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聂隐娘》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客聂隐娘》观后感
剧本与电影第一遍观看,理解并无多大障碍。
聂隐娘与田季安的儿时情缘,聂隐娘对于瑚姬的同情,田季安的孤独,寥寥几笔已有脉络。
剩下的空白由聂隐娘的眼泪和田季安的暴怒来填补。
倒是磨镜少年与聂隐娘一线确实火候未到。
但这也并不是删减剧本的过错,而是演员的气质及镜头表现力的问题。
在我看来,前几天在网上披露的剧本算不得什么好剧本,说白了还是痴迷于一种奇观展示。
摘录两段如下:
“空空儿出现在胡姬寝处,如鬼魅般迅雷一击,斩向榻上的胡姬颈项,钪铛!胡姬颈上玉环断裂。
空空儿失去踪迹。
胡姬起身,赫然竟是隐娘。
”
“瞬间过后,道姑收势站定。
望着隐娘不回首地直走出道观去,悲与欣,大片殷红,在道姑白衣的襟前迅速渲染开来,像一枝艳放的牡丹。
”
这些段落,如果拍出来了,也就是另一部《英雄》而已。
侯孝贤对剧本的取舍有独到之处。
侯的“隐”是作为坦荡的人,远观目含尊敬。
剧本的“隐”是作为小人,一味谄媚传奇。
真幻之间。
朱天文在文章中说“过往,他将剧本的纸上作业扔给我而迫不及待意欲奔赴的现场……现在,是唐朝。
谁也没看过的唐朝,求未知于未知,现场在哪里?框之外的真实唐朝,又在哪里?”
在此片中,人物并没有与环境建立很好的互动,室内景尤甚。
多人群戏本是侯孝贤的招牌之一,但宫廷大臣等群演异常糟糕,排位和动作过于紧绷,了无生趣。
景别上,似乎也是受布景所限,表现环境不够。
较明显的例子是嘉诚公主抚琴一场,中景,孤独感不够。
与隐娘画面的
来回穿插也显得俗套。
此类场景处理,亦真亦幻最好。
《风柜来的人》当中钮承泽看着电影,屏幕上突然就出现了父亲打棒球的场面,远景,天空阴郁。
猝不及防,一下击中人心。
相比而言,抚琴的处理则太过幻想,不够有力。
另一处走入窠臼的场景是近片尾,隐娘上山巅向师父禀报。
师父独立山角,山雾不断从身后涌上。
这一场不论选景和摄影机位置都很浮夸,师父既背向隐娘,想必心中早有预期。
为何不安坐道观,与片头构成呼应(事实上,剧本中也是这么写的)。
真幻之间,落了幻想。
摄影与品控与大家意见相反,我并不认为这片子的摄影好。
朱天文也确实说过“备受赞誉的摄影和美术,却是拍摄过程中最困扰侯孝贤的两组阻力,若说这部电影的成绩是侯孝贤跟这两股力量搏斗的终局,亦不为过。
”室内戏中,窗外刺入的月光日光温过低,人工化痕迹也太重,远不如《海上花》来得自然。
这也造成内景外景感觉断裂。
运镜上,有一些较为陈腐的处理,如一处从天空摇下,一处从走廊地板以下升上。
以往侯的电影,人物能量十足,镜头以缓慢运动为其罩上薄纱。
而今镜头运动则超过人物,强说愁绪了。
整片的色彩控制也有多次跳变。
个别镜头噪点控制失当,失控的颗粒感是无效的颗粒感。
胶片拍摄不是有钱任性,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做好品质控制,不可本末倒置。
李屏宾与陈英雄合作时奉献过好得多的摄影,之前与侯的合作虽不及此片壮阔,但要妥帖许多。
补充舒淇无可指摘,就是有戏,完全担得上这个角色。
聂隐娘与父亲,磨镜少年休息的房子屋顶是 CG 做的,不知道为什么青苔颜色做得那么鲜,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