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高频彩色多普
勒超声表现
吴秀花; 施燕芸; 刘英姿; 吴波波; 李晓琴; 陈伟贤
【期刊名称】《《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年(卷),期】2019(011)004
【总页数】5页(P327-331)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非哺乳期乳腺炎;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作者】吴秀花; 施燕芸; 刘英姿; 吴波波; 李晓琴; 陈伟贤
【作者单位】213000 常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 213000 常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乳腺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类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程较长、病因不明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是非哺乳期乳腺炎抗生素、中药等保守治疗疗效欠佳,手术后容易复发,形成脓肿、瘘管、窦道等,往往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此外,非哺期乳腺炎由于缺乏典型的红、肿、热、痛等急性炎性反应,且在声像图上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术前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常误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

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治疗方案完全不同,因此明确诊断尤为重要[3-4]。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
院收治的11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和11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比较两者差异,以期提高该病的术前超声诊断正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16例,其中B超正确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71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组)、误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非哺乳期乳腺炎45例(误诊组),再随机抽取1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作对照(浸润性导管癌组)。

患者均为女性,术前均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且未接受药物、手术、放疗、激素或靶向等治疗,影像学与病理资料完整。

1.2 仪器和方法
采用 PHILIPS EPIQ7、IU22、西门子 S2000、百胜Mylab Twice2000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采用频率5~12 MHz。

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受检乳腺及腋窝,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从乳腺边缘至乳头顺时针、逆时针连续扫查整个乳腺,相邻两切面之间有重叠,扫查时手持探头轻压肿块了解是否疼痛。

重点观察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有无液化、有无钙化、有无血流信号、腋窝有无肿大淋巴结,以及回声并测量其大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病灶的超声表现比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年龄的差异,结果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结果以双侧P<0.017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非哺乳期乳腺炎组患者年龄16~56岁,平均(31.2±7.6)岁。

误诊组患者年龄28~67岁,平均(44.8±10.9)岁。

浸润性导管癌组患者年龄27~96岁,平均(55.6±13.0)岁,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210,P<0.001)。

3组患者出现肿块(χ2=8.370,P=0.015)和疼痛比例(χ2=25.71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非哺乳期乳腺炎组出现肿块比例低于浸润性导管癌组
(χ2=8.424,P=0.004),疼痛比例高于误诊组(χ2=8.521,P=0.004)和浸润性导管癌组(χ2=22.458,P<0.001)。

见表 1。

表1 非哺乳期乳腺炎组、误诊组、浸润性导管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Tab.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in non-lactation mastitis group,misdiagnosed
as cancer group,and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groupVariables Nonlactation mastitis(n=71)Misdiagnosed as cancer(n=45)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n=115)F/χ2 P Age(year) 31.2±7.6 44.8±10.9
55.6±13.0 104.210 <0.001 Mass 8.370 0.015 Yes 52(73.24) 37(82.22)103(89.57)No 19(26.76) 8(17.78) 12(10.43)Pain 25.717 <0.001 Yes 23(32.39) 4(8.89) 7(6.09)No 48(67.61) 41(91.11) 108(93.91)
2.2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
3组患者病灶的形态、边界、斑点状强回声、无回声、高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等表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回声均匀及血流信号表现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两比较发现,非哺乳期乳腺炎组病灶声像图上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无回声及后方回声增强,与误诊组相应表现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4,12.256,20.047,8.363;P=0.005,<0.001,<0.001,0.004),而回声均匀、斑点状强回声、高回声、血流信号、腋窝淋巴结肿大等表现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7)。

非哺乳期乳腺炎组病灶与浸润性导管癌组比较,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少斑点状强回声、无回声、少高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少腋窝淋巴结肿大(χ2=11.790,18.737,10.479,65.407,33.268,32.290;均 P<
0.001),而回声均匀、血流信号表现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

误诊组(图 1A~D)与浸润性导管癌组(图2A~D)均可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回声不均匀,并伴有丰富血流信号,但斑点状强回声、高回声晕、后方回声增强表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05,20.282,6.442;均P<0.001),但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回声均匀、无回声、血流信号、腋窝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

表2 非哺乳期乳腺炎组、误诊组、浸润性导管癌组患者的高频声像图表现[n (%)]Tab.2 Image comparison of patients in non-lactation mastitis group,misdiagnosed as cancer group,and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group using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n(%)]Variables Nonlactation mastitis(n=71)Misdiagnosed as cancer(n=45)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n=115)χ2 P Regular shape 21.706 <0.001 Yes 22(30.99) 4(8.89) 8(6.96)No 49(69.01) 41(91.11) 107(93.04)Clear boundary 17.530 <0.001 Yes 25(35.21) 3(6.67) 17(14.78)No 46(64.79) 42(93.33) 98(85.22)Homogeneous echo 0.398 0.820 Yes 11(15.49) 8(17.78) 22(19.13)No 60(84.51) 37(82.22) 93(80.87)Speckle strong echo 79.028 <0.001 Yes 3(4.23) 7(15.56) 74(64.35)No 68(95.77) 38(84.44) 41(35.65)No echo area 41.583 <0.001 Yes 37(52.11) 5(11.11) 15(13.04)No 34(47.89) 40(88.89) 100(86.96)Hyperechoic halo 44.782 <0.001 Yes 5(7.04) 4(8.89) 54(46.96)No 66(92.96) 41(91.11) 61(53.04)Posterior echo
enhancement 41.581 <0.001 Yes 40(56.34) 13(28.89) 14(12.17)No 31(43.66) 32(71.11) 101(87.83)Blood signal 5.587 0.061 Yes 64(90.14) 33(73.33) 95(82.61)No 7(9.86) 12(26.67) 20(17.39)Axillary nodes positive 11.846 0.003 Yes 30(42.25) 25(55.56) 78
(67.83)No 41(57.75) 20(44.44) 37(32.17)
图1 误诊组的声像图表现Fig.1 Sonographic performance of non-lactation mastitis misdiagnosedA:Irregular shape;B:Unclear boundary;C:Heterogeneous echo;D:Enriched blood supply
图2 浸润性导管癌组的声像图表现Fig.2 Sonographic performance of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A:Irregular shape;B:Unclear boundary;C:Heterogeneous echo;D:Enriched blood supply
3 讨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包括小叶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硬化性淋巴细胞性乳腺炎等[5]。

由于非哺乳期乳腺炎缺乏典型的红、肿、热、痛等急性炎性反应,且在声像图上与浸润性导管癌有较多相似之处,因此较易误诊[6-7]。

本研究纳入的11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中均无明显急性炎症反应,部分因肿块就诊,其中45例患者误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71例患者正确诊断为
非哺乳期乳腺炎。

分析发现非哺乳期乳腺炎组出现肿块比例低于浸润性导管癌组,但疼痛比例高于误诊组和浸润性导管癌组,提示行超声检查时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疼痛等症状,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非哺乳期乳腺炎与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图表现有较多相似之处,本研究分析发现两者声像图均可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其内及边缘可见丰富血流信号。

但这些超声表现缺乏特异性,若认识不足、经验欠缺常导致误诊。

值得注意的是,两者在斑点状强回声、高回声晕、后方回声增强
表现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临床疑诊非哺乳期乳腺炎而扫查呈恶性肿瘤超声表现的病例,除详细询问病史外,检查时应重点关注斑点状强回声、高回声晕、后方回声增强等特征。

正确诊断的非哺乳期乳腺炎与浸润性导管癌的声像图在斑点状强回声、有无回声区、高回声晕、后方回声增强、腋窝淋巴结状态表现上有以下明显差异:⑴成簇分布的微小钙化灶是影像学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重要依据
[8-9]。

本研究中非哺乳期乳腺炎伴有斑点状强回声者占4.23%,明显低于浸润性导管癌的64.35%。

⑵非哺乳期乳腺炎常伴乳腺脓肿,病灶内多伴囊性成分,呈无回声区。

本研究非哺乳期乳腺炎伴无回声区者占52.11%,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的13.04%。

⑶乳腺癌实质向周围组织浸润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间质反应,由此构成不规则增多的界面,在超声声像图上表现为高回声晕,而乳腺炎缺乏向周围组织浸润及间质反应[10-11]。

本研究浸润性导管癌表现为高回声晕者比例
(46.96%)明显高于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7.04%)。

⑷本研究中浸润性导管癌
后方回声增强表现患者仅占12.17%,显著低于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56.34%,
这正是由于乳腺恶性肿瘤内部癌细胞少,内部纤维成分出现玻璃样变,并成为肿瘤内主要部分或伴钙化导致病灶后方回声衰减[12-13],而非哺乳期乳腺炎由于微小脓肿形成导致病灶后方回声增强。

本研究还发现非哺乳期乳腺炎组与浸润性导管癌组的血流信号表现相似,与国内报道存在差异[14],可能与各研究入组样本
量差异有关。

此外,有学者发现不同病理类型的非哺乳期乳腺炎在超声声像图上表现类似[15],但本研究未对此进行对比,后期将会入组更多病例开展相关分析。

本研究发现,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鉴别非哺乳期乳腺炎及浸润性导管癌,但误诊率较高,两者声像学表现有一定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较多有助于鉴别诊断的特征。

检查时应详细了解有无肿块、疼痛等,重点关注斑点状强回声、高回声晕、后方回声增强等特征,提高术前超声诊断正确率,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GOPALAKRISNAN NAIR C,HIRAN,JACOB P,et al.Inflammatory diseases of the non-lactating female breasts[J].Int J Surg,2015,13:8-11.
[2]李杰基,林小影,程幸,等.高频超声及弹性成像技术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5):936-939.
[3]王颀.应重视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治和研究[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3):154-156.
[4]黄汉源,孙强,王学晶,等.10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外科治疗[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3):197-201.
[5]郭荣荣,薛改琴.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特点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9):1227-1228.
[6]薛继平,史凯玲,陈晓燕,等.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的超声特征[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10):1069-1070.
[7]徐琳,汪登斌,王丽君,等.MR-DWI对非哺乳期乳腺炎与非肿块强化乳腺恶性肿瘤的鉴别
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4,29(10):1108-1111.
[8]韩秀婕,任俊红,马娜,等.早期乳腺癌微钙化的超声检测价值及其与病理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33):2349-2352.
[9] WILKINSON L,THOMAS V,SHARMA N.Microcalcification on mammography:approaches to interpretation and biopsy[J].Br J Radiol,2017,90(1069):20160594. [10]姚晓松,张颖,陈菲,等.超声高回声晕对于判定浸润性乳腺癌大小的临床意义[J].上海医学影像,2010,19(4):263-264.
[11]叶旭,陈小霜,黄丹凤,等.超声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6,25(9):790-794.
[12]董景云,张蕾,李保卫,等.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与其超声影像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4,37(4):290-292.
[13] VRAKA L,PANOURGIAS E,SIFAKIS E,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haracteristics(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and pathological prognostic factors in breast cancer[J].In Vivo,2018,32(4):945-954.
[14]廖春燕,陈圆圆,曾健,等.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32(1):16-18.
[15]陈香梅,钟洁愉,刘俐,等.两种病理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影像表现[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8,34(6):492-4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