的临床体会.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1:38-408.蒋健:木香槟榔丸临床运用发挥.福建中医药2008(39)12:40-419.蒋健:辨证论治咳嗽的体会.光明中医2008(23)11:1773-177510.蒋健:妇科诸疾中医验案.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2:164-16511.蒋健:从尿路感染个案治疗反思中医临床若干问题.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12:1217-122012.徐鸽,金若敏,蒋健,符胜光,陈卫明:灵通散对催产素致痛经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6:39-4213.郑海生,贺敏,蒋健:中药复方为主的灌肠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meta分析.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650-165114.蒋健,朱蕾蕾,孟虹,高月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10:780-78515.蒋健:口腔诸疾治验举隅.浙江中医杂志2008(43)11:665-66716.蒋健:清胃散临床运用发挥.陕西中医.2008(20)10:1404-140517.蒋健:黄连温胆汤临床运用发挥.辽宁中医杂志.2008(35)9:1409-141018.蒋健,金若敏,徐鸽,陈卫明,符胜光:灵通散主要药理作用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9:55-5819.朱蕾蕾,蒋健: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概括.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8:515-51820.蒋健:运用外治方法治疗杂病验案举隅.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7:19-2021.蒋健:乌梅丸临床运用发挥.临床医师2008(5)4:148-14922.蒋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实验室检查特征比较.中华实用临床杂志2008(9)4:15-1723.郑海生,蒋健,贾伟:浅论代谢组学在中医证本质研究中的应用.辽宁中医杂志2008(35)5:693-69424.袁鸣芳,何世民,孙燕,蒋健:灵通胶囊治疗头痛的临床研究.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8(14)2:67-7125.Yunping Qiu, Minjun Chen, Mingming Su, Guoxiang Xie, Xin Li,Mingmei Zhou, Aihua Zhao, Jian Jiang and Wei Jia. Metabolicprofiling reveals therapeutic effects of Herba Cistanches in an animal model of hydrocortisone-induced 'kidney-deficiency syndromeChinese Medicine 2008, 3:3doi:10.1186/1749-8546-3-326.贺敏,朱蕾蕾,蒋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访3年实验室指标分析.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8(18)1:8-1127.曹在焕,蒋健:中医药治疗失眠近况.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9)6:29429528.阮建虹,沈晓红,高成璐,高月求,蒋健:浅谈中医体质学说.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8(10)6:26-2829.朱蕾蕾,孟虹,蒋健,高月求: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类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1:20-2330.蒋健:龙胆泻肝汤临证运用发挥.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1:87-8931.郑海生,蒋健,贾伟:中医学肾阳虚证的现代研究概述.辽宁中医杂志2007(24)7:1014-101632.贺敏,蒋健:中药制剂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Meta分析.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82-158333.舒强,凌光烈,蒋健: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抑制动脉损伤后中膜平滑肌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表达及细胞迁徙.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23)8:1636-163834.孙继佳,蒋健,朱蕾蕾,高月求,严广乐,苏式兵.基于信息熵的中医证候与季节气候关联性评价方法.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5:502-50535.朱蕾蕾,蒋健:中医证型客观化评述. 中国中医基础杂志2007(13)6:478-48036.袁鸣芳,孙燕,何世民,蒋健:灵通胶囊治疗痛经的临床观察. 新中医2007(39)5:32-3337.贾伟,蒋健,刘平,赵立平,陈闽军,周明眉,扬丽萍,王米渠,邱明丰,张永煜:代谢组学在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8:621-62438.Minjun Chen, Mingming Su, Liping Zhao, Jian Jiang, ping Liu, Jiye Cheng, YiJiang Lai,Yumin Liu snd Wei Jia: Metabonomic Study of Aristolochic Acid-Induced Nephrotoxicity in Rats. Jouranl of Proteome Research. 2006(5)4:995-100239.何世民,蒋健:偏头痛与紧张型头痛的中医治疗综述. 中医药学刊2006(24)8:1469-147140.孙燕,蒋健:痛经的中医治疗. 医药世界2006(7)10:1077-107941.蒋健:关于中医临床研究的若干思考.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1:9-1042.蒋健:关于中医肝病学术的若干思考.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5,(15)2:65-6743.蒋健,谭善忠,谭春雨,刘成海,徐列明:扶正化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弹力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4:307-30844.潭春雨,潭善忠,蒋健,徐列明:扶正化瘀方对DMN肝纤维化模型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1:47-4945.孙燕,蒋健:疼痛评价体系概述.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5:406-40746.蒋健:论辨证论治的缺陷及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的必要性.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2:85-8747.谭善忠,谭春雨,蒋健,刘成海,徐列明:胰腺弹力蛋白酶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5,(15)1:34-3748.蒋健,舒强,凌光烈: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影响血管弹性蛋白酶表达.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12)4:405-40949.JIANG Jian, SHU Qiang, LING Guang-lie. Expression of pancreas serine elastase mRNA intissues and organs of normal rats.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2004,(14)11:44-48 50.潭春雨,潭善忠,蒋健,徐列明:扶正化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明胶酶、TIMP-2和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7)4:40-4451.JIANG Jian, SHU Qiang, LING Guang-lie. Effects of elastase on migration of vascularmedial smooth muscle cells.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2003,(13)21:44-4752.蒋健张玉喜: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初探.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1)6:530-53153.蒋健,何淼: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医征候特点及疗效分析.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7)3:15-1754.蒋健,何淼: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3,1(2):99-10255.蒋健,舒强,凌光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 19(6):842-84456.蒋健:弹力蛋白酶mRNA在肝细胞中的表达.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18)6:338-34057.舒强,石恩金,蒋健,凌光烈:抑制大鼠动脉损伤后早期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可降低内膜肥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18(5):462-46558.蒋健,张玉喜:结合型N-乙酰葡萄糖胺的产生与作用.肝脏2002(7)2:114-11559.蒋健,高月求,吴潇,王灵台: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相互关系的研究.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6):15-1660.舒强,凌光烈,蒋健:动脉损伤后早期中膜原位明胶酶活性变化.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1, 17(3):24661.舒强,凌光烈,蒋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损伤后动脉弹性蛋白酶的影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17(12):1172-117462.蒋健,凌光烈,舒强,三伍昌子,前田秀一郎,吉田洋二:球囊损伤后血管迁徙平滑肌细胞弹力蛋白酶mRNA的表达.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5:306-30863.蒋健,高月求,扬婉凤: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混合型一例.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2001(1)1:3764.蒋健:无症状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一例. 肝脏2001(6)1:5465.蒋健,高月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 美国中华医药杂志2001(7)2:1666.蒋健,高月求:补肾冲剂治疗慢性乙肝的病毒学研究. 北京中医2000(19)增刊:56-5867.蒋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例报告.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 孟庆义主编. 中国人口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68.Jian jiang, Masako Mitsumata, Qiang Shu and Yoji Yoshida: Migr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Cell for Arterial Intimal Growth. Molecular Biology Intelligence Unit 5.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Smooth Muscle Contraction 1999, pp1,143-161,R. G. Landes Company, Austin, Texas, U.S.A.69.王灵台,蒋健: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诊断与治疗. 肝脏1999(4)4:226-22770.蒋健,凌光烈,舒强,三吴昌子,前田秀一郎,吉田洋二:动脉硬化初期病变における游走平滑肌细胞のElastase mRNAの发现について. 动脉硬化1998,25:167-171 71.Yoji Yoshida, Masako Mitsumata, Guanglie Ling, Jian Jiang and Qiang Shu: Migration ofMedial Smooth Mucsle Cells to the Intima after Balloon Injury. Atherosclerosis Recent Advances in Atherosclerosis Research. The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n1997,811:459-47072.凌光烈,蒋健,舒强,三吴昌子,吉田洋二:バル-ン伤害后の动脉中膜にぉける筋细胞の增殖动态と内膜肥厚. 脉管学1997,37:139-14473.吉田洋二,凌光烈,蒋健,王速,李宗铉,三吴昌子:バル-ンカテ-テルゃナィロン系ル-プによる动脉损伤と内膜肥厚. 动脉硬化1994,21:691-69674.吉田洋二,蒋健,贵家基:无症候性脑梗塞の病. Symposium:第2回无症候性脑梗塞研究. Therapeutic Research1993,14:577-57975.王灵台,何燕,任家唯,蒋健,陈建杰:苦味叶下珠抗乙肝病毒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2,(2)2:6-976.蒋健,广濑雄一,立川博邦,小林一久,志村博基,相野田隆雄,宫崎吉规,山本安幸,池田昌弘,赤羽贤浩,藤野雅之,铃木宏:不同病因脂肪肝的频度及其生化学检查特征.临床肝胆病杂志1991,3:134-13677.蒋健,郑国贤,夏德颐,陈建杰,任家唯,王灵台,内藤成子,山中太郎,宫崎吉规,山本安幸,赤羽贤浩,藤野雅之,铃木宏,冈本宏明,真弓忠:乙型慢性肝炎血清病毒血指标的分析. 临床肝胆病杂志1991,1:24-2678.蒋健,广濑雄一,立川博邦,小林一久,志村博基,相野田隆雄,宫崎吉规,山本安幸,池田昌弘,赤羽贤浩,藤野雅之,铃木宏:超声波检查による脂肪肝所见の检讨—主として生化学检查,成因との关系にっぃて. 日本消化器集团检诊杂志1990,86:58-6779.蒋健:日本老年医学的现状及其研究概况.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1988,3:130-13380.蒋健,王灵台:不同的中医疗法对85例迁延性乙型肝炎免疫功能的影响.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10:43-4581.蒋健:夏德馨老中医治疗肝病的经验. 辽宁中医杂志1985,7:2-682.蒋健,王灵台,夏德馨:中医中药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初步研究—付88例迁延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中医杂志1985,6:26-3083.王灵台,蒋健,夏德馨:温肾法为主治疗HbsAg阳性乙型肝炎60例报告. 中医杂志1985,1:24-2784.夏德馨,蒋健,王灵台: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某些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1:11-1385.蒋健:《金匮要略》利小便法初探.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3:2627二、学生整理蒋健学术思想论文86.孙怡婕:蒋健以龙胆泻肝汤治疗为主治疗口苦验案举隅.河北中医2009(3)3:327-32887.朱蕾蕾,金采映:蒋健运用外治法验案举隅.江苏中医药2009(41)2:40-4188.金采映,朱蕾蕾:蒋健教授运用后世方治疗痛证的临床经验.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2:174-17689.孙怡婕,金采映:蒋健运用经方治疗杂病医案介绍.四川中医2008(26)9:2-390.金采映,孙怡婕:蒋健经方验案介绍.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0:2278-227991.金采映:蒋健治疗口味异常验案举隅.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5:9-1092.金采映:蒋健教授治疗口舌诸症验案举隅.陕西中医2008(29)2:202-,21993.金采映,朱蕾蕾:蒋健治疗头面诸痛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12:12-1394.金采映,朱蕾蕾:蒋健教授治疗痛证验案四则.新中医2007(39)11:66-6795.金采映等:蒋健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伴支气管炎症状验案2则.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44-4596.张玉喜:蒋健教授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举隅. 中国临床医生2004(32)4:58-6097.张玉喜: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新用.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1:94598.万丽艳:蒋健医师临床验案之特色.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27-28三、教学论文99.邹箐,吴荫梅,高月求,元唯安,郑晓洁,蒋健:七年制学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探索.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8:42-43100.蒋健,林勋,高月求,吴荫梅,邹箐,关鑫,孙萌.中医学专业七年制实践教学的回顾与思考.中医教育2007(26)6:46-49101.邹箐,吴荫梅,林勋,孙萌,蒋健: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评估初探.宁夏医学院学报2007(29)8:27-29102.林勋,蒋健,蔡黎,吴荫梅:医学院校德育工作要注重实效.宁夏医学院学报2007(29)8:35 103.林勋,蒋健,邹箐:中医经典著作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56-57104.林勋,蒋健,邹箐,吴荫梅,关鑫:SP及OSCE在医学生临床技能评估中的应用探讨.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5:544-545105.林勋,蒋健,余小萍等: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临床实习存在问题及对策.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2:6-8106.林勋,蒋健:试论中医临床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上海高等医学教育2005,3:128-129 107.蒋健:我院中医临床教育的若干举措.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增刊)22(9):36-37四、科普文章108.蒋健:提高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认识新民晚报2000,9,3109.蒋健:非典型肺炎中医治疗新民晚报2003,5,28110.蒋健,陈静:怎样预防甲型肝炎. 家庭用药2002,2:39111.蒋健,张斌: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与保健. 家庭用药2002,3:19112.蒋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来龙去脉. 家庭用药2003,4:13113.蒋健:病毒性肝炎的传染与预防. 家庭用药2003,5:16114.蒋健:肝炎患者的营养与饮食. 家庭用药2003,7:14115.蒋健:肝病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家庭用药2003,8:15116.蒋健,赵钢:我能注射乙肝疫苗吗?家庭用药2004,5:2117.蒋健:肝炎病人的饮食调养家庭用药2006,7:34五、《中国中医药报》学术论文118.郑鑫、盛凤:蒋健运用经方2则.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4月15日119.蒋健:大柴胡汤运用3例.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11月14日120.孙怡婕:已椒苈黄丸治疗肠鸣——蒋健教授验案.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7月16日121.金采映:蒋健治疗脾胃病证四则.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2月27日122.金采映:运用经方治疗心肝病——蒋健教授临证经验.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1月25 123.金采映:蒋健运用经方治验四则.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11月9日124.金采映::蒋健运用经方治验举隅.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11月1日六、上海中医药报“名医文选”专栏(2009年1月1日起每期连载)第一季125.白术止泻又通便126.辨病论治高血脂127.肝主筋脉颤震由128.口干可以补肾阳129.口甘先从脾论治130.六年腹痛按痈治131.莫名耳痛有妙方132.脾失约束尿失禁133.五更泄泻从肝治134.肢体顽麻治痰瘀135.治疗口苦有良方136.疰夏湿阻有不同第二季137.肠鸣证治有微妙138.肝郁奔豚还治心139.怪异肋痛用古方140.黄汗阴汗清湿热141.聚有变证治却同142.舌痛多关乎胃火143.顽固咳嗽有验方144.细心敷脐治怪症145.验便廉简治唇风146.亦脏亦腑属胰腺147.治疗血证要法二148.中医可治斯蒂尔第三季149.便血辨治陈窥见150.胆源泄泻治琢磨151.导滞通肠除胃痞152.甘麦大枣乐逍遥153.肝郁脾虚非痛泻154.积聚鼓胀可并见155.手麻同病异治效156.消食导滞纠口酸157.胸寒手热四逆散158.血府逐瘀疗低热159.血枯经闭神效方160.一味附子点龙睛第四季161.肠道梗阻亦关格162.创制滋阴泻火汤163.肛痛洗液提炼方164.化瘀解毒治疤痛165.目胀治肝需养血166.顽咳症治今非昔167.五更泄泻不治肾168.小腿抽筋屡效方169.泄聚并病治奈何170.泄泻可由痰饮致171.血虚瘀热致不寐172.阳明头痛清空膏173.治随证变疗胃病附:待发表医学论文目录(已采纳)174.贺敏,曹在涣,蒋健:三七方治疗失眠症36例临床观察(时珍国医国药)175.贺敏,金若敏,蒋健等:三七颗粒镇静催眠作用的研究(辽宁中医杂志)176.蒋健:中医治疗咳痰喘的医案分析(辽宁中医杂志)177.蒋健:以组方七原则辨治胃痛的思路与体会(中华中医药杂志)178.蒋健:运用卫气营血辨证方法治疗斯蒂尔病(时珍国医国药)179.蒋健:前列腺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蕴结型)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男科学杂志)180.孙怡婕:蒋健治疗头痛的临床经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81.蒋健:从治疗盗汗反思辨病论治及其它(江苏中医药)182.蒋健:泛酸脉证并治及病因病机分析(上海中医药杂志)183.蒋健:嗳气脉证并治及病因病机分析(中国基础医学杂志)184.蒋健:从甘麦大枣汤治疗汗证探讨方剂群配伍的“君臣佐使”(新中医)185.蒋健:胃痞证治“亚型”案例分析与刍议(陕西中医)186.蒋健:以组方六原则辨治胃痞的思路及体会(中华中医药杂志)187.蒋健:桂枝汤和肾气丸治疗形寒怕冷(四川中医)188.蒋健:怪症从郁论治:验案与分析(中华中医药杂志)七、出版书籍1.《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2.《诊余感悟》朱抗美、蒋健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3.《授业传薪集——曙光名医临证经验荟萃》朱抗美、蒋健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4.《中医内科学习题与解析》余小萍主编,蒋健、窦丹波副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1版5.《临证传薪》. 蒋健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6.《医苑春秋》沈远东主编,蒋健、朱抗美副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7.蒋健:《中医临床研究》. 刘平、童瑶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8.蒋健:《现代中医肝脏病学》.刘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第1版9.蒋健:《肝病百问》.王灵台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年第1版10.蒋健:“慢性肝炎”《中医肝病学》.洪嘉禾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11.蒋健,袁鸣芳:《自我催眠术》.江苏科技出版社,1993年第1版12.蒋健:《肝病治疗学》.叶唯法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1990年第1版13.蒋健:《中医内科手册》.夏德馨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年第1版八、获得专利一种治疗痛证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置备(受理,编号:200610024563.X)九、学术团体任职1.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二届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09年7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研究专家(2008年7月)3.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2008年7月)4.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全科医学研究会理事(2007年12月15日)5.上海市卢弯区科协副主席(2007年9月12日)6.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一届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07年7月)7.教育部全科医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2007年3月)8.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2007年)9.上海高校中医内科学E-研究院管理委员会委员(2004年10月29日)10.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第七届常务委员(2003年6月)11.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学术研究分会委员(2002年8月18日)十、杂志编委《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医药世界》、《中华现代外科杂志》、《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等。
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诊断价值
20204242020 V )l.4 No.24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 □经验交流 /Experience Exchange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李兵直(大庆市第三医院检验科,黑龙江大庆163712)摘要: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ALD )抗体谱检测在ALD 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大庆市第 三医院收治的74例ALD 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疾病类型的不同分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 )组36例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组38例, 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35例的体检资料,作为对照组。
3组研究对象均进行ALD 抗体谱检测。
比较3组研究对象ALD 抗体谱阳性检出率;比较AIH 不同亚型ALD 抗体谱阳性检出率;ROC 曲线分析ALD 抗体谱检测对PBC 、AIH 的诊断效能。
结果PBC 组、AIH 组ALD 抗体 谱检测显示,研究对象阳性率均髙于对照组;PBC 组中AMA-M2、gp-210阳性检出率髙于AIH 组、对照组;AIH 组中LC-1、LKM-1阳性 检出率髙于PBC 组、对照组;AIH- I 亚型患者中LC-1阳性检出率髙于AIH-III 亚型;AIH-II 亚型患者中LKM-1阳性检出率髙于AIH-I 、AIH-III 亚型;AIH-III 亚型患者中SLA/LP 阳性检出率髙于AIH- I 亚型、AIH-II 亚型(均P V0.05), AIH- I 亚型以LC-1、AMA-M2抗体检测为主;AIH-II 亚型以LC-1、LKM-1抗体检测为主;AIH-III 亚型以SLA/LP 、SP100抗体检测为主;PBC 组ALD 抗体谱检测中AMA-M2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最髙(58.33%, 85.00%) ; AIH 组ALD 抗体谱检测中LC-1诊断的灵敏度最髙(52.63%)、LKM-1诊断的特异度最髙(100.00%)(均P V0.05)。
肝移植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1U " W98 X8;P@8A >;4;@8A 6;88L 89<;<
[ L9 ? :Q 58[5: 7 4;V58 78@: <X 4@: 7@7;9: ;: 9? 8 78@: <X @4@7@7;9: 65:758 [585 @: @4AO 5Q 85789< X567;V54A D ,5<? 47< +P 9:M \H ! X @7;5: 7< [L 9 ?:Q 58[5: 7 4;V58 78@: <X4@:7@7;9: W89P G56 ! ]] F 79 .67 !] ]H % # ! C DH H ^ " < ?WW585Q W89P YZ% D UL5 P 5Q ;@: @M5 9W 7L 5 K [9P5: @:Q C P 5: [@< 69: <;<75Q 9W 6A649< X98;: 5 ! H] D# S C] DE "A5@8< D 7L 5 P 5@: < 58?P > ;4;8?> ;: [@< F \H D _ S__ D _! P94 ‘ 1 >5W985 4;V58 78@: <X4@:7@7;9:D Y8;P@8A ;P P?: 9<? XX 85<<;9: ! : a ! " 98 7@6894;P? < ! U@6 " ! : a \ "D % 987;69< 7589;Q< [ 585 [ ;7LQ 8@[: < ;b P 9:7L< @W758 .1U % 9:4A C X @7;5:7 P?< 7 ? <5 X 85Q:;<949:5 X 58X57? @44A W98 5V58 545V@75Q <58?P >;4;8?> ;: D F 6@< 5< <?WW585Q W89P 5X ;< 9Q5< 9W @6?75 6544? 4@8 85c567;9: [;7L;: 9:5 P9: 7L @W758 4;V58 78@: <X4@:7@7;9: > ?7 6?85Q [L 5: <785: M7L 5:5Q ;P P? :9<? XX 85<<;9: 7L58@X AD UL5 W9449[ J ?X @W758 4;V58 78@: <X4@:7@7;9: [ @< 8@: M5Q W89P H Q@A< 79 F KP 9:7L< % C 6@< 5 Q;5Q W89P P ?47;X 45 98M@: W@;4? 85 @:Q K 6@<5< 6? 85Q D +67?@8;@4 X @7;5:7 <?8V;V@4 @W758 ! A5@8< [@< _H D # ^ % :9 856? 885: 7 YZ % 6@< 5 [@< W9? :Q D ; -(3+<) "- ( .87L 979X ;6 4;V58 78@:<X 4@: 7@7;9: ;< 7L5 9: 4A 5WW567;V5 6?8@7;V5 7L58@XA W98 5:Q J <7@M5 X 8;P @8A >;4;@8A 6;88L9< ;< D ’P P? :9<? XX 85<<;9: 7L 58@XA <L 9?4Q >5 <785: M7L 5:5Q 9: 5@84A < 7@M5 @W758 78@:< X4@: 7@7;9: 79 @V9;Q 5X ;< 9Q5< 9W @6? 75 6544?4@8 85c567;9: & ) =$1 >- %: * 1;V58 78@: <X4@:7@7;9: $ %;88L 9<;< $ Z ;4;@8A
早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治探讨
1. 7 m l , L 为 3 . 9 . 血 清 A 4 oLG B / 45± Ag 。 , q MA 阳 性 2 3例
(58 , MA M 9 .%)A — 2亚 型 阳性 2 2例 ( 1 % ) 仅 A — 9. , 7 MA M2阳 性 1 (.% )1 例 (6 % ) 例 4 2 ,6 6 . 同时 有 A A阳性 。各 型 肝 炎 病 7 N 毒 标 志 物均 阴性 。
、
析仪和配套试剂常规检测 血生化指标 ; 采用 E IA法检测 血 LS 清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 剂盒来 自罗 氏公 司)采用 间接免 试 ; 疫荧 光法检测 抗核抗 体 ( N 、 A A)抗平 滑肌抗 体 S A MA、 MA、 抗中性粒 细胞胞质抗体 ( N A,试 剂盒 由德 国欧蒙公 司生 AC
周 A T、 T A P明显下降 ( L As K P<O0 )治疗 4 .5 , 8周 AL A T、 K G T T I T、S A P、 G 、 BL明显下 降( P<0O ) 结论 .1 。 肝硬化是治疗 的关键 , 熊去氧胆酸能够改善生化指标和临床症状 。 期诊断原发性 胆汁性
【 关键词 】 原发性胆汁性肝 硬化 ; 临床特征 ; 熊去氧胆酸
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 、 生化指标 、 免疫学 指标及对熊去 氧胆酸的治疗反应 。结果
本组患者 男性 2例 , 女性 2 2例 , 平均年龄
5 . ; 合并 干燥 综合 征 , 例 合并 类 风湿 性关 节 炎 , 例合 并 桥本 甲状 腺 炎 ; K 2 6岁 3例 1 1 A P为 5 0 ± 6 . / 、 G 2 . 2 4 U L G T为 4 2 ± 6 9 5. 6
54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分析
(44 ,2/4 ,皮 肤 瘙 痒 (1 % , 1/4 。 主 4. % 45 ) 3. 4 75) 要体征 为肝肿 大 2 2例 (07 ,2/4 ,脾 肿 大 4. % 25 )
P C 是一 种原 因不 明 的 , 由免 疫损 伤 介 导 的慢性 B) 进 展性 肝 内胆 汁 淤 积 性 疾 病 , 主要 表 现 为肝 内 小
二 、肝 功能 试 验 、血 清 和 免 疫 学检 查 5 4例患 者均 有 AL ^— T水平 的升 高 ,血 清 A T,A T P, y G L S
多为轻 中度升高 ,一般不超过正常值上 限的 5倍。 2 7例确 认 P C时 无 明 显 黄 疸 (Bl 42 m l B Ti ≤3 . o/ L ,少数 患者肝功能失代偿时也无 明显 黄疸 。大 ) 部 分 患 者 血 清 胆 固醇 (h1,IM 升 高 ( 1 。 co) g 表 )
收稿 日期 :2 0 — 9 0 060 —5 修订 日期 :2 0 —1一 l 0 6 0 l
作者简介 i牛英 ,女 .感 染科 副主任 医师。
维普资讯
云南 医药 2 0 0 7年第 2 卷第 1 8 期
45) 合 并原 发性 甲状 腺功 能减 退 。 /4
维普资讯
云南医药 2 0 0 7年第 2 8卷第 1 期
・
经验 交流 ・
5 例 原发性胆 汁性 肝硬 化临床分析 4
牛
( 昆明医学 院第一 附属医院
英’ ,王志光 z ,俞
岚,
云南 昆明 60 3 5 0 1)
1 .感染科 ,2 .临床急救室
四 、P C合并肝炎病毒感 染 3 B 例血清标 志为 乙型肝炎病 毒既往感染 ,1 例合并戊 型肝炎病 毒
黄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黄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1]及《中医内科学》[2]。
(1)以身目发黄、胁肋疼痛、小便黄赤、倦怠乏力为主症;(2)以口干、口苦、纳呆腹胀、瘙痒、脘腹痞满、发热等为次症;(3)必须具备目睛黄染,再结合起病特点、肝功能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发布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5)》[3]。
(1)患者存在胆汁淤积的临床表现及生物化学改变;(2)胆道成像具备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典型的影像学特征;(3)除外其他因素引起胆汁淤积,若胆道成像未见明显异常发现,但其他原因不能解释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疑诊者,需肝活组织检查进一步确诊或除外小胆管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常见病诊疗指南》[4]。
1.阳黄(1)湿热兼表证:面目俱黄,发热恶寒,胸胁闷痛,口渴而不欲饮,小便黄赤,大便干结,泛泛欲呕,胁肋作痛,苔白腻,脉弦浮数。
(2)肝胆湿热证: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目发黄。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瘀热互结证:黄疸较深,稽留不退,皮肤瘙痒,抓后有细小出血点及瘀斑,右胁刺痛,口咽干燥,大便色浅或灰白,小便深黄,女子或见月事不调,舌质暗红,苔少,脉实有力或弦涩。
2.阴黄(1)肝郁脾虚证:身目发黄时间较长,右胁胀痛,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心悸气短,食少腹胀,瘙痒,舌淡苔黄,脉弦。
(2)寒湿内停证:黄疸较深,色泽晦暗,经月不解,皮肤瘙痒,或右胁不适,或神疲乏力,形寒肢冷,食少脘痞,小便黄而清冷,大便色浅或灰白,舌体胖,舌质暗淡,苔白滑,脉沉缓。
(3)脾肾阳虚证:黄疸晦暗不泽,脘闷腹胀,食欲减退,神疲畏寒,倦怠乏力,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濡细或沉迟。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PT课件
-
16
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五、组织学检查 肝活检组织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分期,
也有助于与其他疾病相日程鉴别。
-
17Biblioteka 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年以上女性,慢性病程,有显著皮肤搔痒、 黄疸、膨大,伴有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生化改 变而无外胆管阻塞证据时要考虑本病。
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建议的诊断标准如下: ①胆汁淤积的生化指标如碱性磷酸酶等升高
当肝功能衰竭时,血清脂类下降。黄瘤亦逐渐消 散。
-
11
临床表现
肝中度或显著肿大。常在肋下4-10cm,质 硬,表面光滑,压痛不明显,脾也中度以 上肿大 ,晚期出现腹水、门静脉高压与肝 功能衰竭,病变长期发展可并发肝癌。
此外,还可伴胡干燥综合征、甲状腺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 表现。
-
10
临床表现
因长期的肝内胆汁淤积导致分泌和排泄至肠腔的 胆汁减少,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可能脂肪泻 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出现皮肤粗糙和夜盲 症(维生素A缺乏)、骨软化和骨质疏松(维生素D 缺乏)、出血倾向(维生素K缺乏)等。
由于胆小管堵塞,血中脂类总量和胆固醇持续增 高,可形成黄瘤,为组织细胞吞噬多量胆固醇所 致;黄瘤为黄色扁平斑块,多见于眼睑内眦附近 和后发际。
-
6
Ⅱ期(胆小管增生期):特点为小胆管不典型 增生,肉芽肿形成,小叶间胆管消失,炎 症从汇管区侵入肝实质,有碎硝样坏死或 称界面性肝炎,可有淤胆现象,以汇管区 周围明显。
-
7
Ⅲ期(纤维化期):表现为进展性纤维化和瘢 痕,相邻门静脉之间出现纤维间隔,胆汁 淤积更严重。
Ⅳ期(肝硬化期):肝细胞呈局灶性坏死,汇 管区的纤维间隔延伸、相互连接,纤维组 织向小叶内伸展分割形成假小叶和大小 不 等的再生结节。
姚定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姚定康: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内科教研室执行主任。
现任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临床与预防专业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华人消化杂志》、《中华消化与影像学杂志(电子版)》、《中华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肝博士》编委,《临床肝胆病杂志》审稿专家。
主编专著2部,副主编专著1部,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 论文9篇。
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长期负责长征医院肝硬化专病门诊14年,累计诊治肝硬化5000余人次,PBC患者600余例。
记者:什么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姚定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All Rights Reserved.姚定康教授:记者:P B C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姚定康教授:记者:PBC的国内发病情况怎样,哪些人群好发?姚定康教授:原发性胆汁性肝前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
我们概率是一般人群的100倍,PBC患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曾经对5011名体检者筛查发现8名者亲属常常表现其他免疫学异常等性、炎症性的肝脏疾病。
PBC病变抗线粒体抗体(AMA)-M2阳现象强烈提示,遗传因素在PBC发最早出现于肝内小胆管,在疾病进性,其中4名可以诊断为PBC;另病中起重要作用。
PBC发生的另一程中这些小胆管被破坏,导致胆汁对中国南方8126例体检者进行种原因是环境因素,环境因素触发不能被排泄到肠道,胆汁淤积维持AMA及M2检测,发现PBC在人群了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而发病。
并加速了肝损害。
由于这种胆管破中的流行率约为492人/百万,因此通常的假说是:一个或多个感染因坏不是由脓细胞造成的,所以该病在我国并非少见。
PBC好发中素触发了易感个体的自身免疫性疾PBC又被称为非化脓性胆管炎。
以年妇女,男女比例1:9,好发病年病。
性别差异同样在PBC的发病中前,只有到了PBC晚期(比如肝硬龄为30~65岁,平均年龄起到一定的作用。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中医证候分析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中医证候分析郝娟;周扬;邢枫;朱春雾;陶艳艳;刘成海【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年(卷),期】2017(010)012【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329例PBC患者四诊信息进行采集,运用快速聚类法对中医症状变量进行聚类,基于变量均值和中医证候判别标准鉴定证型,并比较证型在疾病不同分期中的分布.结果 (1)329例PBC患者聚为8类:脾气亏虚证(30.40%)、肝肾阴虚证(28.88%)、肝血虚证(14.59%)、肝气郁结证(13.98%)、气虚血瘀证(5.17%)、气阴两虚证(3.34%)、肝郁脾虚证(3.04%)和肝胆湿热证(0.61%);(2)脾气亏虚证在各临床分期中均较多见,此外,临床前期和无症状期多见肝血虚证,症状期多见肝肾阴虚证,肝功能不全期多见肝血虚证;(3)超声评分低时以肝气郁结证为主,评分高时以肝肾阴虚和脾气亏虚证为主;(4)脾气亏虚证贯穿于各个病理分期,此外,Ⅰ期和Ⅱ期多见肝气郁结证,Ⅲ期多见肝肾阴虚证,Ⅳ期以肝血虚证多见;(5)各中医证型ALB和TBIL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脾气亏虚证、肝肾阴虚证和肝血虚证是PBC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型,证型分布与疾病阶段有密切关系.【总页数】5页(P1438-1442)【作者】郝娟;周扬;邢枫;朱春雾;陶艳艳;刘成海【作者单位】20120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研究所;20120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研究所;20120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研究所;20120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研究所;20120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研究所;20120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4+5【相关文献】1.慢性胃炎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文献分析 [J], 徐大志;王艳;张维;桂壮2.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中医证候特征与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的相关性研究 [J], 郑玥琪; 陈建杰; 陆云飞; 虞胜; 陈逸云; 凌琪华; 杨光辉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候和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分析 [J], 陈剑明;陈腾飞;连博;陈奕杉;徐霄龙;刘清泉4.基于现代文献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医证型证候研究 [J], 黄正慧;徐雯洁;刘汶5.新冠肺炎临床中医证候文献计量学分析及证候规律总结 [J], 那娜;张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9 ・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5 — 0 2 6 4 . 2 0 1 5 . 0 4 . 0 0 6
7 4例 原 发性 胆汁 性 肝硬 化 患者 中医证 型及 临床特 征 t i v e l y . Re s u l t s :T h e r e we r e 3 6 c a s e s o f l i v e r a n d k i d n e y d e ic f i e n c y( 4 9 %) ,2 0 c a s e s o f we t s t a g n a t i o n a n d b l o o d s t a s i s( 2 7 %) ,1 8 c a s e s o f l i v e rd e p r e s s i o na nd s p l e e nd e ic f i e n c y( 2 4 %) . T h en u mb e ro f c a s e s n df a re q u e n c yf o r t h ema i n c l i n i c a l s y mp t o msa n dp h y s i c a l s i ns g
杨将 领 张 美珠 张 斌
上海 中 医 药大 学 附属 曙光 医 院肝 病 科 ( 上海, 2 0 1 2 0 3 )
摘
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 汁性肝硬化( P B C) 患者的 中医证 型分布及 临床特征 , 以提 高对 P B C的诊 断与治疗水平 。 方法 : 收集
上海 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 医院肝病科住 院的 7 4例 P B C患者临床资料 , 进 行回顾性 分析 。 结果: 7 4例 患者 中肝 肾亏虚型 3 6例( 4 9 %) 、 湿滞血瘀 型 2 0例( 2 7 %) 、 肝郁脾虚型 1 8例( 2 4 %) ; 主要症状及 体征 出现例数及频率分别为 : 口干 3 O 例( 4 O %) 、 乏力7 4例( 1 0 0 %) 、 皮 肤瘙痒 2 4例( 3 2 %) 、 纳差 6 7 例( 9 1 %) 、 尿黄 4 9 例( 6 6 %) 、 脾大 6 8例( 9 1 %) ; AMA/ A MA. M2阳性率达 7 7 . 0 3 %; GG T 、 T B i l 、 D B i l 、 AI b 、
T C、 T G等生化指标在不 同证型中比较 ,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 0 . 0 5 ) 。 结论 : P B C患者 的中医证型主要有肝郁 脾虚 型, 湿滞血瘀型 。
肝 肾亏虚型。湿滞血瘀 型患者以尿黄 最为常见 , 湿滞血瘀型患者 AMA- M2 、 A MA、 A NA 阳性 率明显偏 高。脾大、 乏力、 纳差在各证型
Y A NGJ i a n g - l i n g , Z HA NGMe i - z h u , Z H A N GB i n . Di v i s i o n o f L i v e r Di s e a s e s , S h u g u a n gh o s p i t a l a il f i a t e dt o S h a n g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yo ft r a d i -
d e r t o i mp r o v e t h e l e v e l s o f d i a g n o s i s nd a re t a t me n t . Me t h o d s :S e v e n t y - f o u r c a s e s o f h o s p i t a l i z e d P BC p a t i e n t s we r e c o l l e c t e d a n d na a l y z e d
we r e 3 0 c a s e s o f d r ymo u t h( 4 O %) ,7 4 c a s e s o f we a k n e s s( 1 0 0 %) ,2 4 c a s e s o f s k i np r u r i t u s( 3 2 %) ,6 7 c a s e s o f p o o r a p p e t i t e( 91 %) ,4 9 c a s e s o f u i r n e y e l l o w( 6 6 %) ,6 8 c a s e s o fs p l e n a u x e( 91 %) . 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AM A/ AM A— M2 wa s 7 7 . 0 3 %. Th e r e we r e n o s t a t i s t i c a l s i g
患者 出现的频率均较 高, 皮肤瘙痒常见 。肝郁脾虚型患者平均总胆 汁酸较低 。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 化 ; 中医证型 ; 临床特征
The a na l y s i s o f TCM s yn dr o me a nd 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r e s f o r 7 4 c a s e s pa t i e nt s wi t h pr i - ma r y b i l i a r y c i r r h o s i s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S h a n g h a i , 2 0 1 2 0 3 ) C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t v e : T o d i s c u s s T C M s y n d r o m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n d 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o f t h e p r i ma r y b i l i a r y c i r r h o s i s ( P B C) p a t i e n t s i n o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