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达标名校2020年高考三月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市达标名校2020年高考三月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温度下,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B发生反应:3A(g)+bB(g)cC(g) ∆H=-QkJ·mol -1(Q>0),12s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0.8mol(反应进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s时,A的反应速率为0.15mol·L-1·s-1
B.图中交点时A的消耗速率等于A的生成速率
C.化学计量数之比b ∶c = 1∶2
D.12s内反应放出0.2QkJ热量
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同主族,W的简单氢化物与Z的单质混合在光照下反应,气体颜色不断变浅,瓶壁上有油状液滴,X的简单氢化物与Z的氢化物相遇会产生白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烟”晶体中只含共价键B.四种元素中,Z的原子半径最大
C.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D.W的含氧酸的酸性一定比Z的弱
3.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用字母表示)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
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X>R>W
B.X与R形成的分子内含两种作用力
C.X、Z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D.元素对应的离子半径:W>R>X
4.下列实验对应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或解释都正确的是( )
选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
项
A KI淀粉溶液中通入少Cl2溶液变蓝Cl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B 向稀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水层几乎无色苯与溴水发生了取代反应
C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然后加入银氨溶液,加热
无银镜出现
不能判断蔗糖是否水解
D 向FeCl 3和AlCl 3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
溶液 出现红褐色沉淀
K sp [Fe(OH)3]<K sp [Al(OH)3]
A .A
B .B .
C .C
D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破坏离子键,产生H +和Cl -
B .硅晶体熔化与碘化氢分解需克服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C .NH 3和HCl 都极易溶于水,是因为都可以和H 2O 形成氢键
D .CO 2和SiO 2的熔沸点和硬度相差很大,是由于它们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不同
6.常温下,相同浓度的两种一元酸HX 、HY 分别用同一浓度的NaOH 标准溶液滴定,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X 、HY 起始溶液体积相同
B .均可用甲基橙作滴定指示剂
C .pH 相同的两种酸溶液中:()()c HY c HX >
D .同浓度KX 与HX 的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间存在关系式:()()()()c HX c X 2c OH 2c H -
-
+
-=-
7.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金属性:Al > Mg B .稳定性:HF > HCl C .碱性:NaOH > Mg(OH)2 D .酸性:HClO 4 > H 2SO 4
8.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及漂粉精的水溶液均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因为它们都含有 A .Cl 2
B .HClO
C .ClO ‾
D .HCl
9.某恒定温度下,在一个2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 和2 mol B 进行如下反应:3A (g)+2B (g)⇌4C (?)+2D (?),“?”代表状态不确定。
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 1.6 mol C,且反应前后压强之比为5: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加C,
B 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B .此时B 的平衡转化率是35%
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K=
4
32
c(C)
c(A)c(B)
10.如图,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NaCl溶液的U型管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闭合K1构成原电池,闭合K2构成电解池
B.K1闭合,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
C.K2闭合,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K1闭合,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升高
11.某同学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记录实验现象如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试管①②③④
实验现象溶液仍为无色,有
白雾、白色固体产
生
有大量白色沉淀产
生
有少量白色沉淀产
生
品红溶液褪色
A.②中白色沉淀是BaSO3
B.①中可能有部分浓硫酸挥发了
C.为了确定①中白色固体是否为硫酸铜,可向冷却后的试管中注入水,振荡D.实验时若先往装置内通入足量N2,再加热试管①,实验现象不变1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NaOH溶液中加入铝粉,可生成Al(OH)3
B.向苯酚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可生成CO2
C.向热的蔗糖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可生成银镜
D.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先通入NH3至饱和,再通入CO2,可生成NaHCO3
13.下列醇类物质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醛类的物质是() A.
B.
C.
D.
14.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相对应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5.实验室常用如下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b中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下,否则会阻碍产物的导出
B.固体酒精是一种白色凝胶状纯净物,常用于餐馆或野外就餐
C.乙酸乙酯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酸、水、乙醇羟基氢的活泼性依次减弱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某小组同学探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与沉淀转化方向之间的关系。
已知:
物质BaSO4BaCO3AgI AgCl
溶解度/g(20℃) 2.4×10-4 1.4×10-3 3.0×10-7 1.5×10-4
(1) 探究BaCO3和BaSO4之间的转化
试剂A 试剂B 试剂C 加入盐酸后的现象
实验Ⅰ
BaCl2
Na2CO3Na2SO4……
实验ⅡNa2SO4Na2CO3有少量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
①实验I 说明BaCO3全部转化为BaSO4,依据的现象是加入盐酸后,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Ⅱ中加入稀盐酸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Ⅱ中加入试剂C后,沉淀转化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_____。
(2)探究AgCl和AgI之间的转化
实验Ⅳ:在试管中进行溶液间反应时,同学们无法观察到AgI转化为AgCl,于是又设计了如下实验(电压表读数: a >c>b > 0)。
装置步骤电压表读数
ⅰ.如图连接装置并加入试剂,闭合K a
ⅱ.向 B 中滴入AgNO3(aq),至沉淀完全 b
ⅲ.再向B中投入一定量NaCl(s) c
ⅳ.重复i,再向B中加入与ⅲ等量NaCl (s) d
注:其他条件不变时,参与原电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与其浓度有关。
①实验Ⅲ证明了AgCl转化为AgI,甲溶液可以是________(填标号)。
a AgNO3溶液
b NaCl 溶液
c KI溶液
②实验Ⅳ的步骤i中,B中石墨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合信息,解释实验Ⅳ中 b < a 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Ⅳ的现象能说明AgI转化为AgC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实验Ⅰ~ Ⅳ,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四川北川盛产蔷薇科植物。
蔷薇科植物中含有一种芳香醛(用E表示),在染料工业和食品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下面是它的一种合成路线。
其中0 . l mol有机物A的质量是12g ,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0.8mol CO2和7.2gH2O;D 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 分子与 C 分子具有相同的碳原子数;F继续被氧化生成G,G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
已知:①CH3-CHO
②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A~G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有机物有: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C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时,分子内脱水除生成D外还可以生成另一种有机物,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_________。
(4)C 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符合下列要求的有机物有多种。
①能与3 mol NaOH溶液反应;
②苯环上的一卤代物只有一种。
写出所有满足条件有机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与4-甲基-2,3-戊二醇两分子之间1:1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有机物有_____种。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配合物Fe(CO)5的熔点一20℃,沸点103℃。
可用于制备纯铁。
Fe(CO)5的结构如图所示。
(1)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Fe(CO)5晶体类型属于__________晶体。
(2)CO分子中C、O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O分子的结构式是________,写出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
(3)C、O、Fe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Fe(C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Fe(CO)5是非极性分子,CO是极性分子 B.Fe(CO)5中Fe原子以sp3杂化方式与CO成键
C.1 mol Fe(CO)5含有10 mol配位键 D.Fe(CO)5==Fe+5CO反应中没有新化学键生成(5)铁的三种晶体的晶胞均为立方晶胞,三种晶体的晶胞如下图所示。
①上述三种晶体的晶胞中属于面心晶胞的是______(填“a”“δ””或“γ”)- Fe。
②a-Fe晶胞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___。
③γ-Fe晶胞的边长为a pm,则γ- Fe单质的密度为____g/cm3(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列出计算式即可)。
19.(6分)甲醇CH3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有多种方法可制得甲醇成品
(一)以CO、H2和CO2制备甲醇
①CO 2(g)+H2(g)COg)+H2O(g) ∆H1
②CO(g)+2H 2 (g) CH3OH(g) △H2
③CO
2(g)+3H2(g) CH3OH(g)+H2O(g) ∆H3
(1)已知: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的关系如下表
t/℃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反应①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①达到平衡状态
C.1100℃时,反应①的K可能为1.5
D.在1000℃时,[c(CO2)·c(H2)]/[c(CO)·c(H2O)]约为0.59
(2)比较△H2_____△H3(填“>”、“=”或“<”)
(3)现利用②和③两个反应合成CH3OH,已知CO可使反应的催化剂寿命下降若氢碳比表示为f=
[n(H2)-n(CO2)]/[n(CO)+n(CO2)],则理论上f=_____时,原料气的利用率高,但生产中住往采用略高于该值的氯碳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以天然气为原料,分为两阶段制备甲醇:
(i)制备合成气:CH
4(g)+H2Og) CO(g)+3H2(g) ∆H1>0
(ii)合成甲醇:CO(g)+2H 2(g) CH3OH(g) ∆H2>0
在一定压强下,1 mol CH4(g)和1 mol H2O(g)在三种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i),经历相同时间时,CO的物质的量(n)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1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曲线①中n(CO)随温度变化的原因是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
B.三种催化剂中,催化剂③的催化效果最好,所以能获得最高的产率
C.当温度低于700℃时的曲线上的点可能都没有到达平衡
D.若温度大于700℃时,CO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2)500℃时,反应(1)在催化剂①的作用下到10mim时达到平衡,请在图2中画出反应(1)在此状态下0至12分钟内反应体系中H2的体积分数 (H2)随时间t变化的总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究表明,CO也可在酸性条件下通过电化学的方法制备甲醇,原理如图3所示。
(1)产生甲醇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甲醇燃料电池应用很广,其工作原理如图4,写出电池工作时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某温度下,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B发生反应:3A(g)+bB(g)cC(g) ∆H=-QkJ·mol-1(Q>0),12s时达到平衡,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0.8mol,
A.由图像可知A的浓度变化=0.8mol/L-0.5mol/L=0.3mol/L,反应速率υ=Δ
Δ
c
t
=
0.3
2s
=0.15 mol·L-1·s-1,所求
为0~2s的平均速率,不是2s时的速率,故A错误;
B. 图中交点时没有达到平衡状态,A的消耗速率大于A的生成速率,故B错误;
C. 12s时达到平衡状态,B、C转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b ∶c
=(0.5mol/L-0.3mol/L )×2L∶0.8mol=1:2,故C正确;
D.由题意可知,3molA与1molB完全反应生成2molC时放出QkJ的热量,12s内,A的物质的量减少(0.8mol/L-0.2mol/L)×2L=1.2mol,则放出的热量为0.4QkJ,故D错误。
答案选C。
2.C
【解析】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与Z的单质混合在光照下反应,气体颜色不断变浅,瓶壁上有油状液滴,所以Z是Cl,W是C,W、Y同主族,则Y为Si;X的简单氢化物与Z 的氢化物相遇会产生白烟,X为N。
【详解】
A. 根据上述分析知“白烟”为NH4Cl晶体,NH4Cl属于离子化合物,既有离子键又有含共价键,故A错误;
B. 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为Si>Cl>C>N,故B错误;
C. X的简单氢化物为NH3,Y的简单氢化物为SiH4,非金属性:N>Si,热稳定性NH3> SiH4,故C正确;
D. W的含氧酸为H2CO3,Z的含氧酸有HClO、HClO4等几种,酸性HClO<H2CO3< HClO4,故D错误;答案:C。
3.C
【解析】
【详解】
都是短周期元素,由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关系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X为O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故Y为F元素;Z、R、W处于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故Z为Na元素、R为S元素、W为Cl元素,则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应为O>Cl>S,选项A 错误;
B.X与R形成的分子可为SO2或SO3,分子内只存在极性键,选项B错误;
C.X、Z形成的化合物如为Na2O2,含有共价键,选项C正确;
D.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半径O2-<Cl﹣<S2﹣,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序数的关系确定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整体把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都是短周期元素,根据图中信息推出各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该题。
4.C
【解析】
【详解】
A、I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Cl2不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故A错误;
B、向稀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苯萃取溴水中的溴,苯与溴水不反应,故B错误;
C、银镜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先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硫酸,然后加入银氨溶液,加热,才能判断蔗糖是否水解,故C正确;
D、向FeCl3和AlCl3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偏铝酸钠,不能证明
K sp[Fe(OH)3]<K sp[Al(OH)3],故D错误。
5.B
【解析】
【详解】
A. HCl是共价化合物,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时破坏共价键,产生H+和Cl-,A错误;
B. 硅晶体属于原子晶体,熔化断裂共价键;碘化氢属于分子晶体,碘化氢分解破坏共价键,因此需克服的化学键类型相同,B正确;
C. NH3和HCl都极易溶于水,NH3是因为可以和H2O形成氢键,但HCl分子与H2O分子之间不存在氢键,C 错误;
D. CO2和SiO2的熔沸点和硬度相差很大,是由于CO2属于分子晶体,分子之间以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SiO2属于原子晶体,原子之间以强的共价键结合,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性质不同,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6.D
【解析】
【详解】
A.反应达到终点时,HX与HY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分别是30mL和40mL,故起始酸的体积比为3:4,故A错误;
,故不能用甲基橙做B.NaOH滴定HX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pH约为8,而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 4.4
指示剂,故B 错误;
C.由图像中两种酸浓度相同时的pH 可知,HY 的酸性强于HX 的酸性,pH 相同的两种酸溶液中,()()c HY c HX <,故C 错误;
D.同浓度的KX 和HX 的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为()()()()++--
c H +c K =c X +c OH ,物料守恒为()()()+-2c K =c HX +c X ,将物料守恒带入电荷守恒可得()()()()--+c HX -c X =2c OH -2c H ,故D 正确;
答案选D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酸碱滴定图像分析,为高频考点,难度不大。
掌握酸碱滴定图像分析、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是解答关键。
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图像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7.A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
详解:A . 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金属性:Al <Mg ,A 错误;
B . 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则稳定性:HF >HCl ,B 正确;
C . 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则碱性:NaOH >Mg (OH )2,C 正确;
D . 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增强,则酸性:HClO 4 >H 2SO 4,D 正确。
答案选A 。
8.B
【解析】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 、HCl ,Cl 2、HCl 都没有漂白性,HClO 具有漂白性,故B 正确。
9.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反应的前后压强之比为 5:4,说明反应正向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即C 、D 物质中只有一种是气体,列三段式:
()()
()()++2B g 4C 2D 4
2001.2
0.8 1.60.82.8 1.2 1.60.38A g ??
由于(4+2):(2.8+1.2+1.6)=15:14≠5:4,(4+2):(2.8+1.2+0.8)=5:4,所以C 物不是气体,D 物为气体。
【详解】
A.增大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平衡向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但C 不是气体,增加C 不能使平衡正向移动,
所以B 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A正确;
B.B的平衡转化率=0.8mol÷2mol×100%=40%,故B错误;
C.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
D.由于生成物C为非气体,其浓度为1,所以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2
32
c(D)
c(A)c(B)
,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
注意掌握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和反应三段式的应用。
10.C
【解析】
【详解】
A、闭合K1构成原电池,铁为负极;闭合K2构成电解池,铁为阴极,选项A正确;
B、K1闭合构成原电池,铁棒是负极,铁失去电子,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选项B正确;
C、K2闭合构成电解池,铁棒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不会被腐蚀,属于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选项C错误;
D、K1闭合构成原电池,铁棒是负极,铁失去电子,石墨棒是正极,溶液中的氧气得到电子转化为OH-,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升高,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1.B
【解析】
【分析】
实验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装置1为发生装置,溶液仍为无色,原因可能是混合体系中水太少,无法电离出铜离子,有白雾说明有气体液化的过程,同时产生白色固体,该固体可能是无水硫酸铜;试管2、3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应为硫酸钡,说明反应过程有SO3生成或者硫酸挥发,3中沉淀较少,说明三氧化硫或挥发出的硫酸消耗完全;试管4中品红褪色说明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硫,浸有碱的棉花可以处理尾气,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 二氧化硫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白色沉淀不可能是BaSO3,故A错误;
B. 根据分析可知①中可能有部分硫酸挥发了,故B正确;
C. 冷却后的试管中仍有浓硫酸剩余,浓硫酸稀释放热,不能将水注入试管,会暴沸发生危险,故C错误;
D. 反应过程中SO3是氧气将二氧化硫氧化生成,若先往装置内通入足量N2,体系内没有氧气,则无SO3生成,试管2、3中将无沉淀产生,实验现象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解析】
【详解】
A. 向NaOH溶液中加入铝粉,发生的反应为: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不会生成氢氧化铝,A项错误;
B. 因酸性比较:H2CO3>苯酚>HCO3-,则向苯酚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不会生成CO2,只会生成苯酚钠与碳酸氢钠,B项错误;
C. 蔗糖不是还原性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C项错误;
D. 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先通入NH3至饱和,再通入CO2,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溶解度小,会先以晶体形式析出,发生的反应是:NaCl+NH3+H2O+CO2=NH4Cl+NaHCO3↓,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A项是易错点,学生要理解并准确掌握铝三角的转化关系,铝单质的特性。
铝单质与酸反应会生成正盐铝盐,而与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铝单质不能直接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
13.C
【解析】
A、被氧化为酮,不能被氧化为醛,选项A错误;
B、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选项B错误;
C、-OH邻位C上含有H原子,能发生消去反应,含有-CH2OH的结构,可被氧化为醛,选项C正确;
D、被氧化为酮,不能被氧化为醛,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4.C
【解析】
【详解】
A.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含有Na+,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A错误;
B.蔗糖在稀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产生葡萄糖,若要证明水解产生的物质,首先要加入NaOH中和催化剂硫酸,使溶液显碱性,然后再用Cu(OH)2进行检验,B错误;
C.在AgCl和AgI饱和溶液中加入过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和黄色沉淀,且白色沉淀的质量远大于黄色沉淀,说明溶液中c(Cl-)较大,c(I-)较小,物质的溶解度AgCl>AgI,由于二者的化合物构型相同,因此可证明物质的溶度积常数K sp(AgCl)>K sp(AgI),C正确;
D.根据实验现象,只能证明溶液中含有I2,由于溶液中含有两种氧化性的物质HNO3、Fe3+,二者都可能将I-氧化为I2,因此不能证明氧化性Fe3+>I2,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5.B
【解析】
A.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溶解乙醇,反应消耗乙酸,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为防止产生倒吸现象,b 中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下,否则不仅可能会产生倒吸现象,而且还会阻碍产物的导出,A正确;
B.固体酒精制作方法如下:将碳酸钙固体放入醋酸(CH3CO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生成醋酸钙(CH3COO)2Ca、CO2、H2O,将醋酸钙溶液蒸发至饱和,加入适量酒精冷却后得胶状固体即固体酒精,可见固体酒精是混合物,B错误;
C.乙酸乙酯与的分子式都是C4H8O2,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故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
D.乙酸、水、乙醇分子中都含有羟基,电离产生H+的能力:乙酸>水>乙醇,所以羟基氢的活泼性依次减弱,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沉淀不溶解,无气泡产生BaCO3+2H+= Ba2++CO2↑+H2O
()
()
2-
4
2-
3
c SO
c CO
b 2I――2e-=I2由
于生成AgI沉淀,使B溶液中c(I-)减小,I-还原性减弱,原电池电压减小实验步骤ⅳ表明Cl-本身对原电池电压无影响,实验步骤ⅲ中c>b说明加入Cl-使c(I-)增大,证明发生了AgI+ Cl -AgCl+ I-溶解度小的沉淀容易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反之不易;溶解度差别越大,由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为溶解度较大的沉淀越难实现
【解析】
【分析】
(1) ①BaCO3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BaSO4不溶于盐酸;
②实验Ⅱ中加入稀盐酸后有少量气泡产生,是BaCO3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③实验Ⅱ 中加入试剂Na2CO3后,发生反应是BaSO4+ CO32-= BaSO4+ SO42-;
(2) ①要证明AgCl转化为AgI, AgNO3与NaCl 溶液反应时,必须是NaCl 过量;
②I―具有还原性、Ag+具有氧化性,B中石墨是原电池负极;
③B 中滴入AgNO3(aq)生成AgI沉淀;
④AgI转化为AgCl,则c(I-)增大,还原性增强,电压增大。
(3)根据实验目的及现象得出结论。
【详解】
(1) ①BaCO3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BaSO4不溶于盐酸,实验I 说明BaCO3全部转化为BaSO4的现象是加入盐酸后,沉淀不溶解,无气泡产生;
②实验Ⅱ中加入稀盐酸后有少量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是BaCO3与盐酸反应,反应离子方程式是BaCO3+2H+= Ba2++CO2↑+H2O;
③实验Ⅱ 中加入试剂Na2CO3后,发生反应是BaSO4+ CO32-= BaSO4+ SO42-;固体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所
以沉淀转化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
()
()
2
4
2
3
c SO
c CO
-
-
;
(2) ①AgNO3与NaCl 溶液反应时, NaCl 过量,再滴入KI溶液,若有AgI沉淀生成才能证明AgCl转化为AgI,故实验Ⅲ中甲是NaCl 溶液,选b;
②I―具有还原性、Ag+具有氧化性,B中石墨是原电池负极,负极反应是2I――2e-=I2;
③B 中滴入AgNO3(aq)生成AgI沉淀,B溶液中c(I-)减小,I-还原性减弱,原电池电压减小,所以实验Ⅳ中 b < a;
④实验步骤ⅳ表明Cl-本身对原电池电压无影响,实验步骤ⅲ中c>b说明加入Cl-使c(I-)增大,证明发生了AgI+ Cl-AgCl+ I-。
(3) 综合实验Ⅰ~ Ⅳ,可得出的结论是溶解度小的沉淀容易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反之不易;溶解度差别越大,由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为溶解度较大的沉淀越难实现。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B、C、D、F、G 酯化 6
【解析】
【分析】
有机物A有C、H、O三种元素组成,Mr(A)=12/0.1=120,0.1molA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0.8molCO2和7.2g H2O,水的物质的量=7.2/18=0.4mol,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该有机物中N(C)=0.8/0.1=8,N(H)=
0.4×2÷0.1=8,有机物中N(O)= (120-12×8-1×8)÷16=1,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8H8O,A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芳香醛E,结合信息中醛与HCN的加成反应,可知A含有C=O双键,A与HCN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B
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C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生成D,D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应为发生消去反应,D被臭氧氧化生成E与F,F继续被氧化生成G,G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则G为HOOC-COOH,F为OHC-COOH,E为苯甲醛,D为苯丙烯酸,C为2-羟基-3-苯基丙酸,B为,A的结构简式为。
【详解】
(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
(2)只要含有羧基或羟基的都能发生酯化反应,在A~G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有机物有B、C、D、F、G;
(3)由于C 中含有羧基、羟基,另外还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另一种有机物,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
(4)C 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符合下列要求的有机物有多种,①能与3mol NaOH 溶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羧酸与酚形成的酯基;②苯环上的一卤代物只有一种,说明苯环上含有1种氢原子;③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再结合①可知,酯基为甲酸与酚形成的酯基,满足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和。
(5)C 中羧基和4-甲基-2,3-戊二醇中的两个羟基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两种酯,C 中的羟基和4-甲基-2,3-戊二醇中的两个羟基脱水生成两种醚,C 中的羧基和羟基与4-甲基-2,3-戊二醇中的两个羟基同时脱水可生成两种产物,一共可生成6种产物。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3d 64s 2 分子 C≡O
O >C >Fe A 、C γ 6 30322410A
a N ⨯⋅ 【解析】
【详解】
(1)铁为26号元素,基态Fe 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 64s 2;Fe(CO)5的溶点-20℃,沸点103℃,熔沸点较低,Fe(CO)5晶体属于分子晶体,故答案为3d 64s 2;分子;
(2) CO 分子中C 、O 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O 分子的结构式为C≡O ,与CO 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N 2,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C≡O ;; (3)C 、O 、Fe 三种元素的原子中,铁的原子半径最大,其金属性最强,故其第一电离能最小,C 、O 是同一周期元素,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 >C >Fe ,故答案为O >C >Fe ;
(4)A .根据Fe (CO)5的结构可知, Fe(CO)5为三角双锥结构,分子中正负电荷分布均匀,是非极性分子,CO 中正负电荷分布不均匀,是极性分子,故A 正确;
B .Fe(CO)5中Fe 原子与5个CO 成键,不是sp 3杂化,故B 错误;
C. 1molFe(CO)5 中Fe 原子与5个CO 形成5个配位键,在每个CO 分子中存在1个配位键,共含有10mol 配位键,故C 正确;
D. Fe(CO)5=Fe+5CO 属于化学变化,包括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断开了分子中的配位键,形成了金属键,故D 错误;故选AC ;
(5)①根据晶胞结构图,三种晶体的晶胞中属于面心晶胞的是γ,故答案为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