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安全现状评价范本(DOC 59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尾矿库安全现状评价范本(DOC 59页)
四川平武锰矿尾矿库安全现状评价
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
2014年1月7日
目录
第一章安全评价的目的及依据 (7)
1.1 安全评价的目的 (7)
1.2 安全现状评价的原则 (7)
1.3 安全现状评价的对象和范围 (8)
1.4 安全现状评价的依据 (8)
1.4.1 法律法规 (8)
1.4.2 主要技术标准及规定 (10)
1.4.3 设计基础资料 (13)
1.5 评价程序 (13)
第二章渣库场址说明 (15)
2.1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15)
2.2 工程地质条件 (16)
2.3 水文地质条件 (17)
2.4 渣库场址说明 (18)
2.5 校内勘察结果 (18)
第三章主要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19)
3.1 重大危险源辨识 (20)
3.1.1 溃坝危害 (21)
3.1.2 洪水漫坝 (22)
3.1.3 滑坡危害 (23)
3.2 一般危险源 (24)
3.2.1 淹溺事故 (24)
3.2.2 高处坠落 (25)
3.2.3 物体打击 (25)
3.2.4 雷击危害 (25)
3.2.5 地震危害 (26)
3.2.6 触电伤害 (26)
3.2.7 触电伤害 (26)
3.3职业卫生危险源 (26)
3.3.1 粉尘伤害 (26)
3.3.2 重金属 (27)
3.3.3 废气、废水危害 (27)
3.3.4 噪声 (27)
3.3.5 电磁辐射 (28)
3.4 危险因素小结 (29)
第四章评价单元划分与评价方法选择 (30)
4.1 评价单元划分 (30)
4.1.1 安全管理单元 (31)
4.1.2 尾矿排放与堆筑单元 (31)
4.1.3 渣库坝排洪单元 (31)
4.1.4 尾矿库生活区和库区环境单元 (32)
4.2 评价方法的选择 (33)
4.3 事故树分析法 (34)
第五章定性、定量安全评价 (37)
5.1 尾矿库安全管理单元评价 (37)
5.1.1 安全管理适应性分析 (39)
5.1.2 安全管理检查表评价 (44)
5.2 尾矿排放与堆筑单元评价 (54)
5.3 渣库坝排洪单元评价 (60)
5.4 生活区和库区环境单元评价 (64)
第六章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66)
6.1 安全措施建议 (66)
第七章安全现状评价结论 (68)
7.1 结果分析 (68)
7.1.1 辨识结果分析 (68)
7.1.2 分项安全评价结果 (69)
7.2 安全度的确定 (70)
7.3 评价结论 (70)
第一章安全评价的目的及依据
1.1 安全评价的目的
2014年1月重庆科技学院受四川省武平县锰业有限公司的委托,开展了平武尾矿库安全现状评价。

其评价的目的在于: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积极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9]第20号)和《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总局[2006]6号令),配合省局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提高平武锰业矿业公司尾矿库的本质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严格规范其安全生产条件,减少和控制尾矿库生产运行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降低尾矿库生产安全风险、预防事故发生,保护企业财产及人员生命健康安全。

1.2 安全现状评价的原则
本次安全现状评价将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严格进行,同时遵循下列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地方与行业现行有关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2)采用可靠、先进适用的评价方法,确保评价质量,突出重点。

1.3 安全现状评价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安全现状评价的对象为平武锰业矿业公司尾矿库,属于尾矿
库安全现状评价。

范围为尾矿库及其附属设施所涉及的有关安全生产
活动、安全生产管理等。

包括:
(1)坝体的稳定性
(2)库容情况
(3)尾矿库排洪(水)系统,包括截洪沟、排水井、排水隧洞等构
筑物;
(4)尾矿库库区情况;
(5)尾矿库安全生产管理等。

1.4 安全现状评价的依据
1.4.1 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全国人大常委会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
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令第4号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
条例
劳动部部长令第4号
(9) 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6
号令
(10)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11)
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
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
(12)
关于印发《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
则》的通知
安监管技装字[2003]93号(13)
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
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管一字[2005]8号文(14)
关于做好非煤矿山企业尾矿库安
全生产许可证颁证工作的通知
川安监管一[2005]123号文(15)
关于印发《四川省开展尾矿库专
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川安监管一[2007]191号(16)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
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17)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
管理办法
1999年国家经贸委令第13号
(1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2001]60号
1.4.2 主要技术标准及规定
(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2)《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
(3)《化工废渣填埋场设计规定》(HG 20504-92);
(4)《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41-90);
(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7)《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
(8)《防洪标准》GB50201;
(9)《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GB50421-2007);
(10)《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
(11)《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95);
(1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6)《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GBJ22-87);
(13)《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
(17)《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95);
(18)《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19)《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20)《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21)《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
(22)(《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
(23)《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ZBJ1-90);
(24)《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号,2006年4月);
(25)《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YS5418-95);
(26)《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

(27)《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2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9)《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四川省水利电力厅编1984年6月);
(3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31)《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规范第1部分:一般要求》(DB13/T 1416.1-2011)
(3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 229.1-2010)
(3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 229.2-2010)
(3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 229.3-2010)
(35)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GBZ/T 229.4-2012)
(36)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T 225-2010)
(3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 GBZ/T 196-2007)
(38)《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 GBZ/T 197-2007)
(39)《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GBZ/T 16180-2006)
(40)《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GBZ/T 181-2006)
(4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58-2003)
(42)《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GBZ/T 16180-1996)
(43)《职业病管理规程》( TB/T 2145-1990)
(4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 AQ/T 8010-2013)
(45)《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 AQ/T 8008-2013)
(46)《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代码》( LD/T 107-2008)
(4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要素》( DB31/T 679-2013)
(48)《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 DB41/T 781-2013)
1.4.3 设计基础资料
(1)业主方提供的尾矿库现场1/500地形图;
(2)业主方提供的《四川省平武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干渣堆场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浙江山川有色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10年8月);
(3)设计期间收集的1/50000航测地形图(南坝镇幅);
(4)设计期间收集的《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四川省水利电力厅编)(1984年6月);
(5)设计期间收集的《四川省水文手册》(四川省水利电力局水文总站)(1979年10月);
(6)《四川省平武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锰加工生产线灾后重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四川省工业环境监测研究院2010年8月);
《四川省平武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0000吨电解金属锰厂震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广西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2009年3月);
(7)设计期间现场踏勘、收集了解到的电解锰生产厂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规模等资料。

1.5 评价程序
平武尾矿库工程安根据锰业公司尾矿库生产运行特点以及安全
现状评价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的要求,本次安全评价采用文件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踏勘以及和现场技术管理人员交流相结合的工作程序。

即首先明确评价对象和范围,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准标、规范,深入现场进行详细的尾矿库实地检测与检查,收集整理和分析与尾矿库相关的设计文件、现场资料和数据,与矿山相关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深入的交流。

充分了解尾矿库的设计、施工情况,熟悉尾矿库各个时期的生产运行状态、安全管理情况等。

在此基础上,对照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辨识和分析尾矿库生产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致灾因子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和有可能导致的事故;按运行工艺功能、运行设施和危险、有害因素类别及事故范围划分安全评价单元;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对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事故发生的致因因素、影响因素和事故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得出该尾矿库的安全度;针对尾矿库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和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最后,做出客观、公正的安全评价结论。

其评价工作具体步骤包括:
(1)前期准备;
(2)现场安全调查;
(3)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4)划分评价单元;
(5)定性、定量评价;
(6)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7)做出安全评价结果与评价结论;
(8)编制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9)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评审
第二章渣库场址说明
2.1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渣库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南坝镇磨湾社庙沟,地理坐标为北纬32度12分21秒,东经104度50分42秒,海拔高程约745m-835m 之间,渣库位于石坎河东侧山坳之间,绵阳城区119km,距平武县城44km,距南坝镇路线距离1.8km,交通下游40m为石坎河,有简易公路可到达场地,西侧的电解锰厂东南至较为方便。

库区整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区内地形地貌受岩性及构造的控制,山脉多呈西北走向,高差较大,高山峻岭、河谷幽深、冲沟发育、谷坡陡峻,属于构造剥蚀的中、低山区地貌。

渣库所在沟谷形态呈“v”字形。

公司原档渣坝位于庙沟沟口标高760m处,沟宽60m左右,切深50m,沟底纵坡26%,坡度较陡。

库内已经堆存部分锰矿渣,在790m和800m形成了两矿渣堆积平台。

距离沟口250m处为上游挡水坝,坝顶标高825m。

整个渣库介于
825m-755m之间。

渣库所在区域属于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云多、雾少、阴天多的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14.7︒C,最高值15.1︒C,最低值13.9︒C。

极端最高温37.0︒C (1974年7月17日),极端最低温-6.6︒C(1975年12月14日)。

多年平均降水量840.8毫米,最高值1161.4毫米,最低值397.3毫米。

最大日降雨量151.0mm(1981年8月20日)。

年相对平均湿度72.0%;多年平均风速0.5m/s,最大风速15.7m/s(1982年6月17日,风向NNW),最多风向南。

多年平均蒸发量1074.3mm,多年平均日照时间1376小时。

多年平均雷雨日28.4日,多年平均无霜期252天。

所在区属涪江水系。

渣库所在的山沟直接流入石坎河,然后汇入涪江。

2.2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业主方提供的《四川省平武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干渣堆场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浙江山川有色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10年8月)该渣库地质条件如下:
渣库所在区域构造上位于龙门山断裂带西侧,属于北川~映秀断裂带上盘。

该断裂带由北东向西南,经茶坝、南坝、北川,区内长约120公里,以沟谷或陡崖地貌的线性影响为特征,断裂带呈小曲率半径的舒缓波状延伸,被北东东断裂顺扭切错。

该区域地震活动较频繁,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为地震多发区,属区域构造次稳定区。

工程区临近岷江断裂、虎牙断裂、龙门山后山断裂(茂汶—汶川断裂)。

岩层
产状倾斜接近于40︒~45︒,工程区内岩石节理裂隙发育。

所在区域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2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地震的设计特征周期为0.40s。

场地内分布地层如下:
原始的地表地层为第四系全新坡残积(Q4dl)碎石土。

其下伏基岩为寒武系下统水观组变质砂岩(∈1s)。

碎石土(Q4dl ):褐灰色,呈松散状态,稍密,湿。

主要由碎石及少量粘土、砂岩碎屑等组成,部分区域还含有植物根系。

层厚0.3~3.6m,层底标高介于747.62m~808.83m。

变质砂岩(∈1s):灰色,强风化变质砂岩为细粒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层产状倾斜接近于40︒~45︒。

岩芯破碎,呈碎石状,薄饼状,块饼状等,岩质软硬不一。

强风化层的层底标高位于744.82m~835.40m。

中风化层位于强风化层之下,呈厚—中厚层状构造。

节理裂隙发育,岩芯较破碎,呈短块状,短柱状或碎状,岩质较硬。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在坝轴线以下的山沟右岸的沟口处存在一处滑坡,经调查判断其总体上已经稳定,但需进一步对该滑坡体进行调查。

以上各库区内有局部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但通过治理后,不会影响库区、尾渣库坝体和排洪构筑物的安全。

2.3 水文地质条件
库区周边山体较陡,坡面以透水性小的坡积粉质粘土(Q4dl)作为
覆盖层,降雨后地表大部分水量顺坡面汇入冲沟,具有短时水量较大,消散迅速的特点。

根据地勘报告,在钻探范围内未见地下水位。

库区内汇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库外洪水主要是通过埋置在渣库底部的卧式排水管排出。

综上所述库区汇水、地表、地下水均由降雨补给,顺冲沟向下游排泄。

根据邻近场地及已有建筑经验分析,库区地表、地下水对砼及其拌制品均无腐蚀性。

该尾矿库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2.4 渣库场址说明
根据电解厂的位置,以及周边沟谷的实际情况,在对原渣库进行整改施工后,可以形成总库容10.11万m3的堆存量,以电解厂现有的生产规模,渣库还可以服务6.5年。

根据场区1:50000地形图计算尾矿库库区范围内汇水面积为1.24km2,坝址至最高分水岭的主河沟长度为2.68km。

该沟谷为较对称的“V”型沟谷,两岸的山岭海拔一般在800m以上,沟谷两侧地形坡度较陡。

渣库场址内无断层、无溶洞区。

右岸有一地震产生的小型滑坡体,治理后完全不影响渣库的安全。

渣库场址上游无江河、湖泊、水库。

平武公司重新选择利用该沟谷作为固体废物堆置场是切合实际的,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安全上有保障。

2.5 校内勘察结果
1.h=301.5m N=29°35.61’E=106°19.41’x=327584
2.27 y=35628208.92
2.h=301.0m N=29°35.61’E=106°19.40’x=3275824.64 y=35628241.22
3.h=293.0m N=29°35.51’E=106°19.37’x=3275637.66 y=35628049.54
4.h=292.4m N=29°3
5.52’E=106°19.41’x=3275639.49 y=35628211.03
5.h=291.6m N=29°35.56’E=106°19.44’x=3275639.86 y=35628243.33
第三章主要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尾矿库是矿山重要的生产设施,也是矿山危险性较大的
设施,是矿山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世界上把尾矿库危害列
为所有各种(共95种)重大灾害中的第18位。

所以辨识尾
矿库在设计、施工、生产运行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
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是确保尾矿库安全的前提。

尾矿库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尾矿库的安全运行责任重大。

根据对平武尾矿库现有尾矿坝、尾矿排放与筑坝、排渗
设施与排渗控制、排水构筑物、尾矿输送、尾矿库区周边环
境等生产活动状态的调查和分析,认为该库可能存在溃坝、洪水漫坝、滑坡危害淹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雷击、地震、粉尘、触电、废气、废水以及尾矿库管理缺陷危害等主
要危险、危害因素。

本章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
估计事故出现可能导致的后果产生的影响;把评价分析得出的危险有害因素作为平武尾矿库今后生产中重点防范的对象,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从而为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明方向。

3.1 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以及“全库容≥100万m3或者坝高
≥30m的尾矿库”属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范围,平武尾矿库设计总坝高10m,相应总库容为6万m3,不属于申报登记的范围。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时,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 q2/Q2+ q3/Q3+……+ qn/Qn≧1
式中,q1,q2……,qn——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贮存量。

Q1、Q2……Qn——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由上所述,平武尾矿库设计总坝高10m,相应总库容为6万m3。

3.1.1 溃坝危害
尾矿库一旦发生溃坝,不仅严重影响矿山正常生产,更重要是将对下游地区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危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尾矿库溃坝使大量尾矿泥砂形成泥石流,沿山谷往下倾泻,其危害程度远比水库溃坝时严重得多,大量泥石流危及下游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

由于勘察、设计、施工、生产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都可能导致尾矿库不能正常使用,甚至发生溃坝事故。

(1)可能造成溃坝事故的主要因素
1)自然条件不良,如库区或坝体存在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尾矿性质、地震等影响尾矿库及各构筑物稳定性的不利因素。

尾矿库地处在三面环山的山谷,库区边坡较陡,汇水面积较大,当出现暴雨时,有可能形成冲击力、破坏力很强的山洪或特大山洪爆发,山洪爆发冲击库区上游周边山体,导致山体滑坡。

2)勘察工作不细,对尾矿库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不详细,对库区、坝基、排洪管线等处影响尾矿库及各构筑物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未查明。

3)设计考虑不周,如对尾矿库建设环境和运行特点认识不足,或设计人员技术不高、经验不足,造成中后期尾矿坝的稳定性不能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尾矿坝设计构筑级别与防洪级别不够,排洪设施、防洪能力不能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等。

4)施工质量低劣,没有按设计要求施工,施工质量达不到规范与设计要求,如初期坝施工中清基不彻底,坝体密实度不均,坝料不符合要求,反滤层铺设不当等。

5)尾矿库生产运行中管理不当,造成坝体失稳、排洪系统不能排洪。

如筑坝和放矿管理不善,不按规定排放尾矿,造成尾矿坝体不均匀而发生渗漏水,矿浆来回冲刷尾矿坝内坡,库内水位过高或干滩长度过短,子坝直接挡水;排洪系统及排洪设施破损或堵塞等。

6)其它因素的影响,如人们对尾矿库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矿农关系未协调好,在库区和尾矿坝上进行乱采、滥挖、爆破等非法作业,尾矿库技术发展水平。

根据地质评估报告稳定计算结果可见,平武渣库坝的抗滑稳定性安全系数均小于《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的要求。

四级坝最小安全系数1.15(正常运行)、1.05(洪水运行)及1.00(特殊运行)。

因此,坝体现状不能满足安全要求,必须进行整治处理,保证坝体安全。

3.1.2 洪水漫坝
(1)造成洪水漫坝的主要原因
①库容能力不够,排洪设施、排水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
②尾矿库的调洪能力和安全超高过小;
③用子坝挡水;
④排洪系统被泥砂堵塞,排水不畅;
⑤排洪设施已损没有修复,排水不畅或不能排洪。

因为现状渣库堆存线以下原始地形资料缺乏,只能从平面图结合电解厂的排尾量及利用系数进行估算:800m标高时,总库容6.0万m3左右,而有效库容只有5.4万m3左右,按照现有电解厂的排渣规模,该渣库服务年限不到5年,不能满足电解厂排尾要求,必须进行整改
设计,增加库容。

3.1.3 滑坡危害
坝坡偏陡,填土质量差,尾矿颗粒细,干容重偏小,φ、c值偏低,坝体含水量上升,浸润线水位抬高及运行期间坝体受力过大或大量漏砂等情况都可能引起坝体滑坡。

库区岸坡山体滑坡是指岸坡上的岩土物质沿一定的软弱带(或)面做整体下滑的运动。

(1)引起平武尾矿库坝体滑坡的可能原因:
①筑坝材料的选择不当,施工过程中碾压不密实,坝体结构稳定性达不到设计要求;
②投入使用后随着尾矿量的不断增加其所受压力逐渐增强,坝体出现较大沉降与位移;
③排渗管出口未连接至排水沟,渗流水直接冲刷坝体;
④库区范围内存在违章爆破和滥挖尾矿等危害尾矿坝体稳定的活动;
⑤坝面未采取任何植被保护措施;
⑥为节约库容或其他原因致使坝外坡坡比陡于设计规定值后,使坝体滑动性增强,浸润线从坝外坡出逸的可能性增大,稳定性下降;
⑦由于土料的渗透性较尾矿差,当尾矿堆积达到一定程度时,浸润线从坝外坡逸出,因此容易造成排渗管断裂错位,致使渗水不能排出,导致管涌,间接导致垮坝,或者坝面出现局部隆起、塌陷、流土、管涌、渗流量增大、渗水变浑,坝体堆积固结度降低,对坝体稳定不利。

⑧库区发生高于设防烈度的地震;
⑨坝下游坡面填土压坡时,岸坡上的草皮、树根、废管件等危及坝体安全的杂物不清除,遇有泉眼、水井、洞穴不进行岸坡处理,岸坡上的杂物或洞穴不清除、不处理,易出现渗流出逸、流砂等现象;
(2)造成库区山体滑坡的主要因素有:
①库区岸坡周边存在不良地质条件,稳定性差;
②在库区岸坡存在农民耕作等活动,影响周边山体的稳定性,从而导致山体失稳,滑坡;
③暴雨水季节有可能形成冲击力、破坏力很强的山洪或特大山洪爆发,山洪爆发冲击库区上游岸坡周边山体,导致山体滑坡。

(3)危害形式
坝体和库区岸坡周边山体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尾矿库的安全,有可能造成洪水漫顶、破坏坝体构筑物及防洪设施,更为严重的是造成尾矿坝决口、溃坝。

渣库右岸边坡由于地震,向下产生了滑移,部分滑坡体已经进入库内,现对该滑坡体进行稳定性分析。

由稳定计算结果可见,边坡的抗滑稳定性安全系数在地震情况下小于《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的要求。

因此,滑坡体不能满足安全要求,必须进行整治处理,以保证渣库的安全。

3.2 一般危险源
3.2.1 淹溺事故
在尾矿库生产运行期间,作业人员在库从事巡视检查、尾矿排放、管道维护、排水斜槽清理和溢流排水井封堵等作
业时,存在淹溺危险。

造成淹溺事故的主要因素为:
①巡视库区时不小心从高处坠入库内水域;
②无安全防护措施进入溢流排水井水域;
③照明条件不良或者未设置照明设施;
④没有设置护栏或护栏不符合安全规程要求;
⑤库区路面湿滑。

3.2.2 高处坠落
根据《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2008)的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高处坠落是指2m以上的高度上进行作业时,作业人员有可能从高处坠落下来,而造成伤亡。

平武尾矿库的溢流排洪井高均大于2m,下游坡面较陡,雨季行人(作业人员或周围居民)容易滑倒。

因此,在筑坝、巡视检查、移动放矿管等过程中,可能存在人员及设备高处坠落的危害,特别是在溢流排洪井上进行预制拱板安装施工时,有可能发生高处坠落。

主要存在部位是在坝体处、库岸三面,特别是在溢流排水井处。

3.2.3 物体打击
在尾矿排放过程中,需将排放管及时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有可能造成砸伤,发生物体打击事故。

3.2.4 雷击危害
本库区发生一定频率的雷击现象,尾矿库作业人员遭到雷击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尾矿坝及其构筑物遭到雷击时,有可能使坝体出现断裂、移位等危害,直接威胁其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