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文件记录单书写规范及要求(2016年修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
护理文件书写实施细则
前言: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书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25号、《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卫办医政发〔2010〕11号、《四川省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标准》、《基础护理学》第五版本科教材等,特制定我院护理文件书写实施细则,如下:
一、护理文件书写的基本要求
(一)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版面整洁、书写清晰、文字简明扼要、字迹工整、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使用医学术语、时间记录到分钟,保持动态连续性。
(二)文书书写应当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需复写的病历资料可以使用蓝或黑色油水的圆珠笔。
“取消医嘱”用红色墨水笔标“取消”字样并签名。
(三)因抢救急危重症,未能及时记录的,当班护士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注明抢救完成时间和补记时间。
(四)各项栏目应逐项填写完整,并由相应护士注明日期并签全名。
签名要清晰、可辨,盖章无效。
未注册护士、实习学生不能单独签名,书写的护理记录应经过本医疗机构合法执业的护士审阅、修改并签名,签名格式为:注册护士/未注册护士。
(五)书写过程中如需要修改时,应当用同色笔双线横行划在需修改的原记录上,以保证原记录清晰可辨,并注明修改时间,修改人签名。
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六)入院(转入)时间、出院时间、手术(分娩)时间、死亡时间等,在各种护理文件上的描述都应一致。
(七)护理文书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手术清点记录单、危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单,均可采用表格式记录。
二、体温单书写内容及要求
(一)楣栏
1.用蓝(黑)钢笔填写患者姓名、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日期及住院日数等项目,数字除特殊说明外,均使用阿拉伯数字表述,不写计量单位。
文字均采用正楷字书写。
2.填写“日期”栏时,每页第一天应填写“年、月、日”,其余六天只写日。
如在六天中遇到新的年度或月份开始时,则应填写“年、月、日”或“月、日”。
3.填写“住院日数”栏时,从患者入院当天为第1天开始填写,直至出院。
4.“手术(分娩)后日数”栏时,用红钢笔填写,手术当日用红钢笔在相应时间栏内填写“手术”,手术(分娩)次日为第1天,连续记录14天。
如在第1次手术后14天内实施第2次手术,则第1次手术后的日数作为分母,第2次手术日数作为分子填写,连续记录至末次手术后的第14天。
(二)40℃~42℃横线之间
1.用红钢笔在40℃~42℃横线之间相应的时间格内纵向填写患者入院、转入、手术、分娩、出院、死亡等。
除手术、请假不写具体时间外,其余均采用24小时制,精确到分钟。
2.填写要求:入院、转入、手术、分娩、出院、死亡等项目后划一竖线,其下用中文书写时间,如“入
1
院--十时二十分”,竖破折号占用两个小格,转入时间由转入科室签写。
3.若患者因拒测、外出进行诊疗活动或请假等原因未能测量体温时,则在体温单40~42℃横线之间用红钢笔在相应时间纵格内填写“拒测”“外出”或“请假”等,并且前后两次体温断开不相连。
(“外出”“请假”须经医师批准,履行相应手续后护士方可在体温单相应时间上注明“请假”,前后均不连线)。
(三)体温的绘制
1.体温符号:口温以蓝点“●”表示,腋温以蓝叉“×”表示,肛温以蓝圈“○”表示。
2.每一小格为0.1℃,将实际测量的度数,用蓝笔绘制于体温单35℃~42℃之间的相应时间格内,相邻体温以蓝线相连,若相邻两次体温相同可不连线。
3.物理或药物降温30分钟,应复测体温,测量的体温用红圈“○”表示,划在物理降温前温度的同一纵格内,并用红色虚线与降温前的体温相连,下次测得的体温用蓝线仍与降温前的体温相连,并将体温变化及物理降温情况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
4.体温低于35℃时,为体温不升,应在35℃线以下相应时间纵格内用红钢笔写“不升”,不再与相邻温度相连。
5.若患者体温与上次温度差异较大或与病情不符时,应重新测量,重测相符者在原体温符号上方用蓝笔写上一小写英文字母“v”(verified,核实)。
(四)脉搏、心率的绘制
1.脉搏、心率符号:脉搏以红点“●”表示,相邻的脉搏以红直线相连。
心率用红圈“○”表示。
2.每一小格为2次/分,将实际测量的脉率或心率,用红笔绘制于体温单相应时间格内,相邻脉率或心率以红线相连,相同两次脉率或心率间可不连线。
(脉搏与心率相符时只绘制脉搏曲线)。
3.脉搏与体温重叠时,先划体温符号,再用红色笔在体温符号外划红圈“○”。
如系肛温,则先以蓝圈表示体温,其内以红点表示脉搏。
4.脉搏短绌时,相邻脉率或心率用红线相连,在脉率与心率之间用红笔划线填满。
当脉率与心率一致后,则不画心率,继续绘制脉率曲线。
(五)呼吸的记录
1.将实际测量的呼吸次数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免写计量单位,用红钢笔填写在相应的呼吸栏内。
2.相邻的两次呼吸上下错开记录,每页首记呼吸从上开始写。
3.使用呼吸机患者的呼吸以®表示,在体温单相应时间栏内顶格用黑笔画®。
(六)体温、脉搏、呼吸的测量频率
1.一般患者每日测2次体温、脉搏、呼吸。
2.新入院、转入、发热(体温≥37.5℃)、危重、术后患者,每日至少测4次体温、脉搏、呼吸。
3.高热患者(体温≥39℃)每日测6次体温、脉搏、呼吸,连续测至体温正常3天。
(七)底栏
底栏的内容包括血压、体重、身高、入量、出量、小便量、大便次数、自理能力评估、药敏试验等。
用蓝(黑)钢笔书写,要求如下:
1.大便次数:应在每日16:00测量体温时间询问患者24小时大便次数,并用蓝色笔填写。
大便符号:未解大便以“0”表示;大便失禁以“*”表示;人工肛门以“☆”表示;灌肠以“E”表示,灌肠后排便以2
E作分母、排便作分子表示,例如:“1/E”表示灌肠后排便一次;“1/E”表示自行排便一次,灌肠后又排便2次;“4/2E”表示灌肠2次后排便4次。
2.尿量:以毫升(ml)为单位,记录前一日24小时的尿液总量,每天记录一次。
排尿符号:导尿以“C”表示;尿失禁以“※”表示。
例如“1500/C”表示导尿患者排尿1500ml。
3.出入量:记录前一日24小时的总入量和总出量,分别记录在相应日期的出入量栏内,每隔24小时填写一次。
(总入量包括进食量、饮水量、鼻饲量、输液量和输血量等;总出量包括大便量(稀便)、尿量、痰量、呕吐量、引流量及其它排出物的总量)。
4.体重:以kg为单位填入。
一般新入患者当日应测量体重并记录,根据患者病情及医嘱测量并记录。
住院患者每周测量体重一次,并记录。
(病情危重或卧床不能测量的患者,应在体重栏内填写“卧床”字样。
5.身高:以cm单位填入,新入院患者当日应测量身高并记录。
如体重栏填写“卧床”,可不填写身高。
6.血压:以mmHg为单位填入。
新入住患者应记录血压,根据患者病情及医嘱测量并记录。
一日内连续测量血压时,则上午血压写在前半格,下午血压写在后半格内;术前血压写在前面,术后血压写在后面。
如果医嘱开的血压监测≥3次/天,则将监测的血压值记录于护理记录单,写清楚具体的监测时间(具体到分钟)。
如为下肢血压应当标注。
7.自理能力评估:患者入院2小时进行评分并记录,病情变化随时评估。
评分后的结果用中文书写在相应栏内,如“重度依赖”。
8.“其它”栏作为机动,根据病情需要填写,如特殊药物、腹围、药物过敏试验等。
9.页码:用蓝(黑)钢笔按顺序逐页填写阿拉伯数字。
三、医嘱单的内容及要求
医嘱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为达到诊治的目的而拟定的书面嘱咐,由医护人员共同执行。
医嘱的内容包括:日期、时间、床号、姓名、护理常规、护理级别、饮食、体位、药物(注明剂量、用法、时间等)、各种检查及治疗、术前准备和医生护士的签名。
一般由医生开写医嘱,护士负责执行。
(一)与医嘱相关的表格
1.医嘱记录单:是医生开写医嘱所用,包括长期医嘱单和临时医嘱单,存于病历中,作为整个诊疗过程的记录之一和结算依据,也是护士执行医嘱的依据。
2.各种执行卡:包括服药单、注射单、治疗单、输液单、饮食单等,护士将医嘱抄录于各种执行卡上,以便于治疗和护理的实施。
3.长期医嘱执行单:是护士执行长期注射给药后的记录,包括序号式、表格式、粘贴式三种。
序号式和表格式长期医嘱执行单用于护士执行医嘱后直接书写执行时间和签名;粘贴式长期医嘱执行单用于粘贴各种执行卡的原始记录。
长期医嘱执行单要求:
(1)一律使用蓝黑墨水或黑碳素笔书写,要保持页面洁净,不得涂改。
(2)眉栏项目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病历号、页数要填全。
(3)护士操作时在每组治疗单上签署执行时间和姓名,必要时注明给药速度。
(4)长期医嘱执行单由执行护士签名,不归入病历,由科室保持至少至患者出院半年。
(二)医嘱种类及处理
1.长期医嘱单:指自医生开写医嘱起,至医嘱停止,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上的医嘱。
当医生注明停止32
时间后医嘱失效。
(1)长期医嘱由医师下达后,护士将医嘱内容分别记录在相应的执行单上,并在长期医嘱单上注明执行时间并签全名。
(2)医师下达停止医嘱,护士根据医嘱内容将医嘱注销后,在护士签名栏签全名。
(3)手术、转科的医嘱应在原长期医嘱下面划一条红线,在医嘱栏内用红笔写明“术后医嘱”或“转入医嘱”。
(4)重整医嘱由医师转抄并签名,护士核对后签名。
2.临时医嘱:指医嘱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内,应在短时间内执行,有的需立即执行(st),通常只执行一次;限定执行时间的医嘱,应在限定时间内执行。
(1)需立即执行的医嘱,护士执行后,必须注明执行时间并签上全名,先执行后签字;有限定执行时间的临时医嘱,护士应及时抄录至临时治疗本上;会诊、手术、检查等各种申请单应及时送到相应科室。
(2)药物过敏皮试结果,记录在临时医嘱单上。
阳性用红笔划“+”表示,阴性用蓝笔划“-”表示。
填写皮试时间以看结果时间为准并签全名。
3.备用医嘱:根据病情需要分为长期备用医嘱和临时备用医嘱两种。
(1)长期备用医嘱(prn):指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上,必要时用,两次执行之间有时间间隔,由医生注明停止日期后方失效。
护士每次执行后,在临时医嘱单内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以供下一班参考。
(2)临时备用医嘱(sos):指自医生开写医嘱起12小时内有效,必要时,过期未执行则失效。
需一日内连续用药数次者,可按临时医嘱处理。
过时未执行,则由护士用红笔在该项医嘱栏内写“未用”二字。
(三)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下,护士不得执行口头医嘱。
因抢救患者或手术过程中需要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护士应当复诵一遍,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先执行,抢救结束后,医师应当即刻据实补记医嘱。
四、护理记录单书写要求
护理记录单记录着病人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及各项护理活动等客观资料,记录原则为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动态记录。
取消了一般护理记录单,使用通用的临床护理记录单。
妇产科、脑外科及ICU使用专科护理记录单。
(一)住院患者当班完成病情评估并记录,新入病人完善住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单及其他各种评估单,具体见(四)中内容。
(二)根据患者护理级别、病情变化、特殊治疗与护理措施等,及时完善护理记录,书写频次如下:1、病危病人护理记录
(1)日间至少2小时记录1次,夜间至少4小时记录1次,病情稳定后至少每班记录1次。
(2)住院期间有病情变化、特殊检查、特殊用药等随时记录。
2、病重病人护理记录
(1)病重I级护理:每天至少记录1次(推荐下午完成)。
(2)病重Ⅱ级护理:每两天至少记录1次(推荐下午完成)。
(3)住院期间如有病情变化、特殊检查、特殊用药等随时记录。
3、单纯Ⅰ、Ⅱ、Ⅲ级护理病人(指医生未下病危、病重医嘱)
4
(1)单纯I级护理:①每天记录1次;②住院期间如有病情变化、特殊检查、特殊用药等随时记录。
(2)单纯Ⅱ级护理:①入院记录1次;②出院记录1次(记录病人当时生命体征、皮肤及管道、离院时间等情况);③住院期间如有病情变化、特殊检查、特殊用药等随时记录。
4、根据医嘱记录出入量,并进行小结、总结,将总结量记录与体温单的相应栏内。
5、夜班除上述各项要求外,还应记录患者在夜间睡眠情况。
6、出院记录应记录患者出院时的病情、出院诊断、出院指导等。
(三)特殊记录要求
1.医嘱开具“病重”“危重”者,均需护理计划,且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填写危重患者风险评估/计划/防范措施表,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结合患者的病情在表格的“口”内打“√”选择,护士长需根据病情对护理计划进行审核,及时修改或补充,并签字。
2、凡医嘱开具“病重”或“危重”者,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护理及效果等,并根据专科护理特点做好相关记录,体现时效性,做什么记什么。
(每班至少记录一次),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记录。
3、抢救记录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
4、转科患者有“转出记录”和“转入记录”,填写好病人转科交接记录单,由转入科室保存。
5、死亡护理记录必须准确记录患者死亡具体时间,精确到分钟,并与医疗记录保持以致。
6、手术患者的护理记录
(1)术前护理记录应记录手术名称,术前准备情况、术前健康教育、术前用药和特殊病情变化等。
(2)术后护理记录应重点记录麻醉方式、手术名称、患者返回时间、麻醉清醒状态、生命体征、术后体位、伤口、引流等情况。
7、产科护理记录:
(1)产前应记录胎位、胎心、宫缩等。
(2)产后应记录分娩时间、方式及阴道出血、排尿量等情况以及婴儿性别、有无窒息、畸形等情况;且监测12小时,有记录;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记录。
(四)我院运行中的各种评估表及要求如下:
1.患者入院2小时进行自理能力等级评分并记录(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病情变化随时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用中文书写在体温单相应栏处。
2.患者入院当班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并记录(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措施表),评分≥4为高危患者,每周评估一次,病情变化随时评估。
3.患者入院当班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并记录,压疮中危、高危患者有预防措施(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及压疮预防、治疗护理记录单),评分≤14分为中、高危患者,每周评估一次,病情变化随时评估。
4.疼痛患者入院有疼痛评估并记录(疼痛评估量表),有处理疼痛措施及药物治疗后的效果追踪记录。
5.危重病人要填写风险评估单(危重患者风险评估/护理计划/防范措施表),医嘱下达2小时内评估,抢救患者6小时内完成相关评估记录,病情无变化每周评估,病情变化动态评。
6.安置有导管的病人需进行管路滑脱评估(住院患者管理滑脱危险因素评估及防范措施),评分≤8分为轻度风险,只评估一次,病情变化随时评估;评分>8分的患者存在导管滑脱高度风险,需每周跟踪评估1次,直至拔管。
5
7.转诊/转科前对患者进行病情及风险评估并记录,填写(病人转科交接记录单)。
8.提供符合患者个体需求的疾病及健康指导(健康教育计划与评价表),患者新入、转科评估一次,病情变化随时评估。
五、手术清点及安全核查记录单填写要求
(一)手术清点记录
1.手术清点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科室、姓名、性别、年龄、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手术日期、手术名称、输血情况、术中所用各种器械和敷料数量的清点核对、手术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签名等。
2.手术清点记录应当在手术结束后即时完成,由手术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签全名。
3.表格内的清点数必须用数字说明,不得用“√”表示。
表格内的清点数目必须清晰,数字书写错误时应由当事人即时重新书写,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涂改。
4.空格处可以填写其他手术物品。
5.无菌包包外灭菌指示卡、植入体内医疗器具的相关标识、条形码粘贴于手术清点记录单背面指定处。
6.器械敷料清点单:
(1)表格内的清点数目必须清晰,不得采用涂、刮、粘等方法涂改。
(2)器械、敷料的清点由巡回护士器械护士清点并签名,分别在手术开始前、关闭腹腔、胸腔和深部切口前及切口皮肤缝合前、关闭后4次仔细清点。
术中追加敷料器械及时记录在“术中加数”栏内。
术前清点、术中加数及关闭前后清点,写明具体数量,不可用打“√”,术中体内植入物(如人工关节、人工瓣膜、股骨头)条形码,手术所用的无菌包灭菌效果监测指示卡的标识由护士粘贴于手术清点记录单背面指定处。
(3)术毕,巡回护士及时将手术清点记录归入患者住院病历。
(4)无器械护士参加的手术,由巡回护士和主刀医师共同清点并签名。
(二)手术安全核查表
1.是指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麻醉及手术风险、手术使用的物品清点等内容进行核对并记录,输血的患者还应对血型、用血量进行核对。
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共同核对、确认并签字。
2.术中用药、输血时,有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3.在患者离开手术室时,巡回护士负责完善手术安全核查记录,并将手术安全核查表归入患者住院病历。
护理部2016年9月2日修订6
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