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州市上册期中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因为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过氧化氢溶液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2.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3.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
O2↑,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B.
C.
D.
4.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液体喷出B.污染试剂
C.酒精溅出D.读数偏大
5.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
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6.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7.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①点燃酒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连接好装置;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⑤②③①④⑦⑥B.③④⑤⑥⑦①②
C.②③⑤①④⑦⑥D.②④③⑤①⑥⑦
8.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⑤
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 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X>Y B.核外电子数:X=Z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D.X和Z的电子层数相同
10.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了有关化学反应A+B=C的四组实验,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已知四位同学取的A和B的总质量均为10g,且反应均完全进行。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g B/g C/g
甲739
乙649
丙X Y6
丁55Z
A.Y可能等于8 B.X可能等于4
C.X可能等于8 D.Z一定等于7.5
1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稻草造纸B.使用火药C.蚕丝织布D.冶炼金属
12.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A.2O B.O2C.O2―D.2O2
13.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14.下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
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
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
D.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276
15.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图。
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23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16.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
B .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 .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D .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17.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 )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
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镓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属于金属元素
B .镓原子核内有31个中子
C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D .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
18.科学家发现的N(NO 2)3是-种新型火箭燃料,关于N(NO 2)3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NO 2)3由氮、氧两个元素构成
B .N(NO 2)3中含有3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
C .N(NO 2)3属于氧化物
D .N(NO 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2.6%
19.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空气 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 A .①或②
B .②或③
C .①或④
D .③或④
20.现有 18.6g NaOH 和 Na 2CO 3 固体混合物,已知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 23:3,则原混合固体中含有钠元素的质量为( ) A .9.2 g
B .6.9 g
C .4.6 g
D .2.3 g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乙醇(25C H OH )完全燃烧时生成2CO 和2H O 。
如果氧气不充足,乙醇燃烧可能还有生成CO 。
现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乙醇燃烧产物中是否有CO 、2CO 和2H O 。
请回答下列问题:
I.能验证产物中有H2O的装置是_____(填装置编号,以下相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
II.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B中石灰水变浑浊,B装置的作用是_____,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III.能验证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或_____;E装置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F装置不足之处为_____。
IV.若乙醇燃烧时生成11.6g2
CO和CO混合物,其中碳元素的百分含量为31.03%,则参加反应的乙醇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22.实验室常利用下列仪器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请按要求回答: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G___________ ,H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要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装配气体发生装置时,应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小明同学想把制取二氧化碳结束后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写一条)。
(4)如何检验已集满一瓶CO2气体_____________。
23.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之后,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H2O、Na+、OH-,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某科技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是哪一种粒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提出猜想)猜想①:可能是H2O;
猜想②:可能是Na+;
猜想③:可能是OH-。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滴~2滴
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试管内溶液仍为无
色
水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
溶液变红色
②用试管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入1滴~
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③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
滴~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部分固定装置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a 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2)B装置可用来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实验完毕后,通过某操作、再经干燥即可回收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则该操作的名称是______ ,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 、____、烧杯。
(3)用高锰酸钾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若用
F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收集时气体应该由_______(填“长”或“短”)管进入瓶中。
(4)D装置与E装置在操作上的共同优点是 ____________。
用此类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氯酸钾制取氧气
C.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5.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1)写出装置中编号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
(2)我们已经学习过实验室制取O2、CO2两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
请你归
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反应的共同点_____(填序号)
①要加热②使用催化剂③没有气体参加反应④原料为纯净物⑤只生成一种气体
(3)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一段时间,如图所示,则B装置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观察图C
装置,该反应处于_____(填“进行”或“停止”)中。
(4)若用B、F组合成装置来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在制取过程中发现反应过于剧烈,可将装置做哪些改动?_____。
(5)若用如图G装置进行收集二氧化碳的实验,气体应从_____(选填“a”或“b”)端导入;若瓶中装满水,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选填“a”或“b”)端导入。
(6)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其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7)拓展与延伸:实验室如何制取氮气呢?请阅读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
①重铬酸铵为桔黄色粉末,加热至180℃时可分解得到氮气;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反应,如:镁能够在氮气中燃烧。
利用如图仪器和重铬酸铵在实验室制取少量氮气,其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_____(填序号),还必须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____。
若用上述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26.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图1所示).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2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
(1)能证明“释放CO2”的现象是.
(2)装置 B的作用是.
(3)实验后小组同学对D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CaO+2HCl=CaCl2+H2O
[猜想与假设]D中的固体可能为①;②;③;[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猜想①正确
猜想②正确
猜想③正确
27.用如图装置在相应条件下完成下列实验
(1)模拟工业炼铁:A处通CO, B盛Fe2O3粉末,B处下方放酒精喷灯,D处放酒精灯。
实验:在A处通入CO时,应立即点燃___________处(填“B”或“D”)酒精(喷)灯,反应过程中,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金属氧化物的组成:A处通CO,B盛金属氧化物,B处下方放酒精喷灯、D处放酒精灯,B中所盛粉末:CuO或Fe3O4或两者混合物。
实验:同(1)操作、完全反应后,B中可观察到_________。
实验结论(定性):试管B中的黑色粉末为CuO和Fe3O4两者混合物。
定量分析:经测定反应前B重180克,完全反应后B重170.4克,将反应后B中固体全部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完全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测得剩余固体12.8克。
实验结论(定量):m(CuO):m(Fe3O4)=_____________(写最简整数比)。
28.CO2资源化利用日趋成为研究热点。
某小组查阅资料发现:①CO2与H2能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CH4与H2O;②CH4在高温下能与CuO反应;③浓硫酸能吸水;④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⑤氢氧化钠能吸收CO2原理与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类似;为探究上述反应,设计如下装置。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设计装置C的目的是_____,若要证明D中有CO2生成,则需在E、F之间增加盛有_____溶液的检验装置。
(4)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黑色固体变红,E中白色固体变蓝,该小组经过讨论认为不能由此证明:CH4在高温条件下能与CuO反应。
理由是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D
解析:D
【解析】A、因为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B、水和过氧化氢属于不同物质,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错误;
C、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为8,如Li+最外层就只有2个电子,故错误;
D、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故正确。
故选D。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正确;
B、分子之间有间隙,正确;
C、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正确;
D、分子在不断运动着,不需要外力作用,错误。
故选D。
3.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A、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混合物物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完,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故错误;B、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刚开始没有氧气,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生成氧气。
故错误;C、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刚开始,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为零,故错误;D、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减少,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减少,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变化,故正确。
答案:D。
考点:化学实验、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会导致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A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时,用自来水冲洗,会使滴管沾有自来水,自来水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所以能污染试剂,故B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发生火灾,故C错误;
D、用量筒量液读数时,视线偏高(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故D正确;故选C。
5.C
解析:C
【解析】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点燃的白磷应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否则造成测定结果存在较大误差,故A操作错误;
B.细铁丝在空气中无法被点燃,无法消耗集气瓶内氧气,故不可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故B错误;
C.不打开瓶塞,利用聚焦太阳光引燃白磷,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误差小,故C正确;
D.实验中若弹簧夹未夹好,容易使燃烧产生的白烟溢出,最终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增多,造成实验结果偏大,故D错误。
6.B
解析:B
【解析】
A. 装置②是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正确;
B.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的密度大,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a进入占据下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上方空间而从b排出,错误;
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不与其反应的气体,装置④是洗气装置,导气管是长进短出,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正确;
D.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对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集气瓶正放,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正确。
故选B。
7.A
解析:A
【解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解答。
解:由分析可知,应选A。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CO2+H2O=H2CO3,是气体的体积减小,大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烧杯中水进入到试管中,试管内液面上升,①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电离是溶液呈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而试管内的液体变红,②正确。
正确的说法是①②,故选A。
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原子序数是Z>Y>X,说法错误;
B、X和Z位于同一族,同一族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说法错误;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说法正确;
D、Z的电子层数比X的电子层数多1,说法错误。
故选C。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甲同学的反应不是恰好反应,如果A剩余,则B完全参加反应,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3g,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9g-3g=6g,即A、B、C三种物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6:3:9,乙同学的反应中有1gB剩余。
【详解】
A. 根据A、B、C三种物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6:3:9,Y=36
9
=2,此选项错误;
B. X=6-2=4,此选项错误;
C. X=4,此选项错误;
D. A、B两种物质反应时的质量比是6:3,5gX与2.5g的B恰好反应,生成Z的质量为
5g+2.5g=7.5g,故Z一定等于7.5,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1.C
解析:C
【解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稻草造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使用火药的过程中,火药燃烧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蚕丝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冶炼金属的过程中有金属单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详解】
A、2O表示2个氧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B、O2可以表示氧气这种物质,也可以表示一个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C、O2―表示的是氧离子,故不符合题意;
D、2O2表示2个氧分子,故符合题意。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后生成了一种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此反应有单质生成;故A正确;
B、反应前共有三种原子,而反应后仍然是这三种原子,说明反应中原子不变,可推断得出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故B正确;
C、反应的生成物为一种单质的分子和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生成物一种为化合物一种为单质;故C不正确;
D、反应前的两种分子各有2个分子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1,故D正确。
故选C。
14.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A、金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由信息示意图可知,197为金原子的相对
原子质量,错误;C、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9,错误;D、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则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197+79=276,正确。
故选D
考点:元素周期表。
1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钒为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的序数,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由图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
1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乙酸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A正确;
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2+1×4+16×2=60,故B正确;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2
100%40%
60
⨯
⨯=,故C错误;
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故D正确。
故选C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属于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核内有31个质子,故不符合题意;
C、由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故不符合题意;
D、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易失电子,显-3价,由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氮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易失电子,显+3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故符合题意
18.C
解析:C
【解析】
A、N(NO2)3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错误;
B、一个N(NO2)3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错误;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N(NO2)3属
于氧化物,正确;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44
144+166
⨯
⨯⨯
×100%=36.8%,错
误。
故选C 。
点睛: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使燃着的的木条熄灭。
符合要求。
②氧气有助燃性,可使木条燃烧地更旺,不符合要求。
③空气中含部分氧气,可使木条继续燃烧。
不符合要求。
④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使燃着的的木条熄灭。
符合要求。
所以应选C 项。
2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NaOH 和Na 2CO 3的微粒个数为x ,y ;所以Na 与C 的质量比是(x +2y )×23:(y ×12)=23:3,可得x :y =2:1,则原混合固体中含有钠元素的质量为
223+232
9.2g 2(23161)(2318.21216g 3)
6⨯⨯=⨯+++⨯++⨯⨯。
故选A 。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A 白色固体变蓝色 验证是否存在二氧化碳 D 装置中澄清石
灰水不变浑浊,F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E 装置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 没有尾气处理 0.1
解析:A 白色固体变蓝色 验证是否存在二氧化碳
2232CO Ca(OH)CaCO H O −−→+↓+ D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E 装置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 Δ
2CuO CO Cu CO +−−
→+ 没有尾气处理 0.15 【解析】 【详解】
I 、因为无水硫酸铜遇到水后会变成蓝色,所以常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是否有水生成,能验证产物中有H 2O 的装置是A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故填:A ;白色固体变蓝色。
II 、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B 中石灰水变浑浊,B 装置的作用是:验证是否存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 (OH )
2+CO 2=CaCO 3↓+H 2O ;故填:验证是否存在二氧化碳;
2232CO Ca(OH)CaCO H O +→↓+。
III 、因为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所以能验证产物中有CO 的现象是E 装置中的黑色物质变成红色;F 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
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Δ
2CuO CO Cu CO +−−
→+;一氧化碳有毒,直接进入空气会污染空气,F 装置不足之处为:没有尾气处理装置;故填:D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 装置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
Δ
2CuO CO Cu CO +−−→+;没有尾气处理。
IV 、11.6gCO 2和CO 混合物中碳元素的百分含量为31.03%,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1.6g ×31.03%=3.6g 。
参加反应的乙醇的物质的量为:
122
3.6g 100%46g/mol=0.15mol 46
⨯÷
⨯÷ 答:参加反应的乙醇的物质的量为0.15mol 。
故填:0.15。
【点睛】
可燃物在氧气充足时完全燃烧,其中C 元素生成二氧化碳、H 元素生成水;在氧气不足时不完全燃烧,可燃物中的C 元素就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22.集气瓶 长颈漏斗 ABCEGJ DGH 腐蚀铁质下水管道或污染水源等(答案合理即给分)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发现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了
解析:集气瓶 长颈漏斗 ABCEGJ 42
4
2
2
2KMnO
K MnO + MnO + O
∆
↑= DGH
3222CaCO +2HCl=CaCl +CO +H O ↑ 腐蚀铁质下水管道或污染水源等(答案合理即给
分)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发现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了 【解析】 【分析】
(1)熟练掌握常见的化学仪器名称和用途;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反应物是高锰酸钾,生成物是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条件是加热,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书写方程式;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的特点及用排水法收集纯净的氧气需要的仪器选择;
(3)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属于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发生装置,选择合适的仪器;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盐酸及产物分析危害; (4)根据CO 2气体是否已充满集气瓶的方法分析。
【详解】
(1)熟记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G 是集气瓶;H 是长颈漏斗;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的装置,需要的仪器有:A 、B 、E 、J ;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需要的仪器有:C 、G ;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反应物是高锰酸钾,生成物是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条件
是加热,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
2
4
2
2
2KMnO
K MnO +MnO +O
=∆
↑;
(3)实验室要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属于常见的固液反应的装置,需要的仪器有:DGH ;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3222CaCO +2HCl=CaCl +CO H O ↑+;
制取二氧化碳结束后的废液可能含有剩余的稀盐酸和生成的氯化钙,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铁质下水管道或污染水源等;
(4)检验CO 2气体是否已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置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
故答案为:(1)集气瓶;长颈漏斗;(2)ABCEGJ ;
424222KMnO K MnO +MnO +O =∆
↑ ;(3)DGH ;
3222CaCO +2HCl=CaCl +CO H O ↑+;腐蚀铁质下水管道或污染水源等;(4)将燃着的
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了。
【点睛】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收集方法等的仪器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关键是明确发生装置、收集方法选择的依据,然后选择需要的仪器。
23.【实验验证】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 Na +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试管内溶液变为红色 OH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讨论反思】无色酚酞试液中有大量水分子,已经证明水分子不能使酚酞变红色 【解析】 【
解析:【实验验证】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 Na +
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试管内溶液变为红色 OH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讨论反思】无色酚酞试液中有大量水分子,已经证明水分子不能使酚酞变红色 【解析】 【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H 2O 、Na +、OH ﹣,故猜想③可能是OH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②用试管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会观察到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说明钠离子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③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会观察到试管内的溶液变红,说明氢氧根离子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酚酞试液的溶剂是水,酚酞溶液为无色,说明水分子不能使酚酞变色.. 故答案为 [提出猜想]OH ﹣; [实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