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1认识无理
数(1)
课型上课时间
第 1 课时
备课
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现由.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
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
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情感价值观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
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
斗的精神.
重点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难点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
方法
教师引导,主要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果.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札记
导入
课题
有理数的分类
新授详见导学案
练习
1、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高为h,h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
解:由正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D=1,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h2=3.h不可能是整数,也不可能是分数.
2、为了加固一个高2米、宽1米的大门,需要在对角线位置加固一条木板,设木板长为
a米,则由勾股定理得a2=12+22,即a2=5,a的值大约是多少?这个值可能是分数吗?
解:a的值大约是2.2,这个值不可能是分数.
小结1.通过拼图活动,经历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让学生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
2.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作业
教学后记
课题2.1认识无理
数(2)
课型上课时间
第 2 课时
备课
目标知识与技能
1.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
2.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过程与方法
1.借助计算器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探索无理数的定义,以及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辨别出一个数是
无理数还是有理数,训练大家的思维判断能力.
情感价值观
1.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辨识能力.
重点1.无理数概念的探索过程.
2.用计算器进行无理数的估算.
3.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判断.
难点1.无理数概念的建立及估算.
2.用所学定义正确判断所给数的属性.
教学
方法
老师指导学生探索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札记
导入课题
我们在上节课了解到有理数又不够用了,并且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数,如a2=2,b2=5中的a,b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示它的真面目.
新授1.导入:
大家判断一下3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大家能不能判断一下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的大致范围呢?
2.无理数的定义
3、
11
2
,
45
8
,
9
5
,
5
4
,并看它们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是循
环小数还是不循环小数. 3,
5
4
是有限小数,
11
2
,
45
8
,
9
5
是无限循环小数.
上面这些数都是有理数,所以有理数总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像上面研究过的a 2=2,b 2
=5中的a ,b 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irrational number).
除上面的a ,b 外,圆周率π=3.14159265…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0.5858858885…(相邻两个5之间8的个数逐次加1)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都是无理数. 3.有理数与无理数的主要区别
(1)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2)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化为分数的形式,而无理数则不能.
4.例题讲解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3.14,-3
4
,∙∙75.0,0.10100100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
个数逐次加1).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0.351,-∙
∙69.4,3
2,3.14159,-5.2323332…,
123456789101112…(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解:有理数有0.351,
-∙
∙69.4,3
2,3.14159, 无理数有-5.2323332…,123456789101112…. 练习 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0.4583,∙
7.3,-π,-
7
1
,18. 2、判断题
(1)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差都是有理数. (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4)两个无理数的和不一定是无理数.
3、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0.351,-∙
∙69.4,3
2,3.14159,-5.2323332…,123456789101112…(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
小结 1.用计算器进行无理数的估算.2.无理数的定义.3.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或有理数. 作业 教学后记
课题 2.2平方根(1)课型上课时间
第 3 课时
备课
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2、会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3、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情感价值观
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
教学
方法
导学法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札记
导入课题1.回顾上节课的拼图活动及探索无理数的过程,提出问题:面积
为13的正方形的边长究竟是多少?
(1)如图,填空:
a2=_____b2=____,c2=_____d2=_____
e2=______,f2=______
(2)a,b,c,d,e,f中哪些是有理
数,哪些是无理数?你能表示它们吗?
(要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
根,一般的方法是先按平方
的概念来找哪个数的平方
等于这个数。
)
新授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a
x=
2,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记为:“a”读做根号a。
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那么2
2=
a,则a=2 b2=3,则b=3;……
这样的话,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就可以表示为a。
例1 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例2自由下落物体的高度h(米)与下落时间t(秒)的关系为
h=4.9t2.有一铁球从19.6 米高的建筑物上自由下落,到达地面需要多长时间?
练习
5,
-,
23
1,
0.09,
,
25
4
,
81
小结1、内容总结:
①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表示;
②a的双重非负性。
2、方法归纳:
转化的数学方法:即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解决。
作业
教学后记
课题 2.2平方根(2)课型上课时间
第 4 课时
备课
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
2、会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
3、了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4、了解乘方和开方是互逆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
平方根和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
情感价值观
重点了解平方根和开平方的概念、性质,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
难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
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开平方运算。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札记
导入课题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任何一个有理数都有算术平方根吗?算术平方根有什么性质。
2、9的算术平方根是,3的平方是,
还有其他的数的平方是9吗?
一、想一想
1、平方等于
25
4
的数有几个?平方等于0.64的数呢?
学生思考,然后交流,得出平方根的定义。
()
()
?
a a ,???等于多少对于正数等于多少等于多少等于多少22
2
2)3(2.7)2(12149)64)(1(⎪⎪⎭⎫ ⎝⎛
新授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a x =2
,那么,这
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
也叫做二次方根。
3和—3的平方都是9,即9的平方根有两个3和—3;9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个,是3。
求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6,0,
9
4
,—25, 二、议一议:
(1)一个正数的有几个平方根? (2)0有几个平方根? (3)负数呢?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的两个平方根有什么关系吗?
一个正数a 有两个平方根,一个是a 的算术平方根,“a ”,另一个是“a -”,它们互为相反数。
这两个平方根合起来,可以记做“a ±
”,读作“正、负根号a ”。
开平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其中a
叫做被开方数。
(已知指数和幂,求底数的运算是开方运算) 开平方和平方互为逆运算,我们可以利用平方运算来求平方根。
例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64,(2)
121
49
,(3)0.0004, (4)(-25)2
, (5)11 注意书写格式。
三、想一想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得出:
a a a ()(=2
≥0)
练习
小结
1. 平方根的定义、表示方法、求法、性质。
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
2.使学生学到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法
作业
教学后记
课题 2.3立方根课型上课时间
第 5 课时
备课
目标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一个数的立方根概念,并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2.理解开立方的概念;
3.明确立方根个数的性质,分清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情感价值观
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难点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札记
导入课题
1、什么叫一个数a的平方根?如何用符号表示数a(≥0)的平方根?
2、正数有几个平方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负数有没有平方根?0平方根是什么?
3、当a≥0时,式子a,-a,±a,的意义各是什么?
答:(1)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x叫做a 的平方根,表示为x=±a.
(2)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负数没有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
(3)a≥0,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a表示a的负平方根,±a表示a的平方根.
1.计算下列各题:
(1) 31.0;(2) 3
3)
2
( ;(3) 30.
指出:上面各题是已知底数和乘方指数求三次幂的运算,也叫乘方运算.
2.立方根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用式子表示,就是,如果3x=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数
新授a的立方根用符号“3a”表示,读作“三次根号a,其中a是被开方数,3是根指数.(注意:根指数3不能省略).
3.开立方.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开立方与立方也是互为逆运算,因此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可以通过立方运算来求.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8;(2)-8;(3)0.125;(4)-27125;(5)0.
问:一个正数有几个立方根?一个负数有几个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什么?
答: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仍旧是零.
指出:立方根的个数的性质可以概括为立方根的唯一性,即一个数的立方根是唯一的.
例2 求下列各式的值:
(1) 327;(2) 364
-;(3) 3
1000
27
-.
练习1.判断题:
(1)4的平方根是2;(2)8的立方根是2;(3)-0.064的立方根是-0.4;
(4)127的立方根是±13 (5)-
16
1
的平方根是±4;; (6)-12是144的平方根.
2.选择题:
(1)数0.000125的立方根是( ).A.0.5 B.±0.5 C.0.05 D.0.005
(2)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一个数的立方根与这个数的乘积为非负数
B.一个数的两个平方根之积负数
C.一个数的立方根未必小于这个数
D.零的平方根等于零的立方根
3.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1)27;(2)-38;(3)1;(4)0.
4.求下列各式的值:
(1)100;(2) 31000;(3) 3
729
1000
;(4) 3
64
125
-;(5) 31;
小结1.什么叫一个数的立方根?怎样用符号表示数a的立方根?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2.数的立方根与数的平方根有什么区别?
答:1.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用符号3a表示,a为任意数.
2.正数只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但有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平方根;负数有一个负的立
方根,但没有平方根.
3.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可以通过立方运算来求.
作业
教学后记
课题估算课型上课时间
第 6 课时
备课
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估算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能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并
能通过估算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训练他们的估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能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2.掌握估算的方法,形成估算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情感价值观
重点1.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掌握估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难点掌握估算的方法,并能通过估算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札记
导入课题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有关估算的方法现在我们可以根据刚
才的估算来总结一下步骤.
1.估计是几位数.
2.确定最高位上的数字(如
百位).
3.确定下一位上的数
字.(如十位)
4.依次类推,直到确定出个
位上的数,或者按要求精确
到小数点后的某一位.
新授一、问题:某地开辟了一块长方形的荒地,新建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公园,已知这块荒地的长是宽的2倍,它的面积为400000米2.
(1)公园的宽大约是多少?它有1000米吗?
(2)如果要求误差小于10米,它的宽大约是多少?
(3)该公园中心有一个圆形花圃,它的面积是800米2,你能估计它的半径吗?(误差小于1米)
二、议一议
(1)下列计算结果正确吗?你是怎样判断的?与同伴交流.
43
.0≈0.066;3900≈96;2536≈60.4
(2)你能估算3900的大小吗?(误差小于1).
三、例题讲解
[例1](课本例1)
[例2]通过估算,比较
2
1
2
1
5
与
-
的大小
[补例3]已知1
6+的整数部分为a,小数部分为b.求b
a
b
a
+
+
2
2
的值.
[补例4]已知526
+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为a b
和,求
1
a b
的值 练习
比较12与3.4的大小.
解:因为3.4的平方为11.56,所以12大于11.56,即12>3.4.
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形成估算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并能用估算来比较大小.
作业
教学后记
课题
2.5用计算器
开方
课型
上课时间
第 7 课时
备课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器的用法,并能熟悉用法.
3.能用计算器探索有关规律的问题,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情感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运用计算器的活动,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推理的能力.
重点 1.探索计算器的用法.2.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 难点 1.探索计算器的用法.2.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 教学方法 学生探索法.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学札记
导入
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种快速求方根的方法,用计算器开方.
一、请你按照书中的步骤熟悉一下程序,若你的计算器的类型不同于书中的计算器,请拿相同类型计算器的同学先要探索一下如何求平方根、立方根的步骤,把程序记下来,好吗?给大家8分钟时间进行探索.
新授
现在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序计算89
.5,,
1285
,
7
2
3
3-5+1,7
6⨯-π,然后和书中的数据相对照,
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二、做一做
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1)800;(2)3
5
22
;(3)58
.0;(4) 3432
.0
-.
(1) 800≈28.28;(2) 3
5
22
≈1.639;(3) 58
.0≈0.7616;
(4) 3432
.0
-≈-0.7560.
[例题]利用计算器比较33和2的大小.
解:33=1.44224957,2=1.414213562∴33>2
[例题]请大家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1)49;(2)81
.0;(3)1369 (4)5376
.1;
(5)5;(6)24
.0;(7)33.
48;(8)35.
343;
(9)34936; (10) 3007283
.0.
下列计算结果正确吗?
(1)1234≈35.1; (2)31200≈10.6;(3)8955≈9.5;
(4) 312345≈231.
(1)正确.因为题目没有要求结果保留几个有效数字,所以正确.
(2)正确.和上面的原因相同.(3)错. 8955≈94.6.
(4)错. 312345≈23.1.
三、议一议
(1)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随开方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结果越来越近1.)
(2)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规律.
任何一个正数,利用计算器进行开立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
进行开立方运算…随着开方次数的增加,结果是越来越接近1.
练习1.利用计算器,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5
,
11
3; (2)
2
1
5
,
8
5-
.
2.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2116
.0;(2)-56169;(3)0121
.0;(4)
25
8
;(5)8.
790;(6)0006705
.0;
(7)-33.
7456;(8) 384521
.0;(9)
3
7
22;(10)
3
9
5
8
-
;(11) 3400000;
小结1.探索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步骤,并能熟练地进行操作.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作业
教学后记
课题实数(1)课型上课时间第 8
课时
备课
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无理数及实数的意义,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
关概念等;
2.了解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并会求一个实数的相
反数和绝对值;
3.灵活运用开方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体现从有理数运算到
实数运算的自然过渡。
过程与方法
情感价值观
重点1. 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2. 对无理数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求法。
难点1.区分偶次方根和奇次方根;
2.对无理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
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札记导入
课题
1. n次方根
新授求a的n次方根的运算,叫做把a开n次方,a叫做被开方数,n叫做根指数。
2. 奇次方根和偶次方根
将一个数开奇次方时,求得的方根叫做奇次方根;
将一个非负数开偶次方时,求得的方根叫做偶次方根。
3. 开方:求一个数的方根的运算,叫做开方。
开n次方与n次乘方互为逆运算。
4. 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有理数都可以表示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5.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即开不尽方的数)无理数不能表示成分数的形式。
任何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给定精确度的有理数来近似地给予表示。
6. 实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反之,数轴上的每点又都可以表示一个实数。
(一一对应)
7. 实数的相反数
如果a表示一个实数,-a叫a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8. 实数的绝对值
【典型例题】例1. 下列各数,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哪些是正实数?
练习
小结作业
教学后记
课题实数(2)课型上课时间
第 9 课时
备课
目标知识与
技能
1.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2.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并能用这些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
内正确计算.
3.正确运用公式
);
,0
(≥
≥
⋅
=
⋅b
a
b
a
b
a)0
,0
(>
≥
=b
a
b
a
b
a
.
过程与
方法
1.让学生根据现有的条件或式子找出它们的共性,进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和创新能力.
2.能用类比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找规律,用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
情感价
值观
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只靠在学校积累的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在校学习期间应培养学生的能力,具备某种能力之后就能应付日新月异的新问题.其中
类比的学习方法就是一种学习的能力,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在有理数范围内的法则,
类比地学习在实数范围内的有关计算,重要的是培养这种类比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在
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轻松完成任务.
重点1.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并能在实数范围内正确进行运算.
2.发现规律:
);
,0
(≥
≥
⋅
=
⋅b
a
b
a
b
a)0
,0
(>
≥
=b
a
b
a
b
a
.并能用规律进行计算.
难点 1.类比的学习方法. 2.发现规律的过程.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札记
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实数的定义、实数的两种分类,还有在实数范围内如何求相反数、倒数、绝对值,它们的求法和在有理数范围内的求法相同.那么在有理数范围内的运算法则、运算律等能不能在实数范围内继续用呢?本节课让我们来一起进行探究.
新授1.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如:2
3
3
2⋅
=
⋅,
.2
5
2
)3
2(
2
3
2
2
,3
)
2
1
2
(
3
2
1
2
3
=
+
=
+
=
⋅
⋅
=
⋅
⋅
例:计算:
(1)1
3
1
3+
⋅; (2)7
7-;(3)(25)2;(4)2)
2
1
2
(+
总结:b a b a ⋅=⋅(a ≥0,b ≥0);
b a
b
a = (a ≥0,
b >0) 化简: (1)326⨯
; (2)327⨯-4;(3)(3-1)2
;(4)3
26⨯; (5)
54
6. 练习
1.化简:
(1)250580⨯-⨯;(2)(1+5)(5-2);(3))82(2+;(4)
3
7
21⨯; (5)2)313(-
;(6)10
405104+.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5 cm 和45 cm ,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小结 作业
教学
后记
下面的每个式子各等于什么数?
2222222003,2002,2001,,4,3,2 .
由此能得到一般的规律吗?对于一个实数a 、2a 一定等于a 吗?
课题
课型 上课时间 第 10 课时
备课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式子b a b a ⋅=
⋅ (a ≥0,b ≥0);
b a
b
a = (a ≥0,
b >0)的运用. 2.能利用化简对实数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两个法则进行有关实数的四则运
算.
2.让学生根据实例进行探索,互相交流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索能力.
情感价值观
1.通过对法则的逆运用,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
重点1.两个法则的逆运用.
2.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灵活地运用法则和逆用法则进行实数的运算.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札记
导入课题
请大家先回忆一下算术平方根的定义.
(若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则x叫a的算术平方根.)下面我们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来求下列两个正方形的边
长,以及边长之间的关系.
新授
请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学的两个法则是什么?
(b
a
b
a⋅
=
⋅ (a≥0,b≥0);
b
a
b
a
= (a≥0,b>
0) )
请大家根据上面法则化简下列式子.
(1)3
3⨯; (2)4
2⨯;(3)
27
3
;(4)
12
25
3⨯.
.
12
25
3
12
25
3
)4(
;
27
3
27
3
)3(
;2
2
4
2
4
2
)2(
;3
3
3
3
)1(
⨯
=
⨯
=
=
⨯
=
⨯
⨯
=
⨯
小结:b
a
b
a⋅
=
⋅( a≥0,b≥0)
b
a
b
a
=(a≥0,b >0.)
化简:(1)27; (2)45;(2)128;(4)54;(5)
9
32
;
(6)
16
125
.
这说明根号里面的数有一部分移到了根号外面,那么什么数能往外移呢?它们又具备什么条件呢?
如果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要把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某一个数,使得分母变成一个能开出来的数,然后把分母开出来,使被开方数中没有了分母.这也叫化简.根据刚才我们的讨论,对于两种情形可通过法则的逆运算进行化简,那么究竟是哪两种情形呢?
一般地,当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或者含有能开得尽的因数时,用法则的逆运算;当两个含有根号的数相乘或相除,它们的被开方数单独开不出来,但是通过相乘或相除能出现开得尽的因数时用法则.
例化简:
(1)-230310⨯; (2)-
ab a 101861
⋅; (3)-
y
xy 1
⋅
;(4)16
1
5
;(5)013
.039
.0;
(6).mn
2n m 142
练习
小结
作业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