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承天寺夜游真题汇编及精品导学试题(共35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bèi zhàn)2021中考:?记承天寺夜游?2021-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汇编及精品导学 2021年考题
【,二〔一〕】阅读【甲】【乙】两篇选文,答复7——11题。
〔15分〕【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
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
既而弥③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⑤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那么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那么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⑥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那么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⑦
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注释】①]扶风,即凤翔府,今凤翔府。
苏轼时任凤翔府判官,于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到任。
②雨麦,上天下麦子。
岐山,今岐山县。
占,占卦。
年,年成。
有年,指丰收。
人们不知道雨麦是不是“祥瑞〞,所以占卦。
③弥,满。
弥月,整月。
雨,下雨〔动词〕。
④乙卯,四月初二日;甲子,四月十一日;丁卯,四月十四日。
⑤属,酌。
属客,指斟酒给客人喝。
⑥荐,重。
荐饥,重复地遭到饥荒。
⑦优游,叠韵连绵字,沉着不迫的样子。
7.解释以下加点(jiā diǎn)词的意思。
〔4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______________ ②怀民亦未寝.寝:
______________
③志.喜也志:______________ ④雨麦于岐山之阳.阳:
______________
8.将【乙】文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农夫相与忭于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9.【甲】文没有直接写友谊,但可从字里行间看出。
请你找出相关句子并作简要说明。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0.〔4分〕〔1〕贯穿(guànchuān)【甲】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
〔2) 【乙】文的题眼是_____________
11. 【甲】【乙】两文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阅读
〔一〕7.①念:人教版,考虑、想到;语文版,想。
〔1分〕②寝:睡觉〔1分〕③志:记〔1分〕④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门为阳〔1分〕
〔只要答出句中的“阳〞指山的南面即可。
〕
8.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田野里一起欢笑。
〔2分〕
9.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分〕
理由:作者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此时张怀民果然也没睡,二人心意相通呀!随后一同在庭院中漫步赏月。
这些都说明二人友谊深沉。
〔1
分〕
10.〔1〕赏月〔月光〕〔1分〕〔2〕喜〔1分〕
11.甲文表达了作者悲凉苦闷、豁达乐观的复杂心情,〔2分〕乙文表达了作
者关心人民疾苦、遇到好雨的喜悦之情。
〔1分,意思接近即可〕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11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jiě yī)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惫,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假设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那么死敌,退那么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
②死敌:死于敌手。
③死法:死于HY法。
④恁么:如此,这样。
7.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4分)
(1)怀民亦未寝▲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余尝寓居嘉祐寺▲ (4)思欲就亭止息▲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9.甲乙两文分别(fēnbié)为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是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一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3分)
【答案】三、(11分)
7.(4分)〔1)睡觉 (2)只,只是 (3)曾经 (4)到,靠近
8.(4分)
(1)(2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穿插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空明〞1分,“盏〞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
(2)(2分)于是(或者“因此〞,“由于这〞等)(我)如同上钩的鱼儿,突然得到解脱。
(“由是〞1分,整旬的意思大体正确1分。
)
9.(3分)乐观、旷达(或者“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者“随遇而安〞“擅长自我排遣〞等)。
(答对其中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
)
【,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答复以下问题〔一共15分,其中第27题1分,其余每一小题2分〕
〔一〕记承天寺夜游①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①本文选自?东坡志林?。
此文写于作者(zuòzhě)贬官黄州期间。
承
天寺,在如今南。
21.解释以下加点词语。
〔2分〕
①欣然
..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22.翻译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分〕
23.请谈一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案】三、文言诗文阅读〔一共15分,其中第27题1分,其余每一小题2分〕
〔一〕21.快乐的样子〔1分〕;考虑、想到〔1分〕
2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清闲的人罢了。
〔2分〕
23.赏月的闲适,被贬官后的淡淡哀愁,面对挫折的豁达。
〔任选两点即可,2分〕
2021年考题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6-9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shānlán)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兴趣。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6.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⑴月色入户.。
户
⑵盖.竹柏影也。
盖
⑶止.午、未、申三时。
止
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工
7.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4分〕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
8.【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
⑴写月语句
⑵描写方法
9.【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者感情?〔2分〕
6.⑴窗户⑵原来⑶仅仅,只是⑷美妙
7.⑴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⑵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
8.⑴【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乙】月影(yuè yǐnɡ)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兴趣。
⑵【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亮堂。
【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兴趣。
9. 【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
【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19、2021㈡阅读甲乙两文,完成20—22题。
〔8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20.解释以下(yǐxià)句中加点的词。
〔3分〕
⑴念.无与为乐者⑵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⑶相与步于.中庭
21.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2.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
〔3分〕
选文时间景情
甲文⑴月景闲情
乙文更定⑵⑶
㈡〔8分〕
20.⑴考虑、想到⑵我⑶在
21.⑴空明清丽疏影摇曳似真似幻⑵冰花弥漫水天一色
22.夜〔晚上、夜晚〕雪景痴情
评分HY:第20题3分,每空1分。
第21题2分,每一小题1分,
第⑴题答“空明清丽〞,第⑵题答“水天一色〞也可。
第22题3分,每空1分。
20、(一)比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12分)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jiǎshè)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
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
往来翕忽(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怀民亦未寝.
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念无与为乐者:
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答复(dá fù)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2分)
甲文是
乙文是
11.仿照例如,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
例如: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如今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2分)xī; suì
8.(2分) 大约;睡觉、眠、卧
9. (4分)
①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犬牙〕那样互相交织〔参差不齐〕
②想到〔考虑〕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10.(2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心乐之〞也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2分)例如: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洁〞即可得分〕
2021年考题(kǎo tí)
〔2021·,9---11,8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1、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3分〕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是、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答案】
9.北宋苏轼
10.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到院子里漫步。
11. B
2021年中考语文(yǔwén)试题及答案
(一)比拟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
(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一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4分)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2.填空(tiánkòng)。
(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那么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4分)
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11.(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12.(1)猿鸟乱鸣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21年
【甲】水陆(shuǐlù)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得意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
两人耳。
7.解释加点的词。
〔4分〕
①陶后鲜有闻鲜:②濯清涟而不妖濯:
③亭亭净植植:④相与步于庭中步:
8.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9.甲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
心情。
〔4分〕
参考答案:
7.〔1〕少〔2〕洗涤〔3〕竖立〔4〕走 [评分(píng fēn)]4分。
每一小题1分。
8.〔1〕我惟独喜欢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
〔2〕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评分] 4分,每一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托物言志壮志未酬的苦闷 [评分] 4分。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021年湘西自治州
比拟阅读苏轼的两篇作品,完成9 一12 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l) 左牵黄.,右攀苍〔〕 (2)念.无与为乐者〔〕10.以下句中的“/〞广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 2 分〕
A.千骑(qiān qí) / 卷平冈 B、酒酣胸胆尚 / 开张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11、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3 分〕
(l)请写出?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子。
〔l 分〕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 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 2 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境界开阔,表达爱国热情;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到了“月〞,甲篇“会挽雕弓如满月〞,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乙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天狼〞指天狼星;乙中的“闲人〞指悠闲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游记,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参考答案:
9 、(l)黄狗〔2〕想
10 、B
11、(l)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织的藻荇。
12.C
2021年
阅读下面(xià mian)这篇文章,完成17—19题。
8分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
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7.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庭下如积水空明〔〕
18.翻译句子。
3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
19.“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参考答案:
17.快乐地想形容水的澄澈解析:考察的是解释加点的词语,要结合详细的语境来理解。
18.只是(zhǐshì)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解析:考察的是翻译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的对译,还要保证句子通顺、无语病。
解析: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名家名作,考察的是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
19.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解析:考察“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解答此题一是要结合语境,把握题干活所给信息“沧桑凝重〞,二是要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考虑。
2021年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3分〕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rènwéi)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9、①遂:于是,就②寝:睡觉③但:只3分,每一小题1分〕
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
织的藻、荇。
〔3分,意思符合即可〕
21、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
〔3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
2021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拭?记承天寺夜游?
7.以下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哪一项
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zhōnɡ tínɡ)(一起) 8.以下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哪一项〔〕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织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9.以下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哪一项〔〕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一样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参考答案:
7.A
8.D
9.C
2021年
阅读下面(xià mian)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兴趣。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2分〕
①月色入户.。
户: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
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4分〕
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译文: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参考答案:
8、①门评分:每一小题1分,一共2分。
意思对即可。
9、①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织的藻、荇。
②这种心得乐趣只能(zhī nénɡ)于山中隐逸的僧侣闲游的人一共享又怎么能和俗世中人一起议论。
评分:每一小题2分,一共4分。
意思大体对即可。
10、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亮堂;后者那么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别样兴趣。
2021年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19题。
8分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
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7.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庭下如积水空明〔〕
18.翻译句子。
3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
19.“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参考答案:
17. 快乐地想形容水的澄澈
18.只是缺少(quēshǎo)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19.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2021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23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0. 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2分〕
①月色入户.户②怀民亦未寝.寝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4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12.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0.答案:①门②睡觉评分:每一小题1分,一共2分。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