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峻《论语译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论语》自汉代以来,诠释之书多不胜数,杨伯峻‘论语译注》是现代译注古代典籍的成功范例,本论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对杨氏《论语译注》一书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对其诠释方法、特点和经验,做了较为系统的归纳、整理。
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杨氏‘论语译注》在著作体式及诠释内容方面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发扬,并论述了杨著的特色。
第二部分是对杨氏‘论语译注》释词方法的研究论述。
分为专门训法和通用训法两大类,分析,介绍了其各类释词法的特点.
第三部分研究论述了其解旬方法,分为翻译性解句法、说明性解句法和综合性解句方法三类,进行论述。
第四部分介绍了其考辨方法,分为博征类比法、据旧注推解法、据语法考辨法,据历史考辨法等7类,进行了论述。
第五部分对杨氏‘论语译注》的附载部分进行了研究论述,指出杨著一书包
括序言、导言、例言、注释、翻译、词典六大部分,体式独特,训释效果极好。
第六部分对杨著在断旬、释义方面存在的失误进行了举证。
最后是结束语并附参考文献。
关键词:杨伯峻;《论语译注》;诠释方法;诠释特点;存在问题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From Han Dynast y on,the annotation of the Anal ec ts are so ma n y,Yan gB oJ un(Th e Annotation of The Analects)is a typical succes sfu l ex am ple as ann ot ati on for a rchai c authority in m ode m time.Thi s dissertation tries to ge ner ali ze all achievements made in Y a n gB o J u n(T he Annotation of The Analects),of subject of Class ics p hi lo lo gy.T hi s subject consists of annotation measu re,c har act eri sti c and experience.This dissertation h o pe to have a systemic conclusion.
This dissertation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the first part is mainly about the how Y a ng B a J u n{Th e Annotation ofTha An a l e et s)su c c e ed and deve】op the writ ing m ode and content of an no tat io n of scho lar before.and this part discu ss the characteristic of ‘n博Annotation ofll蝣Analects).
The second part is an analysi s ofi ts m eth od s ofannotating words,mainl y in terms of special annota ti on and generic anno ta t io n.T hi s part analy sis and int ro du 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methods ofann otat ing.
The third part analysis its method s of interpretin g who le sent ence.th e meth od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kind,interpretation,illustrative and all·ar oun d.
The fourth part intro d uc e its dialectic method,it can divided into seven kinds such as broad analogy,depelld on old annot ati on
The five part is an analysi s of the continuation of(Th e Annotation of The Analccts).It i nt rod uc e six part,they a∞t he prel im in ar y remarks,introduction, illustration,annotation,translation,dictionary.The six part tie in and a c hi ev e very well effect.
The si,【part illustr at e the defect of(Th e Annotation of The An a le c t s)i n the
and t ra ns la ti on.
asp ect s ofinterpunction
The end iS the unquote and lis t all refemnce ma te ri al.
of Key w o rd s:Y an g Bo J un:(T he Annotation of The Analects):Method
Annotation;existent probl em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引论
‘论语译注》是杨伯峻先生古籍整理方面的代表作之一,自汉代以来‘论语》的诠释从未间断,成书甚多。
‘论语译注》(以下或简称为杨氏‘注》)广泛吸收了前人的诠释成果,成为当代译注古代典籍的成功范例。
本论文企图通过对杨伯竣‘论语译注》的研究来展现这部经典的魅力所在,希望能有所收获。
(一)杨氏《论语译注》的体式传承及特色
杨氏在‘论语译注》中共涉及和引用了前人著作156种,其中有直接诠释
‘论语》的著作,也有相关的佐证之书。
直接诠释‘论语》的书有26种,即汉代郑玄的‘论语注》,魏何晏注、宋刑呙疏(后归入十三经),皇佩‘论语义疏》,王肃<论语注》,毛奇龄《论语稽求篇》,刘宝楠‘论语正义》,
<韩诗外传》,宦懋庸‘论语稽》,俞樾‘群经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焦循‘论语补疏》,朱熹《四书集注》,武像《群经义证》,王夫之‘四书稗疏》,王若虚<误缪杂辨》,简洪亮‘论语集注补疏》,黄式三<论语后案》,李光地《论语答记》,刘台拱《论语骈枝》,朱亦栋《论语札记》,方观旭‘论语偶记》,阎若璩《四书释地》,程树德《论语集释》,李墚<论语传注》,王引之‘经传释词》,包咸‘论语章句》,杨遇夫‘论语疏证》.其中何晏‘论语集解》是传世‘论语》中最早、最完整的单集解本,是汉魏古注的集成之作;皇侃《论语义疏》是传世‘论语》中最早的注疏本,也是南北朝‘论语》注释的集成之作;邢呙‘论语注疏》是‘论语》唐宋注疏本的代表作,曾收入颇有影响的‘十三经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是宋代‘论语》注释的代表作,占据了宋元明清‘论语》注释之作影响所及的半壁江山。
前人的注释‘论语》,从注到疏,再到正义,注疏结合。
皇侃之书已搜罗了汉魏晋及南朝时人的注疏。
朱熹之书在前人注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义理方面较有所发挥。
而刘宝楠之书成书于考据盛行的清代,故对文字的来源考证与解释最详细。
焦循‘论语通释》乃摹仿‘孟子字义疏证》而作,将全部<论语》拆散,标
明重要诸义,如言仁,言忠恕等,列为若干目,通观而总诠之。
近人杨树达所著‘论语疏证》,则把三国以前所有征引‘论语》或者和‘论语》的有关资料都依《论语》原文疏列,有时加按语,说明自己的看法。
杨氏‘论语译注》则足一种新的体式,先列原文,继出译文,再细注字词,连带解句。
兼取前人注、解、译、辨多种体例。
其注多承自何晏的注;译,多承自皇侃、邢爵的义疏;译和注相结合的格式启于杨氏.杨氏的这种注释体式,更有助于对古典文献的阐释,尤其足在现代白话文背景下古代典籍的阐释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这样的注释体也使得典籍注释可以雅俗共赏了。
(二)杨氏《论语译注》对前人《论语》文献诠释内容的继承和发扬
在《论语译注》中杨氏共引用了150多种相关书籍,对前人的观点有接受阐发,也有考辨反驳。
这从其‘导言》中有对有关书的简单评价,就能看得出来。
如谓:。
‘论语注疏》一即何晏集解、邢爵疏,在‘十三经注疏》中,除武英殿本外,其他各本多沿袭阮元南昌刻本,因它有校勘记,可以参考.”。
而对争论很多的朱熹的‘论
语集注》,杨氏谓“固然有很多封建道德迂腐之论,朱熹本人也足个客观唯心主义者。
但一则自明朝以至清末,科举考试,题目都从<四书》中出,所做文章的义理,也不能违背朱熹的见解,这叫做‘代圣人立言’,影响很大。
二则朱熹对于‘论语》,不但讲‘义理’,也注意训诂。
所以这书无妨参看。
”杨氏参考前人观点非常谨慎。
程树德《论语集释》征引书籍六百八十种,所引资料不可不谓繁富的了,但杨氏依然认为“还未免有疏略和可以商量的地方”o。
其对近人杨树达的《论语疏证》的体例较为推崇,谓此书“把三国以前所有征引‘论语》或者和《论语》的有关资料都依《论语》原文疏列,有时出己意,加案语。
值得参考。
”
杨氏《论语译注》中共有18处提到朱氏《论语集注》,如解释“学而时习之”中的“时”,杨氏指出“朱熹的‘论语集注》把它解为‘时常’,是用后代的词义解释古书”。
因而在对“时”解释上,杨氏比较倾向于王肃的说法。
在这涉及‘论语集注》的18处注释中,有13处从朱说;有I处认同朱说,但认为朱说未举论
①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
第32页
@杨伯竣‘论语译注h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7页
4
证;1处认为朱说牵强;还有3处不认同朱说。
同样,杨氏也指出刘宝楠的‘论语正义》“只因学问日益进展,当日的好书,今天便可以指出不少缺点,但参考价值仍然不小.”。
在‘论语译注》.有提到12 处‘论语正义》,其中4处用刘说作解,5处不用刘说,3处对刘说略有取舍。
从以上所论杨氏对‘论语集注》和‘论语正义'的引用情况看,杨氏‘论语译注》前人的注释决不盲从,总足在鉴别分析之后,或加以采纳,或弃而不用。
总而言之,杨氏在<论语译注>大量引用了前人之书,其做法独到之处足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杨氏《论语译注》的通俗性和专业性
杨氏‘论语译注》区别于以前的古籍注释的最大不同之处则在于其通俗性和专业性的并存。
这也是杨氏‘论语译注》的成功之处之一.其书‘例言》中明确指出:。
在本书中,著者的企图是:帮助一般读者比较容
易而正确地读懂‘论语≯,并给有志深入研究的人提供若干线索。
同时,有许多读者想藉自学的方式提高读古书的能力,本书也能起一些阶梯作用。
”回因此,杨氏‘注》中朝使其书成为这种阶梯性质的典籍注释的方向努力,谓“译文在尽可能不走失原意并保持原来风格下力求流畅明白”,白话文的直白翻译通俗易懂。
一般读者阅读毫无困难。
而在注音时,杨氏“一般用汉语拼音,有时兼用直音法,而以北京语音为标准。
直音法力求避免古今音和土语方言的歧异”.o杨氏在译句时尽量避免使用较为专业和冷僻的术语,尽量通俗化,白话化,让普通大众阅读起来不觉艰难。
杨氏‘注》在注重注文的通俗性的同时,也注意到它的专业性。
在杨氏‘注》共涉及引用专业书籍达150多种,从郑玄的注到现代的杨树达的专著,都有涉及。
这150多种书籍涉及到了“字音词义、语法规律、修辞方式,历史知识、地理沿革、名物制度和风俗习惯的考证等等”固这些都是非常专业化的探索和考证。
在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对于不同说法的讨论,这种内容有助于专家学者进一步的研究。
①杨伯嫒‘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3页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2年敝,第34页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睨年版.第35页
④杨伯竣‘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弘页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杨氏《论语译注》释词法研究
释词部分在杨氏‘论语译注》中占据重要位置,释词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分为义训法、声训法、形训法三大类。
但其中义训法为主,声训法和形训法用到较少,故本论文只研究介绍义Vll法,其他两类从略。
(一)杨氏<论语译注》义训法中的专门训法研究
义训法是直接从词义角度出发确定被训词的含义的释词方法,可以分为专门训法与通用训法2大类。
.杨氏‘论语译注》中的专门训法主要有专释名词训法、专释动词训法、专释其他词的训法3类.
1、专释名词的训法
又可分为专释人名的训法和专释物名的训法2类。
¨
1)
专释人名的训法有的释以姓、名字、号。
如;释。
予贡”为“孔子学生,姓端木,名赐,字
子贡,卫人,比孔子小三十一岁。
”罾释“有子”为;。
孔子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十三岁,一说小三十三岁,以小三十三岁之说可信。
‘论语》记载孔予的学生一般称字,独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很多人疑心‘论语》就是由他们两人的学生所著述的。
但是有若称子,可能足由于他在孔予死后曾一度为孔门弟子所尊重的缘故。
至于‘左传·哀公八年》说有若是一个‘国士’,还未必足足以使他被尊称为‘子’的原因。
”@
有的释为何种人称号。
如:
《论语·学而》。
:。
子禽问于子贡日:‘夫子至于是邦也,盛闻其政’。
杨氏《注》(释。
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敬称.孔子曾为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称他为夫子,后
①冯浩菲‘中国训诂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30页
@杨伯峻‘论语译注'’第2页
@扬伯峻‘论诰泽注’.第7贞
④以F‘论语’引文只出篇名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来因此沿袭以称呼老师.在一定场合下,也用以特指孔子.”。
即是释“夫子”这一称号。
有的释为何处人的。
如:
《八佾》:。
林放问礼之本”杨氏鬈注》:。
林放,鲁人”。
即是释林放为鲁人
《公治长》:。
子谓公治长,‘可妻也.’”杨氏《注》(释。
公治长”):。
孔子学生,齐人.。
即是释公治长为齐国人
有的释以官爵,身份。
如:
鬈八佾》:。
王孙贾P'1日。
扬氏《注》:。
王孙贾,卫灵公的大臣”。
即是以卫灵公的大臣(官职)释王孙贾
《颜渊》:。
棘子成日”扬氏鬈注》(释“棘子成”):。
魏国大夫.古代大夫都可以被尊称为‘夫子’,所以子贡这样称呼他.”。
即足释棘子成为魏国大夫的官职名
有的释以亲属关系。
如:
《述而》:。
冉有日‘夫子为卫君乎’。
扬氏《注》(释。
卫君”):。
指卫出公辄.辄是卫灵公之孙,太子蒯聩之子”。
即是释卫君以卫灵公之孙,太子蒯聩之子的亲属关系。
《宪问》:。
南宫适问于孔子日‘羿善射,界溻舟’”杨氏《注》:(释。
弄”)。
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夏代寒浞的儿子.字又作‘浣’”。
即是释霁以夏代寒浞的儿子亲属关系.还有将上述方法综合起来,加以详解的,将释以姓名、字、号和释以官职、
身份,以及释以亲属关系结合起来为用。
如;
Ⅸ为政》:。
孟懿子问孝.子日:‘无违’.’杨氏《注》(释。
孟懿
①杨伯峻‘论语译往,’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7页
@杨伯峻‘论语译注,,第24页
@扬伯峻‘论语译注k第42页
④杨伯峻‘论语译往't第27页
@杨伯竣‘论语译注h第126页
@扬伯峻‘论语译注'.第70页
⑦杨伯峻‘论谙译注',第146页
7
子”):。
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他父亲是孟僖子仲孙獾.《左传·昭公七年》说,孟僖子将死,遗嘱要他向孔子学礼.”。
即是将姓名、谥号、亲属关系结合起来释孟懿子。
还有在释人名同时将古代人称谓的文化背景加以介绍,来达到解释人名的效
果,又如:
《述而》:“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日‘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昊,为同娃,谓之昊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杨氏《注》:(释。
昊孟子。
)。
春秋时代,国君夫人的称号一般是所生长之国名加她的本性.鲁娶于吴,这位夫人便应该称为昊姬.但‘同姓不婚’是周朝的礼法,鲁君的夫人的称号而把‘姬’字标明出来,便是很显明地表示出鲁君的违背了‘同姓不婚’的礼制,因之改称为‘吴孟子’.‘孟子’可能是这位夫人的字.鬣左传·哀公十二年》亦书日‘昭夫人孟子卒’.。
口
即是说明国君夫人的古代称谓的文化背景,从而释吴孟子。
杨氏‘论语译注》中共出现了107处对人名的注释,基本上都足按以上诸法训
释的。
注释古代人名称谓时介绍古代相关的文化常识,这样的注释方法显得通俗易懂,使读者随之明白了相关的专业知识。
2)专释物名的
训法专释物名的训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释以类
属。
如:
《公治长》:“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杨氏嵌注》《释。
文章”):。
孔子是古代文化的整理者和传播者,这里的‘文章’该是指有关古代文献的学问而言.在《论语》中可以考见的有诗,书、史,礼等等.”。
即是杨氏将“文章”释为‘论语》中可考见的相关文献的这一类属。
又如:Ⅸ先进》:。
子日:‘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
杨氏
①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3页
②杨伯峻‘论语译注',第75甄
③杨伯峻‘论语译注',第47页
8
《注》(释。
瑟。
):。
古代的乐器,与琴同类。
即是释“瑟”为乐器的类属。
《先进》:。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杨氏氍注》:(释。
端”)。
古代礼服之名”(释。
章甫”)。
古代礼帽之名.。
即是释“端章甫”为礼服的类属。
有的将释以类属和释以规制结合。
如:
《八佾》:“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杨氏《注》:(释。
八佾”)。
古代舞蹈奏乐,八个人为一行,这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行,八八六十四人,只有天子才能用.诸侯用六佾,即六行,四十八人.大夫用四佾,三十二人.四佾才是季氏所应该用的.”9
即是先释。
八佾”为类属,舞蹈奏乐类,再释以规制。
《雍也》:。
子华使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日:‘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
杨氏《注》(释。
釜”):“古代量名,容当时的量器六斗四升,约合今天的容量一斗二井八合”,(释。
庾”)。
古代量名,客当日的二斗四升,约合今日的四升八合”,(释“秉’)。
古代量名,十六斛.五秉则是八十斛.古代以十斗为斛,所以译为八十石.南宋的贾似道才改为五斗一斛,一石两斛,沿用到民国初年,现今已经废除这一量名了,周秦的八十斛合今天的十六石”。
即足释。
釜”、。
庾”、“秉”为量名类属,再释以规制。
《子罕》:。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杨氏《注》(释。
三军”):“周朝的制度,诸侯中的大国可以拥有军队三军.因此便用‘三军’ 做军队的通称.”。
即是释“三军”军队类属,再释以周朝制度。
有的将释以类属和释以用处相结合。
如:
《迷而》:。
子钓而不网,弋不射宿.”杨氏《注》(释“网”):。
网
④杨伯峻‘论语译}乇',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14页
@杨伯峻‘论语译注’,第121页
@杨伯峻‘论语译注’,第23页
④杨伯峻‘论语译注',第硒页
@杨伯竣‘论语译注,.第95页
9
山东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上的大绳叫网,用它来横断水流,再用生丝系钓,著于网上来取鱼,这也-' 网.‘不网’的‘网’是动词.”。
即足释“网”以类属和用处。
《乡党》:。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杨氏《注》(释。
圭”):“一种玉器,上圆,或者做剑头形,下方,举行典礼的时候,君臣都拿着”。
即足释。
圭”以玉器一种(类属)和用处。
有的释以所在,这一般用于释地名。
如:
《公治长》:。
子在陈,日:‘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扬氏《注》(释。
陈。
):。
国名,姓妈.周武王灭殷以后,求得舜的后代叫嫣满的封于陈,春秋时拥有现在河南开封以东,安徽毫县以北一带地方.都于宛丘,即今天的河南淮阳县.春秋末为楚所灭.。
即是释陈所在地。
《雍也》:。
子游为武城宰”杨氏《注》(释“武城”):。
鲁国的城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南.”。
即足释武城所在地。
还有的进行具体义项详解,即对事物名词在特定语境中所具有的义项从各个
方面加以详细的解释。
如:
《为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鲵,小车无瓤.其何以行之哉?”杨氏《注》(释“鞔、瓤”):“古代用牛力的车叫大车,用马力的车叫小车.两者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就是驾牲口的地方.那横木,大车上的叫做鬲,小车上的叫做衡.鬲、衡两头都有关键,鞔就是鬲的关键,瓠就是衡的关键.车子没有它,自然无法套住牲口,那怎么能走呢?”。
即是对“鲵”、“瓠”的进行具体义项的解释。
《泰伯》:“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
狮他皈第页
①@@④@杨杨杨杨杨伯伯伯伯伯峻峻竣竣螋论论论论论语语语诰语译译译译潭注注注注注搿嚣翱局页页页页
1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力乎淆洫.”杨氏《注》(释“黻”):“祭祀时穿的礼服”(释“冕”) “古代大夫以上的人的帽子都叫冕,后来只有帝王的帽子叫冕.这里指祭祀时的礼帽.。
o
即足对祭祀时礼帽称谓的具体解释。
有的释以特征。
如:
《公治长》:。
臧文仲居蔡,山节藻税,何如其知也?”杨氏嵌注》:。
节,柱上斗棋;税,梁上短柱”。
即是以特征释。
节”、。
税”.
杨氏《论语译注》中所出现的对物名的训法,是尽量将训释物名与介绍其文化背景相结合。
这样的训释显得通俗易懂.
2、专释动词的训法训释古文中的动词最重要的就是区别特定语境中部分活用动
词的词性.‘论
语译注》中的动词训法大致可以分为3
类: 1)用直译法训释
即直接给出动词的现代意义,用现代的词汇解释动词的意思。
如:
《学而》:。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杨氏《注》‘释。
惺”):。
怨恨”。
即是释“愠”的现代意义
《为政》:。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人焉度哉?’杨氏《注》(释“度”):。
隐藏,藏匿”。
即是释“废”的现代意义
2)名词活用为动词的释法即释明名
词活用为动词,解释其意义。
如:
《学而》:。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扬氏Ⅸ注》(释。
道”):“动词,治理的意思”。
①杨伯竣‘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踮页
②杨伯螋‘论语译注’,第49页
@杨伯峻‘论语译注',第2页
④杨伯竣‘论语译注’,第17页
@杨伯竣‘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
第4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即释名词“道”在此活用为动词。
成为治理的意思。
《八佾》:“季氏旅于泰山”杨氏《注》(释“旅”):。
动词,祭山.”。
即释名词“旅”的活用为动词的意义
3)使动用法即对动词的使用
方法加以诠释。
如:
《学而》:“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杨氏《注》(释。
远’):。
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处亦可以译为避免.”。
即是释。
远”的使动用法。
《乡党》:。
当暑,轸缔络,J必表而出之”杨氏《注》中的《论语词典》(释“出”):“上义的使动用法”。
即足释。
出”的使动用法。
《阳货》:“阳货欲见孔子”杨氏Ⅸ注》中的《论语词典》(释。
见”):“使动用法,使谒见”。
即是释。
见”的使动用法。
《尧日》:“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杨氏《注》中的鬈论语词典》(释。
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有利”。
即是释“利”的使动用法。
4)意动用法
即以为意的意思的用法。
如:
《里仁》:。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杨氏《注》(释。
耻”):。
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可耻的意思.”。
3、专释其他词的训法
1)专释数量词的训法
《学而》:“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扬氏《注》(释。
三”):
①杨伯峻‘论语译注',第25页
@杨伯峻‘论语译注',第9页
@杨伯峻‘论语译注',第228页
④杨伯峻‘论语泽注’,第245页
@杨伯螋‘论语译注'。
第241贞
@杨伯螋‘论语译注',第柏页
1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省’的‘三’表示多次的意思.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上加数字,这数字一般表示动作频率.。
‘三’‘九’等字,又一般表示次数的多,不要著实地去看待.”。
又如:‘学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杨氏在‘论语译注》谓:。
古代这种数字,有时不要看得太机械。
它经常只表示一种很长的期间.”o 这种数量词的训释,指出了文言文中很多的数词在现代白话文中可以被训释成概数,典型地指出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数词的区别。
再如:
《子罕》:。
子绝四一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杨氏誓注》:。
孔子一点也没有四种毛病。
《微子》:“周有八士:伯迭。
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马丙。
”杨氏《注》:“周朝有八个有教养的人:伯迭、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骗。
o
这两个中的“四”被译为“四种毛病,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八士”被译为“八个有教养的人”,数量词“四”和。
八”所表示的数量足直接的,明白的,在训释中直接说明了数量词组所包括的具体内容.
2)专释代词的训法
《为政》:。
父母唯其疾之忧.”杨氏《注》(释“其’):“第三人称表示领位的代名词,相当于‘他的’.‘他们的’.’。
即是释人称代词“其”.
《八佾》:“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杨氏《注》中《论语词典》(释。
尔。
)。
对称代词,你,你们;你们的.。
即是释对称代词。
尔”.
《子罕》:“有美玉于斯,韫匮而藏褚?”杨氏《注》中《论语词典》(释“斯”)。
指示代词,这人,这个,这里.”。
①杨伯峻‘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5页
@杨伯峻‘论语译注',第7页
@杨伯螋‘论语译注',第锯页
④杨伯峻‘论语译注',第198页
@杨伯峻I论语译注),第14页
@杨伯崆‘论语译注’,第297页
⑦扬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昭页
即是释指示代词“斯”.
《子张》:“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杨氏《c注》中《论语词典》(释。
莫”)。
代词,无指,偶尔用以指地,没有地方.”。
即是释无指代词。
莫”.
这四个例子分别代表了杨氏‘注》中的四种代词释法,即人称代词、对称代词、指示代词和无指代词的释法。
在‘论语译注》对第一人称如。
吾”、“我” 等的训释都在译文中直译而出。
不作专f-/N释,避免琐碎。
3)专释语气词和副词的训法这两种词的训释基本上都归纳在‘论语词典》
中,其训释体式都是先说明是
什么词,然后指出其表什么意义,或者用于何处。
如;
《论语词典》:。
一,副词,表示两件事先后发生时间上的紧接关系”
例见。
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6·24)”。
《论语词典》:。
又,副词,有连词作用,义如‘而且’”例见。
尽美矣,又尽善也(3·25)”。
《论语词典》:。
夫,语气词,相当今天的‘罢’。
例见。
命矣夫(6·10)。
《论语词典》:。
乎,语气词,表停顿。
例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4·13)”。
《论语词典》:。
也已矣,语气词的连用,表肯定的加强”例见。
周之德可谓至德也已矣(8·20)”。
4)专释形容词的训法
这主要是对叠字形容词的训法。
训式为“A,B貌”.如:
《述而》:。
子之燕居,申中如也,天天如也.。
杨氏《注》(释。
申
①杨伯峻‘论语译注',第278页
②杨伯竣‘论语译注’.第213页
@杨伯峻‘论语译注).第214贞
④杨伯螋‘论语译注’,第223页
@杨伯峻‘论语译注’,第227页
@杨伯唆‘论语译注't第2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