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赏析意象,学习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感悟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
把握诗歌意象和诗歌情感的有机联系,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赏析:
一、朗读全诗
(教师作简单评价,根据学生的学情引出诗歌朗诵节奏问题。
)
二、再读全诗,整体把握: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情感?(引导学生紧抓题目明确诗歌内容和基本手法)
明确:写秋天的景物,抒发悲凉的情感。
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怀,因秋托兴,借景抒情。
三、三读赏析:
作为借景抒情的诗歌,①写了什么景?景物特点是什么?营造了什么意境?(提示:要抓意象、抓修饰词整体把握)
明确:
“玉露”——寒冷
“枫树林”——凋伤
“巫山巫峡”——萧索阴森
“江间波浪”——波澜壮阔
“塞上风云”——阴沉密布
“丛菊”——伤心落泪
“孤舟”——孤独飘零
同学们从杜甫笔下描绘的这些景象中,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氛围呢?(如果学生不能领会,可找个诵读水平好的学生再读诗歌,加深对意象的感知,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强调要节奏舒缓,沉郁顿挫)
明确:萧瑟、阴森、凄凉
②有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的描写和诗人心中之情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杜甫描绘这样一幅萧森凄凉的景象是要借以表达心中怎样的情感呢?具体说说。
(提示:要抓情语、抓背景体味诗人情感)(再读诗歌,指导学生如何从诗歌本身来找暗含诗人情感的语句)明确:“凋伤”、“萧森”、“泪”、“故园心”、“寒”、“急”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诗人为何而流泪?对“故园”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此处如果学生领悟不够,可以适当补充创作背景)
明确:年华易逝,羁旅在外,身世的感慨,家国的忧伤……
诗歌尾联又该如何理解?
明确:未直接抒情,而是转而以景作结,把诗人的凄苦之情,思乡之意表达得含蓄而蕴藉,余味无穷。
(指导诵读:“……”这些表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应该重读,正因为杜甫的悲秋融入了家国之思和身世之悲,所以这种情感也就显得分外的沉郁厚重,所以读诗时节奏一定要舒缓,一定要顿来挫去!)
四、同学们不妨再来试一试,咱们一起来揣摩揣摩诗情,看我们能不能读出诗人心中的那份深沉的忧思与苦痛?
(师生共读诗歌,感受诗情)
同学们读得非常不错,在节奏的把握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情感的表达上也浓郁多了。
文学史上把李白称作“诗仙”,他的浪漫主义诗歌雄奇飘逸、热情奔放;而把杜甫称作“诗圣”,他的那一首首现实主义诗歌构成了一部“诗史”,而且杜甫的诗在语言风格上又以沉郁顿挫见长。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秋兴”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呢?
(小组讨论,可以分别从景和情两个角度)
明确:沉郁顿挫
杜诗景象上苍凉阔大、气势恢宏;沉郁指其作品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真挚。
顿挫指韵律上的变化多端,表达情感时欲说还休。
景——大景全景,视线广阔,气势恢宏。
如“兼天涌”、“接地阴”情——家国之思,题材严肃;“他日泪”感情深沉、真挚;“丛菊两开”融入羁旅愁思,思想内容博大精深。
全诗感世伤己,感情悲凉,透出的是“沉郁”;声韵铿锵低回,似水流冰下,凸显的是“顿挫”。
五、小结:
通过深入探讨,我们对这首诗情感的把握更深了一层,同学们也基本把握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对以后学习杜甫的诗歌应该会有所帮助。
最后让我们再次大声朗诵这首诗,将杜甫心中的郁结传达给在座的每一个人,我们也要努力做一个热爱自然、心系社会、胸怀天下的热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