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通史二战前后的世界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 命转变的任务。
③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起义:推翻临时政府。 ④召开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和 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产生人民委员会。 (3)意义: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列宁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四、现代文学、艺术的诞生 1.背景 (1)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了人们的精神危机。 (2)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 2.成就 (1)现代文学: ①特点:内容上强调集中表现自我;表现方法上与传统文学有 很大差异。 ②成就: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2)现代美术: ①现代特征: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 表现。 ②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西班牙毕加索,代表作是《格尔尼卡》。 (3)现代音乐: ①一战后至二战前:流行音乐的主流是爵士乐。 ②二战后:流行摇滚乐、蓝调、爵士乐,其中摇滚乐成为流行 音乐的主流。
世界现代通史—二战前后的世界政治、经济和思想文 化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两种社会制度 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
阶段特征
20世纪上半期(十月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现代史的第
产,提倡种植玉米 产品价格,放松对个 ”,并把重点放在重

人副业的限制
工业上;经济改革

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
陷入困境后,把重
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 点转向政治体制改 工
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 主权;注重发展重工 革 业
资等权力;尝试推行 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物质利益原则”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在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 文化上 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
学诞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条件: ①主观: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政党成熟;贫苦民众 成为革命同盟军。 ②客观: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 社会矛盾尖锐;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 (2)进程: ①“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3)“冷战”中的热战 ①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 “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②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 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4)影响: ①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②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③美苏冷战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 赖苏联的局面,世界分为两部分。 ④美苏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破 坏了世界和平。
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 大了社会消费,但造成财政赤
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 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正式成立,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 建立。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 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2)关贸总协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 总协定”,它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形成。
(3)影响: ①加深了各国的社会危机,德、日等国的法西斯势力抬头, 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②说明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 新发展,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2.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1929年经济大危机。 ②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内容: ①金融:《紧急银行法》——使人们恢复对银行的信心。 ②农业:《农业调整法》——减少农产品过剩,提高农产品价 格。 ③工业:《全国工业复兴法》——减少盲目生产,缓解劳资关 系,扩大内需。 ④社会福利和就业:《社会保障法》——稳定社会秩序,增加 就业机会。
滑坡
三、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
国家 干预 经济
福利 国家 的出

内容
影响
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
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 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
展;用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 会性,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

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
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 福利制度缓解了社会矛盾,扩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两种社会制度 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
二战后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 阶段特征
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两极为争夺世界霸权
政治上 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20世纪 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
(3)影响: ①美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和了社 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②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 现。 (4)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拓展归纳] 斯大林模式下的国家投资和罗斯福新政中国家投资的比较 (1)流向不同: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国家资金流向国防相关
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背景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日益显露;斯大林 逝世
赫鲁晓夫改革成效 不大;纠正赫鲁晓 夫改革带来的混乱
经济继续滑坡,社 会陷入危机边缘
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
实行收购制,鼓励发
主权,降低农产品收
农 展家庭副业,扩大自
业 主权;大规模开荒增 购计划指标,提高农 提出“加速发展战略
②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积极谋 求成为政治大国。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 脑会议召开。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后来把反对霸权主 义作为重要任务,冲击了两极格局。
(4)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的瓦解: ①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 根本性变化。 ②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瓦解。 (2)和平与动荡并存: ①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 地区冲突。 ②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 (3)多极化趋势加强: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②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的实力增强,暂时形成“一超 多强”的局面。
采取租让和租借的形式,实行 国家资本主义

流通 分配
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实物配 给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 食”的原则
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适应了战时需要,最大限度
效果
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 使苏俄经济恢复

3.“斯大林模式” (1)形成的原因: ①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②内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2)内容: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的指 令性计划经济;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③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3)确立:苏联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 的五年计划,20世纪30年代中期,确立了斯大林体制。
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运行机制调整,经济获得恢复和发
经济上 展;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
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发展明显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生产 文化上
力发展;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有了迅速发展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的形成 (1)背景: ①二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 ②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发生冲突。 ③美苏实力相对均衡。
(4)特点: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5)评价: ①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资源,迅速实现了 工业化。 ②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对经济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③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激化。 ②重要原因:供给和需求矛盾突出;股票投机过度。 (2)爆发:1929年10月,从美国纽约开始,然后在整个资本 主义世界蔓延。
(4)影视艺术: ①电影艺术的发展:a.1927年之前,无声电影,格里菲斯 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卓别林是著名的电影明星。a.1927年, 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时期,世界电影进入 繁荣阶段。 ②电视的出现与发展:a.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 b.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c.二战后,在第三次 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电视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 ③影响:影视艺术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对社 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广泛。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9~1921
新经济政策1921~1925
背景
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人的 进攻,困难重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农民不 满,面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目的
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 维埃政权
为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巩固苏维埃政权
农业
实行余粮征集制
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内 工业 实行工业国有化
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这一时期典型的特点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将社 政治上 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为人类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标志着世界
现代史的开端
苏俄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误,但取得了

巨大成就,为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斗争拉开了序幕;面对
现 经济上 1929~1933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模式进行调整,开始
的重工业领域;罗斯福新政中,美国国家资金流向惠及民生和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工程。
(2)影响不同:斯大林模式下,一方面,国家投资使苏联迅速 实现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二战中击败法西斯国家奠定了 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 和产品单调,经济粗放型发展,效益低下,国家资源大量消耗和浪 费;人民生活提高缓慢。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扩大了生产 资料市场,刺激了消费和生产,增加了就业机会,稳定了社会秩序, 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现代科学的诞生 1.相对论 (1)背景:19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受到挑 战。 (2)提出: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 论和广义相对论。 (3)意义: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发展了牛顿力学, 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2.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1)诞生:1900年,德国的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了量 子论的诞生。 (2)发展: ①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②丹麦的玻尔提出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3)意义:相对论和量子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是现代 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为现代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2)表现: ①政治上,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 情报局。 ②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③军事上,美国推动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则推动 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④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1962 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洲一体化: ①背景:在经济恢复过程中,西欧国家间联系日益密切。 ②过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罗马条约》→欧洲共同体。 ③影响:西欧国家加强政治联合,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2)迅速崛起的日本: ①原因: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进行民主改革;美国的大力扶 植;重视教育。
一定程度上冲破了 积
传统观念的束缚, 极
并取得一定成效 评 没有突破原有经济 价 体制的束缚;脱离
局 了实际;具有盲目
限 性;造成了人们的
推行新经济体制,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没有突破原有经济 体制的框架;后期 趋于保守,改革陷 于停滞;经济全面
经济继续滑 坡;国内局 势逐渐失控, 最终导致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