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沭方言表体范畴的语法化音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山东方言表体范畴的语法化音变研究(11YJA740048)。
[作者简介]李仕春,男,山东莒县人,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方言语法、词汇学、词典学研究。
山东临沭方言表体范畴的语法化音变研究
○
李仕春
(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摘 要] 临沭方言可以用动词和动态助词结合在一起表示完成体、持续体、经验体,它们的语音往往会
发生变化:动态助词读轻声使前面的动词发生轻声变调,如果进一步发展,动态助词会失去音节身份和所有音段,同时会使前面的动词发生屈折变调,我们把上述音变现象称为语法化音变。
[关键词] 轻声变调; 合音变调; 语法化音变
[中图分类号]H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7-0001-02
一、临沭方言的语法化音变
艾红娟认为:汉语方言表体范畴虚词的语法化存在以下五个阶段:动词———虚词———词缀———屈折词缀———零形式
(:/ø),例如:动词(著)———介词(着)———词缀(ə)———屈折形式———零形式(:/ø),其中第四个阶段比较特殊,此阶段虚词的独立形式消失,用前面动词变音的方法表示动词加虚词的意义,动词音变后表示不同于动词本身的意义,这种音变就是语法化音变。
本文的研究表明山东临沭方言表体范畴的虚词也存上述语法化音变现象。
[1]
本文以所调查发音人的发音作为新派代表。
发音人信息:王杉,女,20岁,从小生活在临沭县城,19岁离开家乡来广西上大学。
临沭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北纬34°40′~35°06′,东经
118°26′~118°51′。
北依莒南县,西靠临沂市河东区和市经济开发区,西南与郯城县接壤,东南与江苏省赣榆、东海两县
毗邻。
临沭方言属于胶辽官话,马静、吴永焕的《临沂方言志》分别记录了老派和新派的声母、韵母、声调。
老派和新派都有四个声调:[2]
阴平213 吃喝栽翻蒸关穿栽推搬挖阳平53 拿抬离来砸拔上声55 死扫等赶养管贴拉捏去声312~31 掉放烂看下撞背跪到摸
本文发音人王杉的声母、韵母和《临沂方言志》记录的临沭话新派相同,声调方面略有不同,王杉的去声声调读31,而
《临沂方言志》描写的临沭话去声312和31自由变读。
据此,我们整理出临沭话中动词和动态助词结合的轻声变调规律:如表1。
表1 临沭方言新派轻声前变调规律
前字阴平213阳平53上声55去声31前字+后字(轻声字)
21+1
55+2
21+4
53+2
例句:
(1)他吃了 hʅ213-21lə1三个苹果。
(2)她拿着na 53-55 ə2一张纸。
(3)他都娶了ʨhy 55-21lə4媳妇了。
(4)我带了tai 53lə2一箱苹果来。
(1)~(4)中,“了”、“着”处于虚词阶段,前面的动词在
轻声词“了”、“着”前发生变调,是常见的轻声变调。
在临沭方言中,上述虚词还会进一步失去音节身份和所有音段,它们的声调与前面的动词合音,变调调值约等于前字调值和后字轻声之和,如表2:
表2 临沭方言新派语法化音变规律
变调前阴平213阳平53上声55去声31变调后
211
555
214
51
如(1)~(4)在临沭方言可作如下表述而语法意义不
变:
(5)他吃了 hʅ213-211三个苹果。
(他吃了三个苹果。
)(6)他拿na 53-555一张纸。
(他拿着一张纸。
)(7)他都娶ʨhy 55-214媳妇了。
(他都娶了媳妇了。
)(8)我带tai 31-51一箱苹果来。
(我带了一箱苹果来。
)(5)~(8)所显示的变调就不再是轻声变调,而是虚词
“了”、“着”与前面动词合音造成的变调,变调后仍可表示原来的语法意义,这种变调就是语法化音变。
临沭方言在表示完成体、持续体、经验体时,轻声变调和语法化音变都可以用,但在各种体范畴中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详见下文。
语文学刊 2014年第7期
二尧语法化音变表示的语法意义
根据语法化音变所表示语法意义的情况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完成体标记
临沭口语表示完成体时,以动词、形容词加“了”为更常用。
同时,“了”也可以与前面动词融合发生语法化音变,但不能与形容词融合发生屈折变调。
注:以下例句先举语法化音变的例子,轻声变调的例句放在后面以作对比。
例句不再标音,语法化音变用上标y表示,轻声变调用上标q表示。
1.表示说话的时候,这些动作已经完毕。
如:
(9)我已经等y一个小时了。
我已经等q了一个小时了。
(10)他俩离y婚了。
他俩离q了婚了。
(11)昨天死y一个乞丐。
昨天死q了一个乞丐。
(12)我留他住y几天。
我留他住q了几天。
在临沭方言中,发生屈折变调的只能是动词,形容词则不可以。
如“表慢了五分钟。
”这句话中,“了”必须要有,“慢”不能发生语法化音变。
2.表示动作行为在某一参照时点已经产生了某种结果,这种动结式的补语一般只有走、跑等表示[+位移]义的动词充当。
例如:
(13)我把鸡撵y跑q了。
∗我把鸡撵q了跑q了。
(14)我撵y跑q了那只鸡。
∗我撵q了跑q了那只鸡。
(15)垃圾叫他捡y走了。
∗垃圾叫他捡q了走了。
(16)他捡y走q了那些垃圾。
∗他捡q了走q了那些垃圾。
“撵”、“捡”语法化音变,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并产生了“跑”、“走”这样的结果。
动词与补语之间不能加“了”,而补语后面却一定要加“了”,所以补语只轻声变调,不语法化音变。
动结式的补语如果是形容词,则不发生语法化音变,如“他摔烂了三个碗。
”这句话中,“了”必须要有,“摔”不能发生语法化音变。
(二)持续体标记
刘丹青“持续体是对某种静态谓词所表的持续状态的观察,不关注其起点和终点。
”[3]467着前的动词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静态动词,如“坐”、“躺”,一种是动态动词,如“挂”、“画”等,加“着”后关注的是动作结束后留下的状态。
临沭口语表示持续体时,以“着”与前面动词融合发生语法化音变最为常用,如果用动词形容词加“着”的形式,则不像口语。
语法化音变表示状态持续,如:
(17)墙上贴y画子。
(18)炉子上蒸y馍馍。
(19)大汪里养y鱼。
如果把宾语提前,就必须出现“着”,“着”念轻声,前面动词遵守轻声前变调的规律,不再语法化音变。
(20)画子呆墙上贴q着。
(21)馍馍呆炉子上蒸q着。
(22)鱼呆大汪里养q着。
在连动式中,第一个动词作为第二个动词的伴随状态或动作方式时,也以“着”与前面动词融合发生语法化音变最为常用,但有“着”也可以。
如:
(23)她妈妈背y她走了。
她妈妈背q着她走了。
(24)他俩关y灯说话来。
他俩关q着灯说话来。
(25)闭y眼睛撒网—瞎张罗。
闭q着眼睛撒网—瞎张罗。
(26)她姐姐管y他吃。
她姐姐管q着他吃。
以上动态动词的语法化音变表示持续体意义,如果要表示进行体,就只能用动词加“着”的形式,动词只能轻声变调,而不能语法化音变,如:
(27)黑板上写着字。
表示正在写。
如果“写”发生语法化音变,则表示已经写完,“写”只是提示黑板上的字产生的原因。
如:
(28)黑板上写y字。
(三)经验体标记
临沭口语表示经验体时,以动词加“过”为更常用。
这时,“过”仍读原调,前面的动词也读原调。
同时,“过”也可以与前面动词融合发生语法化音变。
以下两种说法都可以:
(29)我去y北京三次了。
我去过北京三次了。
(30)昨天他们来找我的时候,我已经吃y饭了。
昨天他们来找我的时候,我已经吃过饭了。
(31)明天傍晚来找他吃饭的话,他可能都已经吃y饭了。
明天傍晚来找他吃饭的话,他可能都已经吃过饭了。
这些“过”都表示动作行为在某一参照时点已经完成,和“了”用法一样,所以这类表经验体的“过”实际可归属完成体。
而表示典型的经验体时,“过”不会发生语法化音变。
比如不知道朋友去没去过北京,就一定要有“过”:
(32)你去过北京了吗?
如果三天前朋友说去北京,今天又遇到他,就会问:
(33)你去y北京了吗?
可归属完成体。
临沭方言中单音动词后面跟“了”、“着”、“过”等虚词时多发生语法化音变,值得注意的是,临沭方言的双音动词并不发生语法化音变。
如:
(34)我通知了老王。
(35)你影响你姐姐学习了。
临沭方言可以用动词和动态助词结合在一起表示完成体、持续体、经验体,它们的语音往往会发生变化:动态助词读轻声同时使动词发生轻声变调,如果进一步发展,动态助词会失去音节身份和所有音段,使前面的动词发生屈折变调,我们把上述音变现象称为语法化音变。
【参考文献】
[1]艾红娟.汉语方言的语法化音变存在屈折词缀阶段[J].
齐鲁学刊,2012(6).
[2]马静,吴永焕.临沂方言志[M].齐鲁书社,2003.
[3]刘丹青.语法调查研究手册[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说文解字 李仕春/山东临沭方言表体范畴的语法化音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