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在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相对价格差异体现了比较优势所在。
而供给方面的差异和需求方面的差异都会导致相对价格的差异。
本章的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就是从供给方面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探讨国际贸易的成因和影响的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指出,在两国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两国要素禀赋方面的差异是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从而扩展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
这一扩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将比较优势的差异及这种差异的成因有效地归结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其次,深入分析了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要素投入及分配的影响。
要素禀赋理论由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和俄林(Bertil Ohlin)提出,因此也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
后经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等人不断加以完善。
要素禀赋理论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的成功使这一理论在20世纪前半叶到70年代末这段时期内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典范,至今仍在国际贸易理论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
本节将向大家介绍要素禀赋理论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以及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为揭示该理论的基本内涵作好准备。
一、要素禀赋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的是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种要素,如果加上企业家才能则称之为四要素。
在要素禀赋理论当中,正确理解要素禀赋的含义是十分重要的。
要素禀赋指
的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相对的概念,而不是指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
在本章所论述的要素禀赋理论当中,我们假设生产中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投入,因而在本章中,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资本和劳动的相对比例,而不是指一国所拥有的资本和劳动的绝对数量。
同时我们必须清楚,这样的要素相对比例的分析也是可以在其他种类的要素之间进行的,如资本与土地之间或劳动与土地之间。
假设有两个国家A和B,两种要素资本(K)与劳动(L),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来衡量两国的要素禀赋。
一种是实物单位定义(physical definition),即用两国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本和劳动总量的比值来衡量。
另一种是要素价格定义(price definition),即用两国的资本价格和劳动价格的比值来衡量。
在实物单位定义中,A国的要素禀赋为A国的总资本和总劳动的比率,B国的要素禀赋为B国的总资本和总劳动的比率,如果,我们就定义相对于B国而言,A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相对于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在要素价格定义中,假设劳动的价格是工资率(w),资本的价格是利率(r),则A国的要素禀赋为A国的资本价格和劳动价格的比率,B国的要素禀赋为B国的资本价格和劳动价格的比率,如果,我们就定义相对于B国而言,A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相对于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在实物单位定义中,一国的要素禀赋为该国的总资本和总劳动的比率,因而是单纯从要素供给的角度说明各国的要素禀赋。
而在要素价格定义中,一国的要素禀赋为该国的资本价格和劳动价格的比率,而要素价格不仅仅取决于要素供给,还取决于要素需求。
因而这两种衡量要素禀赋的方法有可能存在不一致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章的要素禀赋理论假设A国和B国在要素需求方面完全一致,而要素禀赋的差异完全由要素供给的差异引起,也就是说,一种要素的供给越多,它的价格就越低,一种要素的供给越少,它的价格就越高。
因此,如果,则必定有,即无论用实物单位定义还是用要素价格定义,A国都是劳动相对丰裕
的国家,B国则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
表4-1-1 部分国家和地区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以1985年国际价格计算)国家或地区
人均资本存量(美元/人)
国家或地区
人均资本存量(美元/人)
瑞士
73,459
美国
34,705
德国
50,116
意大利
31,640
加拿大
42,745
中国台湾
25,722
澳大利亚
37,854
英国
21,453
日本
36,480
韩国
17,995
法国
35,600
墨西哥
12,900
资料来源:Summers and Heston(1995), Penn World Tables 53>.6;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 Yearbook of Labor Statistics, 1994.
二、要素密集度
所谓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在生产不同产品时,依据投入比例最大的那种生产要素来描述该产品的要素密集度。
如果X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Y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如果,则称X是劳动密集型(labor-intensive)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capital-intensive)商品。
例如,生产1单位X商品需要2个单位的资本和4个单位的劳动,则。
生产
1单位Y需要2个单位的资本和1个单位的劳动,则。
我们就说X是劳动密集型的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的商品。
如果X、Y商品的生产采用的都是固定要素比例的生产技术,即在任何情形下,生产X、Y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均保持不变,X、Y商品的要素密集度可以直接通过比较和来确定。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商品来说,其生产中的要素配合比例是可变的,即资本与劳动之间可互相替代使用。
当生产要素市场上资本价格相对上升,资本变得昂贵时,厂商会减少资本的使用量,而用相对较廉价的劳动代替一部分资本,因此各部门生产的资本—劳动比率都会因资本价格上涨而下降;同样当劳动价格相对上升时,各部门的资本—劳动比率将提高。
所以,在生产要素可替代的情况下,比较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需要在一个共同的标准下进行,这个标准就是共同的要素价格。
如果在任何相同的要素价格下,X商品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均小于Y商品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则称X 是劳动密集型的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的商品。
也就是说,要素禀赋理论不仅假设在两国两种商品的生产具有不同的要素密集度(比如假设X是劳动密集型的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的商品),而且还假定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不随要素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即在所有可能的要素价格下,X总是劳动密集型的商品,Y总是资本密集型的商品。
如图4-1-1所示。
曲线X1X2和曲线Y1Y2分别表示X商品和Y商品的等产量线,在要素价格为时,等成本线与X、Y的等产量线的切点为A1、B1,这时X、Y的资本-劳动比率的关系为;同样,当任选另外一组要素价,如时,等成本线与X、Y的等产量线的切点为A2、B2,X、Y的资本-劳动比率的关系仍然为。
因此,根据定义,X 是劳动密集型的商品,Y则是资本密集型的商品。
SHAPE \* MERGEFORMAT
三、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条件
要素禀赋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之上的,为便于分析和理解这一理
论,我们先给出这些假设。
(一)假设条件
(1)世界经济中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两种商品(X和Y),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和资本K),即以2×2×2的模型为分析的基础。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但不同商品的生产函数不同。
(3)两国需求偏好相同。
(4)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5)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与两种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6)在一国内部,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要素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7)没有运输成本、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
(8)两国资源均得到了充分利用,且要素总量不变。
(9)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
(10) X、Y两种商品生产的要素密集度不同,X为劳动密集型商品,Y为资本密集型商品。
(二)假设的含义
假设1的含义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要素禀赋理论,从而使现实经济简单化,有利于分析问题。
实际上,放松这一假设即研究更为现实的多个国家、多种商品和多种要素并不会对本章的结论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假设2排除了各国之间的技术差异,以便从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去考察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生;同时他还指出两种商品的生产函数是不同的,这对区分两种不同的商品是至关重要的。
假设3表明,两国需求偏好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两国的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是完全相同的。
当贸易使两国的商品价格实现均等化后,两国将具有相同的消费结构——即两国消费对象中两种商品所占的比重相同。
这一假定使我们省略了对复杂的需求因素的思考,以便集中考察要素攻击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假设4表明,两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保持规模收益不变,它意味着两种商品生产过程中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增加,产量将与要素的投入同比例增加。
假设5表明,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与两种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参与市场交易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众多,生产要素、商品是同质的,具有完全信息。
在长期当中,完全竞争市场商品的价格等于生产商品的边际成本,同时等于商品的边际收益。
假设6表明,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的假设意味着劳动和资本能够毫无阻碍的从收益较低的部门流向收益较高的部门,因此,国内各部门同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在均衡时必定相等。
但国与国之间没有要素流动,即在不存在国际贸易的条件下,国际要素收入差异将会永远存在。
假设7表明,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或绝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如果考虑运输成本和关税时,则当两国的相对或绝对价格差不大于每单位贸易商品的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的生产分工就会停止。
假设8表明,在两国中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生产要素,生产点总是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
任何一个国家如果要扩大一种商品的生产,就必须从另外一个生产部门中吸收资源,并造成后一部门产量的相对和绝对下降。
假设9表明,在均衡的世界相对价格下,每一国的总进口价值等于其总出价值。
假设10表明,X、Y两种商品生产的要素密集度不同,X为劳动密集型商品,Y为资本密集型商品。
由于两国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同,所以同种商品在两个国家的要素密集度是相同的,不存在要素密度逆转的情况。
第二节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正如我们在前面介绍过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指的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的组合。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得自于埃奇沃斯盒状图(Edgeworth box)。
在要素禀赋理论的框架下,我们假设A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相对于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下面我们就来比较要素禀赋不同的两国的埃奇沃斯盒状图。
图4-2-1为劳动相对丰裕的A国的埃奇沃斯盒状图,由于埃奇沃斯盒状图的横轴表示一国的劳动总量,可见A国的埃奇沃斯盒状图较长;图4-2-2为资本相对丰裕的B国的埃奇沃斯盒状图,由于埃奇沃斯盒状图的纵轴表示一国的资本总量,可见B国的埃奇沃斯盒状图较高。
埃奇沃斯盒状图的对角线的斜率反映了两国K/L的比率,因而代表了两国的相对要素禀赋的状况,A国的埃奇沃斯盒状图对角线的斜率较小,说明A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B国的埃奇沃斯盒状图对角线的斜率较大,说明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SHAPE \* MERGEFORMAT
在埃奇沃斯盒状图中,X1、X2、X3、X4、分别为X商品的等产量线,Y1、Y2、Y3、Y4分别为Y商品的等产量线,两种商品等产量线的切点为帕累托最优点,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契约曲线,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意味着两种商品X 和Y的一种数量的组合,而且这两种商品的数量的组合都是在该国劳动和资本这两种要素得到最充分有效配置的基础上得到的。
把这些契约曲线上的要素得到最充分有效配置的X和Y的组合放到以X商品的数量为横坐标,以Y商品的数量为纵坐标的坐标图上,就可以得到各国特定要素禀赋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把图4-2-1中A国的X商品的等产量线和Y 商品的等产量线的切点移到图4-2-3中,就形成了AA’曲线,AA’即为A国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把图4-2-2中B国的X商品的等产量线和Y商品的等产量线的切点移到图4-2-3中,就形成了BB’曲线,BB’即为B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按照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A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同时X是劳动密集型的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的商品。
那么A国就可以比B国生产相对更多的商品X,而B国就可以比A国生产相对更多的商品Y。
这样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与B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相比在X轴上的截距较宽,B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与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相比在Y轴上的截距较宽,如图4-2-3所示。
SHAPE \* MERGEFORMAT
可见,在要素禀赋理论的一系列假设前提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两国间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差异直接来自于两国要素禀赋水平的不同,在两国拥有相同的技术水平,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前提下,劳动丰裕的国家能够生产相对更多的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丰裕的国家能够生产相对更多的资本密集型商品。
二、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X轴,因为X 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而A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Y轴,因为Y 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而B 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由于要素禀赋理论假设A、B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因此,在封闭条件下,两国供给方面的差异将造成两国相对价格的差异,而两国相对价格差异则完全是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
图4-2-4是A国和B国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均衡,在图中,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由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相切决定。
在封闭条件下,A国的均衡点为EA,B国的均衡为EB。
因为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所以图
中两国的无差异曲线相同。
通过EA点的相对价格线PA为A国的均衡价格,通过EB点的相对价格线PB为B国的均衡价格。
可见,这表示A国在X商品上拥有比较优势,而B国则在Y商品上拥有比较优势,即劳动丰裕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资本丰裕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SHAPE \* MERGEFORMAT
开放以后,A国将出口X商品到B国,因为在A国市场上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同样,B国将出口Y商品到A国,因为在B国市场上Y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A国。
也就是说,A国将出口X,进口Y;B国则相反,出口Y,进口X。
X 商品由A国出口到B国,Y商品由B国出口到A国后,A国X的相对价格将上升,Y的相对价格将下降;B国X的相对价格将下降,Y的相对价格将上升,最终两国价格趋于一致,即两国面对相同的国际均衡价格PW。
图4-2-5是A国和B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开放后,相对价格发生变动,A国面对比原来更高的X商品的相对价格,生产均衡点将由原来的EA点向下转移到点EA’, EA’点与EA点相比,X的生产增加,Y的生产减少。
B国面对比原来更高的Y商品的相对价格,生产均衡点将由原来的EB点向上转移到点EB’, EB’点与EB点相比, Y的生产增加,X的生产减少。
通过EA’点和EB’的国际相对价格线PW与无差异曲线相的切点CA=CB为开放后两国的消费均衡点。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国均在贸易中获利,这是因为它们都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u1达到了较高的无差异曲线u2。
对应于新的均衡,图中A国的贸易三角形为ΔEA’OACA,其中EA’OA表示X的出口量,OACA 表示Y的进口量。
图中B国的贸易三角形为ΔEB’OBCB,其中EB’OB表示Y的出口量,OBCB 表示X的进口量。
注意:A国对商品X的出口等于B国对商品X的进口(即EA’OA= OBCB );同样地,B国对商品Y的出口等于A国对商品Y的进口(即EB’OB= OACA )。
SHAPE \* MERGEFORMAT
综上所述,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内容可以表述为:A、B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也就是说,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即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商品;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的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的商品。
在所有可能造成国家之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和比较优势的原因中, H -O定理认为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即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H-O定理常常被称为要素禀赋理论,即每一国家都应分工生产并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或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
为什么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而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呢?H—O定理的内在逻辑是: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之间关系密切,而要素价格与一个国家要素的丰裕程度有关。
所以,要素的丰裕程度的国际差别导致要素相对价格的国际差别,进而导致相对生产成本的国际差别,进而又导致相同商品相对价格的国际差别,从而产生了国际贸易。
在本例中,劳动相对丰裕的A国,其相对丰裕的劳动导致劳动相对价格低,进而导致劳动密集型商品相对价格低,从而劳动密集型商品具有比较优势,因此A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X。
而在资本相对丰裕的B国,其相对丰裕的资本导致资本相对价格低,进而又导致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对价格低,从而资本密集型商品具有比较优势,因此B国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Y。
三、对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评价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主要从两个方面发展了比较利益理论:第一,是以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为分析前提。
这一点与现实更加接近,因为在现实中,一般的商品生产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结合的产物。
第二,是以两国具有相同的技术水平为基础。
它不同于建立在技术差异基础上的比较利益理论,而是从一国基本经济资源优势解释国家贸易发生的原因,进而从实际出发决定一国的贸易模式。
H-O定理不足的方面主要表现在:第一,这一理论比较强调对各国要素禀赋的静态分析,而忽视了一国要素禀赋的可变性。
第二,这一理论排除了技术进步的因素以及许多实际存在的情况,从而影响了理论的广泛适用性。
第三,这一理论在分析过程中引进了价格因素,这就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因为在国际贸易中,商品价格的形成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四,该理论主要强调了要素的供给方面,而未对需求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
第三节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以国与国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发生,但是在国际贸易发生之后,会对两国之间原来存在的商品相对价格产生影响,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国际贸易发生之后会形成新的国际相对价格,而这一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必然会对一国要素的相对价格产生影响,而要素的相对价格则涉及到了一国的利益分配问题。
这里我们就要提出一个问题,即国际贸易的利益在一国内部不同的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是如何分配的?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拓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
本节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就是介绍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旨在说明国际贸易是如何通过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生产要素的再配置,最终达成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一、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过程
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Samuelson,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
者)在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基础上,得出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这一定理可以表述为:即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各国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相等。
也就是说,国际贸易会使贸易各国的同质劳动(即拥有相同水平的训练、技能和生产力的劳动)获得等量的工资。
同样地,国际贸易会使贸易各国的同质资本(即具有同等风险和生产力的资本)获得相对均等收益。
正如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A国是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B国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A国劳动力的相对价格要低于B国,即,相应地,A国劳动密集型商品X的相对价格也要低于B国,即。
在各国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专业化分工的条件下,即当A国分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X,并减少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Y时,A国对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就会上升,对资本的相对需求就会减少,从而引起A国的工资(w)增加,而利率(r)下降;而在B国所发生的一切刚好与A国相反,即B国分工生产Y并降低X的产量时,B国对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会下降,对资本的需求会上升,从而B国的工资(w)会减少,而利率(r)会上升。
由此可见,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国际贸易会使劳动力丰裕的A国(相对低工资国家)的工资上升,使资本丰裕的B国(相对高工资国家)的工资下降,这样国际贸易使两国的工资率与贸易前相比差距缩小了。
同样地,国际贸易降低了A国(相对高利率国家)的利率,提高了B国(相对低利率国家)的利率,从而也使两国的利率与贸易前相比差距缩小了。
这表明,国际贸易倾向于缩小两国间工资与利率的差距,最终使两国间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趋于一致,即。
二、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图形说明
下面我们利用埃奇沃斯盒状图给出对于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说明。
我们将A、B两国的埃奇沃斯盒状图置于同一个坐标系中,如图4-3-1所示。
由于两国使用相同的生产技术,所以两国生产X、Y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