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三重追求肖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的三重追求肖川
没有自觉追求的“写作”大概不能称之为写作,用时下流行语来说,充其量也就是“码字儿”。怎样的追求值得推崇?我以为写作中应该有对史学、哲学和美学的三重追求。
所谓“史学”追求,就是我们所写文字具有记录这个时代人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成为后人知晓我们这个时代世态人情的信史。公元前1000年,犹太王国的国王所罗门写下这样的名句: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话当然不错,但倘若没有可以作为信史的文字,人们怎么知道时下发生的究竟是不是“新事”呢?
“史学”追求体现在写作者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捍卫言论自由。其实,敢于说真话是底线伦理的要求。一个连真话都不敢说的人,还能指望他能够助人为乐、扶贫济困、见义勇为?一个不敢说的人,他的文字只能是虚情假意的,尖刻一点地说,这样的文字与垃圾无异。中国几千年思想专制的痼疾使得“说真话”成为一种需要大声呼唤、大力提倡的宝贵品格,实在有些令人悲哀。讲真话成为一种被崇尚、被歌颂的品质,透出生活的荒诞和文化专制主义的邪恶。代表这种邪恶力量的体制仍然不断地在人们心中制造恐惧,从而使得人们彼此陌生、防范、疏离,甚至以“言”害人。我们能够容忍假话,却不能容忍“错话”,这导致了普遍的社会虚伪。鲁迅先生早在80年前就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如此告诫国人:“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大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真心的话发表出来。”因为,“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这在今天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其次是自觉的哲学追求。哲学追求体现在对于道义与良知的守护之中,体现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学理探寻之中。文字之中应该饱含道义和良知,否则,所谓的“理”就只是强盗的逻辑、魔鬼的妖言。当然,“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的确是值得追问的。
但是,我还是相信,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上帝就将道义和良知安放在每一个人心中。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尽管我们始终要警惕以“公道”的名义强奸民意的企图。
另外,真正能够穿云裂石、穿越历史的文字一定得富有哲理。哲学讲究推理的严谨、论证的缜密、逻辑的自恰;讲究高度的概括和穷根究底的追问。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缺乏哲学修养的民族,所以,我们的文章就特别需要强调哲学内涵和理性色彩。
第三是自觉的美学追求。好的文章从结构到遣词造句都要讲究趣味和美感。人们阅读有多重动机,其中包括怡情。这就需要文章具有理趣、情趣或者文趣。所谓“文趣”就是语言表达本身的美学趣味。把文字打理得云淡风清,那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古人说得好:“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亦不能传神也”,因此要努力做到平字见秀,常字见奇,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近读刘良华教授为名师闫学的新作《教育阅读的爱与怕》一书所作的序——《像闫学一样“过阅读的生活”》,甚是喜欢。《序》篇幅不长,可谓要言不烦,文字纯净,意趣盎然。读到好的文章就如同见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女子,内心充满甜蜜的期盼,期待再一次相见。
古人的惜墨如金是一个好传统,特别在今天,信息爆炸、出版便利的情势下,写作就更应该如鲁迅先生所倡导的“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现在市场上充斥着一些浅薄的无病呻吟、杯水波澜、婆婆妈妈、空洞无物的自恋型文字的出版物,这对于文化的普及、文明的提升是有负面影响的。
对于一个作者要求其每篇文章都是能够令读者击掌叹赏、拍案叫绝的上乘之作未免苛求,但对于作者自己而言,多少应该有古人那种“一诗千改始心安”,“头未梳成不许看”(清·袁枚《遣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廷让:《苦吟》),“为求一字稳,耐得半霄寒”(清·顾文炜《苦吟》)的严谨、虔敬的追求,以求达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的效果。要在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中,有令读者想去摘抄、想一读再读的表达,这就
需要不断推敲和锤炼,而这个过程同时就是严谨、细密的思考过程。没有这等功夫,仓促为文,要能够成为传世之作是不大可能的。
写文章有时的确会有灵感勃发、信马由缰、笔走龙蛇的时候,但这要建立在厚积薄发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对一个问题深思熟虑、烂熟于心的基础之上。这也就是所谓的“打腹稿”。只有经历“十月怀胎”的艰辛,才会有“一朝分娩”的欣喜。
我一向提倡无论是正式场合讲话,还是写作,都要尽可能做到“有话则短,无话则免”,以便让我们的心灵尽可能少地被无价值的信息侵蚀,让我们有更多眷注内心的时间和恬淡的心境。这种心境非常宝贵,因为写作的灵感、表达的冲动、生命的奇迹永远不会在心灵麻木与情感冷漠中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