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当今社会教育中,素质教育占有主导地位。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现在提倡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不在是机械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成为知识的接收器,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自由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养成积极主动的参与习惯,为今后终身学习,不断认识客观世界奠定扎实的学力基础,同时形成相对稳定的素养和品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创设情境,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要注意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为学生创造自信自强、朝气蓬勃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重视教与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今的教学论的思想是:一切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的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的学习生活占生活经验来
源的主要部分,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起用他们的生活经验,起用的过程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

一般地认为,知识是人们社会实践的总结,是对大自然认识的结晶。

这只是看到知识的“静态”。

如果根据这个观点,教学时只要把结果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住或者作反复的练习就行了。

这样的教学扼杀了学生诸多方面的发展。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尝试、操作、观察、想象、讨论、质疑等探究活动,从而亲自发现语文问题潜在的神奇奥秘,领略数学美的真谛。

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但可以更巩固,也便于灵活运用。

学生在如此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而且也掌握了探索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另外,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的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要使知识结构成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建构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能像照相机那样一下子“复印”上去就行了。

因为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或者改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

这样在教学中必须有一个建构过程。

所以,语文学习不是对于外部所授予知识的简单接受和累积,而是主体能动性的
建构,并且学生在建构过程中还受到诸多方面的教育。

重视教与学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学习语文是一种积极有意义的行动,需要激励、推动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从而达到学习目的,而这种内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

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才会出现一种激励、推动自己去学习语文的心理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和愿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在语文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内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产生不足之感和探求之心,力求实现心理平衡。

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不平衡——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平衡”的学习过程中去。

这样堂课,在引入新课阶段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了“情境问题”的氛围,架起了实现生活与语文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地探索,实现语文的再创造。

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都应精心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学
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三、渗透方法,促进学生的主体性
语文思想方法,隐含在知识里,体现在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运用过程中。

语文过程中要重视语文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

掌握了这种能力的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从而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

掌握基本的语文思想和方法,能使语文更易于理解和更利于记忆,是学会学习、发展创新的前提。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除了要设计一些情境外,还要把科学的思维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使学生产生更广泛的迁移,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

学生一旦具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不断获得学习成功,增强自信和动力,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

课堂教学中落实主体性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方向,也是当前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

每一位教师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