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 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讲义
一、作品背景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

这部作品诞生于元代,当时社会黑暗,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关汉卿以深切的同情和悲愤,创作了《窦娥冤》,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抗争。

二、主要人物
1、窦娥
窦娥是这部作品的核心人物,她是一个善良、孝顺、刚强的女子。

自幼被卖为童养媳,婚后不久丈夫去世,与婆婆相依为命。

然而,命
运却对她百般折磨,最终被冤枉处死。

但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
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清白和正义,发出了震撼天地的控诉。

2、蔡婆婆
窦娥的婆婆,是一个胆小怕事、有些软弱的妇女。

因借了高利贷无
力偿还,险些被赛卢医杀害,被张驴儿父子所救后,引狼入室,给窦
娥带来了灾难。

3、张驴儿
一个地痞无赖,企图霸占窦娥婆媳,未遂后便心生歹意,陷害窦娥。

三、故事情节
窦娥自幼命运多舛,被父亲卖给蔡婆婆做童养媳。

婚后不久,丈夫
去世,她与婆婆相依为命。

一天,蔡婆婆去赛卢医那里讨债,险些被
其杀害,幸得张驴儿父子相救。

然而,张驴儿父子却心怀不轨,要蔡
婆婆婆媳嫁给他们。

窦娥坚决不从,张驴儿便想毒死蔡婆婆,却误杀
了自己的父亲。

他以此要挟窦娥,窦娥仍不屈服。

于是,张驴儿将窦
娥告上公堂。

昏庸的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为了保护婆婆,含冤认罪。

临刑前,窦娥发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她的誓愿一一
应验,证明了她的冤屈。

多年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考取功名,做了官。

窦娥的冤魂向父亲
诉说冤情,窦天章最终为女儿昭雪。

四、主题思想
1、揭露社会黑暗
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官僚
的昏庸、地痞的无赖、高利贷的残酷等,都在作品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2、歌颂反抗精神
窦娥在面对不公和冤屈时,始终坚守自己的清白和正义,最后发出
强烈的控诉。

她的反抗精神,体现了底层人民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抗争。

3、表达对善良和正义的渴望
尽管窦娥遭遇了种种不幸,但她始终保持着善良的品质。

作品也表
达了人们对善良和正义的向往和追求。

五、艺术特色
1、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
整个故事跌宕起伏,充满了悬念和冲突,从窦娥的遭遇、被冤枉到
最后的昭雪,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2、人物形象鲜明
窦娥的善良、刚强,蔡婆婆的软弱,张驴儿的无赖,桃杌的昏庸等,都刻画得十分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语言通俗质朴
关汉卿运用了大量通俗易懂的语言,使作品贴近民众,易于理解和
接受。

同时,又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抒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4、运用浪漫主义手法
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以及死后誓愿的应验,运用了浪漫主
义的手法,既表现了窦娥的冤屈之深,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六、作品影响
《窦娥冤》作为中国古代戏曲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戏曲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1、文学价值
它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许多作家在创作中借鉴了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戏曲发展
在戏曲领域,《窦娥冤》成为了众多戏曲剧种常演不衰的剧目,不断被改编和创新,推动了戏曲艺术的发展。

3、社会意义
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民的苦难,一直引发着人们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思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总之,《窦娥冤》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彩的艺术表现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品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