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导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衡传导学案(含答案)
张衡传导学案(含答案)
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

我们即将要学习到的《张衡传》这篇课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

目前,“学案导学”的模
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
理了张衡传导学案(含答案)。

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这篇导学案是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的。

张衡传导学案(含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
考:
【学习目标】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

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深入了解张衡。

3、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1、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

2、了解张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习他刻苦求学、科
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方法指津】
1、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知识链接】
1、作者与作品简介
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

南朝宋著名历史学家。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
作,编写成《后汉书》。

《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推
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
的历史。

该书既具史家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司马迁
(西汉)的《史记》、班固(东汉)的《汉书》、范晔(南朝宋)的《后汉书》、陈寿(西晋)《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2、关于人物传记:
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
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
响。

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

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的种类: 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 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
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
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3、张衡简介
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诗文俱佳,造诣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位
少见的全才。

在自然科学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历法、
数学、机械、气象;在社会科学方面,历史、文学、经学、
哲学、礼法、绘画均至佳境。

他既在自然科学方面为我们留
下了震惊世界的浑天仪、地动仪、独飞木雕等伟大发明,又
在社会科学方面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


的《二京赋》,达到了汉代大赋长篇巨制的极致;他的抒情小赋为赋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他的诗是我国七言诗由发展
到成熟的一个标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
用。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
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自学过程】
1.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
①衡少善属文( )( ) ②不好交接俗人( )
③累召不应( ) ④五载复还(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a.游于三辅( )
b.虽才高于世( )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
②a.因入京师,观太学( )
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
c.伺者因此觉知( )
③a.公车特征拜郎中( )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
④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
b.以精铜铸成( )
3.翻译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语法现象。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合作探究】
1、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采用明段意分段法,理清文章结构。

)
明确:全文五个自然段中,二、三、四自然段讲的都是张衡
取得的科学成就,自然应合为一大段。

这样,就理清了文章
的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1)写张衡的品格和文才
①;(2)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②③④);(3)写张
衡的政治才干(⑤);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
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

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
的重点。

作者这样处理文章的详略安排。

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张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
能和创造发明最为突出,理应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

2.张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何以见得
“才高于世”?其“从容淡静”又表现在哪里?
明确: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
尚之情。

”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贡献卓越;(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禽奸党。

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一、“善属文”,作《二京赋》;
二、“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四、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
权贵,称为政理。

3、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
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
明确:分析: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
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
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
点。

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
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

文章
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4、和《屈原列传》相比,这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和《屈原列传》相比,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按时间顺
序,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屈原列传》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而《张衡传》为了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用说明性文字对张
衡的发明候风地动仪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人物传记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类别,而且多为官吏的传记,常
涉及人宦海生涯中的升迁、调转、罢免等事。

与现代汉语比
较,古代官职变动用词具有词汇量丰富的特点。

了解和掌握
这些术语的含义、特点及规律,对于更好的阅读文言文具有
很大的帮助。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拜:授予官职; 除:任命,授予官职; 授:给予官职;起:起用某人任以官职。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第二类: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任缺职; 改:改任官职。

第三类:表示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 领:兼任;
署:代理,暂时担任; 权:暂代官职。

第四类:表示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 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左迁:降职; 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黜、废:废弃不用。

第五类:其他。

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
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

例如:
知: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2019年)
行:迁左丞,行徐州事(2019年)
主:掌管。

例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

”(勃:人名。

)
(2)官职专名
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公府:官署。

指三公的官署。

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大将军:位比三公。

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

设公车令。

郎中:官名。

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国王:指河间王。

国,诸侯国。

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张衡传》导学案参考答案
【自学过程】参考答案:
1.①shào zhǔ②hào ③ lěi ④zǎi
2.①于,介词。

a.表处所,在;b.表比较;c.表范围,在……方面;
②因,介词。

a.趁(机会);b.通过、藉;c.因为;
③a.召,动词;b.征象,证据,名词。

④a.精心,形容词;b.纯,形容词。

3.①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没有去就任。

——“举”、“辟”为被动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语“他”,即张衡。

“连辟
公府”是“连辟于公府”,省略“于”。

②大将军邓骘认为
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他),(他)没有应召。

——“奇”,形容词
的意动用法。

省略“召”的宾语和“不应”的主语
(即兼语)“其”。

③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

——状语后置。

④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所记”,“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

“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合作探究】参考答案
1、明确:全文五个自然段中,二、三、四自然段讲的都是
张衡取得的科学成就,自然应合为一大段。

这样,就理清了
文章的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1)写张衡的品格和文才①;(2)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②③④);(3)写
张衡的政治才干(⑤);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又可分为两
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

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
分的重点。

作者这样处理文章的详略安排。

无疑是非常正确
的,因为张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
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最为突出,理应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

2.明确: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
骄尚之情。

”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思”“研
核”,孜孜不倦,贡献卓越;(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
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
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禽奸党。

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一、“善属文”,作《二京赋》;
二、“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四、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
权贵,称为政理。

3、明确:分析: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
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
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
特点。

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
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
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
干。

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4、明确:和《屈原列传》相比,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
是按时间顺序,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
重点突出。

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屈原列传》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议
结合的方法,而《张衡传》为了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用说
明性文字对张衡的发明候风地动仪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